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徐达章(1874-1914),字成之。宜兴屺亭人,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之父。善绘画,工诗文,精篆刻,擅长人物肖像、山水、花卉。传世佳作为《太师少师图》、《寿星骑鹿》、《钟馗》、《课子图》和《荆溪十景图》等。……[详细]
|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鼎臣。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丁家官庄人。国民党元老。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入保定师范。毕业后,以优等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入明治大学法学系学习。1905年10月21日加入同盟会,为首批会员。次年成为山东分会主盟人,并与蒋衍升创办《晨钟》周刊,揭露清廷腐败,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春回国,先后任山东政法专门学校教师、校长,秘密发展同盟会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他……[详细]
|
丁福保(1874~1952) 字仲祜,江苏无锡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中秀才。旋入苏州东吴大学肄业,擅长数学、医学、词章考据学,曾任京师大学堂及译学馆教习。清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南京全国医科考试,获最优等开业证书。旋奉派赴日考察医学,回国后在沪行医,组织中西医研究会,创办医学书局。民国6年(1917年)开始信奉佛教,因此别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详细]
|
刘庆堂 (1874~1952),零陵县马路街乡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上岭桥镇)。少时聪颖好学,曾应童试为秀才,后入长沙时务学堂,受进步思想影响,深恶朝廷腐败,遂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选为湖南省参议员,先后出任常宁、酃县等县县长。当时军阀横行,官僚霸道,政坛风云变幻莫测,自知将无所作为,而又不甘同流合污,乃毅然弃政从教,辞职返回故里,积极参与零陵县立中学的创办工作,……[详细]
|
程家柽(1874~1914年),字韵荪,又字豫荪、下斋。汊口人,辛亥革命志士。家柽生于书香世家,清末中秀才。19岁考入武昌两湖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选送至日本官费留学。在日本经郑可平介绍,与孙中山相识。他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次年,他和戢翼翚、秦力山等人,先后成立励志社、恳亲会、青年会等组织,创办《译书汇编》、《国民报》等刊物,在我国留学……[详细]
|
庆承文(1874—1940年),字西琴,含山县环峰镇人。清末秀才,与张治中结为挚友。精中医,长书法,以勤学不辍、好善乐施为乡人所敬仰。早年,家境贫寒,为谋求生活,光绪十九年(1893年)被介绍受聘于南京李鸿章长子公馆作启蒙师。李公馆藏书甚丰,其中中医典籍颇多。在这里,他饱览群书,开阔眼界。每于课读之暇,潜心研究中医药典,乐此不疲,颇有所得。一天,李鸿章长子瘟湿病重,遍请南京名医治疗会诊,月余不见起……[详细]
|
浦文汀(1874~1945),名大纶,以字行。金匮县(今属无锡市)厚桥镇人。20世纪中国关内最大油厂厂主,爱国实业家。10余岁即随父从商,后在上海、无锡等地粮行习业。勤奋钻研,精于对稻麦杂粮特征、质量的鉴别,为同行所钦佩。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荣宗敬、荣德生慕名聘其为茂新面粉厂办麦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他投资1.2万元,与他人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任办麦主任。民国6年,以所得薪……[详细]
|
谢逸桥(1874~1926),原名锡元;谢良牧(1884~1931),原名钧元,字叔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他们是同胞兄弟,谢逸桥居长,谢良牧排行第三。祖父谢盖卿和伯父谢梦池(原名春生)都是马来亚槟榔屿的华侨富商;父亲谢可阶(名书玉),一向在家乡奉亲教子。谢逸桥成年后,感于清廷政治腐败,丧师失地,因而有志于民主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他得知孙中山与杨衢云等在香港设立革命机关,图谋在……[详细]
|
刘逊谦(1874~1913),崇安县四隅里(今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上海商业补习会训练。当时,正值清朝衰微,国势日蹙,仁人志士不满现状,亟谋救亡图存。孙中山在日本发起成立同盟会,倡导反清革命。上海部分资产阶级上层人士,鉴于国民旧习日深,体质羸弱,至蒙“东亚病夫”之讥,乃抱“强国必先强种”之志,发起组织体育会,吸收青年工商业人员和学界人士锻炼体魄,研习武术,先后成立沪学体育部、商业体……[详细]
|
