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41、杨耕田 (19131952)
  杨耕田(1913~1952)原名牛风林。阜平西庄村人。17岁任小学教员时,常同共产党员王宗良、李心仁、王德乾等人交往,借阅进步书刊,探讨革命理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地下党员领导农民和学生进行了“砸盐店”斗争。1934年4月,阜平县党组织遭到破坏,杨耕田逃往绥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返回阜平,重新恢复党组织关系,任特派员,做区、县农会工作,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国斗争。1938年3……[详细]
142、陈英 (19001952)
  陈英(1900~1952年),又名张彬应,长汀县南山塘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后迁居顺昌县洋口镇。民国27年(1938)8月,陈英在福建省保安补充第五团受军事训练后,由福建省保安处派到周墩特种区任保安分队长。国民政府地方武装改制时,任周墩特种区抗敌自卫队、常备队中队长、周宁县民众自卫队中队长。陈英在周宁任职期间,从事“剿共”活动。民国29年9月,他率保安分队伙同省保安团一个连,包围袭击中……[详细]
143、熊文涛 (18911952)
  熊文涛(1891~1952)原名受书,字文涛,曾用名潜夫。清光绪十七年(1891)出生于谢何乡孟家河村一农民家庭。熊文涛自幼刻苦好学。民国4年(1915)毕业于陕西法政专门学校。民国5~9年(1916~1920),曾与同学李觐侯等人在汉中创办书店,传播新文化,并在西安等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民国10年(1921),熊文涛回县,同龙文、王殿元等创办城固县单级师范讲习所,熊任所长。民国13年(1924)……[详细]
144、王福长 (19291952)
  王福长(1929-1952),修武县和屯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在沁河支队当战士,1945年任修武县五区区干队第一小队队长,1947年任修武县独立营的连指导员。王福长作战机智勇敢,多次被评为战斗模范和杀敌英雄。1946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王福长所在的部队被国民党四十军包围在武陟县官庄村。为了使大部队顺利突围,王福长率领80余名指战员,担任了打开突围口的艰……[详细]
145、黄维章 (18891952)
  黄维章 (1889~1952),壮族,公正乡那罗屯人。省立师范肄业,青年时参加辛亥革命,曾在黄明堂(钦州人)部任职。代理过旅长。后辞职归农。民国28年(1939年)日本侵略军在钦州登陆后,黄维章参加了联村抗日会和抗日自卫队。31年后,先后当选为上思县参议员、参议长。34年冬改选参议会时落选,受到东屏乡乡长的讥讽,黄维章写四句诗作答:“瘴气乌烟天地暗,桑田沧海地皮更;江山劫后悲萧瑟,谁为苍生抱不平……[详细]
146、邓伯珲 (19071952)
  邓伯珲(1907~1952) 字奎昌,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广西宾阳县人。广西大学矿冶系毕业后,民国25年(1936年) 10月,奉派在合山煤矿股份公司任实习员,次年9月任广西省政府技士(仍在合山任职)。民国27年(1938年)2月后,历任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工程师、合山探矿队队长、里光井窿主任。民国35年(1946年) 5月任工务课长,总经理外出时,邓代总管。抗日战争期间,成绩……[详细]
147、尹升日 (18931952)
  尹升日(1893—1952)字子初。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夹仓村人。幼年时,其父殒于甲午海战。14岁在青岛谋生时,偶然帮助了一个德国军官,德人爱其机敏,携往德国。到德国后,尹升日先入炮校,后被选送空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线作战中,飞机受伤后跳伞,被俄军俘获。十月革命后参加苏俄红军,进莫斯科空校深造。在保卫苏维埃战斗中勇敢顽强,升任远东航空侦察大队副大队长。1921年,回到中国东北,被军阀张作霖……[详细]
148、韩畏三 (19041952)
   韩畏三(1904~1952年) 韩畏三,又名清泉、永德,化名治帮,小名韩八,今江海乡张翁庙村人。民国16年起先后为国民党部队班长、招兵委员、县公安队特务员等。民国27年春为丁锡三部浦东警卫总队第七中队长,旋为忠救军八支队二大队长。同年春至次年,韩指使部卒,抢劫茶亭河东宋和尚家棉花50包,以绑票方式0南桥市民钱友余及其母亲法币7000元(相等于300石大米),0三余乡农户籽花200包。在……[详细]
149、王家光 (18891952)
  王家光(1889~1952年),克井乡灵山村人,早年肄业于河南省法政学校,返乡后任私塾塾师。1930年,家光任灵山公直(村长),为发展教育事业,他不顾封建会首和赌徒、恶棍的反对,毅然将本村宝峰寺的百余亩庙产的课租移作教育经费,创办了宝峰学校,自任校董,使灵山、小庄、青多、贾庄、塘石等村的青少年得到了求学的机会。1937年七·七事变后,家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次年4月,以旁听生身份,赴北寨……[详细]
150、林秀来 (19211952)
   高甲戏名旦  林秀来,晋江人,1921年出生。幼年家贫,被人卖到蚶江村林家为养女。养父因吸食鸦片致使家道中落。10岁时,她走投容卿乡(今属石狮镇)舅母家,以卖油条糊口。15岁入高甲戏“金秀春”班,拜钱子尉为师,专攻青衣,后又学花旦。4年艺成,进入“福庆兴”班。秀来慧中秀外,天生一副好歌喉,歌声清越而音质圆润,加以勤奋学艺,所以进班不久便秀出班行。首次登台,即与两台名戏班对垒,因其尚未崭露头角,开……[详细]
151、李午天 (18971952)
