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61、唐洪澄 (19081960)
  唐洪澄(1908~1960)原名贺生春,化名唐洪晨。陕西清涧人。1927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回到家乡,以小学教员为公开职业,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时逢陕北大旱,有些地方颗粒无收。为保证农民生计,他领导解家沟一带群众开展了“不纳粮,不交税,反对成立民团”的运动。上万农民参加了抗粮斗争,-吓得紧闭城门,不敢下乡催粮收税。不久,当局查出了这次斗争的组织者,派人到……[详细]
62、李松元 (18771960)
   李松元(1877~1960),又名李森,镇安结子乡人。1909年毕业于西安巡警学校,1910年任西安北城二区巡长。1911年在西安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五十一旅营书记。1918年被遣散到华县郭村教书。1927年任西北军胡立生部团书记、旅书记。 1928年任镇安县代县长三个月。1930年任高陵县长一个多月。以后相继在云镇、回龙、县城等地教书。195……[详细]
63、彭熙 (18971960)
   彭熙(1897~1960),号迈荪,字戒之,平江县瓮江镇人。民国13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驻湘办事处上校处长、河南省政府少将参议、湖南省政府少将参议。1949年参加长沙和平起义。1960年,中风病逝。……[详细]
64、蒋以麟 (18901960)
  蒋以麟(1890~1960年),又名以琳,泉州新门外树兜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在村塾读书,13岁时随父出国到爪哇泗水,初当学徒,后与友人合办艺林国货图书公司。他对孙中山、陶成章等革命家十分崇仰,16岁就参加反清组织泗水洪门会,18岁加入泗水光复会,后在星洲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常参与泗水明新阅书报社的爱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泗水同盟会鉴于国内革命形势处于0,委……[详细]
65、龚子襄 (19001960)
  龚子襄(1900~1960),原名龚赞成,名以字行,邵武城关人。幼时上私塾,酷爱诗词、书法绘画,在业师指点下,临帖、绘画渐有长进。14岁入邵郡中学堂(后改名福建省第六中学)。民国6年(1917)毕业后,受聘邵武县第一高初两等小学,担任美术教师,深受师生欢迎。课余,他与地方宦绅、文人,经常相聚于沧浪阁,缅怀乡贤严羽诗风,唱诗酬和,写下不少托古咏怀的诗篇。当时,邵武名流朱心耕(清拔贡出身),爱龚之才,……[详细]
66、伍连德 (18791960)
  伍连德(1879~1960年),广东新宁(今台山县)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群岛)。1899年,伍连德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在校7年间,曾去利物浦研究疟疾,去德国、法国研究细菌学。1903年受聘为伦敦丕兰顿医院内科医生,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槟榔屿开诊为业。1907年回国被清政府委任为天津北洋陆军医学堂副监督。此间曾去英、德两国对有关陆军军医进行考察。1910年(清宣统二年)1……[详细]
67、廖新喜 (19141960)
  廖新喜(1914~1960)廖新喜,莲花乡新屋场村人。1949年秋,他眼看村前稻田因水利设施差,年年因旱歉收,心里很难过。发动佃农和佃主出钱出力,将河上茅坝改筑石坝。1950年春建成高 2米、长 100米、厚 2米的冬瓜坝,使南下洞 140亩沙田旱涝保收。I951年春,发动村上27户翻身农民,成立生产互助组。秋收后,在互助组里试种1.2亩稻田满园花,翌年春耕时踩入田里,亩产指谷350公斤,比195……[详细]
68、陈延香 (18871960)
  陈延香(1887~1960年),又名树坛,字澄怀,晚年号慧香居士。在坊里阳翟人。其父为清末秀才、乡村塾师。延香少年时期随父就读。19岁时父亲病故,延香继承父业,受聘在灌口、角尾一带任塾师。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灌口石头亭乡加入同盟会。受派遣回同安,组建青年自治研究会,任副会长。辛亥革命中,延香与陈仲赫等人发动青年自治会会员,打出同安革命军旗号,与庄尊贤率领的灌口革命军里应外合,于九月二十九日……[详细]
69、袁蔚文 (18891960)
  袁蔚文,字采华,重固乡章堰人。毕业于上海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旋任本县小学教职。民国7年(1918年),青浦县成立童子军时担任总教练,历时8年,每次会操,都指挥得有条不紊。次年秋任县甲种师范讲习所教员,后调任县乙种商业学校校长,注重联系实际,在学校开设商店由学生实习。12年8月,改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17年受聘去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任教,19年秋,经江苏省教育厅委任,为本县教育局长,就职前曾提出3项整……[详细]
70、曹典球 (18771960)
  曹典球(1877~1960)曹典球,字籽谷,号猛庵,长沙县曹家坪(今属黄花镇)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二十一年考取秀才,甲午战败后立志救国,潜心研究西学,人时务学堂求学。二十四年,在经济特科考试中名列第一,旋与谭嗣同、唐才常一起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受清政府通缉,旋去郴州办《政学征信报》,鼓吹新学。二十九年应欧阳中鹄聘请,任浏阳县小学堂总教习,开始教育生涯。次年,应熊希龄之邀,任西……[详细]
71、王瓒绪 (18851960)
