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萧龙友,肖龙友(1870.2.13-1960.10.20),医学家。四川三台人。1897年考中清朝丁酉科拔贡。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与陈蕴生医师用中草药救治,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重视辩证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治愈了一些疑难病症1934年,与孔伯华共同创办了北京国医学院,培养了数百名中医人才,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详细]
|
程士范(1892~1960),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卓有成就的工程技术专家,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 年),绩溪县人。自幼天资聪颖,8 岁入蒙馆读书。清光绪三十年转入私立新式学校思诚学校就读。毕业后,年仅15 岁的程士范远离家乡到上海,先入复旦公学,后又转入南洋公学。宣统二年(1910 年)中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因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民国7 年(1918 年……[详细]
|
陈宗器(1898~1960),我国地磁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新昌县城关镇(今属南明街道)人,父为廪生,家境殷富。早年在新昌、宁波等地读小学、师范,并担任小学教员。1919年初自费留学日本,并参加中国留学生反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中-行为--。因病于1920年回国,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工科,后又改入东南大学物理系,1925年毕业后受聘于辽宁庄河师范任教,月薪120银元。一年后回乡就任新昌中学第二任校长,月薪……[详细]
|
张西堂(1901~1960)本名张正,字西堂,大学毕业后以字行。祖籍湖北汉川,生于湖北武昌。早年曾考入北京清华学堂,因病辍学。1919年复考入山西大学国文科。在校期间即开始学术研究,主攻朴学(研究群经诸子之学)。192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纲〉》,观点鲜明,材料扎实,指出了《中国哲学史纲》的不少史料及观点错误,在校内外引起轰动,时任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的著名学者邓初民为此文特意到山……[详细]
|
左世允(1889--1960)中将。字协中,陕西长安人,生于1889年10月15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步科毕业。早年在靖国军任职,1924年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部第1支队1团团长,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6师256旅511团团长,后任第86师256旅旅长,1939年兼任伊克昭盟游击纵队司令,1941年11月任第22军骑兵6师少将师长,1943年10月任第22军副军长,1945年2月任第22……[详细]
|
邱殉(1889-1960),字玉东,修武县纪孟村人。出生于一个祖传世医之家。纪孟邱氏妇科,始于清初,相传已三百载,至珣已历九世。他从伯父邱应昌习医,刻苦攻读《傅青主女科》、《妇女良方》、《济阴纲目》、《东医宝鉴》等妇科名著,并将邱氏祖传妇科秘方,广为汇集,精心研讨,故至建国前夕,行医30余年,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各地求医者,络绎不绝。建国后,邱殉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组织领导医药联合诊所,并于195……[详细]
|
王永春(1895—1960) 男,演员、科班教师。原名黄杏春,浙江省嵊县长乐贵门乡人。家贫如洗,辍学耕耘。15岁拜男班名须生王凤祥为师,改名王永春(从师姓,寓永葆青春之意),学唱小歌班。初工老生,后改小生,唱“南调”,属“南派”艺人。从艺不久,即因唱腔清越,台风潇洒而崭露头角,与名旦白玉梅合作,人称“王永春白玉梅班”,在浙江闻名。1917年10月26日初进上海,搭梅朵阿顺班,在镜花戏园演出。19……[详细]
|
唐伯球(1891-1960) 湖南省参议会议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实业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891年3月生于桃源县漆河乡一个秀才之家。先后就读本县高小、长沙明德中学。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冶金科毕业后,从事工矿事业多年。他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1916年后,任衡阳甲种工业学校矿科主任、湘南民政处技正、省财政厅矿务科科长、省建设厅第三科科长,主管矿务。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先后任湘军总司令部副官长、……[详细]
|
荣臻(1889—1960),河北省枣强县人。1912年考入保定军校第一期炮兵二队。1914年分配到奉军李景林部,曾任排长、队官、连长、副官等。1917年1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19年毕业后返回奉军服务,1929年3月13日,任中国国民党第五编遣区驻沈阳办事处主任,1930年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军事厅中将厅长。1931年,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率长官公署迁移辽宁锦……[详细]
|
杜秀升(1881~1960.9),原名杜光俊,字秀升,曾用名杜龙彬,回族,开封市人。幼读诗书,又从父习武,擅长剑术。后在其父经营的聚泰蜡烛店学徒,继承父业后,任聚泰、聚盛恒两商号经理。宣统二年(1910),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与魏子青在开封马道街合资兴建河南第一家新型商场--丰乐园;同时投资1.6万银元,与魏子青等创建河南第一家电厂--普临电灯公司,并任董事长;并集资在开封马道街兴建劝业商场。三……[详细]
