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邱峻,字竺岩,原名钟傅,县城西街(今俊星街)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光绪三十三年,应郡试获第一名,被选送全闽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回乡执教。不久,考入北京法政学堂,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活动,改名邱峻。民国初期,他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民国5年(1916年)5月,任浙江省义乌县知事,翌年兼任警察局长。时义乌民间花会(一种大型-)盛行,他依法整治,将会首绳之以法,根绝花会。在任三年,常轻装简……[详细]
|
雷在汉(1872—1952),原名雷沛洋,因萌发反清复汉之志,易名在汉,号鲲池。南宁津头村人。原为仕宦之家,因父早丧而辍读从商,在邕宁县良庆圩其叔父开的杂货店做店员。辛勤学艺,数年间成为店中能手。虽在校读书不多,但好学不倦,喜爱诗词,著有《纯剑诗集》。光绪三十二年(1906),雷加入同盟会,并被派为南宁支部长,先后发展会员数十人。雷利用南宁仓西门(今民生路西段)恒益号商行作为同盟会驻邕的秘密机关……[详细]
|
蔡辉(1913-1952)又名蔡志伦、蔡悲鸿,农民家庭出身,本县新港乡人。蔡辉年幼时,在家乡和川沙读小学,1927年进入黄渡师范学校。因闹-被开除,后转入上海吴淞中学。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蔡辉考取新陆师范学校插班生,继续读书,并从事-。1932年,蔡辉于新陆师范毕业后,担任川沙县民众文化教育馆馆长,因搞革命活动,不久被免职,遂去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于1933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详细]
|
赵承钦(1880一1952)字惺吾,黄庄乡林村人。父一生经商,家景小康。赵承钦自幼好学,成绩优异,十几岁考取秀才。1906年考取官费留学生,留学日本,专攻经济学,也曾涉猎科学社会主义书籍。民国初年回国,先后任覃怀中学(在今沁阳)监督、北京《黄钟日报》。袁世凯为拉拢知识分子,曾授赵“嘉禾章”。后历任河南省参议员。1924年,胡景翼监理河南军政,任赵为阳武县(今与原武合并为原阳县)知事。任职期间致力于……[详细]
|
马绍孔(1930——1952年),回族,城关镇自治街人。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向沁阳城反扑,解放军暂向沁北太行山脚下转移,马绍孔动员城内12名青年随解放军北上,在赵寨村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8月,随部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后编入三十团第九连,参加了登密战役、卢店战斗。1948年,绍孔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淮海战役。在张围子战斗中,时为连部通讯员的马绍孑L,战斗前向党支部提出火线转党的请求。战……[详细]
|
李文彦(1927——1952年),西万镇留庄村人,1947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李文彦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1952年10月3日晚,任警工连班长的李文彦,带着本班战士李德源、马信龙随一三O团三营攻上上甘岭上佳山无名高地,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工事。第二天拂晓,美军二师三十六团及李承晚的部分部队。还有土耳其的一个团,向无名高地开始凶猛的反扑……[详细]
|
梁智华(1870~1952年),乳名苏虾,字淦泉。原籍顺德,是佛山镇松桂里梁氏后人。清光绪年间,梁智华是一个走街串巷的“收买佬”,把收购的破烂洋遮(雨伞)拆下伞骨重新上漆,卖给修理洋遮的摊档。当时广州尚未能生产伞骨,靠从德国、日本等国进口,数量少且价格昂贵,所以梁智华的翻新伞骨销路很好。光绪十二年(1886年),他在广州市惠爱西路(现中山六路),承下半边铺面,挂起“梁苏记遮店”招牌。几年间从修伞到……[详细]
|
潘雨峰(1889~1952年),原名国润,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鼎县桐城南阳人。雨峰自幼聪慧,早年就读于福宁府圣公会中学(在霞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保定军校,是该校第三期毕业生。越两年,随同朱执信、黄兴、廖仲恺等人东渡日本,晋谒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4月,雨峰任闽粤工农民团副总司令,与朱执信率工农民团,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受挫,他以同盟会特……[详细]
|
张允亮(1889-1952)民国藏书家。字庾楼,别号无咎。河北丰润人。1911年毕业于北京京师译字馆。考列最优等,奖举人出身,以主事职分度支部补用。北洋政府时在财政部任佥事。辛亥革命以后,居于北平,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自幼攻经史,后即专门从事古书版本目录研究,先后在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平古物陈列所任编纂员,善本部主任,研究员,图书馆主任。喜收藏图书,精于目录版本之学,193……[详细]
|
吴瑞甫(1872~1952年),名锡璜,字瑞甫,号黼堂,出生于同安县同禾里石浔村,世居同安后炉街,祖辈七代都以行医闻名。吴瑞甫自幼力学不倦,14岁时奉父命学医,博览历代医书,精研思考,推陈出新,常有突出于前人的见解。32岁中举,因淡泊功名,遂在同安悬壶济世,评注、校订宋代医书《圣济总录》和陈无择《三因方》。辛亥革命前夕,吴瑞甫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安青年自治会会长,策动清军官兵起义。当灌口革命军兵临……[详细]
