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王姓名人堂 - 姓王的名人介绍(9)

王姓名人堂 - 姓王的名人介绍(9)

更新时间:2023-12-30

161、王之庆 []
  王之庆,字修祜,号天宠,谥忠节。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王之庆家住望江县高士镇佩山脚下的王家老屋。幼年家贫,躬耕养父母,读书尚奇节。崇拜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尤其仰慕爱国大诗人屈原。著有诗文集多册,惜已亡佚。流传下来的仅有一篇《草堂印月池记》,读者认为有南华秋水之神逸。其文曰:予夜读书方疲,觑明月射我斋头,疾呼门人启户。忽月影跌入室中,予掩牒而出,散步窗前。矫首望青……[详细]
162、王浚 [] (252314)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西晋时期将领,曹魏司空王昶侄孙,骠骑将军王沈之子。官至司空、领乌丸校尉。王浚出身太原王氏。其父王沈死后因无嫡子而承袭博陵公爵位,历任员外散骑常侍、右军将军等职,后迁宁北将军、青州刺史并因长驻北方疆土而与北方边族交往频繁。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击败司马颖后其军事实力逐渐强大,先后升任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刺史等职,晋怀帝即位后升-领乌丸……[详细]
163、王庭筠 [] (11511202)
  • 王庭筠
  王庭筠(1151~1202) 金代文学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又号黄华老人。盖州熊岳(今辽宁复县)人。父遵古,海陵炀王正隆五年(1160)进士,仕为翰林学士。庭筠自幼聪颖, 7岁学诗。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任州县。章宗明昌中,召入馆阁,由应奉翰林文字迁翰林修撰。后因事解职。平日爱天平黄华(今河南林县)山水,卜居其地近10年,因以自号。晚年起复,泰和元年(1201)再任翰林修撰。次年去世……[详细]
164、王澄 [] (269312)
  王澄(269~312)字平子,西晋名士。太尉王衍之弟,司徒王戎堂弟,大将军王敦族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世族,有盛名,勇力过人,好清谈。然为人举止放诞,不拘礼俗,甚至有脱下衣服光着身体来标新立异的举动,因此为兄长王衍所赞赏,任荆州刺史时不理政事,日夜饮酒,使得荆州大乱,终导致流民反叛,王澄袭杀其众八千余人,但是又因对部下凶狠导致上下离心。终辞去刺史之职。永嘉之乱后南渡任琅玡王司马睿的军谘……[详细]
165、王克勤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201947)
  王克勤(1920-1947),1920年冬生于安徽省阜阳县。王克勤家几辈当佃户,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交了租还不够糊口,只好借债度日。0租子,就像一条无形的绞索,日子越过越难。王克勤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春天挖野菜,夏天拣麦穗,秋天拾红芋,隔三差五地打点短工。19岁那年,地主串通保长将他卖了壮丁。母亲哭喊着,弟弟追赶着。他冒死逃了出来,被地主狗腿子们痛打了一顿。就这样,他连续两年被卖壮丁,地……[详细]
166、王尚德 (18911946)
   王尚德(1891~1946),又名王璋峰,化名汪琴声,1891年9月1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今临渭区)程家乡姚李堡。1918年秋,他怀着追求新知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满腔热忱,奔赴辛亥革命发祥地——武昌,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当时,恽代英在武昌学生界建立起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定时开会,讨论社会问题,探索革命真理。王尚德被互助社的活动所吸引,加入了恽代英等创办的进步团体互助社。192……[详细]
167、王仲廉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19041991)
  王仲廉(1904-1991),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被称为黄埔一期的“徐州三王”之一。字介人、介仁,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萧县)。王仲廉萧县第二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以后转学军事,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此后,相继参加绥远会战、南口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豫湘桂会战、豫西鄂北大捷等战役。曾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第85军军长、第……[详细]
168、王洛宾 (19131996)
  • 王洛宾
   撷民间民乐之瑰宝传天上人间之绝唱被称之为“中国民歌之父”的一代音乐大师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走完了他人生最后旅途。历史,留给人的是往事与回忆。然而,历史却永远铭记着这位在大西北的热土上耕耘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音乐家。一生酷爱音乐的王洛宾,把毕生的心血和人生闪光的年华献给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搜集、整理、创作与传播。50多年来,他象沙漠中艰难跋涉的一只骆驼,穿越了干枯,战胜了死亡,在驼队踩出的脚窝……[详细]
169、王建中 []
  [王建中]本县郑村人,生员,后依例补为明经。他秉性率直,急公好义。清咸丰四年(1854),本县盐课改官运试销为按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例,全部摊入地丁征解,而同样餐餐不离食盐的官佐、军流、富商和寄籍等无土地之人,却无分毫负担。此事显然不公,公文甫下,民怨沸腾。建中自告奋勇,愿代表乡众,进县衙交涉。知县任恩培一见大怒,诬以谋反罪将建中系狱,乡民得信后蜂拥至县城-。任恩培一面急令城守营千总邓喜……[详细]
170、王商 [] (?~前12)
