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皮宗让(1874~1955)长沙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清末岁贡生。曾留学日本警官学校,回国后在吉林省警察局任职。民国时期先后任长沙县警察局长、救济院长、湖南省电灯公司副董事长,与杨昌济、柳午亭等过从甚密。1927年任长沙县警察局长时,因命长媳饶琼辉秘密通知共产党员陈龙骧转移而丢官。长子猷政,抗日战争时被日寇杀害。他在旧社会虽属官僚地主,但为人开明正直,解放后得到群众的谅解。1955年逝……[详细]
|
钟十花脸(1880~1955)姓钟行十,工湘剧大花脸而得名,真名不传。长沙县东乡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幼从师学戏,闯荡江湖数十年,博晓戏文,人称“戏柜子”。解放前,为长沙、浏阳一带“钻山班子”中的名角,以演介口花脸有名。饰《讲邦盗卷》、《路挡跳锅》等戏中的蒯文通,维妙维肖。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湘剧二团,在长沙、湘潭等地演出。他还精通医理,常为人治疑难杂症,小儿疳积、惊风,用推拿针刺,手到病除……[详细]
|
张绍文(1906~1955),原名张廷献,号绍文,安徽定远人。曾在皖北任小学校长。民国29年(1940年)4月,参加新四军。次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区长、文教科长、县长等职。民国35年北撤,任华中军区驻鲁办事处副主任。民国36年夏秋,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上级决定部分人员由海上撤至东北,绍文奉命坚持在胶东工作。1949年初,随军南下,同年5月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高桥区接管专员。1951年12月……[详细]
|
邵子南(1916~1955)原名董尊鑫,字少南。四川资阳人。抗日战争爆发前在上海开始文学创作,1937年10月到山西,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赴延安,受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派,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党支部书记,与田间、柯仲平等发起“街头诗运动日”。1938年10月,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晋察冀边区,主持战地社日常工作,主编《诗建设》,并任晋察冀边区文救会、文协、文联、诗会理事……[详细]
|
李慧中(1913—1955) 女。艺名金小梅。湖南东安人。出身于梨园世家,为名小生李步云之女。自幼随父至桂林习艺。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欧阳予倩编导的新编历史剧《梁红玉》、《桃花扇》、《花木兰》中扮演梁红玉、郑妥娘和花木兰。剧团借南华戏院为基地,训练、演出,充任后台经理。甚得欧阳予倩器重,为其取名李慧中,喻其外秀而内慧。与谢玉君、尹羲、方昭媛一道被誉为“后四大名旦”。广西解放后为广西桂剧团演员。1……[详细]
|
古方廷(1904—1955)名震林,字方廷。五莲县大古家沟人。1924年组织大刀会抗匪。 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任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六区区长。1943年任日北县洪凝区区长。 1944年4月,任日北县县长。新中国建立后,任昌潍军分区人武部部长、福建省交通厅公路处处长、华东军区国防公路修建指挥劳动管理处处长等职。195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详细]
|
张君兴(1930-1955),福建省平潭县苏澳镇斗门村人。1953年入伍,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0019部队三支队四-士。1955年1月21日在崇武半岛海域执行任务时遭受国民党飞机轰炸。在战斗中牺牲。……[详细]
|
陈簪直(1875~1955) 又名国材,讳哲寻,号凌云。福建德化城关丁墘村人。例贡生。法政自治毕业员。民国时期一代名中医。陈簪直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农历七月初二日。父陈福祥(1841—1933)讳春集,字淑世,号善甫。例贡生。他为人善良,诚信义气,宽宏和煦,有长者之风。一生从商。年轻时学得一手加工制作蓼花、桔红糕、芝麻枣等糖果糕点好技艺,先后曾受聘于水口、城关京果食杂店为师傅。后来于村中自……[详细]
|
温敬尧(1906—1955年),紫金县中坝镇良庄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在五华元坑高小毕业后,回良庄任教,并组织起农会,任农会长。1938年冬,紫五龙河地下党员钟立青等到中坝,成立了紫五龙河地下交通站,温敬尧参与革命活动。1945年1月,温敬尧组织了一支15人的游击队,会合东纵东进部队在五兴龙边区开展游击战。同年,加入中国0,并在中坝鹿子嶂成立紫五边区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46年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