|
释转逢(1880~1952年),俗姓王,法号海妙,字转逢,南安人。12岁随兄至小雪峰寺求学佛法,蒙住持佛化和尚为其剃发当小沙弥,17岁拜喜敏上人为师,22岁赴厦门南普陀寺,在喜参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取得正式僧人资格。受戒后,即与性愿法师赴-名刹参师修学。民国9年(1920年),应厦门南普陀寺僧众邀请住持南普陀寺。改建大雄宝殿、钟鼓楼及廊庑,力主革新,将南普陀寺由原来的临济宗喝云派剃度的子孙世袭传承制……[详细]
|
张树春(1910~1952年),原名伟蕉,本县河婆镇溪角村人。张树春于潮安省立金山中学高中毕业后,到溪角小学、河婆中学任教。在汕头市立一中任高中英语教员时因无大学学历被解聘,于是东渡日、本留学,攻读政治系。193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张树春回国,在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部下工作,先后任少校翻译、中校科长、政训组主任、上校科长、三青团广西支团筹备处于事、战时难民收容所主任、广西横县、贵县县长等职。在此……[详细]
|
113、柏辉章
柏辉章,号健儒,贵州遵义人,第25军第2师,1935年5月在贵州威宁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为第102师。改编后的建制为两旅四团,共9000余人,首任师长柏辉章。贵州讲武堂第二期毕业。后跟随周西成累升至旅长,王家烈主政贵州时任25军第2师师长,是逼王家烈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第2师改编为102师后,柏辉章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102师中将师长,在当时的几个中将级师长里,可算是资历较深的一个。后曾任该师师长的还有……[详细]
|
刘允中(1889—1952),又名中伯,河源县城镇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深得师友器重,长大后,小有名气,志务实业,对于农业尤有兴趣。民国初年,他在本县倡导种桑养蚕,据他《六一述怀》所记:“我邑地僻循东,农事垦植,令人提倡育蚕种桑,尚无成法,始乃赴顺德考察,研究蚕桑,冀于地方所兴益”。归来之后,商请邝安澜(东莞人),及本县乡绅黎兰生、邱海珍等招股集资,创办农场,择定县城西郊(现在卫星区……[详细]
|
张干臣(1894—1952)民族工商业者。寒亭区寒亭村人。求学时期就有振兴实业、富国强民的志向。20岁时,抱着学习外国经验、振兴国家实业的宏愿,凑集资金, 赴日留学3年。回国后,先任齐鲁大学教授,后又谋得济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务主任之职。1925年,与同乡技师郭立平、技工马长明、王寿之在校实习工厂搞新法印染技术的试验,在潍县织布厂、周村丝织厂等厂家的支持下,白布、丝绸化工新印染法皆获成功。他谢绝周……[详细]
|
赵清和(1896~1952),河南省滑县酒葫芦村人。赵出身贫苦,9岁丧母,与胞弟赵清云靠唱莲花落随父乞讨度日。至登封随人学戏,时逢光绪皇帝殡天,国丧禁唱。遂又乞讨驻马店,于北界牌街拜师学戏。出师后,搭班于鄢陵、尉氏、滑县、浚县、汤阴等地演唱。1927年,赵清和来到开封,先后演于怀庆会馆、东火神庙和相国寺永安舞台。他主工青衣,兼演老旦。拿手戏有《桑园会》、《双官诰》、《大登殿》等,特别是《地塘板》中……[详细]
|
王堉(1890~1952),字育三,今临湘市桃林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湖南陆军小学,民国1年被选送南京入伍,半年后转送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3年毕业。不久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5年,回湘任赵恒惕师见习排长、骑兵排长。次年,因战功升任连长。9年升任营长,12年升任团长。15年初,在安徽参加国民革命军。16年,因歼灭孙传芳部有功,升副师长,继升师长。是年6月,部队整编遣散,王堉投奔李宗……[详细]
|
苏无涯(1881~1952.10) ,字剑衡。赤水乡下赤村人。父庆璋,母李氏。无兄妹,父早逝,为遗腹子,靠其母抚养长大。幼随外祖父-在家乡读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偕其妻邓博倩自费赴日本东洋大学留学。同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负责联络、审查和发展广西籍同盟会员的具体工作。光绪三十三年回到香港,在香港南方总支部工作。宣统三年(1911)苏无涯参加3月29日广州起义。不久,受南方总支部的委派回梧州.先……[详细]
|
卢继泽(1909-1952) ,河池市河池镇大卢村长好屯人,生于一个壮族中农家庭。青少年时期,受胞兄继馨的进步思想熏陶,向往革命。1944年冬,日军陷境,他与继馨、刘玉明等20余名青年组成“严明抗日自卫队”,他担任队长,为充实队伍的实力,他率领部份自卫队员通过日军-线,巧夺收水岩日军军械库的机枪两挺、各式05支、子弹5千余发。先后指挥自卫队对日军作战20余次,击毙日军官板野次郎和士兵20余人,击伤……[详细]
|
梁建堃(1897—1952),壮族,原修仁县七建乡皆春村(今称皆村)人。20年代曾离乡到外地师范学校读书;后受国民革命思想影响,中途辍学进入广西农-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修仁县,在县民团总局任职。民团总局撤销后,1930—1935年间,梁先后在修仁县、思恩县政府任公务员;后辞职还乡。回乡后,梁建堃积极参与地方公益活动。1938年,梁资助成立皆春村舞狮队;1949年,他带头倡议修建皆村太平坝引水工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