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01、张光炜 (18751955)
  张光炜 (1875 — 1955),别号莲仙,贵州盘县人,原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1875 年生于盘县张家坡。1928 年 4 月至 1932 年 6 月,张光炜先后任浙-田、分水,山东蒙阴、临朐等县县长,曾兼山东人民自卫团第九区副区长。 1933 年 10 月至 1949 年,历任江苏省政府法规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立江安中学国文专聘教师、贵州省风凤县立、湄潭县立初级中学国文专聘教师,湄潭、桐……[详细]
102、顾润桐
  顾润桐,凤溪镇人。家庭世代经商,成年后独资在凤溪镇开设正康粮行、棉花行、碾米厂、南货店等企业。由于经营逐渐扩大,曾有“顾半镇”之称。民国27年(1938年),凤溪成立人民抗日自卫队,向自卫队捐赠轻机枪一挺,七区建立抗日自卫队常备队,又捐赠步枪30支,手枪2支。其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顾润桐大力资助部队所需物资。常备队改番号为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后,来往联系人员极多,其食宿都由正康粮行负责,受到抗日军……[详细]
103、郑源兴 (18911955)
  郑源兴(1891—1955),字福明,奉化萧王庙镇慈林村人。13岁去上海一家小蛋行学业,19岁任朱慎昌蛋行经理,旋集资2万元创办承余蛋公司。1920年,资本额增至20万元,改办茂昌蛋厂。1927年增资200万元,改为茂昌蛋业冷藏股份有限公司,自任经理。英商和记洋行以5万两白银、1000元月津贴求茂昌退出竞争,他断然拒绝。用重金聘用专家,精制冰蛋,承接冷藏客货,开国人办冷冻业的先声。精通英语,略谙俄……[详细]
104、孔福生 (18851955)
  孔福生(1885~1955)孔福生,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长沙县明道都一雇农家庭。7岁丧父,长期为地主家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乡农会委员长、区农会执行委员。“马日事变”后孔福生转入地下,同年6月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始终不屈,不久逃脱去江西贺龙部参加南昌起义。临行前他吟诗言志:“动身陶公庙,寄恨明道乡,倾心去革命,胜利再还乡……[详细]
105、罗元德 (18861955)
  罗元德(1886~1955)罗元德,长沙县东乡枫林港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少聪颖,12岁因贫失学,由乡下到长沙城区寄居外婆家,人湘剧三元科班学戏,唱副净(二花脸),从师姜星福。他人科后学习勤奋,故出科时唱做念打颇有功底,加之嗓音嘹亮,二花脸本工戏和应工戏均能胜任。16岁登台,即受到观众赞许。民国初年,他人湘剧“同春班”唱戏,因名角集中,便于求教,经常受到湘剧名演员李芝云先生的指点,技艺日……[详细]
106、骆鸿凯 (18921955)
  骆鸿凯(1892~1955)骆鸿凯,字绍宾,号彦均,长沙县新康都沱市(今望城县新康乡)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1914年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次年人北京大学文科中国文学部学习,1918年毕业后历任南开大学教员、北京师范大学及女子师范大学讲师,暨南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大学教授。1932年骆鸿凯返湘,先后在湖南大学、国立师范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湖南大学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后转入湖……[详细]
107、向传义 (18861955)
  向传义(1886—1955),字育仁,四川仁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肄业、日本法政学校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1月任蜀军总司令部第1团1营营长。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5年12月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参谋。1916年7月任川军第5师9旅17团团长。1918年5月任四川靖国军独立第1混成旅旅长。1919年任四川靖国军第3师师长。1920年辞职,1927年2月任……[详细]
108、金祖同 (19141955)
  金祖同(1914—1955),字寿孙,金颂清四子。幼承家学,聪慧过人,10余岁时就与章太炎谈殷墟论甲骨。郑逸梅称其“美风仪,擅辞令,早年即头角峥嵘,渊博如老儒”。1936年东渡日本,师从郭沫若,进一步研究甲骨文。郭沫若的《殷契粹编》就是那时在其大力协助下完成的。郭沫若在《殷契粹编》序言中说:“祖同金君,亦有志于契学,而拓墨之艺尤精。渡日以来,于此邦藏家所蒐甲骨,拓存殆尽,其用力之勤且专,良属后起之……[详细]
109、刘杰 (18871955)
  刘杰(1887—1955年),男,长武县朱成区(今巨家乡)车圈村人。自幼家境贫寒,给富户人家放羊、拉长工。流落平凉、兰州做小生意。民国初年,投身甘军队伍当兵。后回县城摆摊卖布。省吃俭用,略有积蓄,经营杂货店一间。他信奉佛教,乐善好施,同情怜悯穷苦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长武一带大旱饥荒,他把24串铜钱散给饥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逢天旱薄收,他把家存的粮食借给饥饿断炊的穷苦人家,还……[详细]
110、杨万鹏 (18951955)
  杨万鹏(1895~1955)字昆生。石泉县杨柳坝人。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二弟杨万程(云阶),解放前,任石泉中学校长,安康行政督察员;三弟杨万里(字云峰),解放前曾任石泉县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后被镇压。建国前,杨昆生从西安高中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连长、营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历任省参议员、石泉保安团团长、县保安大队大队副、大队长、县建设局长、石泉县参议会参议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石泉县……[详细]