  王商(?-前12年),汉成帝母亲王政君的兄弟,排行第五,也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叔父。河平二年(前27年),以外戚封成都侯,与平阿侯王谭、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 高平侯王逢时并称“五侯”。 王商凭借外戚身份骄奢放肆,他有一次生病,想要避暑,直接找汉成帝借明光宫供自己使用。后来又引内沣水入长安城,注入自己府第中,修一座大池塘用来行船,立羽盖,张周帷,在船上一边划桨一边唱着越人歌。成帝临幸王商府邸,见穿城……[详细]
171、王玄策 []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唐初期洛州洛阳人,著名外交家、旅行家。唐太宗、高宗时曾数赴印度,并开创了经西藏过泥婆罗到印度的新路,功绩卓著,名播异域。王玄策曾任融州黄水县令。贞观十七年(643年),他奉命护送摩揭陀王使者还国,就是这一次出使印度,开创了通往印度摩揭陀国的新路。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两次出使印度,足迹遍及印度各地。他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卷,对中国佛教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详细]
172、王国光 [] (15121594)
  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疎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 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四十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大学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因官居吏部尚书,故有“天官”之称,王国光故居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王国光于嘉靖甲辰(154……[详细]
173、王逊 [] (?~323)
  王逊(?~323年),字邵伯,东晋大臣。魏兴(今陕西安康)人。初为本郡吏,以能干升为吏部令史。后历任殿中将军、上洛太守、魏兴太守。晋惠帝永嘉四年(301),宁州(故治在今云南昆明东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反抗官府,宁州刺史被杀。朝廷派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前往“平乱”。王逊领兵到宁州后,诛杀了当地豪强数十户,镇压了各族人民的反抗。这时,西晋政权灭亡,王逊便派儿子去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向安东将军司马……[详细]
174、王玙 [] 唐朝宰相
  王玙,少习礼学,博求祠祭仪注以干时。开元末,玄宗方尊道术,靡神不宗。玙抗疏引古今祀典,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玄宗甚然之,因迁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玙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近于巫觋,由是过承恩遇。肃宗即位,累迁太常卿,以祠祷每多赐赉。乾元三年七月,兼蒲州刺史,充蒲、同、绛等州节度使。中书令崔圆罢相,乃以玙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人物时望,素不为众所称,及当枢务,……[详细]
175、王忠嗣 [] 十七史百将传(706749)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详细]
176、王灼 [] 宋朝词人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灼出生贫寒,青年时代曾到成都求学,后往京师应试,虽学识渊博却举场失意,终未入仕,只得流落江湖,寄人幕下,作舞文弄墨的吏师。晚年闲居成都和遂宁潜心著述,成为宋代有名的学者。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详细]
177、王瓒 []
  王瓒于弘治八年(1495)乡试考中第三名。翌年会试第十五名,殿试第二名,授翰林编修,参与纂修《大明会典》。正德五年(1510),升侍讲,充经筵讲官,进讲“举直错枉”一章时,他例举宦官宫妾干政,以讽谏时事,触怒大宦官刘瑾,被贬为国子监司业。直到刘瑾被诛,他才官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校注《四书》、《五经》,改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十二年(1517)九月,擢礼部右侍郎。当年武宗好巡幸,储位久虚。王瓒曾-劝谏:……[详细]
178、王居安 [] (11671232)
  王居安(约1167~1232),字简卿、资道,原籍方岩(今属温岭),定居黄岩县城岩魁坊(今郏家巷)。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甲科第三名。任徽州推官10年,后任江东提刑使,国子正太学博士,著作郎兼国史馆实录院编修官。绍熙五年(1194),宗室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相互倾轧,王投靠主和派右丞相赵汝愚,次年赵罢相,韩发动“开禧北伐”,王居安上疏阻止。北伐失败,又上诛韩之疏,参与主降派史弥远等,勾结杨……[详细]
179、王叔文 [] (753800)
  王叔文(753—800),山阴(今绍兴)人。原以精于棋术,为待诏。后唐德宗命在东宫当值,太子李诵引为侍读。爱谈政治得失,常与太子议论时政及言宫市之弊,宫中之事常与计议参订。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改元永贞(805),以叔文为翰林学士,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王伾为左散骑常侍、翰林待诏,共同执政。联络当朝有名之士如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进行政治改革。先贬斥京兆尹李实为通州长史,……[详细]
180、王凤 []
  王凤,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哥哥。汉元帝即位,其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永光二年(前42年),继承侯位,为卫尉侍中。外甥刘骜登基后,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王氏四兄弟(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分别位居要津,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王凤曾提拔侄儿王莽,封为新都侯。阳朔三年(前22年)八月,王凤病死。王凤生病时,王莽侍奉左右,衣不解带,王凤大受感动,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