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41、蔡邦政 (18801953)
  蔡邦政(1880~1953)又名邦献,字惠农。海南澄迈县老城乡(今老城镇)拔南村人。清岁贡生文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考取县佐。先后历任广东省徐闻县专审员、翁源县勘灾委员、广东救国军第三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政府澄迈县县长。1921年至1925年,蔡邦政任国民政府澄迈县县长期间,组织澄琼临股份有限公司修建澄临公路,北起澄迈县丰盈市经老城、白莲、金江、福山至临高县羊岭,全长108里,投资5万元大洋,1……[详细]
142、彭德禄 (18991953)
  彭德禄(1899~1953年),生于阳江直隶厅附城(今江城区观光街道)观光村。民国8年(1919年),在阳江县旧制师范学校毕业,考上广东高等师范学堂数学专业。民国12年毕业后,执教于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民国13年,在广州参加邓颖超直接领导的“广州革命青年联合会”总务部工作,积极联系左派人士开展革命活动。民国16年,广州两次“清党”,他被国民党逮捕,关进广州市白……[详细]
143、黄金花 (19231953)
  黄金花(1923—1953) 宝鸡县周原人,中路秦腔女演员。工小生兼须生,为宝鸡秦腔史上第一位女生角、须生。幼家贫,丧父。10岁时,家乡荒旱,随兄及义姐黄金红逃往甘肃天水开茶馆度日。因酷爱戏曲,姐妹二人随投入刘毓中组领的“秦钟社”,拜孟志杰等为师,始工小旦,后改小生。约年余,即登台扮演《藏舟》中田玉川、《断桥》中许仙等角色。不久返回,搭班于宝鸡“新民社”,一时名声大震。先后曾搭班于宝鸡、平凉……[详细]
144、吴眺 (18651953)
  吴眺(1865-1953)国民党官僚。原名眺,后改敬恒,字稚晖。江苏武进人。早年曾任天津北洋学堂教习、上海南洋公学学长。190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1902年率学生再赴日本,因自费生入学问题,出面与清政府驻日公使抗争,被日本警方以“妨碍治安 ”罪驱逐出境。是年10月,在上海参加爱国学社,并任职于上海文明书局,后参加《苏报》笔阵,抨击清廷。1903年,《苏报》案发,逃往香港,转赴英国。 19……[详细]
145、杨培源 (19121953)
  杨培源(1912~1953),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少时,在家乡学校就读,后来考入西安二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从事党的活动,1935年,在本村小学任教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时,给学生专门讲授一些革命小说,如:《女囚》(描写一位女共产党员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时被逮捕入狱,在狱中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使学生受到革命启蒙教育。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认识。 1936年7月进入陕北苏区……[详细]
146、丁子璜
  丁子璜(?~1953年),汉阳(今武汉蔡甸)人。洪帮大洪山山主。抗日战争初期,在汉阳乡间 成立汉阳人民自卫总队(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外围组织),自称司令。 1940年投靠日伪,充任汪伪特工总部武汉区专员、汪伪汉口特别市党部委员、汪伪海员特别 党部汉口区党部主任委员。后网罗汉口洪帮各山主,成立汉口“洪兴正义会”,为理事长。 曾创办新新公司,为日军供应军需;又以洪帮名义组织合利运输贸易……[详细]
147、任向午 (19061953)
  任向午(1906~1953)又名任炳炎,山西省猗氏县人。1942年到石泉接任县长,1949年卸职。1942年,他辞退了原县政府20多个职员。其人员的津贴,除部分发给了自己的亲信外,其余(12个空名字)津贴计大米1万多公斤,全部装入私囊。参议长杨昆生说:“我们的任县长很困难哪!他千里做官图的是什么呢?……”为此,参议会作了一项决议,每月再补贴任向午100万元(旧币)。5年时间,他共得6000万元。任……[详细]
148、王锦文 (18981953)
  王锦文(1898~1953) 字翰章,绰号王牛、王跛子。月河乡人。国民党员、红帮大爷。王锦文少厌学,为亲戚家放牛。民国6年(1917),经陕西省警察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张授约推荐,进入邯郸军事学堂受训。结业后,历任国民党2军某部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年(1930),升任团长。翌年四月至21年(1932)六月,先后3次在江西参加“围剿”红军,“因敢冲敢杀”,“剿共有功”,受到蒋介石褒奖,并擢升为师……[详细]
149、陈兆锵 (18621953)
  陈兆锵(1862~1953年)字铿臣,闽县人,家住城内朱紫坊。清光绪九年(1883年)毕业于福建船政后学堂管轮班,上“扬武”练习舰见习。次年,被选到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任机管、管轮等职。光绪十八年(1892年),升署北洋水师右翼中营守备,充二管轮。两年后擢为右翼中营游击,任“定远”舰总管轮。甲午战争,参加黄海大海战及威海卫保卫战。后清廷拟恢复北洋水师,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选派赴英考察造……[详细]
150、黄盛明 (18931953)
  黄盛明(1893~1953)外号坜埔二,人称“阿二司”,坂东镇坜埔村圳墘厝人。少年时期跟随上四都(今三溪乡)名木匠绰号“上洋六”学艺。出师后,长期从事民间大型民宅、祠堂和公共设施的建筑,技艺超群,成为民国时期名扬县内外的一位“大木”能匠。木匠造房,要运用许多数学原理。黄盛明心灵手巧,既善于发挥师辈所传技艺,又能够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新,每“主篙”(主持建造者)建筑一幢房屋,从构思、设计到绘图,都能做……[详细]
