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161、李象德
李象德(?—1959年),字润轩,县城北关人。童年中秀才,考入甘肃文高等学堂。毕业后,被送北京警官学校,毕业后任兰州警察署署长。辛亥革命暴发后,与伏羌国民党人士任丹山、李叔坚等人同赴天水,敦促黄钺起义,响应革命。后在兰州女子学校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过甘谷县政协委员。性耿直、寡言笑,能文,工书善画。所画山水,见者无不称赞。后受邀于兰州,专事书画。……[详细]
|
夏佩白(1887~1959年),镇江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数理科。投师柳诒徵,两人成为忘年交。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任镇江第三高级小学教员,后至芜湖安徽公学任教。1930年8月,省立镇江中学聘他为教务主任。1932年秋。被聘为镇江师范教务主任。编写了《高中物理学》、《物理实验法》,被教育部选为全国高中物理的通用课本。1934年8月,夏佩白被调至江苏省教育……[详细]
|
鲁诰(1914—1959)原名芦继告,又名继诰,鲁继川。广饶县芦家村人。京剧演员。其父芦从先,参加京剧班社,习唱花脸。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其母张翠英,自幼在戏班学唱汪(笑侬)派老生。鲁诰从小受父母熏染,爱好京剧,刻苦习艺,十几岁就入班唱戏。1938年冬, 他在龙口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艺人抗日救国会”。次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龙口镇,他和李云等烧毁天宫舞台,到根据地参加八路军领导……[详细]
|
汪馥泉(1900—1959),字浚,杭州市人。早年求学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积极响应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与俞秀松、宣中华、沈端先等人创办进步刊物《十月》,后改名《浙江新潮》,同年,去日本留学。1922年回国,在上海从事进步作品翻译工作,一度曾去长沙第一师范任教,与田汉、赵景深共事。1926年回上海,因家遭火劫,去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棉兰等地任报社。1928年回国,与陈望道合办大江书……[详细]
|
沈炳铨(1902—1959),又名永泉,富阳春江乡月台村(今属富阳镇)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法律本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初,任富阳县党小组组长,组建并领导富阳县总工会,出任国民党富阳县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兼工商部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捕,囚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1928年,经多方营救出狱,避居南京,与共产党组织脱离关系。嗣后,经友人介绍,任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教诲所所长。……[详细]
|
于非(1888—1959)字非厂,又名于照,号闲人。蓬莱人。书画家。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编委会主任,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于非善工笔花鸟画。早年师承齐白石,多作写意山水及花鸟,1935年开始学习研究工笔花鸟画,初学清代陈洪绶,后……[详细]
|
王琬青(1878—1959),女,又名钱王琬,原籍绍兴,婚后入籍嘉兴。父母早亡,从小受舅父姚定生以及秋瑾等人的革命进步思想影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后,变卖妆奁首饰,先后创办开明女校(在嘉兴城区南门梅湾街)和嘉秀公立女校(在嘉兴城区精严寺街东首),任校长并兼修身课。1923年被选为嘉兴平民教育筹备会委员。1926年辞去校长职务,去北京。在北京期间,曾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演讲,谈女子学习文化知……[详细]
|
毕正绥(1880-1959),字服五,孟县城内县前街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立志从事教育。他于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北京优级师范学堂文史系上学6年,于北京参加同盟会,他曾先后在开封中州公学、客籍中学、孟县高等小学堂、潢川中学、洛阳中学、孟县蚕校任教,还四次任县教育局长.是民国时期孟县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在潢川任教时,接触一些革命人士和先进书籍.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从民国15年(1926)开始……[详细]
|
刘瑞骧(1898~1959)字鸿叔,浏阳县集里桥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天津北洋大学冶金专业毕业。1927年后致力冶金事业。1930年刘瑞骧任湖南炼铅厂工程师。当时中国无法冶炼精铅,铅砂多贱价出口。他设计了冶炼精铅技术方案,克服重重困难,经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同年8月晋升总工程师。1938年他调任云南锡业公司昆明、个旧两炼锡厂厂长。当时缺乏柴油,冶炼无法开工。他与技术员陈大寿合作,设计了……[详细]
