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陈姓名人堂 - 姓陈的名人介绍(8)

陈姓名人堂 - 姓陈的名人介绍(8)

更新时间:2023-12-30

141、陈师锡 [] (10571125)
  陈师锡(1057~1125)字伯修,建阳(今属福建)人。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癸丑科佘中榜进士第三人。陈师锡于熙宁年间赴廷试,奏名在甲乙之间,神宗四顾侍臣说:“此必陈师锡也!”启封一看,果然如此,擢为第三。陈师锡历官监察御史,请求记录仁宗纳谏之事与治理天下的功绩,又上疏请求废止进士学习诗词格律之令,让他们一心学习治理国家之道。元?初(1086左右),宋哲宗采用苏轼的意见,任命陈师锡为校书郎。……[详细]
142、陈希迁 [] (700790)
  陈希迁(700~790)陈希迁,唐代高要人。12岁时出家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被六祖惠能收为弟子。惠能圆寂时,陈尚未受具足戒,遂遵师命往江西青原山居寺,拜同门人行思和尚为师,深得器重。不久,受命到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参学于怀让禅师。后入静居寺。唐天宝初年(742),离静居寺,受请住持湖南衡山南寺。寺东有大石,平坦如台,陈在石上结庵而居,因此,被人称为“石头和尚”。广德二年(764)应门人之邀,往端……[详细]
143、陈钦 [] (?~15)
  陈钦,字子伕,西汉苍梧郡广信县(今广东封开)人,经学家。汉成帝时,举为贤良方正。王莽从陈钦为师,学习《左传》。王莽称帝后,要在匈奴人面前显威力,便下诏书派遣军队分路夹击匈奴。陈钦被封为厌难将军,驻守在塞北的云中地方。始建国三年(11),匈奴单于的弟弟咸,派遣儿子助和登到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友好,王莽封咸为孝单于,封助为顺单于,皆给予丰厚的赏赐。过后助病死,王莽封登为顺单于代替助。可是匈奴侵犯边境,虏……[详细]
144、陈玄礼 []
  陈玄礼,唐代名将,初任神武军的果毅都尉,后随李隆基(唐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宿卫宫中。安史之乱时,率军护卫玄宗逃亡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在太子李亨支持下,发动兵变杀杨国忠及杨氏姐妹,并逼唐玄宗李隆基缢死了杨贵妃。安史之乱平息后,随玄宗回到长安,封蔡国公后辞官,旋病死。唐朝景龙四年,陈玄礼以除韦后、安乐公主有功,唐玄宗时任禁军龙武大将军。以淳笃自检,于唐玄宗在位的四十……[详细]
145、陈行范 []
  陈行范:唐朝初期泷州人(今广东罗定市),“春、泷等州獠首领”,是当地僚族酋长。任泷州刺史、澄州刺史等。开元十六年时,岭南地区爆发了空前的大叛乱,这次叛军的领袖是泷州(罗定)的刺史陈行范。泷州是广东西部地区,而在有的史书上陈行范又被写作了“泷州蛮”,因此也许他是当地的土官也不一定。和他一起叛乱的还有何游鲁和冯辚。陈行范在攻破了岭南地区四十多个州县后自称天子,而何游鲁与冯辚则成为了定国大将军和南越王,……[详细]
146、陈调元 民国陆军一级上将(18861943)
  陈调元(1886~1943)字雪暄,又作雪轩。安新同口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后在湖北陆军中学任地理教官。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时离开武昌至北京,任冯国璋部参谋并南下镇压起义军。冯国璋任江苏督军后任南京宪兵营长,随后改任江苏宪兵司令。1917年……[详细]
147、陈永华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斗英雄
  陈永华,1954年8月1日出生在广西田阳县坡洪乡鹰峰山脚下的坡丹村一个壮族农民家庭。由于出生在“八一”建军节这一天,父母便给儿子取了个吉利的名字——高荣。在贫困的山区度过童年时代的陈永华,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学好问的性格。遇到不明白的事,非要缠着大人问个清楚不可。1963年,陈永华进入坡丹小学读书。就在这一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课堂上老师讲解雷锋同志的英雄事迹,陈……[详细]
148、陈谟 []
  陈谟(生卒年未详),字以忠。陈酆之子。建中二年(781年)代理漳州刺史,理政之初与社会舆情不洽,州民曾拱璧等向观察使建言调换。朝议以柳少安调任漳州刺史,陈谟“以中郎将检校本州别驾”。柳少安到任后,曾偕同陈谟巡视龙溪县,认为龙溪县地处九龙江中下游,其北溪、西溪及南溪贯穿流域有着广阔的平原区(即今漳州平原),并且“大江南旋而东注(入海至厦门岛),诸峰北环而回顾”(直抵九龙江发源地),就对陈谟说,“此县……[详细]
149、陈瓘 [] 宋朝词人(10571124)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宋史》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与陈师锡被称“二陈”,同斥蔡京、蔡卞、章敦、安敦等。虽为之忌恨,然其人品无不为之折服。因之坎坷,遭遇尤惨。四十二年间,调任凡二十……[详细]
150、陈成开 [] (18001861)
  陈成开(1800~1861),原名国祥,号柳村。北店村(在江山乡)人。鸦军中拳棒教师。能读书识字,曾在江南设拳坛传授拳棒多年。无子女,只有一养子正强,从邻村王姓过继。朱秀三与陈成开肝胆相照,素知他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便邀他加入金钱会。陈成开带正强入队,编入朱的麾下。在各次战斗中,陈成开武艺超人,又骁勇善战,在部伍中很有威望,受到赵起、朱秀三等首领所钦重。在莘塍激战中,陈成开与朱秀三失散。四面官军、……[详细]
151、陈通方 [] (770~?)
  陈通方(770~?年)闽县(今福州鼓楼区)人,家居省城。少年时,即工文辞。唐贞元十年(794年)进士,时年25岁,是鼓楼地区第一个进士。同榜进士王播,年已56岁,陈通方年少轻浮,戏拊其背说:“王老!王老!奉赠一第。”王播反唇相讥:“陈少!陈少!切莫作恶!”后陈通方丁母忧,未得一官半职,生活困苦。王播已掌管朝廷盐政,陈通方以诗求他荐引,句云:“应念路旁憔悴翼,昔年乔木幸同迁。”王播荐其为江西南陵院官……[详细]