|
何则贤(1873——1960),字稼儒,一字保农,晚号慎独老人,今枞阳镇人。则贤少时才华正茂,因家贫不能长期就读,遂远游北京。年方20,入直隶总督袁世凯幕下。其时,天津发生大小钱案件,府县不能决断,案件积压日多,县令因此被撤职者多人。朝廷严旨责令直隶总督派何则贤前往清理积案,则贤至,以物价准折银元盈亏,两个造钱局悦服,积案遂清。总督奇其才,提任清汀县知县,后任六安、蓟州、晋州等地州官,迁顺天府北路……[详细]
|
舒新城(1893~1960年) 舒新城,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庐,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15岁入学溆浦县立高等小学,20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民国6年(1917年)毕业后,在长沙兑泽中学、省立一中及福湘女学等校任教务主任。民国10年任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民国12年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研究股主任,推行道尔顿制,并赴上海、武昌、长沙等地讲演,编写《道尔顿制研究集》和……[详细]
|
刘振声(1883 — 1960年),本名刘庆顺,字振声,早年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到到天津静海县,后终生未返回故乡。在此期间,刘振声结识乐亭县一位姓刘的老板,并认做义父,在义父的引见下,光绪22年(1896),霍元甲,收为弟子,并将“传内不传外”的霍家拳传授给他。刘振声带艺投师,其实就是陈真的原型。 刘振声跟随师父闯荡,名震四海,后来霍元甲遇害,刘振声暂时接管精武门,后落发为僧,不再以刘振声为称,只对……[详细]
|
袁克坚(1904—1960)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十子。生于1904年,其母是二姨太吴氏(朝鲜)。吴氏给袁世凯生四子、二女共六个孩子,他们是:五子袁克权、七子袁克齐、十子袁克坚、十二子袁克度和长女袁伯祯、六女袁篆祯。袁世凯1916年死去那年,克坚12岁。袁克坚原本定亲徐世昌之女,待到该娶亲时,因袁家早已风光不再,徐世昌悔婚了。后克坚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陆毓秀为妻,生二子、二女,即长子袁家禧,次子……[详细]
|
李云龙,(1876—1960)字卓然,派号代塔,晚年自号行素老人。湖南涟源人。1876年2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今属涟源市蓝田办事处光明山)。其父生在贫寒之家,后在湘潭经营茶叶,家道渐兴,生子三,云龙最幼,早年将云龙送入名师谭海珊、梁礼安门下就读,学业大进。1898年,李云龙中秀才。1900年,李云龙同其兄李燮和考入省垣求实学院,补授博士弟子员,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90……[详细]
|
王林肯 (1888—1960)原名王麟阁,曾用名王书山。高密县王家苓芝村人。9岁入本村私塾就读。 1906年, 考入高密县高等小学堂,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他调查揭露了高密县教谕兼高等小学堂堂长尹曰遴与劣绅张某、傅某相互勾结作弊-,制造的高密“孔子借钱案”。1909年,高等小学毕业后,联合盟友唐寿先等到康庄创办英林小学,并以学校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考入山东……[详细]
|
刘梧桐,字琴宗。安溪县崇善里顶刘乡(今蓬莱镇联盟村案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父刘汝霖,清季岁贡,通经史,善属文,应布政使司挑考,列一等,授永春儒学兼学正,兼办德化、大田闱务。科举废后,不求仕进,解职还乡,创办案山书院,教书育人。梧桐兄弟7人,排行第6。因幼失怙,家道中落,无法入学,13岁往厦门,在乡亲林梓典当店里当佣工,勤快踏实,为老板所赏识。15岁经林梓介绍往缅甸,在其亲戚店里当……[详细]
|
刘伯伦(1901~1960),派柔有,别号拜农出生在铜鼓荷塘。1915年夏,考入南昌市洪都中学,次年转入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接触一些进步书刊和革命学说,思想觉悟逐步提高。1919年秋,刘伯伦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往德安县沈毅小学任教,时与邵式平、杨超等发起组织大同学会。1921年春,刘为江西省邮务管理局邮务生时结识方志敏,赵醒侬等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因在学生中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而被捕。……[详细]
|
李文卿(1887~1960)名秉璋,李雨田之三子。少年立志反清灭洋。初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堂,后入湖北陆军中学堂,参加辛亥武昌起义。袁世凯窃国后,李回三原从事反袁逐陆(建章)活动,1918年1月,出任陕西靖-右翼总司令胡景翼部参谋长。靖-统一改编后,李任胡景翼第四路参谋长及陕西靖-卫戍司令;1920年靖-总指挥署成立,任总指挥参谋长;靖-解散,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毕业后仍回胡部参加冯玉祥、胡景……[详细]
|
黄竹斋(1886~1960)原名黄谦,又名维翰,字竹斋,又字吉人,晚号中南山人,又号诚中子。祖籍陕西临潼,后迁居西安府城,入长安籍。因家贫幼时常随母亲在府城街上拣煤渣,14岁随父亲打铁,18岁始发奋自学。从此,不论春夏秋冬,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不仅阅读哲学、历史、地理和文学方面的书籍,还涉猎数学、历法、中医及生物方面的书籍;不仅研究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而且研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当……[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