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141、章光昭 (18741926)
  章光昭(1874~1926),号希潜,来安县相官乡板桥村人。他自幼读书,系清末秀才,曾在家乡设塾任教。1900年前后章光昭参加出国留学考试后,被公派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参加了由孙中山、黄兴等人发起组织的兴中会,积极投身于反清斗争。学成回国后任安徽省参议员。当时的安徽总督倪嗣冲为永保自己地位,以高官厚禄收买以章光昭为首的13名参议员,章等不仅断然拒绝,而且公开揭露倪的丑恶行为,倪遂怀恨在心。一天,……[详细]
142、许行彬 (18741953)
  许行彬(1874—1953),名祖谦,又名葆光、仰贤,号西湖闲人,以字行,海宁周王庙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三十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曾任教于杭州师范学校和温州瓯江师范学校。宣统二年(1910)在杭州办《浙江白话报》,后协助杭辛斋办《浙江白话新报》和《农工杂志》,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先后办《汉民日报》、《西湖报》、《良言报》、《杭州报》等。历任浙江省议会一至三届议员、省政府……[详细]
143、周克昌 (18741947)
  周克昌(1874~1947),字俊卿,平定城里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学习。大学毕业后应聘担任平定中学堂监督、校长等职。辛亥革命后,出任国会众议院议员。袁世凯窃权后,国会解散,受命转赴新疆任阿尔泰财政局长。民国5年(1916),回京复任众议院议员。民国6年,响应孙中山号召,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民国11年,任法制局执办、修订法律馆副总裁,并被聘为大总统顾问、财政部顾问。民……[详细]
144、林白水 (18741926)
  林白水(1874年-1926年8月6日),原名林獬,又名万里,号宣樊、退室学者、笔名白水,福建闽县青圃村人,民国初年政治家,独立报人。林白水以笔锋犀利而著称,曾在民国初年的北京多家报刊发表过时事评论。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同年冬赴沪,与蔡元培等成立中国教育会,组织爱国学社。后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法科兼习新闻,加入同盟会。1916年起从事新闻事业,创办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日报》、上海……[详细]
145、陈鹤亭 (18741931)
  陈鹤亭(1874-1931),云南省石屏宝秀郑营村人,清末进士,著名实业家。曾主持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石铁路“,于20世纪20年代修建的“陈氏宗祠”,已成为重要的滇南旅游胜地,并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6、皮宗让 (18741955)
  皮宗让(1874~1955)长沙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清末岁贡生。曾留学日本警官学校,回国后在吉林省警察局任职。民国时期先后任长沙县警察局长、救济院长、湖南省电灯公司副董事长,与杨昌济、柳午亭等过从甚密。1927年任长沙县警察局长时,因命长媳饶琼辉秘密通知共产党员陈龙骧转移而丢官。长子猷政,抗日战争时被日寇杀害。他在旧社会虽属官僚地主,但为人开明正直,解放后得到群众的谅解。1955年逝……[详细]
147、朱蓉洁 (18741953)
  朱蓉洁(1874~1953年)朱蓉洁,亦名逢吉,字之培。晚清秀才,南桥人。曾得“书法冠场”之誉,后入赘奉城西门吴姓家。民国16年时为县政府秘书暨第一科科长,经与阮志道力争,曙光中学终获批准成立。抗战期间,有人劝其往南京向汪伪折腰,他吟“纵谓长安不易居,安肯仰人求斗米”之句而拒绝。……[详细]
148、喻士龙 (18741947)
  喻士龙(1874~1947)又名盛畦,字震凡,宁乡人,清同治十二年(1874)生,清末秀才。终生从事教育,历任驻省师范、甲种师范、林山高小等校校长。1917年任县劝学所所长时,毛泽东、肖子升以“游学”身份来宁乡作社会调查,他热情接待,赠以川资。1932年,曹明阵在宁乡制造轰动全国的“宁案”时,以“共产党嫌疑”将其逮捕入狱。经多方营救获释。1947年逝世。……[详细]
149、张希铭 (18741936)
  张希铭(1874-1936),福建省霞浦县人。1934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柘洋(今柘荣)岚中村一带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开展革命斗争,此后任桃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敌军大举“围剿”闽东苏区的紧急关头,他不顾年老体弱,率村干部和游击队40多人在山上建立秘密楼,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随中共霞鼎(霞浦、福鼎)中心县委书记许旺深入浙江泰顺边境恢复苏区,开辟新区,1936年1月任中共霞鼎泰县委副书记。1……[详细]
150、席光国 (18741943)
  席光国(1874~1943年),字靖吾。轵城乡郭庄人。清末最后一届秀才。民国初年就读于上海中华教育专科学院,终生从教。抗战前,曾任河南省立十二、十三中学国文教员、济源师范校长、县教育局长等职。日军侵济后,坚持民族气节,不为日伪做事。为摆脱敌人,曾伪造投井自杀现场,逃至登封,任教于迁至该地的武险中学,后病段于住所。……[详细]
