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佘英(1874—1910),原名佘俊英,泸州小市人,早年从师武举李孝思,长纵跳,能骑射,精剑击,善泅水。曾夜间游过沱江砍掉道台衙门旗杆做龙船舶筋。20岁中武秀才,23岁被推为袍哥义字舵把子,州官重其才,委以州衙堂勇管带。他不满官场腐败,弃职回家,在小市上码头开牛肉馆。因仗义疏财,抑强扶弱,时人称为“豪士”,并有“任你歪人天下游,难过小市上码头”之说。1904年,佘英读《革命军》《警世钟》两书,坚信……[详细]
|
丘复(1874~1950年),原名馥,字果园,别号荷生。念庐,其居室也。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福建龙岩上杭县兰溪镇曹田村。生性聪颖嗜学,6岁上蒙馆,19岁列郡庠,24岁赴省试,考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丘复结识爱国诗人丘逢甲,两人以诗唱和,交谊特深。光绪三十二年,他应丘逢甲之聘,赴粤任两广方言学校教师,编有《清代文学史》一卷。宣统三年(1911)年,他参加了柳亚子等创办的“南社……[详细]
|
陶甲三(1874~1929),名存鼎,号铸九,今长丰县陶楼乡人。陶甲三幼时就读私塾,后师从寿县三义集名儒杨传栋、杨庙前清邑庠生张兆生(陶甲三岳父),学习经、史、诗、赋等各3年,以文笔及品德出众而被同辈誉为寿东南名士。1900年在陶楼小南庄建草屋三间,以教书为生。辛亥革命后倡导新学,陶甲三亦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革新。1913年邀集杨墨香、孙庆之、李玉栋、陶云千等乡里知名人士,借陶氏宗祠创办新民高级小学,……[详细]
|
24、郭春山
郭春山生于1874年,他自幼入小荣椿科班,从唐玉喜学丑角,兼工昆曲、皮黄。和杨小楼、程继仙是师兄弟,出科后便搭散班演出。郭春山对昆曲腹笥渊博,如《醉皂》就是他常演的拿手戏,与诸名家配演的昆曲戏,也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详细]
|
25、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美国第31任总统(1874~1964)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生于爱荷华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作为一个采矿工程师。1897年,胡佛与罗·亨利结婚。亨利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后成为胡佛的贤内助。他们有两个儿子。胡佛为一家公司所雇用去了澳大利亚,后来到中国,在一家私人企业公司工作,作为中国主要的工程师。他在1953年被任命为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委托主席。在1964年10月20日,胡佛逝世于纽约。24岁的胡佛曾作……[详细]
|
李福林(1874~1952),字登同。广东番禺大塘乡(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人。贫农家庭出身,曾读过一年私塾,后随父在乡务农。性任侠,尚习武,喜听水浒传等武侠故事,受江湖游侠思想影响颇深。后在乡聚集游荡青年,结为盟友,订立誓约,被推为“大佬”,常率众秘密渡过珠江,入广州市区打家劫舍。后由于各县追拿甚紧,李姓族人恐受连累,劝其离境。1907 年逃到新加坡,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由新加坡转道越南至云南河……[详细]
|
安文钦(1874~1962)字景远。陕西绥德人。本姓徐。因家贫,被财主安汝前收养为子,遂改姓安。早年读书,曾考中清末秀才。后继承了安家大量地产和绥德城内的“恒丰公”商号。民国建立后,他两次赴日本考察,回国后上 书地方政府,建议举办工业、革新教育。他热心公益事业,首倡修建绥德县中山堂和无定河上最早的永定桥,还支持进步人士白友三拆毁县城城隍庙,在原址修建新学堂。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慕他在地方上的声望,多……[详细]
|
苏本铫(1874~1948),宇颖杰。福建汀州人。上海民立中学创办人之一,首任校长。苏18岁时,经“院试”(清末科举制度的地方考试)录取为附贡生员。同年,考入圣约翰书院研读英文,毕业后在上海英国皇家律师处和山西大学堂译书院任翻译。光绪二十九年,苏秉承父亲遗愿,与兄弟苏本立、苏本炎、苏本浩等筹款在南市城北安仁里创办民立上海中学堂,后改为民立中学,苏本铫为校长。宣统元年(1909年),学校迁南市大南门……[详细]
|
石成山(1874~1930年) 侗族。字玉屏,平等村人。少年时代,家境小康,在家从师攻读。青年时代,家境衰落,以务农及打首饰谋生。善诗文,好绘画,书法尤健。作诗甚多,其中有:“朝为樵夫暮闻经,涵养神身心甚灵。心内乐忘身外事,任他俗眼白或青。”石成山后半生方涉足仕途, 民国元年(1912年),被选为龙胜北区议长。民国2年,甘厅主出巡平等,见各处张贴维持地方办团条款,适中时弊,大加赞赏。询知为石成山……[详细]
|
成兆才 (1874-1929),字捷三,艺名东来顺。河北省滦县人。18岁学唱莲花落,后成为职业艺人。1909年与月明珠、余钰波、姚及盛等在唐山组成庆春班。借鉴河北梆子、京剧唱腔、伴奏、表演程式和角色行当,对莲花落进行了改革,创造了平腔梆子戏(即蹦蹦戏、唐山落子)。为后来的评剧艺术奠定了基础。1908年前,曾为彩扮莲花落编写过《拾万金》、《劝爱保》、《安安送米》、《打狗劝夫》等剧本。此后又整理、改编……[详细]
|