111、张纯一 (18711955)
  张纯一(1871~1955年),字众如,法名觉义。汉阳(今武汉蔡甸)马鞍山人。清末秀才,早 年在家设馆教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赴武昌,结识刘静庵、冯特民等人。1903年任武昌 文华书院国文教习。1904年初东渡日本,入弘文书院习教育伦理科。1906年回国,仍任教于 武昌文华书院。参加革命团体日知会,创作军歌3首,激励青年从军报国。1907年刘静庵等 因密谋响应萍浏醴起义被捕,张参与营救,以……[详细]
112、张善和 (18891955)
  张善和张善和(1889~1955年),字克庸,连江县敖江乡毗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五月,早年就学福建武备学堂、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后担任过排长、连长等职,后又赴日就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青年时代,张与革命党人吴适、陈复良关系甚密,倾向革命,追求民主,曾参加过护法运动等。民国12年(1923年)冬,善和出任连江县知事,颇有政绩,推行新政,整理钱粮积弊,减免赋役和苛捐杂税,勤政廉洁,发现扰……[详细]
113、陈家楫 (19011955)
  陈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号作舟,别署一叶,泉州承天巷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生。青年时在集美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继入上海大学美术科深造。毕业后,立志办学,回泉州与同学商请晋江县商会会长傅维彬协助,多方筹措经费,于民国13年(1924年)在溪亭铺义全境(今义全后街土地巷)创办泉州溪亭美术专科师范学校,聘请教师五六人,陈家楫为校长,兼授书法、篆刻和西画课。首届招收学生30余名……[详细]
114、黄颖成 (18771955)
  黄颖成(1877~1955)黄颖成,字佩囊,号栗园,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自幼聪慧过人,13岁中秀才入县学深造,时人誉为神童。他精通六艺,尤擅长史学,议论精辟,文章流畅。颖成深受孙中山革命理论的影响,宣统三年(1911)赴省应试时,革命思想不觉形诸笔端,结果试卷被淘汰,后房师知府张某查阅落选试卷中,发现颖成所写文章,盛加赞赏,而荐于学使,收为秘书。辛亥革命后归里,先后任……[详细]
115、盛震叔 (19121955)
  盛震叔(1912—1955),原名鸣远,乳名小毛,曾用曾纾、雨辰、姚鸣等名,余杭闲林镇人。1931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倾慕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余杭、萧山、奉化和安徽、广东、上海、广西等地中、小学校长、教员等职。1933年11月,在上海参加陶行知举办的生活教育社,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奉为至理,身体力行。办学求实求新,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提倡文体活动,亲为学生抚琴伴奏;讲课……[详细]
116、高荣卿 (18891955)
  高荣卿(1889~1955) 本名高锦华,字荣卿,上高家庄村人。9岁入本村蒙养学堂,刻苦诵读,成绩优良。15岁入城里高小,常为头一、二名学生。民国二年(1913),选送陕西省立西安第一师范完全科就读一年,教育讲习科学习二年,毕业后回吴任教。他书法俊秀,声望甚高。民国五年(1916)起,在县城高小任教员7年,校长3年。十五年(1926)春,调县教育局,从事督学8年,教育助理3年,专职指导全县教学工作……[详细]
117、李乃鑫 (18761955)
  李乃鑫(1876~1955),南赵各庄村人。青年时期靠租种土地、打工和织带子为生。30多岁后,因其亲属患恶疮而死,便立志学医,遍访名师,勤研医术,擅治各种疮疽及外伤。他医德高尚,志在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在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治愈患者不计其数,声望颇高。原民国总统徐世昌为其两书匾额,一为“妙手回春,道守南阳”,一为“术参元化,医道卓著”。1941年,本村刘恩甲头骨受重伤,头皮开裂3~4寸,经他手术……[详细]
118、林慈金 (19161955)
  林慈金(1916~1955年)七都村人,出生贫农家庭。从小丧父,孤儿寡母,靠砍柴换粮,捞海菜、挖苦菜度日。13岁时,家遭火灾,寄居邻舍。1949年,林慈金在土改中分到土地、房屋。1952年,林慈金组织7户贫农办起互助组,并任组长。年底又吸收几户中农,发展到11户。林慈金爱组如家,关心组员,接济、灾病缠身、欲行嫁妻的贫农陈玉章。是年冬,林慈金当选宁德县劳动模范代表,参加全省劳模大会。会后他在全县最早……[详细]
119、连可觉 (18861955)
  连可觉(1886~1955),字伯伦,广东顺德人。在两广大学堂肄业,后得名师授以针灸专著和传授针灸医术。清末民初设医馆于广州西关,后在医馆开办广东国医传习所。民国8~15年(1919~1926)间受聘于西关四庙善堂针灸赠医所,任内外科主任医生。民国15年任广州市政府卫生局考试中医委员会第一届中医考试主试委员。民国20年曾应中大医院内科主任教授柏尔洛柯之请,到中大医院诊治残症,进行中西医学术交流。在……[详细]
120、孙妙茜 (18631955)
  孙妙茜(1863—1955) 女,孙中山二姐。南蓢翠亨村人。小时候常与孙中山一起劳动,打柴、挑水、拾猪菜等。十三四岁时,被母亲杨氏按旧例缠足,所受痛苦得孙中山同情,为其请求母亲不要给其缠足。嫁同县崖口乡杨紫辉(又名帝光)为妻。杨紫辉曾在檀香山孙眉(孙中山兄)处做工,后去台湾和杨心如经营茶叶,在外病故,与其并无生育,后将其夫四弟杨朗辉之子杨杏聪(字礼政)过继为儿子。民国元年(1912)5月底,孙中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