方玉莲(1874~1965)方玉莲,女,广东开平人。出生于贫苦农家,嫁与本县西成村周姓村民之后,仍在农村种田。她性良善,乐于助人,常出钱出力办公益事。民国27年(1938)10月,中共广东西南特委在开平成立,特委领导人常借周家隐蔽活动,妇委委员周志筠也寄住她家。方受到影响教育,逐渐明白革命道理。是年冬,开平县妇女抗敌同志会成立,-然入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成为骨干。她迈着小脚几次参加前线劳军;带头……[详细]
|
朱德裳(1874-1936)原名还,字师晦、子佩,其书斋为“九还”,湖南湘潭县人。1874年出生于湘潭县九华乡罐子窑人。幼孤力学。1898年,康有为、唐才常等倡维新变法,他在长沙参加南学会。1900年又参加唐才常的自立会。与易宗夔(味腴)、曹冀亭(典植,湘潭市区小东门皂角树人)等主张剪发、易服、放脚,倡行新政、办新学、男女读书平等,遭长沙王先谦、同邑叶德辉、蔡枚功(与循,湘潭县仙女乡人)为首的旧势……[详细]
|
马海山(1874一1950),字河清,回族,街泉镇(今兴国镇)人。出身于小手工业,重义轻财,乐善好施。少年时代,他就开始经营皮货生意,先由自己操作加工,贩运至陕西径县一带推销。因经营得法,遂发展为有工人百余人的作坊。马海山对待工人颇优,行不解雇,工饿预付,给以抚恤之制度,所以经营发展很快,曾以成批皮货经销于上海、河州之间;民国10年(1921),马海山积累资本达到50万元左右,为秦安商界巨首。他对……[详细]
|
凌容众(1874~1929),字盛仪,今平江县三阳乡人。幼读私塾,通经史,但立志革新,曾参加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求学时与志趣相投的李樵松结婚。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取官费留日,攻警政。李樵松(1872~1933),女,今平江县虹桥镇人。其父李健生系前清秀才,官至江西建昌知府,但思想较进步,破例送女儿到长沙读新学。清光绪三十一年,湖南巡抚端方选送20名妇女赴日本留学,李樵松考进东京青山实践女校,是……[详细]
|
杨振鸿(1874-1909)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云南省昆明市人。字秋帆,号思复。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同年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详细]
|
释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母迁居厦门。清光绪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赐法名。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即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道阶诸高僧,闻法听经。光绪三十二年学成回闽,在南安小雪峰寺得喜宗上人传授法卷,成为临济正宗的法脉传人。他曾四度赴台湾,……[详细]
|
卢诗如(1874~1946年)卢诗如,字牧朋。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今台江区坡尾乡农民家庭,幼年聪颖勤奋,刻苦攻读,在仓前山鹤岭英华书院求学,各科成绩优异,英语成绩尤佳,既善会话,又会书译。毕业后,先在仓前山英国人办的屈臣氏药房工作,后由店东介绍往新加坡孟加药房工作。诗如在新加坡时,利用业余时间求学于英国办的药剂学校,经几年勤读,考核成绩优良,获药剂师执照。他生活勤俭,注意积蓄,先后在新加……[详细]
|
罗华堂(1874~1939),炭步鸭湖村人(今瓦步村),世代务农,年幼丧父,其母及弟妹四人,力耕不足糊口。华堂因家贫辍学,17岁受雇于永兆公司,在渡船当踩车工。该船航行于广州—赤坭,经营客货运输。一次,船行至五和附近,遭匪抢劫,华堂急中生智,在船尾点燃鞭炮放在煤油罐内,再将罐投入河中,顿时恍似枪声大作,将土匪吓走。事后,华堂被老板擢升为帐房见习,数年间递升至行船司理。光绪末年,华堂主持引进“鸿发”……[详细]
|
罗君纬(1874~1960年),名国驹,号线良,洪田乡水西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延平府六县联考,他考中第一名秀才。光绪二十七年,他在水西办一讲经书斋,永安、宁洋两县先后前来从师学习的有数百人。光绪三十二年清末最后一次县学考试中,他的学生有3人考取秀才。民国2年(1913年),41岁的罗线良考入宁洋县师范讲习所。一年后,回乡创办懋德新学堂。他在10年中培……[详细]
|
徐碟姑(1874~1968年)徐碟姑,女。佛教优婆夷(俗称菜姑),法名宏智。晋江池店华洲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其父徐克笑,母吴氏,均为茹素奉佛的佛教徒。碟姑自幼笃信佛教。及长,嫁与仓头乡曾家为媳,因受翁姑-,长住娘家。时清濛乡有一菜姑林严智与她为同道善友。林严智荐引碟姑入泉州释迦寺,披发出家,取法名为宏智。宏智出家后,协助善友杨嘉严姑重建小乌石山宿燕寺。宣统三年(1911年)往南……[详细]
|
许春草(1874~1960年),祖籍安溪,出生于厦门。早年学习土木建筑,基督教徒。辛亥革命前,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参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黄乃裳介绍在厦门参加中国同盟会。他以礼拜堂和教会学校为据点,进行革命宣传与组织活动,举行秘密会议,并参加辛亥光复厦门的活动。民国3年(1914年)4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他加入中华革命党并被推选任闽南党务主任,协助……[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