  李午天(1897~1952),原名傅中,学名李雪,字性昭,号痛生,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新里村人。出生于农商之家,家境小康。自幼在家乡读书,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法政学堂(后并人国立中山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在穗期间,亲聆孙中山鼓吹的民主革命,接受-的主张,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组织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返琼秘密参加琼崖同盟会支部。1921年,参加陈侠农领导的琼崖讨袁军。1921年,……[详细]
152、巫孔玺 (19091952)
  巫孔玺(1909~1952),句容白兔胜潭人。句容县中毕业,在包巷村当过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新四军地方工作,任本村治安保卫队队副,协同王丰庆、曾昭墟组织句容一区抗敌救国自卫队兼队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句容、丹阳、镇江、金坛四县民政科科员,句一、句七区区长,句容县代理县长,镇江县县长,镇句办事处主任等职。1943年10月,巫孔玺在日伪“清乡”和新四军反“围剿”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详细]
153、张鹤鸣 东北铁路中部护路军司令员(19101952)
   张鹤鸣(1910—1952)又名范明和,陆健。河北省滦县人。1928年考入滦县县里中学,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后在本村小学教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大门庄党支部书记。1936年到滦县县委西南区委工作。1938年7月,冀东抗日-期间,任抗-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参与领导了滦县港北武装-。随后,抗联队伍首战杨家院,全歼伪-三百余名。不久,升任抗联第五总队总队长兼第一路军指挥部参谋长。率五总队先……[详细]
154、张锡铭 (18781952)
  张锡铭(1878-1952),又名张北成,字载若,南曹村人。幼读医,志在四方。因清末旧试废止而从医。熟读医书,苦攻医学四大经典,熟诵《伤寒论》、《医宗金鉴》等古典医书。一生擅长于伤寒、霍乱、麻疹等疾病诊治。1905年行医于尉氏、鄢陵之间,绰号张神仙。1939年,国民党八十一军十二师伤寒流行,轻者胸闷腹满,斑疹结片,重者神志昏迷,鼻衄便血,十数日,兵亡数百。军医束手无策,后轿请张锡铭诊断立方投药,迅……[详细]
155、倪祥明 (19251952)
  倪祥明(1925~1952.7),河南省杞县聂寨(今泥沟乡聂寨)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逝,由姐抚养长大。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经5次重大战役。1952年7月,所部移防临津江某高地,美军屡攻不下,于21日夜偷袭。倪任副班长,率全班战士与数十倍之敌激战2小时,敌被毙百余后稍退。他与战士周元德、宋成元虽已负伤,又苦战半日,滴水未进,……[详细]
156、乜子彬 (19021952)
  乜子彬(1902—1952),字森昌,河北省景州(今景县)乜村人。和抗日名将池峰城是同乡。国民革命军第31师91旅旅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1902年出生于河北景州乜村的一个贫寒的秀才之家,由于家境贫寒,十岁时即当佃户,因势单力薄,常常被地主欺辱。十二岁时不忍地主歧视,投到冯玉祥西北军麾下当兵,先后干过马夫、伙夫、传令兵等。1929年升任营长。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任第31师91旅旅长……[详细]
157、黄彩璠 (19191952)
  黄彩璠(1919~1952)壮族,合群乡合群村安马屯人。1940年考入广西省立高中,1945年于云南国立语文专科学校毕业。曾任云南省路安中学和华圩中学教师,私立湖南宏清中学教师,隆山初中代训导组长,隆山中学校长。1941年,黄彩璠在桂林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桂林发生“七·九”事变,破孩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党组织通知他于7月秘密离开桂林回乡。同年9月,他同从桂林返乡的共产党员何祺中、何修年及……[详细]
158、周翊襄 (19101952)
  周翊襄(1910~1952),又名方正,今杨家滩镇金盆湾人。民国17年(1928),周考入湖南省地方自治训练所学习1年。毕业后,派为零陵地区自治筹备分处委员,负责《零陵自治旬刊》。民国19年调任湖南“剿共”宣传委员会宣传干事。民国21年1月,任省公路局特别党部筹委会组织干事,后任秘书干事。在此期间,办过《评论周报》、《自治周报》、《公路周刊》。民国23年加入“军统”特务组织。1年后又加入“中统”,……[详细]
159、唐徽典 (18841952)
  唐徽典(1884~1952)唐徽典,善化县慕云市(今长沙县暮云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其父唐树德,擅长巫家拳,对田字六肘尤为精到。他自幼随父习巫家拳,及长身材魁伟,膂力过人。一次,他用双手将罩在水中的扮禾桶举上岸来,面不改色,观者无不咋舌。因其排行第六,遂被人叫作唐六扮桶。他18岁来长沙市拜桔子洲陈斌生习巫家麒麟拳,旋又向冯南山的后人冯八胡子学三叉六肘及七步连针棍等器械,技艺益精,且好打……[详细]
160、柯宝才 (19261952)
  柯宝才(1926~1952),男,南澳县后宅南光人。柯宝才天资聪明,喜文爱画,7岁进小学读书。民国27年,其父病逝,年仅12岁的柯宝才便同其姐担负起家庭生活重担。为求生计,他寄居于伯父家中,随堂兄柯延、柯东、柯风等下海捕鱼。抗日战争期间,为逃避战祸,柯宝才一家先后往广澳等地避难,至民国37年才返回南澳。解放后,柯宝才参加渔民协会,任渔协委员。1950年冬,他出席南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