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81、林小发 (19281952)
  林小发(1928~1952),男,原名志发,字国辉,南澳县后宅隆西乡人。民国17年(1928),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的林小发,只念过几年书,便随父下海捕鱼。1950年3月,隆西乡渔民协会成立时,林小发被选为五分会渔民协会委员兼管民兵工作,1951年7月,被选送到南方大学学习半年,结业后,被派往汕尾镇参加渔业民主改革,1952年,回县参加工作组,进驻南澎岛搞渔业改革运动及渔业生产工作。由于他积极参加渔……[详细]
182、刘述刚 (19101952)
  刘述刚(1910~1952)又名刘世模。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国15 年(1926 年)参加革命,民国1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夏节起义后,参加红三十二师,任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纵队长、旅长、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民国37 年,在第二次四平战役中负伤,虽经精心治疗,终因伤势过重,于1952 年6 月去世。……[详细]
183、柯仰兴 (18991952)
  柯仰兴(1899~1952),男,别名乞食头,南澳县后宅新乡人。柯仰兴出身于渔工家庭,为人忠厚老实,全家6人以捕鱼为生。1952年9月20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南澎岛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担负收复南澎岛的任务。10月6日开始,解放军官兵与渔民在后江湾、前江及云澳湾进行海练。柯仰兴领着2个儿子,协助部队进行海上练兵,他把泅水和航海的技术传授给战士。10月19日下午5时,部队吹响了渡海作战的进军号。柯……[详细]
184、陈绍箕 (18701952)
  陈绍箕(1870-1952年),字业裘,春城县前街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少年在县瑞云书院读书,为晚清监生。青年时,到府考试,曾进肇庆东岳庙学院,学习勤奋,谦逊诚恳,得到晚禅大师留训,传授中医技艺。且有名医师郑芷芗指点,医学造诣较深,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生。民国初年,绍箕曾参与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资创办博爱善堂。从民国18年(1929年)至阳春解放,一直掌管博爱善堂一切事务,经常免费为群众……[详细]
185、徐桢立 (18901952)
  徐桢立(1890~1952)字绍周,晚号馀习居士,长沙县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出身于科第之家。三十一年清廷废科举,徐桢立时年16岁,无意仕途,精研中国传统儒家经典,自六经诸子汉宋儒家之说,旁及梵典译籍,无不通习。其于艺术,自古文、诗词、书画、金石、篆刻、赏鉴、考订,无所不能。1930年曹典球任湖南大学校长,敦请他任中文系教授,讲授辞章理学,深受学生推崇。后以疾辞聘,遇长沙有兵事,避居上海……[详细]
186、杨士文 (18991952)
  杨士文(1899—1952)菏泽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耿庄村人。武术家。家境贫寒,自幼喜爱练武,七八岁时学练梅花拳。十六七岁时,拳脚功夫精湛,刀枪纯熟,力大过人。18岁时,赴济南拜师学艺。20世纪20年代初,赴上海开办“精武馆”。为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在上海大世界举办武术表演。以高超的武艺战胜日本武士,使日本武士当场毙命,大长中国人的志气,灭了洋人的威风。此事激怒了驻上海的日本领事馆。在著名武术家王子平……[详细]
187、刘铁戎 (18801952)
  刘铁戎(1880-1952年),原名广铭,字铁戎,以字行世,祖籍潭水凤翔乡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青年应征投入广东新军。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庚戌起义反清,失败后潜回乡里,与同盟会员刘光组织潭水、三甲民军响应辛亥革命,率队进春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刘光被民军萧士计部伏击遇难,铁戎即赴广州,在原新军同盟会志士帮助下得任低级军职。后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上校警卫营长,充任侍卫官,常……[详细]
188、刁秀魁 (19221952)
  刁秀魁(1922—1952)郓城县潘渡乡潘渡村人。1943年因生活所迫逃荒到东北做工。 1945年9月在长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英勇善战,先后5次荣立战功。1947年6月,在三打四平战役中,已负重伤的刁秀魁在战友两次爆破敌碉堡未成功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炸毁碉堡。1949年4月,时任连长的他率部顺利完成进军江南的任务,他所领导的连荣获“三好”连队称号。1950……[详细]
189、范万章 (19271952)
  范万章(1927—1952)栖霞县(今栖霞市)北十里铺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青年时期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不久转到主力部队。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军后他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屡建战功。1949年6月,范万章被选送到第四航空学校学习。 1950年9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空军三师七团任战斗机驾驶员。 不久,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分别于1951年12月2日和1952年1月6日……[详细]
190、王景云 (18771952)
  王景云(1877—1952)字扶春,号甲农,曾用名沈宏耕。禹城县(今禹城市)人。上海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 1919年2月,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外栈房当装箱打包工。1925年2月,被推选为上海印刷工人联合会委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先后被选为商务印刷所第一届工会委员、印刷工会委员长,上海总工会第一、二、三届执行委员。1927年,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他负责作战后勤和群众工作。接着,上海……[详细]
