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徐衍清(1874~1954)生于闽侯县南通古城村一户贫苦农家。少时在村里牧牛。13岁由其兄介绍到古田县水口镇长利伞店当学徒。5年学徒期满,留店当技术工人。由于他勤学苦钻,掌握一手制伞好技艺。民国8年(1919),徐携眷来闽清县城,盘接瑞得顺伞店,开设徐宝陞伞店。在经营中以价廉物美、经久耐用为主旨,从毛竹、棉纸、桐油、柿油等原材料的选择,到煮油的火候,刷油的程度,伞骨、伞柄的防蛀,以至伞头的包扎防漏……[详细]
|
古济勋(1874-1927)。字俸之,号放之,永淳县(今横县峦城镇)人。因勤于攻读,清末举拔贡。光绪三十一年(1905)政府提倡“废科举,兴学堂”,当时南宁府官绅对新学不甚了解,但为了响应办新学,乃选派古济勋以公费咨送日本考察学务,继之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政治部,是当时南宁府各州县最早留日学生。1909年,古济勋毕业归广西,负责南宁府创办新学工作,他仿效日本学校的方式创办。南宁模范两等官小学堂,建成……[详细]
|
张孝仓(1874~1946)乳名金来,留仙坪王沟人,曾礼佛念经看风水,任当地慈善会会首。后在本村创办私塾,教书育人。素以扶急持倾、排患释难,为乡里称颂。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巩德芳、薛兴军率游击队来留仙坪,结识了这位年逾花甲、古道热肠的开明人士,引他走上革命道路,将他家做为游击队在北山的一个据点。为适应当时的斗争环境,党组织派他打进国民党地方组织,任第七保副保长。从此,这个保成为“白皮红瓤”……[详细]
|
林嘉(1874~1939),字瑞亭,号东山渔子,铜山(今铜陵镇)人,清末民国初著名画家。林嘉出生于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小时是银器加工学徒,业余自学绘画,以画仕女为主。稍长拜名画家马兆麟为师,改画山水、人物、鸟兽、鱼虫。他吸取了马兆麟、任伯年诸画师的艺术精髓,但不落窠臼,不谐流俗。他运笔遒劲利落,着色偏重花青赭石,能别开生面,新人耳目。林嘉善于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把真实提高到艺术的意境、时代的情趣。其……[详细]
|
李韶华(1874~1950),字锦轩,今螅镇乡荷叶坪村人。幼时父亡,生活困难,母子相依为命。他天资聪慧,好学上进,户族亲戚无不称赞,竞相帮助。29岁补了廪生进学秀才。清宣统年间(1909~1911)考入西安高等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后因其母年迈,求返故里。行前革命军授予委任状,任命为葭县县长,但为了尽孝,一直未就任。韶华回乡后,一面教学,博览群书,一面自学中医,为民除病。至中年,学识……[详细]
|
包识生(1874~1933年),字德逮,名一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名医世家。其父包育华为本县名医、兄弟究生、仰山、德崇均为行医为业。识生幼承家学,潜心钻研医学,尤其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辩证论治的理论研究较深。经过10年临床实践,深得医治伤寒等症的精髓,写成《伤寒论章节》一书问世,纠正了以前一些医家的谬误,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后到潮州、汕头行医,名声渐著。民国元……[详细]
|
李国忠(1874~1942)字,荩臣,世居宜川县城西街。历任国民党宜川县建设局长。民国四年(1915)因黄河壶口天险,船只难以通行,他便约张肇雯等捐资,于河西岸开凿河道,以便船只通行。十三年(1924)他看到县北西河夏秋常发洪水,人们行走困难,便招集工匠运石筑桥,并亲自监工,经一年时间修成。十五年(1926)山洪暴发,桥柱崩裂,西桥桥面下陷。他发愤说道:“吾安能坐视斯桥之毁耶”!遂动工重修。二十一……[详细]
|
涂晓墅(1874-1944),名家琛,复号小书,晚号樊湖老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家庭,世居城关十字西街。 涂晓墅自幼好学,品格端方,工诗文,精史学,熟悉掌故,兼擅各类联事。1895年中秀才,曾出任江西都昌县知县,旋受朝议大夫(从四品虚街)。因对功名淡漠,无意仕途,遂弃职归里,从事教育。 宣统年间曾主讲寒溪学堂,民国2年(1913年)利用自家住宅创办“精益学校”,占地350平方米,教授生徒。学……[详细]
|
洪允祥(1874~1933)原名兆麟,字樵龄,后改名允祥,别号佛矢,慈溪东安乡洪魏村人。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就读宁波储才学堂,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1902年毕业后与陈训正、钱保杭在上海创办通社,开设科学仪器馆,传播西方科学文化。1904年与钟观光、虞和钦等在上海创办《宁波白话报》。同年7月,自费赴日本入清华学堂。1907年回国,后加入同盟会,任教温州、绍兴等地。1910年(宣……[详细]
|
李迪瑚字聘珍,号葆珊(或宝笙),晚年好佛,又号匏僧、闲云居士。浦城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末拔贡,授候补通判。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经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创浦城公立小学堂并任校长。次年就任浦城县劝学所总董、浦城商务分会总理。在日本,他体察明治兴邦治国的新政,归国时带回科技书籍及织布机、印刷机(石印)等,在浦城倡办实业,建桑园,教缫丝……[详细]
|