151、张鸿恩 (18841953)
  张鸿恩(1884~1953),字天赐,又字行人,琯溪后巷村人。父寒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人忠厚淳朴,乐善好施。家庭的熏陶和教养,使鸿恩成为一个忠厚朴实、生活严谨且勤于任事的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鸿恩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书院后,曾在南安、平和等地任小学教员,民国9年起,一直任私立育英小学第三任校长。1952年,育英小学与琯溪中心国民学校合并,定名琯溪小学,他改任该校副校长,直至逝世。鸿恩始终……[详细]
152、张允中 (18751953)
  张允中(1875~1953)字精一,马岔村人。允中思维敏捷,博闻强记,17岁中秀才,在家乡私塾教授学徒,工于书法,并喜好吟诗作对,教育有方,很受乡人尊敬。允中恬淡为乐,不趋荣利。他说:“人人爱显地,显地即险地。”以茅屋淡饭,痴子丑妻为满足。一年米脂县官请他作官,他以“不爱高官显宦,不爱千粮万石,不爱金银满贯,不爱牛羊满山,不爱绫罗绸缎”作答,并书贴于村头表其心志。允中仗义执言,-势力多畏之,民国初……[详细]
153、黄飞龙 (19281953)
  黄飞龙(1928~1953),又名德春。长乐乡福塘村人,家境贫寒,出世20天就过继给舅父黄於秀。飞龙11岁时,舅父遭甲长诬陷,坐牢两年,饱受摧残,含恨去世。1949年,家乡解放,飞龙参加民兵,协助政府收公粮、剿土匪等,工作认真细致,吃苦耐劳,进步很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6月加入共青团,并荣立两次三等功。1952年随军驻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凌晨,-民党军队窜犯东山岛,时任副……[详细]
154、李文范 (18841953)
  李文范(1884~1953)李文范,字君佩,广东南海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自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与朱执信等参加东京同盟会筹备会议,七月加入同盟会,掌理文牍事。回国后,执教广东法政学堂,兼任翻译。光绪三十三年被举为广东同盟会会长,与朱执信等共谋革命。参加过庚戌广东新军起义和辛亥广州“三·二九”起义的筹划工作。宣统三年(1911)九月广东光复后,任广东海军军务处秘书兼都督……[详细]
155、侯扶廷 (18961953)
  侯扶廷(1896—1953),花蓝瑶,长垌乡桂田村公所龙华村人。侯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未进过学校;13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为人正直,不满国民党统治者对瑶民的欺压。1943年,侯扶廷随滴水村头人全金标,带领当地瑶民武装,配合金秀瑶民攻打国民党金秀设治局。战斗中,侯扶廷冲锋陷阵,英勇战斗,击毙国民党警察机枪手,缴获机枪1挺。1948年春,中共象县组织派员到龙华开展革命活动。侯扶廷参加了龙华武装民兵……[详细]
156、黄任恒 (18761953)
  黄任恒(1876~1953),字秩南,祖籍广东南海,世居广州河南龙导尾乡(今属海珠区二龙街)。早年就读于广州越华书院。毕生埋头读书,专心著述,未曾涉足社会任事,是一位资历颇深、默默耕耘的历史和乡邦文献学者。广州建国初期,朱光副市长曾驰书聘请他任市人民政府参事,但他始终未到职。任恒熟悉河南的风土人情和古迹民风,认为应加以记述,以流传后人,他翻阅了大量书籍,综合实地考察,用“十年修业”的精神,编纂成《……[详细]
157、陶进达 (18801953)
  陶进达(1880—1953),别号公达,茶山瑶,金秀镇六拉村人,国民党党员,金秀总石牌头人。1940年8月, 潘耀武率领金秀警备区署及警察队武装进入大瑶山,直指金秀,遭瑶族石牌武装奋力抵抗。这时,陶进达则以瑶山总石牌头人的名义,劝告反抗瑶民放弃武力反抗。但瑶族武装继续以武力抵抗国民党机构进驻金秀。潘耀武只好软硬兼施,提出与瑶民代表谈判。陶进达代表瑶民参加谈判。在谈判中,迫于潘的压力,陶同意让潘部进……[详细]
158、潘受莹 (18711953)
  潘受莹(1871~1953),字朗轩,壮族,城厢镇震东村人。潘受莹自幼勤学,晨昏无间,是清代科举制末班拔贡。他酷爱书法,练字有恒,日必临之,其字体工整严谨,劲遒俊秀,恳索其墨迹者无数。他平生未涉仕途,而把毕业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曾在本村开办私垫,授业育人。1931年,他在震东乡创办县立第十小学校,并从此执教12年。第一届高小班毕业时,他为《同学录》题词,勉励同学们“乘风期万里,幸莫挂帆迟”。194……[详细]
159、马德成 (18801953)
  马德成(1880~1953)字云鹏。定县(今定州)人。其父为梆子演员。马德成幼读私塾,后入宝胜和科班学艺,演武生。早年演出于东北、山东一带,在京、津、沪享有盛名。艺术上宗法京剧武生三大派之一的黄(月山)派,以唱念见长,尤重唱功,唱功中擅二黄,以演武生戴髯口的老头戏为最著称。嗓音高亢嘹亮,清越激楚,说白慷慨淋漓,神情兼备,表演别具一格,代表作有《莲花湖》(胜英)、《剑锋山》(邱成)、《定燕平》(定燕……[详细]
160、余贵 (19281953)
  余贵(1928—1953年),曲江县(今属武江区西河镇)黄塱村人。幼时在家乡读书,为地主家放牛,后在家务农。民国38年(1949年)7月入伍,在西南军区129团3营8连当战士。后参加抗美援朝,在志愿军15军29师86团炮连侦察排当战士、代排长。1953年在朝鲜战场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战斗中,他勇敢机智,不幸一条腿被敌人炮火打断,但是余贵仍然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多次冲击,毙伤敌30多人,终因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