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曾南生(1932-1952)曾南生,今寺门前乡人,民国21年(1932)3月16日生。家赤贫,6岁时,其父被人诬为土匪,迫走长沙,母亲饮恨身亡。曾南生孤独无依,给人看牛糊口。后至长沙,寻到父亲,当时,其父在长沙新成了家,曾南生与父亲摆香烟摊,有少许收入。1949年秋,曾南生带着40块银洋,回家乡购烟叶,行至邵阳廉桥,被白崇禧部队抢劫一空,并抓他充任壮丁。七天后,该部被人民解放军击溃,曾南生得到了解……[详细]
|
叶采真,名渊,字贻俊,采真为其号,以号行世。清光绪十五年(1889)闰二月廿三日生于安溪县长泰里参内乡(今参内乡参山村)。父叶师古,清贡生。采真幼承家学,初入乡校,后升学福州,转读上海中国公学。民国6年(1917)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7年春,采真在闽南护法军总司令宋渊源部任职。是冬,任闽南护法军第三旅参谋长。(旅长杨汉烈另有传)8年任安溪县长,仅两个月。9年4月,陈嘉庚苦于集美学校两年三易校……[详细]
|
吕慕祥(1929~1952年)建阳县童游乡回瑶洪尾村人。兄弟三人,慕祥最小。他家无田,仅有三间破漏屋,全靠佃耕过活。四岁时,母亲劳累过度病逝,父亲忧郁成疾,也于次年逝世。慕祥从小就跟哥哥参加田间劳动。民国33年(1944年),刚成年的二哥慕嫩被抓去当兵,从此杳无音信。民国37年1月,慕祥也被抓去,编入县保安队,派驻建阳县黄坑乡。1949年5月下旬,黄坑解放,慕祥毅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转战江……[详细]
|
陈渠珍(1882—1952) 国民革命军新六军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湖南省凤凰县人,1882年9月22日生于凤凰镇竿城。7岁入私塾读书,后在本县学馆、芷江明山书院就学,毕业于长沙武备学堂兵目班、将弁学堂。1906年任湖南新军四十九标队官。曾参加同盟会,因清兵搜捕而退出。投靠清川边大臣赵尔丰,入藏平叛,升为管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跋涉万里回到湘西,任0军第一……[详细]
|
周斓(1892—1952)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军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南省祁阳县(今祁东县)人,1892年生于祁阳县本富乡。1905年入长沙修业小学。1906年考取湖南高等学堂预科,因剪辫子被校方除名。遂考取湖南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读书。辛亥革命时参加同盟会和学生军。1912年加入国民党。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1916年5月毕业后,回湘任湖南陆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三团连长,后……[详细]
|
魏辅唐(1902~1952)原名魏元贵,青木川魏家坝人,父亲以务农、卖油为生。魏身体肥胖,门牙龇露,目光逼人,少小无赖,勇猛好斗。几年私塾之后,加入地方民团,任过团总、区团长、自卫队长、宁强县独立自卫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9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又是国民党员、红帮大爷。统治青木川20多年,独霸专行,政由己出,人称“土皇帝”,为本县第一巨霸。 青木川位于本县西端,川、陕、甘三省……[详细]
|
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建乡) 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1953年8月……[详细]
|
周平,1927年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水带乡潘宅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周平家靠父亲和哥哥给地主打短工维持生活。周平一天天长大,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乡亲们能过上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1945年,周平参加人民军队。冬去春来,周平跟着部队转战南北,历尽艰难。他工作积极,作战机智、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在入党申请书上,周平写道:“我这一辈子都交给党了,在以后的战斗中我一定以无比的顽强和毅力忍受和克服一切艰难困……[详细]
|
29、刘德智 相声八德
刘德智(?—1952)一作刘德治,北京人。清末,其父在清廷如意馆任职。民国二十四年(1935)焦德海猝然病故后,刘德智出面为之募化殡葬。自己仍在天桥说相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曾在天桥说单口相声,生活贫困;后参加北京启明茶社相声大会的演出,演过相声《掏沟》、《女招待》等,并串演过小戏《马思远》。刘德智爱好文学,喜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他创作的相声《批三国》,从关公屯土山降曹起,批讲关……[详细]
|
屈成章(1911~以952),字清莹,又字文轩,笔名洪涛,宁强县阳平关人,是宁强新文艺的拓荒者。他出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奋发的时代。时代的燧石击燃他文艺才情的火花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热诚。早年就读于汉中第五师范时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中共陕南特委机关刊物《前驱》和《追求》周刊。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五师支部书记。是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入……[详细]
|
李西轩(1885~1952) 李友庚字西轩,以字行,本县城关人,清光绪十一年生。幼嗜学,惟以家境贫寒,几遭中辍,后得岳母段慧君帮助,带至成都入中学学习。民国元年,转入北京京兆中学,5年毕业,复考取官费留日学生,入日本东洋大学读教育伦理学。10年毕业归国,先后任陕西师范学校、西乡高等小学、汉中联合中学学监、校长、教务主任等职,14年,首任西乡县教育局长。 西轩在日本留学期间,潜心钻研教育……[详细]