151、章雨苍 (18741916)
   章雨苍(1874~1916)号那夫。安徽桐城人。同盟会会员。曾在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六年,归国后受业于章太炎门下,与吴樾、徐锡麟等为莫逆之交。1911年武昌起义时,他在安庆一带响应。民国成立后,任宁国县知事。“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陕西,与陈树藩、张钫过从甚密,1915年寓居西安。是年冬袁世凯称帝,他联合志士密谋讨袁。次年春事泄被捕遇难。……[详细]
152、屈荃 (18741912)
  屈 荃(1874~1912)字检衷,号裕后,生于龙驹寨街。民国元年(1912)卒业于陕西陆军学堂,以成绩优异晋中校衔,与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之一张伯英为金兰交,辛亥革命时被委以西安城四门总稽查之要职。由于巡查防范有方,使省城各门安定肃然,遂又受任都督府卫队管带。是年11月省东告急,荃率队至潼关与清军激战,身先士卒,战功卓著。12月,罗竣山袭扰商州龙驹寨一带,荃请命领兵回乡剿匪,战斗中中弹身亡。后经统镇……[详细]
153、张清潭 (18741967)
  张清潭(1874~1967年),同安县民安里东园村人。幼年随父侨居安南西贡。少时聪颖好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法国皇家医科大学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广州市中法医学院教授。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清潭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民国初年任中国陆海空军第二临时后方医院X光科和内科主任,是我国最早应用X光诊断的医生之一。民国19~24年(1930~1935年)在十九路军医院工作。此……[详细]
154、范介卿 (18741946)
  范介卿 (1874-1946),河北省盐山县人。早年曾在《远东报》工作,1921年《远东报》停刊,从俄人手里接过该报的设备,创办《滨江时报》,与其兄范聘卿共同经营该报。他任社长,其兄任经理。幼年仅读了几年私塾的他,在多年的买办生涯中掌握了一套商业经营的本领。时常以介为笔名撰写新闻评论。1923年该报开辟专栏.连载他的专著《经济政策》和《法律解释》,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法律知识。1……[详细]
  本多熊太郎 (1874-1948),日本外交官。1895年来华,任牛庄领事馆书记生。1898年考中外交官补,派至驻华使馆任职,同年到比利时留学。1901年任外相小村寿太郎秘书,随同参加日俄朴茨茅斯和会。其后任职于驻华使馆、驻英使馆。1912年4月30日至1917年6月30日,任驻哈尔滨总领事。1918年任驻瑞士公使,1921年任驻奥公使,1923年任土耳其大使,1926年退出外交界,著有《胆魂外交……[详细]
156、杨中海 (18741937)
  杨中海(1874—1937)字福源。潍县(今潍坊市)人。他自幼受其父教,精于绘画和刻板。他的画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公泰画店著名的金童子画《狮童进门》《刘海戏金蟾》《喜报三元》《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等,是他根据传统题材改画刻印的。他精通刻工,所刻《中堂虎》深受群众欢迎,还被国内外顾客誉为佳品。……[详细]
157、谢顺慈 (18741949)
   谢顺慈(1874—1949) 桂林人。曾创办桂林从德女子学校,担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桂林城第一区参议会议长、桂林慈善会会长、《桂林教育日报》董事、广西省政府咨议和参议等职。擅古文、工书法,专代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写应酬书法文字。1914年后以卖字为生。1921年孙中山之桂林行辕门楼题额“元首明哉”和中山公园纪念碑“中山不死”等字,均出自其手。曾书写《总理遗嘱》全文。抗日战争期间常与徐悲鸿互赠……[详细]
158、陈继祖 (18741937)
  陈继祖(1874-1937年) 字颂萱,城厢人。清附贡生。光绪三十年(1904年)倡建贵县县立小学堂,献地120方丈为校址。三十二年于城西怡园创办坤德县立女子小学。民国6年 (1917年)任广西督军署少将参谋长。9年任广西省烟酒税局局长、财政厅厅长。陆荣廷和谭浩明在广西失败,陈继祖失官去澳门寓居。19年还乡度晚年,26年病故。……[详细]
159、方咏裳 (18741944)
  方咏裳(1874—1944),字子青,又字家善,长兴和平镇方家庄人。初习举业,后因身体赢弱,转而学医。医德高尚,不计诊金,不分贫富,均悉心诊治,遇到赤贫病家,常义诊、赠药。还自备一马,虽驰骋百里之遥,亦不辞辛苦。兼之辨证精确,用方灵活,屡次治愈危症,故声誉鹊起,前来学医者不绝。1927年,方咏裳迁至长兴城内太平桥行医,声名大振。1930年患目疾,为避诊务,迁居湖州,但求诊者仍络绎不绝。诊余之暇,致……[详细]
160、陆云高 (18741938)
  陆云高(1874—1938),字伯明,新桥乡大林村人。龙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旧桂系部队连、营、团长,广西自治军混成旅旅长,建国军中将师长。民国11年(1922年) 4月,陆云高率队取道黔桂边境回县,攻占县城,在县筹军米20余万斤后,向邕州(今南宁市)进发,不几日,攻克邕城。新桂系统一广西后,陆云高解甲归乡,后在家病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