191、刘随春 (19051952)
  刘随春(1905~1952),平江县嘉义镇人。1928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三师政治部党支部书记。1932年任第三师十一团连指导员。1933年入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上干队学习,后任红三军团一师政治部直属队教导员、组织科代科长、第四师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同年冬任江西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1934年任第三军团六师十六团政委,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详细]
192、莫开瑶 (18701952)
  莫开瑶(1870-1952),字次昆,号鹤亭。清光绪十年庠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光绪三十年出任两淮盐运使协理,历任审计院协审官。民国12年(1923年),军阀混战,南雄惨遭劫难,社会-不堪。民国13年,一年六换县长,官员以任职南雄为畏途。民国14年,有好几个月县长虚位空缺。莫开瑶为维护地方安定,临危受命,于是年冬署理南雄县长,虽然只有18天,而此种精神令人钦佩。民国23年,当选为南雄……[详细]
193、许浈阳 (18891952)
  许浈阳(1889~1952),原名绳颐,祖籍翁源松塘许屋村,出生在翁城。许自幼受教会影响,在基督教教会的资助下,五岁就读于广州东山培正学校。中学时期,许曾参加学校英语演讲竞赛,夺得冠军。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岭南大学。1912年赴美国留学,为翁源第一个留学美国的学生。旆在美国留学期间,先后获得美国律治民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硕士学位。1918年回国,先后受聘于广州培正中学、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担任……[详细]
194、廖侠怀 (19031952)
  廖侠怀(1903—1952),侠怀是艺名,原名不详,新会县荷塘镇唐溪表里村(今属蓬江区)人。父亲早丧,廖在广州当过学徒,卖过报纸。自小酷爱粤剧。后到新加坡谋生,业余参加演剧活动。20岁时,拜粤剧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廖适演丑角,艺名“新蛇仔”,开始粤剧生涯,被广州“梨园乐班”聘为第二丑生。后到师兄马师曾所在的“大罗天班”当第二丑生。在《贼王子》一剧中廖侠怀精心设计的一段“中板”和“滚花”唱腔(“廖腔”……[详细]
195、侯天佑 (19271952)
  侯天佑(1927-1952)四川省营山县人,生于一九二七年,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他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六三团猛虎连任战士、副班长。桃李坪战役中,他作战勇敢,为人民立一大功,一九五一年六月,铁原阻击战,侯天佑等八位同志奉命坚守铁原西南法化洞北山阵地,连长命令一定要死守这个山头,一天夜里,敌人以一个连的兵力向这个仅有八人的阵地进攻,第一次把敌人打退了,第二次敌人又增加了一个……[详细]
196、郑金钵 (19291952)
  郑金钵(1929—1952)广饶县石村镇东关村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三团九连副班长。1952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即巩固阵地作战和上甘岭战役。10月15日凌晨,敌机从空中投下成吨的炸弹, 紧接着又用300多门大炮连续轰击一个小时。在反击战中,他带领战士与敌人展开近战拼搏。他的右手两个指头被打断,仍坚持带领战士冲杀,歼敌85……[详细]
197、刘文龙 (18691952)
   刘文龙(1869~1952),号殷盘,字铭珊,自号素形老人,今岳阳县新墙镇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只身去西北谋生,流落甘肃酒泉,以卖字度日,被武铭府知府王状元聘为塾师。二十一年,王升迁入京,力荐他接任新疆武铭府知府。二十六年调任迪化(乌鲁木齐)知府,以勤于治事、通达权变,升迁道尹。二十七年任新疆镇守使,民国6年任新疆省教育厅厅长,8年任水利委员会主任,17年……[详细]
198、薛永福 革命烈士(19281952)
  薛永福(1928-1952),福建省仙游县人。1947年赴台湾任台北市工业专科党校职员,1948年秋在台湾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6日在台湾参加学生-(四·六事件),同年5月底因暴露身份辗转回到仙游家乡,随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区纵队闽中人民游击队仙游县东南支队参加游击战争,配合人民解放军主力解放仙游。此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南下,参加了解放厦门、漳州的后勤保障工作。全国解放后,调……[详细]
199、陈演生 (18751952)
  陈演生(1875~1952年),原名汉生,清末秀才,20世纪初留学日本并参加中国同盟会,城区红草镇西河西门村人。陈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广州、新加坡等地参加过倒袁0运动。1918~1920年,在粤军总司令部任政务处长。1921年,任广东电政监督,后在香港开设当生隆糕粉厂。任“旅港海陆丰同乡会”会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国致公党总部在香港成立,他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详细]
200、李大同 (19111952)
  李大同(1911—19 52年),名开善,字质纯,本县灰寨镇下村人,是灰寨绅士李镜清之次子,为人正直,有正义感,思想开明,倾向进步。李大同青年时期在揭阳读书,后在家乡教书。1938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青抗会”,并负责财政工作。1942年“南委事件”后,革命形势恶化,共产党化整为零,他掩护李一松、李秉州、李凌冰、李追明等一批共产党员安全转移隐蔽。1943年至1945年他任中华民国灰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