|
杨国良,又名杨国亮,1928年生于重庆市大足县回龙镇一雇农家庭。他18岁帮人当长工;1949年秋被国民党军拉壮丁,当年12月在成都被解放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十二军第三○一师九十三团三营补充连当通讯员;1950年3月调九连,在剿匪中荣立一等功,同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杨国良满怀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毅然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连续18天……[详细]
|
杨连弟(1919-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营1连副连长,天津北辰区人。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技术副连长等职,曾荣获“登高英雄”称号并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2年5月15日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因美军飞机投掷的一颗定时炸弹0而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杨连弟烈士为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命名杨连弟生前所在连为“杨连弟连”,铁……[详细]
|
刘经画(1887-1952年),号豫州,三甲下乡礼耕(今三甲镇东门)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末,毕业于广东省公立法政学堂,成绩优异得校长邹鲁赏识。民国元年(1912年)在本乡联集民军响应辛亥革命,赴广州加入同盟会,随邹鲁、胡汉民奔走南北,联络宣传。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贼四起,三甲成立联团以保乡里,经画任三甲联团局副局长。民国7-8年(1918-1919年),多次击退徐东海匪帮对三……[详细]
|
莫庆铭 (1914~1952年),岗坪镇维安村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村家庭。青少年时代,毕业于岗坪小学和怀集县立中学,1933年入读广州南武中学高中一年。1935年到广西平乐地区(八步镇)参加民团干训班受训8个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36年任岗坪乡乡长一年半后辞职,重返广州南武中学复学。1938年返回怀集,任贺信怀抗日游击队中队长,任职3个月。1939年任怀集县西区署办事员,5个月后辞职回乡务农……[详细]
|
刘镇华(1883~1952)字雪亚。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清末附生,曾入直隶保定法政专门学堂学习,毕业后任河南省法政专门学堂庶务长,参与反清活动,并加入中国同盟会。陕西辛亥起义后,清政府于1911年11月调毅军赵倜进攻潼关;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张钫率部赴豫陕边抵御清军,刘带领豫西民间自发武装参加了张钫的革命军,初任都督府书记官,后升任参议。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陕西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不久,……[详细]
|
李湘,原名秀里,1915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泮中村一户贫苦农民家中。早年丧父亲,靠母亲给地主做工、讨饭抚养他和姐姐。李湘7岁去学竹匠。一次劈竹子,把手背劈下来一块儿,不能干活了,竹匠便辞退了他。为了维护生活,他又去给人家放牛。9岁时,他到一家铁匠铺学徒。李湘自幼聪明过人,一面干活,一面自学了高小课程,答学校的试卷竟得了百分。铁匠见他聪明、勤奋,说他有风度有前途,就非要把他大李湘5岁的女儿嫁给李湘。正……[详细]
|
陈元慎(1881~1952),字云程,号祗堂,江苏省临川县罗针乡栎坪村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补行庚子恩科、辛丑正科举人,后入北京民政部立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后任呼兰巡警总局警政课员兼第二分局局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奏署巴彦州知州。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调省民政司警务、民治两课正课员,省城警务公所提调。民国3年(1914年)任浙江省省长公署秘书。民国4年8月任嵊县县知事兼警察……[详细]
|
唐辉 (1915-1952)唐辉,字土壤,别名余山,化名老郭。岱水桥乡百宁村人,民国4年(1915)6月生。民国24年(1935)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师范科,留校任附小教员。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他组织抗日宣传队和附小师生一起义演,积极为支前募捐。经中-员喻晋功,王亚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他报考浙江、武汉、中山大学,均被录取,后入中山大学化学系就读。民国27年(1……[详细]
|
李长青,汉族,凯里老街北门人,1910年生于农民家庭,1929年凯里小学毕业,考入贵阳师范学校,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该校党支部负责人。1935年,与李光庭等成立中共凯里党小组。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凯里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后援会”,被推选为临时会长;1938年到黄平县加巴小学任教导主任,积极宣传抗日主张;1940年转入凯里小学任教;1941年,变卖田产得大洋14……[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