  王瓒绪(1885--1960)上将。字治易,别号至园居士,四川西充人,生于1885年5月9日。四川弁目学堂毕业。人物生平曾任新军第17镇33混成旅队官,1911年在四川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任川军第16师团长,1919年兼任川南安抚使,1921年兼任四川永宁道道尹,1922年7月投奔杨森,任川军第16师32旅旅长,1924年6月兼任成都市政督办,1925年4月任川军第2军1师师长兼第1路总指挥,……[详细]
72、俞鸿钧 (18991960)
  俞鸿钧(1899—1960),新会县荷塘镇三丫区塘坦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4年(1915年)于上海民生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任《约翰声》报总。民国8年(1919年)毕业后留任助教,并在中学部授课。后任英文《大陆晚报》记者。民国16年(1927年)初,广州国民政府迁武汉,俞任外交部部长陈友仁的英文秘书。后转上海,先后任市政府英文秘书兼宣传科科长、《市政周刊》主编、代理财政局长、参事室……[详细]
73、邓之诚 著名历史学家(18871960)
   邓之诚(1887.11.15-1960.1.6) 字文如,号明斋、五石斋,祖籍江苏江宁,生于四川成都。著名历史学家。 邓之诚的叔曾祖是清道光年间闽浙总督邓廷桢。幼时读私塾,稍长随父亲至云南,受父亲教诲,略习六代历史。后考入云南两级师范学堂,专攻文史,以优异成绩毕业,获举人出身。毕业后任《滇报》。23岁任教于昆明第一中学,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和反袁护国运动。1917年应北京大学之聘,担任国……[详细]
74、左协中 (18891960)
   左协中(1889~1960)字世允。原籍陕西咸宁东兆余村(今属陕西长安),后迁居咸宁永丰村(今陕西属西安灞桥区)。16岁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两年后升入陆军中学堂,受革命党人的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秘密反清活动。1911年10月,和同学一起参加了由同盟会联合新军、哥老会发动的西安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被首批选派去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升为团长……[详细]
75、黄显金 (19031960)
   黄显金(1903-1960),壮族。榜圩福吉村人。早年就读私塾和思林县立第三区高等小学,1925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师范班,毕业后任思林县立第四区高等小学校长。黄显金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榜黎乐支部书记、右江赤卫军独立营党支部书记,农民自卫队大队长、农民赤卫队中队长、赤卫军连长、独立营营长。1930年2月参加隆安战斗, 随后率队配合在榜圩、黎圩、乐圩、江州等地与……[详细]
76、罗扬清 (18951960)
  罗扬清(1895-1960年),号文川,曾用名罗齐,三区青山乡龙运岗(今属春湾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民国15年(1926年)夏,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法律系。在大学读书时,信仰孙中山的-和三大政策,民国13年春,由郑寿华介绍参加国民党。参与学校左、右派学生争论,思想转向左派,于同年秋,由-圃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4年(1925年)9月,共产党……[详细]
77、苏拉玛里特 金边国王(18961960)
  诺罗敦·苏拉玛里特1896年3月6日生于金边王室。是诺罗敦(安·沃代)国王的嫡孙、诺罗敦·功他罗亲王的儿子。早年在交趾支那西贡的一所法国人办的沙土鲁·罗巴中学念书。后来与当时的国王西索瓦·莫尼旺的女儿西索瓦·哥沙曼·尼亚里丽结婚,生下了后来的国王西哈努克。苏拉马里特年轻时是一个0,在中学时代就到处拈花惹草。结婚后,另有一个妃子、无数个情妇和数不清的艳事。他从不约束自己,整天陶醉于淫乐放荡的生活,而……[详细]
78、陶孟和 著名社会学家(18881960)
   陶孟和(1888-1960.4.17) 原名履恭,字以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著名社会学家。 1904年就读于敬业中学堂,后改称南开学校,1906年毕业于第一届师范班,因成绩优异,当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历史和地理,1909年毕业。1910年,陶孟和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191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4-1927年任北京大学……[详细]
79、莫与京 (19041960)
  莫与京 (1904—1960) , 壮族, 出生于大厂乡龙藏村岜腊屯一个农民家庭,宣统三年(1911年) 至民国7年(1918年)在南丹读小学。他勤奋好学,学业成绩很好,民国10年考取柳州中学, 6年后毕业回乡。当时南丹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寥寥无几,因此,被推荐任南丹县督学。20年末去职。莫与京在家务农两年, 23年到宜山国民党举办的地方建设干校学习1年,回县后任里湖乡副乡长。25年下半年调任大……[详细]
80、林昇平 (18851960)
  林昇平,字泰阶,又名世清。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南平。9岁入私塾,16岁考入南平县学,为生员。光绪二十八年游学道南书院,为高序东师得意门生。光绪三十一年考入全闽师范学堂教育科,翌年毕业回延平(今南平)。延平府知府聘任他为延郡师范学堂教务长兼文史教员。宣统元年(1909),福建学务公所会同督署选拔人才,林昇平科考中第一名。当时虽已废除科举制,但仍授予拔贡。宣统二年进京参加朝考,后分发广东例补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