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号疑庵,晚号芚叟,歙县唐模人。21 岁中举后,从汪宗沂治学。光绪三十年(1904 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返歙,创办新安中学堂、紫阳师范学堂,任监督;又在唐模协助祖父创办敬宗小学、端则女学,开徽州歙县新教育之先河。并与同盟会志士陈去病及汪律本、黄宾虹等一齐组织“黄社”,“尊遵梨洲(黄宗羲)之旨。取新学以明理。忧国家而为之”,以研究学问为名,开展反清活……[详细]
|
陶保(1874~1919年),又名陶顺清,苗族,今猪场乡那绍村人。出身贫穷家庭,曾为地主打过长工,生活艰苦,-上山当“贼寇”与有钱有势的人对抗,特别与地主莫老罗、杨廷增等势不两立。民国初年到猪场安家落户的莫老罗(汉族,地主),一心向往种大烟捞大钱,于是买通县长蒋乃勤(莫的同学),任命莫老罗为“保总”。并与彝族地主杨廷增,互相勾结,共同策划种大烟。 规定每产大烟100两,要上交50两,其余50两用廉……[详细]
|
沈梦莲(1874~1940年) 沈梦莲,原名小阿妹,今光明乡庙泾村人。钱书浦长子,母沈氏。9岁时丧母,因受后母-而居舅父沈德元家(一云父母双亡后去沈家),随舅父以撑船为业,会弄拳使棒。18岁起受雇于庄行绅士邹士琦、南桥绅土陈端甫等家摇账船,与皮匠吴锦祥、理发匠李雪华、泥水匠沈耕堂等结帮订盟,邀吕开泰为军师,搜罗爪牙,扰乱地方,人称“三刀一篙子”。驻南桥清军巡检司怕养痈为患,将4人拘捕用刑。沈……[详细]
|
邹均礼,字志和(1874~1933)宜川县河清乡(今集义镇)马头岭人。清朝末年拨贡,擅长诗词,著有《桃源诗文集一卷》。父母去世后,家境贫困,他于清宣统元年(1909)放弃在外求学,任宜川县高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民国三年(1914)宜川有几杆土匪经常骚扰百姓,-,袭击村寨。邹均礼每逢-都发表自己主张,“古今政教紊乱,法律废弛,治标之法,莫如尚严,宁除暴以安民勿养痈而贻患”。他在《示儿》诗中曾写……[详细]
|
谈锡恩(1874~1951年),字君讷。湖北兴山人。谈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谈钺是前清拔贡。为清末湖北农务学堂堂长,省咨议局议员。光绪十五年(1889年),经府试名列拔贡,被选入武昌经心书院就读。1901年转入两湖书院。次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速成普通班。越二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博物专科。1908年毕业回国,历任两湖优级师范博物专修科堂长、湖北学务处咨议。宣统元年(1909年)调京,任学部……[详细]
|
杨大猷(1874——1948年),今义津镇礼让村人,大猷少时家境贫寒,未曾读书,靠推独轮车、挑货郎担过日子。后来积蓄了一笔资金,购买一条6吨位的木帆船,率长子从事水上运输。由于夫妻省吃俭用,治家有方,家口虽众(5儿4女),尚有盈余。儿子长成,他即从事瓷器生意。由于大猷善经营,生意愈做愈大,后来由“行商”转为“坐商”,向城市发展,向海外推销,终成为瓷器大商。 民国10年(1921年),大猷在广州维新……[详细]
|
王静甫(1874——1954),名惠莲,号藕塘,今老洲镇竹园村人。静甫20岁中秀才,后为塾师6年,得交陈澹然、房秩五、史推恩等名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安徽省高等学堂。学堂监督为闽人严复,以翻译西学而闻名。在校期间,他深受提倡实业的张謇、译著西学的严复,以及主张维新的梁启超等人的影响,因之加入同盟会。 民国元年(1912年)秋,安徽省政务厅厅长王涤斋致函静甫,请其任太湖县长;静甫复函……[详细]
|
王鸿一 (1874—1930)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今属鄄城县张志门乡) 人。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12岁读完四书五经,18岁进秀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省立高等学堂,一年后,被选荐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在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毕业回国,任曹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教员。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菏泽创办第……[详细]
|
陆祖穀(1874—1944),字文达,号仲襄,以号行。唐代陆贽后裔,世居嘉兴。幼时父在濮院经商,故生于濮院,少年时迁回嘉兴城内。母吴氏能诗善画,著有《淡水室诗草》。祖穀幼承母教,4岁时听讲唐诗、幼学故事,六七岁读《孝经》、《论语》,8岁听讲南楼老人陈书夜纺授经故事,即能作五言律诗。清光绪十六年(1890)入县学,考中秀才。19岁时开始学《九章算术》及《几何原本》,随后与同县郑棐谌合创游艺斋算术社,……[详细]
|
黄永章黄永章,别号永平,浦城西乡永平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同乡李桂林到建宁府当兵,后转到福建总督衙门任警卫班长。宣统三年(1911)闽省起义,成立攻打“将军衙门”的冲锋敢死队,永章、桂林均参加,永章被任命为陆军第五标第三营冲锋敢死队队长,他竭力领部冲杀,获闽都督孙道仁颁给一等奖章、二等勋章各1枚。永章将奖金悉数捐充军饷,孙中山特赐给他银质助饷名誉奖章。后随部队开……[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