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陈姓名人堂 - 姓陈的名人介绍(5)

陈姓名人堂 - 姓陈的名人介绍(5)

更新时间:2023-12-30

81、陈文龙 [] 抗元名将,民族英雄(12321276)
  陈文龙(1232~1276),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成长于长乐后山(今阜山)。初名子龙,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字刚中,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抗元名将,民族英雄。早年随父陈粢定居福建长乐(今阜山)。幼颖悟,苦学不厌。淳祐十一年(1251),入乡学。宝祐四年(1256),入太学。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宋端宗谥忠肃。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详细]
82、陈白沙陈献章 [] 南粤先贤(14281500)
  陈献章(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世人多称之为陈白沙。 初受学于吴与弼。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他的著作後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是岭南最负盛名的理学家和诗人,同是一位独出新裁,敢于创造的书家。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他善书束茅代笔,晚年专用,自成一家……[详细]
83、陈栋 [] (15261572)
  陈栋(1526~1572),字隆之。江西南昌人。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范应期榜进士第三人。陈栋自幼聪慧,6岁时便跟从私塾老师学习句读。至《中庸》“不可能”句时,陈栋忽有所解,问老师:前日读过“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如何“不可能?”小小年纪,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乡人纷纷传以为奇。12岁时,陈栋便能背诵古文辞,通晓历史典故。观察使谭公为朝廷选拔人才,召见陈栋,并考以史、论、赞……[详细]
84、陈日升
  陈日升,1958年4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城关镇。父亲陈章云是县财政局干部,母亲杨美秀在县百货公司当营业员,都是共产党员。陈日升由在农村的外婆外公抚育长大。在老人的教诲、陶冶下,陈日升从会说话、会走路时起,就逐步懂得要热爱劳动,要爱护集体。双抢季节,他跟着大人们到队里的晒谷场上,顶着烈日,小手挥舞着棍子,来回驱赶麻雀和鸡鸭,不让集体粮食受损失。1965年8月,陈日升回到父母身边,进入城关一小读书……[详细]
85、陈东 [] (10861127)
  陈东(1086~1127),字少阳,丹阳珥陵越塘人。聪慧好学,秉性刚直。以贡生人汴京太学。多次-钦宗赵桓,揭露蔡京、童贯、王黼、李彦、梁师成、朱勔6人的罪行,请求诛此6贼以向国人谢罪。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金兵围攻京都,宋钦宗惊惶失措,免去主战的国相李纲官职,任用主和的李邦彦,准备割地求和。陈东闻讯后十分愤慨,遂率领诸太学生,伏宜德门-,从者数万,坚决反对割地投降,反对屈辱求和,请求……[详细]
86、陈造 [] 宋朝词人(11331203)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详细]
87、陈彦博 []
  陈彦博(?~?),字朝英,福建闽县人。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李顾行榜进士第三人。据《永乐大典》引《闽中记》:“陈彦博曾于梦中到一公堂,只见里面帐幔华丽,红烛高照。正中大床上设有一案,上有一文书,金字灿然。主事的人说:‘此乃明年进士名录,将要奏明上帝。’陈彦博俯身向前观望,见共有三十二人,其中有他的名字。等到出榜,果然和前面的预兆相符合。”《前定录》还记载:“陈彦博与谢楚同为太学广文馆生员,……[详细]
88、陈诲 [五代十国] (?~962)
  陈诲生年不详,建州(今建瓯)人。生数月,矫健能驰走,父惊异,取名“阿铁”。长大后,事王延政,为将。南唐攻建州,诲数出挑战,被擒。将斩,已解衣伏地,忽脱身绝驰,追者数十百人莫能及。及自归查文徽,文徽骇异,用为战棹指挥使,领故部曲从攻福州。冯延鲁败走,诸营皆溃,死者万计。诲独殿后,收所弃金帛20万以归。潘承祐亦荐之,文徽镇建州,诲为剑州刺史。听间谍都说吴越戍兵弃福州,文徽贪功,率诲攻福州吴越兵,诲以战……[详细]
89、陈继昌 [] (17911846)
  陈继昌是乾隆朝著名宰相陈宏谋的玄孙。他自幼就博览群书,勤奋苦读,不断激励自已上进。嘉庆十八年,陈继昌参加广西癸酉科乡试,得中解元。嘉庆二十五年先是礼部会试再夺会元,又抱病应殿试。因有病在身,勉强对策,仅得答完卷。阅卷大臣拟为一甲第二名。知贡举的曹振镛说:“本朝百余年,三元仅一人,无以彰文明之化。”改为首列,使陈继昌夺魁天下。至此,他连中“三元”,声名大振。后来参加朝考,又获第一,故此又有“四元及第……[详细]
90、陈人杰 [] 宋朝词人(12181243)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南宋词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26岁。他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是南宋末的爱国词人。嘉熙元年,元兵压境,沔州(今陕西略阳县)诸镇将帅弃官逃遁。他的〔沁园春〕《丁酉岁感事》一词,及时地反映了这一重大时事,抨击致使神州沉沦的南宋统治者。另一首〔沁园春〕词,则直斥“……[详细]
