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王姓名人堂 - 姓王的名人介绍(8)

王姓名人堂 - 姓王的名人介绍(8)

更新时间:2023-12-30

  王洛儿(生卒年不详),北魏大臣。高丽族。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少年时喜习骑射,有武艺。因十六国时期战乱频起,他流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迁都于平城。王洛儿因善骑射被选为皇太子拓跋嗣的侍从。他在东宫谨慎侍奉,未曾发生过差错。有一次,拓跋嗣去氵纍(垒)水(即山西朔县的治水,亦名湿水、黄水河,流入桑干河)南打猎,因为马踏冰破,皇太子连人带马落入水中,王洛儿当时随行在……[详细]
142、王长述 []
  王长述(生卒年不详),名王述,以字行。京兆霸城(治今西安市东北)人。世代为州郡望族。祖父王罴,魏时担任过太尉、都督等职。父王庆远,曾任直阁将军、淮州刺史,早逝。王长述由祖父王罴抚养成人。他幼年聪敏过人,成年后即任员外散骑侍郎。周太祖封他为长安县伯。累迁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舍人等职。祖父死后,又袭爵扶风郡公,拜中书舍人,修起居注。后改封龙门郡公,曾跟随大将军于谨平息过江陵叛乱。北周时,拜宾部……[详细]
143、王占元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18611934)
  王占元(1861—1934)原名德贤,字子春。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南馆陶镇人。北洋时期的陆军上将,湖北督军,以贪鄙闻名。王占元十八岁时,因生活所迫投入淮军刘铭传部当兵,掌管大旗。1885年8月,王占元被保送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0年2月毕业,投入宋庆的毅军。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王占元与张怀芝、曹锟等人参加了鸭绿江战役。 出身贫寒 1861年2月20日(清咸……[详细]
144、王曼 [] 西汉新都侯、王莽之父
  中国汉族人,生卒年月不详,生于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祖籍章丘市龙山镇平陵城。他是汉朝阳平侯王禁之子、大司马王凤异母弟、新朝皇帝(建兴帝)王莽的父亲。王曼:中国汉族人,生卒年月不详,生于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祖籍章丘市龙山镇平陵城。他是汉朝阳平侯王禁之子、大司马王凤异母弟、新朝皇帝(建兴帝)王莽的父亲。孝元皇后王政君当政以后,追谥他为“新都哀侯”,并令其次子王莽袭爵为新都侯(因当时其……[详细]
145、王凌 [三国] (172251)
  王凌(172年—251年),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李傕、郭汜杀害王允后,他逃归乡里。后来举孝廉,为发干长,迁中山太守。后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属。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以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正始初年,为征东将军,正始二年(241年)与孙礼于芍破力战,败吴将全琮,以功进封南乡侯。后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正始九年(248……[详细]
146、王景弘 [] (?~1436)
  王景弘(?~约1436年)王景弘,明朝龙岩县集贤里(今漳平赤水)香寮人。明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事奉燕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随朱棣起兵夺取帝位,得成祖朱棣赏识。永乐三年(1405)奉成祖之命,以副使太监身份协助正使太监郑和,统率巨型海船62艘,官兵、水手等278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出使西洋(今南洋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东海岸一带洋面)。六月,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经福建、广东……[详细]
147、王启图 [] (18141884)
  王启图,字慎斋,武平县平川镇西厢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少时,其兄鄞舍爱才尊师,聘请秀才来家教启文、启图两弟读书。鄞舍对弟管教极严。有客来访,必先问明来由方令弟出见。督饬弟夜习,每待弟眠而后寝。启文、启图不负兄望,先后考取举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启图考取进士,授吏部主事文选司。次年,其兄启文赴京候缺,因失言为人陷害。启图受株连被革职回家,含冤见弃20年。他曾作诗诉怨云:“虚抱……[详细]
148、王如 []
   王如(生卒年不详),西晋时关中流民起义首领。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人。初在本州为武吏。元康四年(294),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的饥馑。七年(297),又发生了瘟疫,百姓饥饿无食,逃往豫州和荆襄一带。王如这时随流民逃到了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地区)。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晋政府命令散处各地的秦雍流民返回乡里,而当时关中仍处饥荒之中,流民都不愿返回。征南将军山简、中郎将杜蕤(锐)奉令武装押送流民北……[详细]
149、王拱辰 [] (10111085)
  王拱辰(1011—1085)中状元时,年仅19岁,深得仁宗赏识,赐以今名。中状元后,初任怀州通判,入直集贤院,知制诰。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辽使者两次来宋提出领土要求,王拱辰从容应对,据理力争,使辽国未敢轻举妄动。仁宗道:“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后王拱辰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时,进言罢夏竦、贬滕宗谅,被仁宗采纳。有人用铸佛像名义迷惑众人,京都之人趋之若鹜,宫廷竟也出钱资助。王拱辰……[详细]
150、王昴金 []
