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陈姓名人堂 - 姓陈的名人介绍(14)

陈姓名人堂 - 姓陈的名人介绍(14)

更新时间:2023-12-30

261、陈金城 (18021852)
  陈金城(1802~1852年)陈金城,清嘉庆七年(1802年)二月二十三日生。字念庭,号殿臣,洛阳镇岭头村人。父陈纯仁在外为塾师。金城幼年颖悟,随父就学,所阅之书,过目成诵。13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后入泉州清源书院读书,与陈庆镛、苏廷玉、黄宗汉、杜蕉林等人同窗。16岁,师从同邑经学家孙经世攻读经学,孙赞赏其才华,许配以女。道光二年(1822年),金城参加乡试,中第十三名举人。道光七年(1827年……[详细]
262、陈澹然 (18591930)
  陈澹然(1859——1930),字剑潭,安徽省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仪山乡)人。其家境贫寒,幼时从父读,九岁能操笔为文,聪慧异人,才思横溢。后应试桐城,在数千人中,澹然文压群芳。光绪十九年(1893年)恩科举人。生平经历他好读史书,为文不拘守“桐城派”的家法,人称“野才”、“狂生”。澹然恃才自负,狂放不羁。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独特的见解,在政治上亦不随声附和,而敢于阐发不同观念。他少年时依其叔祖于……[详细]
263、陈念祖 [] (17531823)
  陈念祖(1753~1823)陈念祖,字良友,一字修园,又号慎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生于江田溪湄村。祖居廊,字天弼。乾隆二十二年贡生,博学群书,尤通医理,在书塾执教。父廷启,号二如,修园四岁丧父,自幼随祖父习文学医。乾隆三十三年祖父弃世,修园白天采樵奉母,夜晚攻读诗书、医书,乾隆三十六年中秀才,后设馆授徒于该村三官庙,兼理医业。乾隆五十二年,受业于福州鳌峰书院,甚得山长孟超然器重,学业精进,业……[详细]
264、陈毓崧 []
  陈毓崧(生卒年不详),字晓岚,湖南省湘潭人,监生。1905(清光绪三十一年)至1910年(清宣统二年)任即墨知县。他为官清正,处事果断,在任6年间,励精图治,政绩显著。清末废除科举后,即墨教育的主体仍为自办或合办的私塾。陈毓崧到任后,把教育事业看作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先后在全县城乡创办公、私立学堂52所。为解决办学经费,将一些新开垦的荒山、荒田作为“学田”,将其收入供给学校使用。并举荐德高望重、……[详细]
265、陈仕仲 (19121977)
  陈仕仲(1912-1977),开县太原乡(原太平乡)人,生于1912年。他15岁小学毕业后,就读于万县商业中学,又因家贫辍学。后经亲友资助,于1931年上半年满怀壮志去上海,考入上海美专。不久,“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相继发生,仕仲激于爱国义愤,-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镇压后,他愤然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义勇军。又因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的《淞沪停战协定》,淞沪抗战被破坏,义勇军被解散,加上家庭经……[详细]
266、陈骙 [] (11281203)
  陈骙(1128—1203),字叔进,临海县(今临海市)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乾道九年(1173),出知赣州,旋改知秀州。一次,回京召对,针对朝官以高谈阔论求进的时弊,指出用人要看实际报效之功,鼓励在本职上做出成绩。孝宗欣赏,回任秘书少监。淳熙三年(1176),升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五年,任中书舍人兼侍讲,编修国史(转授提举太平兴国宫)。复知宁国府……[详细]
267、陈群 [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237)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出身名门,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任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汉,陈群为尚书令……[详细]
268、陈洪谟 [] (14741555)
  陈洪谟(1474~1555年),字宗禹,别号高吾。明湖广武陵(今属湖南省常德市)东村人。父陈良,人称西谷先生,洪谟幼受其学。弘治九年(1496年)陈洪谟登进士第。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漳州知府,江西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按察使,山东司政使,江西左布政使、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陈洪谟任漳州知府期间,政绩显著,受人称赞怀念。正德五年(1510年),陈洪谟赴任漳州知府,留心地方吏……[详细]
269、陈诗云
  陈诗云,1952年12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宁县(今常宁市)水口山一个矿工家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当时正在水口山小学读书、年仅10岁的陈诗云深深地为雷锋精神所感动,在作文里写下了要“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的志向。陈诗云学习雷锋的举动,得到了母亲的支持。一个星期天,他在矿区垃圾里捡了一些废铁、锈钉,又从家里拿出一口破锅来。父亲问他拿这些东西干什么去。他兴冲冲……[详细]
270、陈藏器 [] (687757)
  陈藏器(约687—757),四明(今宁波)人。唐开元年间(713—741),任京兆府三原县尉。以为《神农本草经》虽有陶、苏补集诸说,但遗逸尚多,因汇集前人遗漏药物,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撰《本草拾遗》10卷(今佚)。明李时珍评此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佚文散见《证类本草》等。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为10类: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作为临诊……[详细]
271、陈光 (19181949)