邵乾一 (1874-1958),又名邵尚勤。辽宁省金县人。幼年读私塾,稍长随父学作生意。在兄弟5人中,排行第四,后协助父亲经营天兴福杂货店。日俄战争后,大连港开放,中外商人云集。他抓住时机扩大营业,1909年初,又开设大连天兴福制油厂。之后,又在长春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机器制粉厂,定名天兴福第一制粉厂。1920年后,开始把资本投向北满,在哈尔滨香坊建成天兴福第二制粉厂,1921年4月投产。1922年在……[详细]
|
李振殿(1874~1965年),字廷芳,海澄海沧(今属厦门)人。少时就读于私熟,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马来亚沙捞越从商,在古晋市自创长城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民国元年(1912年),在新加坡创设长城栈,经营沙捞越土产、橡胶出口业务。日军攻占新加坡时停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业。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曾汇款2000元支持福建省都督孙道仁作为军饷。侨居新加坡后,加入早期国民党在东南亚的……[详细]
|
欧玉连(1874—1942),城厢镇(今恭城镇)太平街人。一生经营小食品,精通各种糕点、糖品制作技艺。他所制油炸发面饼最为上乘,质地松软,能张能缩,放在手心可捏成团,放松后恢复原状。其味有黄糖甜味、焦盐成味两种,尤以焦盐面饼最受顾客喜爱。他制作的红薯糖,松软爽口而无红薯气味。柚皮糖驰名全县市场。他还善用面粉制作各种微型动物,工艺精巧。每逢庙会,他都应约制作虎、狮、猴等10多种动物面食制品参加游展。……[详细]
|
吴炳湘(1874~1930)合肥人。字镜潭。初入清武卫军前军随营学堂修业,后任随员、东三省转运局提调,再入直隶属淮军营务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随袁世凯任山东巡警道总理。民国2 年(1913 年)任京师警察厅总监、-秘密侦探处主任、京师警察厅厅长兼市政公所会办。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一等男爵。袁死后投入皖系。民国9 年因段祺瑞下野而去职。民国14 年因皖系得势而任安徽省省长。后解职从商。……[详细]
|
莫天瑞(1874—1950),号叠教,三皇乡古城村人。少年时读了几年私塾。他识不得几个字,却很能背古书,只要是先生教过的文章,他全能背出。他的舅父黎天柱,在峨眉山为僧数十年,精通武术、气功和伤科医术,后传于莫天瑞的母亲。莫自幼跟母亲习医学武,又得湖南籍草医林发通、粟发旺传给水法,精通骨伤科医术。一生以医为业,对骨折者,先施水法止痛,然后手法复位,以甘蔗挖槽填药末做成夹板包扎固定,自称为“甘蔗清热滋……[详细]
|
邓凤墀(1874~1948),广州番禺南箕乡(今属海珠区南石头街道)人。早年在广州河南开设恒昌盛木材店。民国4年(1915),在河南龙导尾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橡胶制品厂一广东兄弟创制树胶公司,凤墀自任经理。所生产的胶牙托、胶鞋底,深受顾客欢迎。大新、先施等大百货公司不断增加定货,供不应求,产品风行华南地区。工人由开厂时的20多人增至60多人。民国10年邓凤墀与洪德路经营百货的老主顾英彦卿、姚天铎、叶君……[详细]
|
朱秀长(1874~1953),名綦联,字幼强,号景晖。江镇双底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1874年7月5日) ,1953年1月11日逝世。光绪年间考中拔贡,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在宏文速成师范学习。留日期间,1905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曾在陆荣廷的广西督军府任军法长, 省咨议局议员, 省民政厅代厅长,1920年任江饷捐局督办,1926年任梧州上关税局局长,1935年……[详细]
|
伍梅(1874-1924),字占昌,号小,今坑口镇人。生性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幼年时参加童子试,多次名列前茅。16岁为生员(秀才),进肇庆星岩书院读书。24岁考取拔贡。民国初年任元恺高等小学校长,又被委派当县督学,不久改派为学务委员和劝学所所长。在任期间,他竭力提倡教育,主持改良私塾,组织运动会、艺学比赛会,筹集巨款,创办了国民小学30余所,两次举办宣传讲习所,又慷慨解囊捐薪金700元,创办阅书报……[详细]
|
钱朗辰(1874年~1944年),原名应龙,西南上西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小三元”,名噪一时。因才华出众,为清远朱汝珍(甲辰科榜眼)所推重,文交至笃。清光绪废科举后,入武备学堂攻读,接受新思想熏陶。后于新会文楼、香山官塘等地掌教时,其教学方式新旧并重,为人称道。清末民初,钱旅居香港,与同邑人胡禧堂、李清桥、苏子衡、钱蕙甫等创办三水商工务局(旅港三水同乡会前身)。民国18年(1929年……[详细]
|
苏舆(1874~1914),字嘉瑞,号厚庵,今平江县童市镇人。幼年随父苏渊泉读书,补县学生员,稍长,入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习,又从王先谦受学,为王氏得意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选拔贡。戊戌变法期间,他顽固守旧,肆意攻击康有为所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谭嗣同、唐才常成立南学会,樊锥倡办该会邵阳分会,苏舆撰《驳南学会章程条议》,逐条诬诋,还煽动邵阳官绅将樊锥驱逐出境。戊戌变法失败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