  王昴金又名王黎光,鹰潭市月湖区小英王家村人,他从事教育工作长达近60年,是一位埋头苦干,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的普通教师。他出生于1903年9月。昂金的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王少士历任贵溪县浮桥局、硝璜局局长,积谷仓调查委员,省参议员。母亲黄氏生育子女6人,其中3个子女幼小夭亡,只剩长子王昂金和一弟一妹。弟王旭金大学毕业,当过小学校长和教员,妹王瑞星,鄱阳高中毕来。王昴金把书画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详细]
151、王尧臣 []
  王尧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后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因其父王冲坐事,出知光州。光州饥荒,百姓群起为盗,朝廷欲从重处罚,王尧臣上疏以为此乃宋廷荒政所致,不可苛重于民,被仁宗嘉纳。父亲病逝,服丧期满,王尧臣为三司度支判官,迁右司谏。郭皇后暴毙,尧臣奏请仁宗调查左、右侍医者,并请停上元灯节,以示哀悼。景祐四年(1037),擢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宋朝与西夏交战,王尧臣为体量安……[详细]
152、王融 [南北朝] 竟陵八友,南齐文学家(468494)
  王融(468—494年),字元长,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南齐文学家。王融“少而神明警惠”,又多得其母谢惠宣女的督教,“博学有文才”,不到弱冠之年就被举为秀才,并引起以“江左风流宰相”自居的王俭的注意。永明元年,王俭被征为车骑将军,王融有《赠族叔卫军》的诗作;永明三年,王融18岁,王俭诏除国子祭酒,王融有《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的文成。后者颇得王俭之意,王俭“甚奇惮之,笑谓人曰:‘穰侯印讵便可解……[详细]
153、王国维 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学术巨子,国学大师(18771927)
  •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近代学者、词人。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亦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岁。清秀才。屡应乡试,未中,乃放弃举业。光绪二十四年(1898)去上海,在改良派报纸《时务报》任书记、校……[详细]
154、王艮 [] (13681402)
  王艮(1368年~1402年)字敬止,号止斋,江西吉水人。明建文二年(1400)胡广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修撰。殿试策对王艮本是最优,但建文帝嫌其貌丑,便将仪表堂堂的胡广选为状元,而王艮只能位居第二。王艮初闻“靖难”兵起,便每日忧郁,寝食不安。建文四年(1402),燕王的军队已逼近京城。王艮闭门哭泣不已,与妻子诀别,饮鸩而亡。王艮确是才华横溢,又精通韵律,他曾依“神、真、人、尘、春”为韵作《梅花诗……[详细]
  王延政原籍光州固始县,五代闽王审知第十三子,人称十三郎。生卒年不详。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其兄王延钧继审知称闽王,审知养子建州刺史王延禀谋夺王位,率领水军袭击福州,兵败被杀。延钧便派延政到建州抚慰军民,出任建州刺史。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审知幼子王延曦继承延钧王位,骄淫暴虐,延政劝诫不听,反派人到建州监视延政的行动。天福六年(941年),延政增筑建州城,周20里,请改建州为威武军,延曦不准……[详细]
156、王士珍 北洋三杰(18611930)
  • 王士珍
  王士珍(1861-1930年),字聘卿,号冠儒,清未民初正定县牛家庄人。 清光 绪二年(公元1876年),正定镇台叶知超看王士珍聪明机智,收他当了勤务兵,不 久提拔为书办。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王士珍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光绪十 一年(1885年)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三年,期满仍回叶部,后任随营炮 队学堂炮队教习。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随叶志超入朝鲜,镇压朝鲜东学党起 义。日本……[详细]
157、王卓 [] (?~137)
  王卓(?—137年),字仲远,东汉太原祁人,尝封邑猗氏并著籍于河东郡。司徒王允祖父,先为光禄勋,官至司空进“四府”为相。 曾祖殷,中山太守,始居祁邑。祖父亥,抱经不仕,著书授乡里东。父岱,征为功曹椽,梁氏檀权辞不赴命。王卓东汉阳嘉三年,以光禄勋代孔扶为司空,永和二年(公元137年)三月卒。列为中国历代宰相。其孙王允为东汉末年司徒。 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十一月壬寅(十一日),司徒……[详细]
158、王琼 []
   王琼,字良玉。明代中叶出生于武平县城西(今平川镇西厢村)一个富绅家庭。他从小才识过人,慷慨好义,热心公益事业。见学校简陋颓败,把自己私宅捐出办学堂。成化三年(1467年)春,他又捐资修缮县黉宫,将颓朽的木制棂星门改为石门。时,江西安远、广东程乡等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县内盗贼乘机横行,打家劫舍,社会秩序混乱,县治土城年久颓坏,居民常遭兵灾寇乱,王琼以庠生身份,-朝廷,请求将武平土城改筑砖城,以御寇……[详细]
159、王禹偁 [] (9541001)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改革派的先驱、倡导古文运动的旗手,他的政治活动和诗文创作都体现着关心人民疾苦、注重国是的积极进取精神。王禹偁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都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 王禹偁“家本寒素”(《送鞠正谋序》),虽为“磨家儿”(毕仲游《西台集·丞相文简公行状》),但在“总角之岁,就学于乡先生,授经之外,日讽律诗一首”(《送孟……[详细]
160、王舜 [] 安新公(?~11)
  王舜(—公元11年)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王音子,王莽堂弟,汉元帝皇后从侄,为人严整。父死,袭爵为安阳侯,与王莽相善。哀帝死,王莽执政,为车骑将军,迎立平帝,迁太保。王莽居摄,为太傅、左辅。王莽称帝,向元帝皇后求玺未得,他遵王莽命见元帝后求玺,持之予王莽。官至太师,封安新公,为莽四辅之一。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病死。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莽令益州讽使之也。群臣奏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