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41、李福林 (18741952)
  李福林(1874~1952),字登同。广东番禺大塘乡(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人。贫农家庭出身,曾读过一年私塾,后随父在乡务农。性任侠,尚习武,喜听水浒传等武侠故事,受江湖游侠思想影响颇深。后在乡聚集游荡青年,结为盟友,订立誓约,被推为“大佬”,常率众秘密渡过珠江,入广州市区打家劫舍。后由于各县追拿甚紧,李姓族人恐受连累,劝其离境。1907 年逃到新加坡,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由新加坡转道越南至云南河……[详细]
42、刘文卿 (18851952)
  刘文卿(1885—1952),名育英,定边武峁子乡旗杆山人。其父满才,清同治时,潜石洞沟,娶妻王氏,生7子,文卿为老四。文卿幼年上村学,稍长入县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陕西省高等学堂就读,由于右任、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西安辛亥起义后,军政府差遣定边哥老会首郑思诚(亦名郑庠)返里,委以统领,集众举义,推翻清朝在定边的县制。因郑生性暴戾,恐其施政威猛伤民……[详细]
43、杨连第 (19191952)
  杨连第(1919~1952)原名杨连弟,汉族,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详细]
44、曾昭常 (19191952)
  曾昭常(1919-1952年),崆峒乡黄竹头村(今春城镇)人。其父曾仲书家有地租,在春城开药店“永生堂”。1938年1月参加广东青年群社阳春分社。同年,毕业于两阳中学高中部,后出任《阳春日报》新闻,借该报开展抗日宣传。1939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4年3月,中共党组织调他往珠江三角洲参加抗日部队,后随主力队伍挺进粤中。1945年1月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5年2……[详细]
45、约翰·杜威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18591952)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约翰·杜威,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详细]
46、徐维扬 (18871952)
  徐维扬(1887~1952),字瑞甫,新华镇三华村人。祖父徐俊贤,曾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后回家务农。父徐朗耀,清末武秀才,后从商,常以太平天国故事训勉后人。徐维扬曾自述:“自幼习闻洪天王故事,革命思潮,一触即发。”后来,他进入广州培英学校接触了西方思想,对孙中山倡导反清革命尤为向往。毕业后,入广东陆军将弁学堂习炮科,与黄兴、赵声、倪映典等结识,加入同盟会,并任陆军分会主盟人。宣统元年(1909)秋,……[详细]
47、孙健初 (18971952)
   孙健初(1897年~1952年) 字子乾,濮阳县白埕乡后孙密城村人。玉门油田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10岁丧母,靠祖母抚养成人。后在曹州(今菏泽)六中读书。192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地质系,旋被山西省建设厅聘去,不久被南京中央国民政府农矿部调走。初任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技士,继升技正,从此开始了他的地质研究生涯。 孙健初为了寻求祖国地下宝藏,长期坚持野外调查,跋山涉水,不畏险阻,不避寒暑,……[详细]
48、卢慕贞 (18671952)
  卢慕贞(1867年—1952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原配夫人,广东香山县恭常都外坣村(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外沙村 )人。十七岁时与年方十八岁的孙中山结婚,并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娫及孙婉。与国父孙中山先生离异后,卢慕贞夫人一直蛰居于澳门,寓所位于文第士街一号(即今澳门国父纪念馆馆址)。卢慕贞出生于累世积善的书香门第之家,父卢耀显曾漂洋过海至美国檀香山经商获富。卢慕贞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长辈而闻名乡……[详细]
49、荣德生 (18751952)
  荣德生(1875~1952) 又名宗铨,江苏无锡人。早年经营钱庄,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至民国11年(1922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后申新纱厂增至9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民国26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江南国土相继沦陷。荣氏企业,……[详细]
50、冼冠生 (18871952)
  冼冠生(1887~1952) 原名炳成,祖籍广东南海,出生于佛山,毕业于广东广雅书院。旋来沪,在南市九亩地新舞台戏园门口设摊,自制自销陈皮梅、牛肉干等小食品。民国4年(1915年),与新舞台职工薛寿龄合伙在大境路开设食品店,沿用已倒闭的香港冠生园食品店店名,并以“生”字作商标注册,冼炳成也由此改名冠生。民国7年,增资大洋3000元,扩大生产规模,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冼冠生任总经理。20……[详细]
51、袁良 民国第四任北平市长(18821952)