  陈光,原名陈益昌,1918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南口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生活所迫,被卖身当“猪仔”,远走南洋做苦工。十多年后,病死于异域。母亲年轻守寡,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抚养、教育儿子上。他母亲是贫苦农家女儿,虽无文化,但为人正直、善良、有骨气,很受四个儿女敬重。她教育儿女要做正直、善良的人。常对儿女说:“人要有志气”。陈光是长子,她十分疼爱。她常给陈光等讲故事,教育他们不要学……[详细]
272、陈嘉 [] (18391885)
  陈嘉(1839~1885) ,字庆余,原籍福建诏安县。父名陈河,业农。嘉6岁,随父母逃荒到广西,先在修仁县建陵街居住,靠父母打工度日,因家贫无力入学,12岁便参加劳动,14岁丧父,母寡弟幼,他力负生活重担,同年举家迁居荔浦县马岭五更地高头厂。陈嘉17岁时投军,同治元年(1862年),任楚勇秀字营百夫长,因参加进剿荔浦莲塘张高友起义军有功,同治二年,以把总拔补。后又随湘军刘坤一、蒋溢礼进攻贵县平天寨……[详细]
273、陈大文 [] 清朝兵部尚书(17421815)
  陈大文(1742年-1815年),字简亭,号研斋,河南杞县人,原籍浙江会稽。陈大文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任吏部主事,不久后升任郎中。随后陈大文历任云南迤东道台、贵州按察使、安徽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广东巡抚、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工部尚书、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职。陈大文晚年因被发现其在担任直隶总督时失察下属侵贪公款而被革职,并被降四品在京堂官,自此再未担任过任何职务。嘉庆二十年……[详细]
274、陈名夏 [] (16011654)
  陈名夏(1601~1654)字百史。江溧阳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杨廷鉴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陈名夏好诗文,曾在山东、河北等地游学。喜结天下名士,为诸生时已名重天下。当他得知崇祯帝已吊死煤山的消息后,欲逃出京城,不料被农民军发现。几经周折才投奔到南明福王小朝廷。因其曾降附农民军被定“从贼案”。不久,陈名夏又逃离福王政权。归附大清朝,被授为修撰。官吏部尚书。又升弘文院大学士晋少保。终因赞同……[详细]
275、陈仁麒 (19131994)
  • 陈仁麒
  陈仁麒(1913-1994),原名陈景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21军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红12军特务队政委,红22军166师266团连政委,166师268团政委,红31师宣传科长,红1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红七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军委政治部巡视员……[详细]
276、陈澜 [] (14711506)
  陈澜(1471~1506),字本初,顺天府宛平县籍(今北京市),直隶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朱希周榜进士第三人。陈澜少有才名。弘治八年(1495)乡试第二。翌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翰林编修。当时朝廷正修《大明会典》,命他为纂修官。弘治十六年(1503)三月,《大明会典》成,升为翰林修撰。正德元年(1506),与修《孝宗实录》时,因病去世,年仅35岁。陈澜相貌堂堂……[详细]
277、陈再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19091993)
  • 陈再道
  陈再道(1909年1月24日—1993年4月6日),原名程载道 、程再道[2-4]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1926年4月起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7年9月在大别山南麓参加秋收-后,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随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起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排长、连长,第4军11师32团3营营长,红11师第31团团长、师长,红4……[详细]
278、陈孝女 [南北朝] (504535)
  陈孝女(504~535),女,名妙圆,沙河张槎村(今属龙华镇)人。四岁时她就跟母亲学习《孝经》。七岁时,父亲病重发高烧,孝女烧香哀吁,求神灵保佑,并在池中取藕治愈父病,人们称为孝感所致。到了婚嫁年龄,有人为她作媒,她哭泣着说:“父母年老体弱,与我相依为命,我怎能离开两位白发老人而嫁到别处!”因而矢志不嫁。母亲于73岁高龄时死去。不久老父亲又病逝了,孝女哀伤不止,即与乡里父老诀别,跪坐而逝。梁武帝得……[详细]
279、陈鱼门 [] (18171878)
  陈鱼门(1817—1878年),名政钥,号仰楼。宁波人。麻将的创始人,清朝时的“甬上闻人”,甬是宁波的简称,所以这位陈氏先祖是宁波人。年少时便聪明出众。曾经跟随杨启堂先生学习英文。道光二十九年选拔为贡生,后来因有功升任内阁中书。 三品官衔。陈鱼门“广交游,琴酒无虚日”,交游甚广,极喜玩耍,精通纸牌。同时也深感纸牌许多不便处,在同治三年(1846)把纸牌改为竹骨材质,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一共一……[详细]
280、陈伯钧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19101974)
  • 陈伯钧
  陈伯钧1910--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和军事教育家。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六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0,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团排长、连长,赣西第三游击队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二团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学生总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七师师长,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军团参谋长,第十三师师长,红五军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