|
钱立三(1919~1959),祖籍句容葛村乡赤岸村。生于徐州。抗战前,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钱好考古,曾在徐州附近搜集到一箱古石器和古陶片。1938年2月,日军侵犯徐州,钱携带考古器物去四川避难,所乘船只在途经武汉江面时沉没,人遇救,而古器物遗失。后随父回句容赤岸村居住,在湖熟租房开设源和酒店,苦度生涯。他不论门第,与赤岸村农家姑娘结婚,被人讥为“钱呆子”。1949年冬,在南京参观《从猿到人展览》。……[详细]
|
陈文莲(1938-1959),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1938年3月出生,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任福州军区第7553部队战士。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活动。陈文莲于1959年3月在厦门前线打击金门国民党军的炮战中牺牲。……[详细]
|
王广财(1938~1959),新池乡坡南村人。1959年参军,任连队报务员。同年4月,西藏平叛中为尖兵排成员。多宗战斗打响后,尖兵排于是月16日晚向多宗喇嘛庙发起进攻,叛匪负隅顽抗,轻、重机枪疯狂扫射,擂木巨石滚滚而下,王广财头部、背部多处被石块击伤。17日夜,叛匪点燃用酥油浇过的草团,居高掷下,阵地一片火海,排长身负重伤。王广财在掩护排长时暝部中弹,于烈火中壮烈牺牲。部队授其“高原战士”光荣称号……[详细]
|
戴庆祥(1875~1959) 长沙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12岁从师习制剪,勤学苦练,寻师访友,切磋制剪技艺,20岁即颇有名气。他能按式样、用途生产出10多个不同品种的剪刀。制剪共需19道工序,关键就是把好三关,即嵌钢、镫剪、磨刃。而他的制剪绝活就是这三道工序过得硬,手艺精湛。因此质量上乘,销路畅旺。光绪三十四年,他被选为长沙刀剪业同业公会太星宫总管。辛亥革命后,为抵制对刀剪压价、卡价,他……[详细]
|
王保铁(1939-1959),福建省安溪县城厢乡上营村人。195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任九二七七部队十二分队炮手。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活动。这场战斗一直延续到1979年。王保铁于1959年11月在炮击金门国民党军的战斗中牺牲。……[详细]
|
175、郑开务 烈士
郑开务(?-1959),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乡玉井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某部班长。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活动。郑开务于1959年在厦门前线打击金门国民党军的炮战中牺牲。……[详细]
|
芦田均(1887年11月15日-1959年6月20日)日本外交家,政治家。京都府人。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进入外务省。先后在俄罗斯、法国、土耳其、比利时等大使馆工作,1932年辞职。同年参加众议院选举,当选。加入立-友会。以后终生保持了众议院议员的地位。1933年到1939年间曾任日本时报社长。1948年出任日本首相。芦田均(あしだひとし、1887年11月15日-1959年6月20日日本外交官,政治家……[详细]
|
鸠山一郎(日文:はとやまいちろう,1883年1月1日—1959年3月7日),日本政治家,第52、53、54任内阁总理大臣,被认为是二战后日本最重要的内阁总理大臣之一。鸠山一郎一生坚信议会政治,并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因为战争期间曾站在议会政治的立场公开反对东条内阁-式的推荐候选人方法和《战时刑法特别修正法案》,他一度-隐居。在战后初期的日本政坛,享有极大威望。……[详细]
|
于友恒(1892—1959)字世民。高青县常家乡水牛李村人。1915年考入齐鲁大学医科。1926年在高苑县城自办“世民医院”。1929年后,相继在北镇鸿济医院、田镇大众医院、济南铁路医院任医师。1951年回县医院任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疑难病症,重医德。1944年春,曾因营救八路军战士被日伪逮捕。晚年仍坚持门诊行医。……[详细]
|
任培生(1906~1959),别号佩绅,岳阳县人。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经济科、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连、营、团长、副旅长。民国3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第一处少将处长。37年9月授陆军少将军衔,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1949年8月17日在福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获释后返乡定居。……[详细]
|
支应遴(1888-1959.6.28)山西闻喜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17年毕业于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曾任冯玉祥部旅长,察北抗日同盟军第二师师长,国民党政府军宋哲元部参谋长、旅长。积极主张抗日,和八路军驻晋、驻渝等办事机构有密切联系。1945年后任西安市东南小学总务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山西省人民法院院长、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