  袁良(任职1933.6.16——1935.11.8)(生1882——卒1952.12)民国第四任北平市长袁良,浙江杭县人,字文钦。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任昌图警察总办兼交涉员。后为沈阳交涉署秘书长。1916年至1922年充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1924年被派为全国水利局总裁,并一度署理中央农业试验场场长。1929年为外交部第二司司长。1929年10月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1933年6月,袁良出任北平市……[详细]
52、张伯华 (19041952)
  张伯华(1904-1952),本名汉英,字伯华,曾化名张自清,孟县吉利村(今属洛阳市辖)人,富农出身,1914年入村塾读书,1921年在冶戍镇孟县县立第二高级小学上学,毕业后考入设在沁阳的河南省立第五甲种农校。1927年经人介绍到驻滑县周民革命第二集团军梁寿恒部史旅旅部军需处任准尉秘书3个月,不久加入国民党。后返里在本村小学任教。1929年到孟县清乡局任书记员4个月,于11月入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办的……[详细]
53、王靖国 (18931952)
  王靖国(1893—1952),山西省五台县新河村人,抗战时期的十三集团军上将司令,阎锡山的铁军组织的掌门人。生于1893年。童年受业于本村李怀清,1918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投身晋军。与李服膺、傅作义、赵承绶、李生达等结为金兰,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王靖国先任学兵团队附,继任第四混成旅第七团连长,王靖国治军注重风纪,并因此而得到阎锡山的青睐。那时,王靖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连长。一天,……[详细]
54、蒋继伊 (18821952)
   蒋继伊(1882~1952),字伯文,内建乡青龙山(今安和乡)人。后随父迁居永安村鳌鱼洲(今安和乡政府驻地)。蒋继伊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癸卯科举人。两年后,经广西布政使张鸣歧选派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专攻财政。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国,协助唐尚光筹办广西咨议局,同年升广西财政司长,并着手创办广西银行。民国2年(1913) ,张鸣歧调广西民政长, 将他升为政务厅长。民国4年,张鸣歧调广东巡……[详细]
55、冉隆发 (19301952)
  冉隆发,1930年生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古乡景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冉隆发自幼朴实憨厚,为人正直,读书发愤,干活卖力。由于家庭生活所迫,他12岁时就离开私塾学馆,弃学从事家务劳动,帮助父母看牛、打猪草、喂猪等,有时还帮助推豆腐、烤豆腐干,再到铜鼓场上去卖,换回粮食供全家糊口。1948年,酉阳兵荒马乱。恶霸当道,兵匪横行,官府收税,乡保长抓丁拉夫,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天,冉隆发在铜……[详细]
56、马锡武 (18831952)
  马锡武(1883-1952),字辅臣,回族,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人,马元超之长子。 少年时期,马锡武在家读私塾、学-。他性情直爽,委任忠厚,主张正义。辛亥革命后受孙中山-的影响,力求进步,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与革命党人胡景翼、杨虎城、邓宝珊、孙蔚如等人交谊颇深。北洋政府时期在吴佩孚部下任统领,后为驻甘肃省绥靖公署委员,受委托收编甘肃省各县起义人员,组成甘肃省保安骑兵一、二团,维护地方治安。北伐胜利……[详细]
57、吴赓尧 (19031952)
  吴赓尧(1903——1952),名希唐,今周潭镇人。赓尧少时随父学医,因家遭火灾,迫于生计,往横埠河街“黄达生堂”药铺学习中药剂。3年期满,随伯父习医,刻苦钻研,对《内经》、《伤寒论》、《金匮》以及金元四大学派,无不熟悉、精通,遂于吴桥街开设吴春堂药铺,时称名医。 赓尧对《伤寒论》的义理辨证,尤为精辟。他认为:“所谓‘伤寒论’者,不能单从字面思义,其内涵甚广,包括一些热性病和非热性病。”“伤寒有五……[详细]
58、白青云 (19021952)
  白青云(1902~1952),字鹏程,商南县梁家湾人,身材矮小,绰号“白矮子”。自从14岁起,入军旅当号兵,时值军阀割据,商南县地方势力也随之崛起,互相杀伐,尔虞我诈,大起大落。白青云则利用各股力量间的矛盾,揣度胜败,估量强弱,谋后而动。先后由队长、中队长而团长,几年后,在白玉、竹林关一带形成割据势力。民国二十年(1931),白为显示其军事实力,在商南县十里铺与巨匪张水奇作战,因武器低劣,士兵缺乏……[详细]
59、伍步升
  伍步升 (?~1952)陕西临潼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组训科长。民国35至37年(1946~1948)任佛坪县长。伍上任时即从临潼带来多人,分别委任为县政府主任秘书、科长、保警队长、分队长和乡保队附等职,占全县公职人员一半以上,培植个人势力。民国35年(1946)7月,新四军一小部份部队从小王涧、虎豹河过境,伍带领县保警队追剿,打死多人,抓捕新四军战士30余人,将其中班排长干部解往汉中关押……[详细]
60、黄维熙 (19031952)
  黄维熙(1903~1952) 黄维熙,字宗焕,清流县群英乡(今灵地乡)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黄早年毕业于姚坊高等小学。及长,爱琢磨各种工艺,凡摸过看过的东西都能仿制。为施展一技之长,他到厦门购买百余件工具,在家里自办工艺作坊。他会打铁、打锡、钉秤,能制造各种农具,还能修造0、钟表、留声机、缝纫机,做衣服,而且都是精工细制,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为榨油坊打制的“油横”,20余个叠在一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