152、陈冕 [] 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18591893)
  陈冕(1859—1893) 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清水闸人,籍贯济南。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早年从师于山东举人、翰林院编修王芷庭。17岁时参加乡试中举,留在咸安宫任教习,并任国子监学正学录。1883年(光绪九年)参加殿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同年,其父陈恩寿因赈灾操劳过度病倒。陈冕闻讯回济南侍奉,父亡后,在家守制。1884年,黄河又发大水,陈冕秉承父训,捐家……[详细]
153、陈君宠 []
  陈君宠,字简之,号铁山,县横阳山岩边(今鹅塘乡)人。性诚笃,幼师事同县人谭昌期,执经问难,终日侍立,不命之退不敢退。既长,以文雄于时。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参加湖广乡试,取第一名。崇祯时,授四川罗江县知县,时义军四起,从兄陈调元劝其勿行,云:“休矣,时势如此,以身试险,毋宁老死横阳山耳。”宠叹云:“丈夫当烈烈轰轰,以身许国,兄回轮而弟叱驭,各行其志,毋相强也”。遂行,既抵罗江,值岁荒旱,设法赈……[详细]
154、陈浩
  陈浩,原名邓业懋,曾用名侯启荣,1914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灵山县(今属广西自治区)萍塘村一个地主家庭。幼年时,父亲将其送到私塾读书。陈浩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从小喜欢学习。193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横县第九小学五年级就读。因学校离家较远,诸多不便,一个多月后他转到檀圩小学继续学习。因反对和揭露该校校长钟冠群等人的丑恶行径,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开除学籍。勤勉好学的陈浩没有灰心,转到灵山县武利小学继……[详细]
155、陈知微 []
  陈知微及第后任歙州通判。不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出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使契丹,迁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再为户部判官,京东转运副使,任职期间上奏东平监侵占六百八十家民田之事,在真宗的干涉下,田地被悉数退还。又疏通古广济河,使漕运通向更远的地方,解决了黄河水运不便的困难,每年减少夫役数以万计。陈知微又任荆湖南路转运使。奉召还,拜比部员外郎、知制诰。淮南发生饥荒,皇上派遣陈知微巡察安抚,陈知微认真视察……[详细]
156、陈瓒 [] (12321277)
  陈瓒(1232—1277),字瑟玉,陈俊卿(南宋绍兴八年榜眼,官至宰相)的曾孙,陈文龙(南宋咸淳四年状元)的从叔,生于宋绍定五年(1232年),莆田玉湖(今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阔口村)人。为南宋民族英雄。景炎二年十月十五日,元兵攻破兴化府城墙,陈瓒殉难。明代朝廷追赠陈瓒为兵部侍郎,赐谥忠武,当时民众葬其衣冠于壶公山下,为他和陈文龙建二忠祠于莆田城关。陈瓒家有遗风,从小就以大节自励。宋末,政治腐败,元……[详细]
157、陈诚 (18971965)
  • 陈诚
  陈诚(1898—1965),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青田高市乡人。家乡养正小学毕业后就读丽水省立第十一师范。1918年,插班考入省立体育学校,仅一月毕业。恰逢其父老友、同乡杜志运将军当选国会议员,请求提携,借一处州中学毕业文凭,冒名顶替投考保定军官学校,因成绩差未取,又经杜志远向主考官疏通,以预备生名义进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军校停办,到新建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服务,并加……[详细]
158、陈子龙 [] 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16081647)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详细]
159、陈矫 [三国] (?~237)
  陈矫(?-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天长西北)人。 三国时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与母族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后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曹操辟为丞相掾属,迁任相县令,转任征南长史。又为彭城、乐陵太守,迁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西征马超,拜丞相长史,转西曹属、尚书。曹丕称帝,领吏部事,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继位后,进爵东乡侯,后转侍中,加光禄大夫,又拜司徒。景初元年(23……[详细]
160、陈天华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751905)
  • 陈天华
  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知方团下乐村(今荣华乡小鹿村)人。清光绪六年正月二十九日(1875年3月6日)生,中国民主革命杰出的宣传家和活动家。陈天华幼丧母,5岁随父(塾师)就读。家贫,尝小卖糖果以补日食。因迷读中国古典小说,糖果常被人取食,不知计值收钱。9岁即嗜读《左传》、《资治通鉴》,尤爱民间说唱弹词,常仿效此类文体,编写短篇通俗小说与山歌小调。少年时期,对清朝封建-、民族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