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卓剑舟(1901~1953年),别号天南遁客,福鼎县桐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上海国语专科学校。早年在上海与黎锦熙合编《国语》杂志。年轻时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中医考试,获准开业。他精于麻疹,擅长喉科,疗效甚著,且重医德,深受时人赞誉。后到宁波、厦门、广州和南洋群岛等地讲学。民国24年(1935年),剑舟任荷属西婆罗洲华侨驻京代表。抗日战争初期返乡,任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县中医考……[详细]
|
沈浩初(1889-1953)本县黄家路人。一生以医为业,是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祖传中医师。对古代文学艺术亦有研究,著有《元人乐府集注》16册。但沈浩初最高成就还是他的琵琶艺术和理论。他是鞠派琵琶的传人,著有《养正轩琵琶谱》,1929年初版。198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五线谱本。沈浩初除琵琶专著外,还整理并传授了一些著名的琵琶传统乐曲。严肃认真地把历代行之有效的演奏技法保存下来。清代初期,琵琶……[详细]
|
许廑父(1891—1953),名与澄,字弃疾,又字一庵,别署颜五郎,萧山浦沿许家里村人。幼入私塾,曾就读于杭州宗文中学(现杭十中)、上海中国公学。1920年,为粤督莫荣新的秘书。后抵沪,由《民权报》主笔何海鸣推荐,靠写作为生,在文坛初露头角,尤以《八仙得道传》出名。其作品多以言情为主,文笔快捷,数量众多,人称“许一万”,为上海会文堂书局的特约撰稿人,后又主编《小说日报》。1929年受会文堂书局之邀……[详细]
|
蔡景云(1898--1953),字锦秋,满族,辽宁省岫岩县大房身乡蔡家堡人。192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任岫岩县立中学南校校长。1927年被聘为奉天(沈阳)政公所秘书,后到省农矿厅担任主任秘书兼东北大学法学院民法和公文程式讲师。1937年接受安徽省主席刘尚清(东北人)之邀,代理6个月黟县县长职务,做些征集军用物资,招待过境难民等工作,后辞退县长职务,辗转回到北平经商。1945年聘为长春大学法学……[详细]
|
苏李溅(1922年—1953年),漳州城区市尾人。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家境贫困,从小无法入学读书。8岁时随父亲到漳州一家纺织工厂当杂工。14岁那一年,父又患病,缺钱医治而故。纺织厂老板看他年纪小、体力差,而辞退他。苏李溅无依无靠,邻居一老大娘托人讲情,介绍他到地主家做长工(雇工)。他从此处境更凄惨,受尽东家的侮辱-,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离开了火坑。1……[详细]
|
穆守营(1921—1953)沂南县泥泉官庄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出身贫农。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民兵。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带领本村十几名青年民兵参军,编入鲁中军区第九师。先后参加了高密战役、鲁南战役。后在峄县战役中负伤, 回地方疗养。1947年7月痊愈归队。1949年渡江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次。 1953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班长。7月,随部队参加涟川西北反击战。 他……[详细]
|
赵永泰(1894--1953)字兴久,生于双城县正白旗二屯。其父振声,长于中医术,他幼时受其影响,曾熟读医书。1913年随行医的妻兄汪文波往讷河行医30余年。1949年回双城自开诊所,在行医过程中仍刻苦钻研,精于《医宗金鉴》、《血症论》等书,尤擅长妇科。双城县人民受其回春之惠,联名送国手良医、医称国手和有口皆碑等三块匾额。解放后与名中医白益三、杨遇春、夏开元等人组成联合诊所。1953年元旦患脑溢血……[详细]
|
李新昌,1932年出生于郑州市南郊侯寨村。1942年到陕县张汴曹村落户。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牺牲。 李新昌自幼丧父,跟着母亲逃荒要饭,到处流浪。1942年流落到曹村后,给地主家放牛、放羊、砍柴、割草糊口。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才有机会进农民夜校学文化,开始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并积极参加农会和民兵组织。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李新昌……[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