91、陈俊卿 [] 宋朝宰相(11131186)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 ),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1165年)复召,又为钱端礼所忌,出知漳州,改任建宁府。乾道三年(1167年),召为同……[详细]
92、陈兴 [] (?~1013)
   陈兴 (?~1013年) 北宋澶州卫南(今濮阳)人。生年不详。开宝年间入伍,跟随宋太宗征伐河东,累迁为天武挥使。端拱年间,陈兴改任御前忠佐步军副都军头。后,陈兴戍防汾州。第二年,陈兴又随李继隆驻扎河西,并攻克绥、夏、银州。至道初年(995年),受李继隆推荐,陈兴被召封为御龙弩直都虞侯。咸平初年(998年),陈兴升任马军都军头、领蒙古刺史。咸平三年(1000年),授职宪州刺史,后任霸州知州,又……[详细]
93、陈宓 [] (1160~?)
  陈宓,字师复,一作思复,号复斋,莆田人。约生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父陈俊卿,孝宗时丞相。陈宓早岁拜理学大师朱熹为师,又拜著名学者黄斡为师。受父荫,历任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等职。嘉定三年(1210),陈宓任安溪知县。他看到这里地僻无药,居民信巫尚鬼,便于这年冬,在县衙大门边设“惠民药局”,聘医生诊治并制药。他写《惠民药局记》,略谓长民使民有疾无医,何以为心乎?此举民命所系,不应计较赢……[详细]
94、陈桂芬 []
  陈桂芬(?~?),字珪要,号子番,浙江天台人。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武进士第一人。此科朝廷派兵部右侍郎黄倬知武举。吏部尚书单懋谦为该科武会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读学士马恩溥为副考官。殿赐陈桂芬等82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陈桂芬应试之年,同治帝仍然是十来岁的孩子。这时,小皇帝除了练习打枪,每隔五日,下学后还要在宫中长道上学骑马。由当日执教的御前大臣一位在马上,三四人在马下一起教习。大臣上马是因为小……[详细]
95、陈小平 (19591989)
  陈小平,1959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腰陂镇石联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六人,陈小平排行老大。1977年陈小平在茶陵三中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协助父母担负起一家的生计。1978年12月,19岁的陈小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北京某部当战士。次年,因部队精简整编,他被编入武警交通二总队第六支队,奉命随第六支队来到天山深处修公路。1979年,当陈小平来到天山深处时,在接受任务的动员会上,一名……[详细]
96、陈震 [三国] 三国时蜀汉大臣(?~235)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仕途经历陈震是南阳郡人,在刘备领荆州牧时期出任从事一职。后随刘备入益州,任蜀郡北部都尉,因郡名更改,而任汶山太守,又转任犍为太守。公元225年(建兴三年),陈震入朝任尚书。公元227年(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陈震升任尚书令, 奉命出使吴国。 登坛歃盟陈震陈震公元229年(建兴七年),孙权称帝,蜀汉任命陈震为卫尉……[详细]
97、陈少白 (18691934)
  • 陈少白
   陈少白(l869——1934) 陈少白、原名闻韶,号夔石,186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六岁人私垫,天资聪敏,勤啻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使使者。到少白步人青年时,适产美国教会哈巴牧师来广东开办广州格致书院(即岭南大学前身)。1888年开始招生,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人学。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少……[详细]
98、陈邦彦 [] 岭南三忠,岭南前三大家(16031647)
  陈邦彦(1603~1647年),字会份,与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并称“明末岭南三忠”。世居龙山乡,父韶音移家县城大良,以教馆为业。邦彦自幼随父读书,资质聪敏。长成后,身材魁梧,赤面美髯,双眸炯炯。18岁进学,每试名列前茅,对《周易》、《毛诗》与经世致用的学问学有所长。虽屡试不第,而兼济大志未稍减,对于府、县政务,每能提出精当的见解,颇受当事官员器重。40岁前,在大良城北锦岩山下设帐授徒,世称“岩野……[详细]
99、陈允升 []
  陈允升,字旭卿,号椒墅,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清流县梦溪里东坑村人(今余朋乡),乾隆丁未科贡生。允升生平沉潜经史,喜读书诗,文才广博。幼时,从学余日乾师。及长,潜心研读经史,曾被聘到永安丛桂书院主讲《易经》,从学者有永安、归化、清流学子30余人。80高龄仍练习小楷书法,晚年家境窘迫,但仍教书训子,处之泰然。所著《易史一隅》,“引史证经,士林贵之”,由其子陈方炜校刊付印。允升活动于乾隆盛世,崇……[详细]
100、陈傅良 [] (11371203)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学者称止斋先生,瑞安人。9岁父母双亡,赖祖母抚养成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为、永嘉城南茶院寺学塾主讲席。出其说为文,自成一家,从学者累数百人。乾道四年(1168)春,辞茶院书塾教职,屏居仙岩寺读书。人太学,和陈亮等同为祭酒芮烨门人。八年春,省试第二,登进士第,授迪功郎、泰州州学教授,未赴。九年,江西转运判官龚茂良招为幕僚,亦未赴。淳熙元年(1174)十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