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赵伯经(1903—1959) 麟游地下党游击队及西府总队负责人。原名文鳌,又名幼麟,麟游县人。民国10年(1921)在三原第三师范上学期间参加“渭北青年社”。民国12年(1923)暑假返乡成立了“雪耻救国会”,-宣传反帝反军阀,鼓动工农与腐败政府作斗争。民国14年(1925)参加“陕西援沪后援会”,声援“五卅”运动,同年加入共青团。民国15年(1926)被三原特支派往三原西关筹备成立农民协会……[详细]
|
李天柱(1899-1959) 湘赣省军区副总指挥,红八军代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1899年秋生于耒阳县哲桥乡一户小康农家。其父是清末秀才。幼年父母早丧,依兄嫂生活,曾读于私塾,爱好武术。1920年考入耒阳城北花萼小学读书。1922年毕业后,到遥田乡石仙坪小学任教师,因看不惯当时社会的腐败,后毅然弃文从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认真阅读马列主义书籍……[详细]
|
方兆鳌(1883·4~1959·11),字晓沧,别署沧海,祁门县祁山镇人。幼时天性颖悟聪慧,好学能文。受戊戌变法的影响,放弃科举,负籍苏沪,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取苏州长元吴三邑学堂,后以同等学历录取苏州中学,不久又考取江苏高等学堂,开始接受西方思想的教育。为求文武兼备,顺应时势,转入江苏武备学堂。后慕上海复旦公学之名,赴沪应试,拔为上舍生,与邵力子为友。光绪三十四年一月,经孙毓筠、范光启……[详细]
|
段峻生 (1883~1959),名维岳,耀县城内南街民权巷人,清末毕业于陕西高等小学堂,是本县早期的同盟会员。 峻生一生致力教育,桃李遍天下。在三原民治小学任教时,得到于右仁、胡笠僧的器重。后来,他以服务桑梓的拳拳之心,回到家乡任第一高等学校教师、校长,为地方培养优秀人才。从教期间,对学生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对教师认真选聘,因人授职。因之,他所在的学校风气整肃,学生成绩优于邻县,受到省教育厅……[详细]
|
李木庵(1884-1959) -党组书记,法学家。湖南省桂阳县人,1884年2月生于桂阳县正和乡八栋新屋村。15岁考取秀才,不久入长沙岳麓书院、京师国子监太学进修。后考入京师法政专门学堂,1905年毕业。受维新思想影响,笃信“传播教育,开发民智”是重要的革新任务,先后在湘学堂、八旗学堂、政法学堂任教,并充报社笔政,撰写文稿,宣传革新思想。清宣统年间和民国初年,在广州出任过地方检察厅检察长、闽侯……[详细]
|
李承干(1888-1959) 国家计量局局长,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长沙县人,1888年生。早年就读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毅然辍学回国,在武昌从军于黄兴部。后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电器机械科学习。1917年学成回国,因军阀混战未能施展才华和抱负。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京后,到南京任金陵制造局工务科长,潜心研究枪械、弹药制造。制……[详细]
|
吴满有(1893年—1959年),陕西横山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生产运动的典型。后因被俘而身败名裂。1928年因逃避灾荒,移居延安柳林吴家枣园。1934年土地革命后分得一座荒山。因善于经营、吃苦耐劳而致富。1941年在缴纳公粮后还有一半盈余,并购买了不少公债,引起注意。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人物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作者莫艾),得到朱德的称赞。他被命名为全边区的……[详细]
|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盟会广西支部副支部长,代理支部长、民军混成帮……[详细]
|
李廉方(1878~1959),亦名步青,字福廷,号莲舫,湖北省京山县邓李场人。15岁入学,1896年入湖北经心书院。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因与鄂籍留日进步学生创办《湖北学生界》、《汉声》杂志,鼓吹社会改革,被清官府取消学籍,勒令回国,寓居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当时兴中会会员吴禄贞任职武昌,常和吕大森、李书城、耿伯钊等聚会于李寓所,畅谈革命,联络志士,并介绍青年潜入新军,做运动新军工……[详细]
|
向秀丽(1933~1959),女,革命烈士,广东清远县人,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店员家庭。12岁进入广州小北火柴厂做童工。1946~1948年间,先后做过钉钮工人、包装工人。1948年进入和平药厂。建国后,积极参加“三反”、 “五反”运动。1952年担任工厂工会的组织委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维护工人利益,不久又当上制药业属下基层工会的女工委员。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担任团支部组……[详细]
|
石井四郎 (1892-1959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现称芝山町)的一个封建氏族家庭。1920年12月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参加了陆军,于1924年4月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专攻细菌学和防疫学。1926年4月他完成了防疫学的学位论文,成为医学博士。1930-1931年,他受陆军省的派遣,去欧美各地进行视察旅行,回国后被调往陆军第一医院工作,晋升为三等军医主任,兼军医学……[详细]
|
梁钟汉(1878—1959) 字瑞堂;梁耀汉(1883—1912) 又名楠、隽民。梁钟汉之胞弟。汉川系马口人,家巨富。先人曾入太平军。弟兄幼受熏陶,读书习武,夙存“排满兴汉”之志。稍长,悉以“汉”入名。耀汉曾中武秀才。康有为上 书变法,钟汉认为是“与虎谋皮”,主张“大丈夫欲有动作,须追踪楚项羽,学万人敌”。1903年4月耀汉赴日本留学,入经纬学校,与海外同志筹划革命事宜,曾与蓝天蔚等组织“义勇铁……[详细]
|
李依若(1911--1959),本名李天禄,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喜欢吹拉弹唱。先在达县绥属联立中学读书,后考入中法大学。民国十九年(1930)在重庆《新蜀报》任副刊诗歌,后在达县《月季花》杂志任,发表诗歌甚多。并在达县女中任国文教员,回宣汉后任马渡小学校长和宣汉民众教育馆馆长。解放后,宣汉成立文艺宣传队,李依若任宣传队队长,宣汉文联主委,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他一生最爱搜集……[详细]
|
康白情(公元1895-1959),字鸿章,安岳县来凤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善词、赋、诗歌。他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于1918年秋,与傅斯年、罗家伦、毛子水等人以“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口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反帝国运动开始,康白情及“新潮社”成员参加了这一运动。并于同年7月1日在北京宣武门召开“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大会。同年7月15日,创办《少年中国》月……[详细]
|
胡宏达(1923~1959),又名胡彻。安徽合肥人。民国25年(1936年)就读肇和中学。民国27年秋,在虹口日商华中电信公司工作。民国28年12月,在日伪虹桥镇公所任日文翻译。民国29年2月,在日本人开设的德大洋行担任日文翻译。同年5月起,胡先后在日伪如皋县张黄港警察分所、日伪昆山县外事室、日军昆山铁道警备队、日伪吴县警察局、苏州日军分队及木渎镇警察署宪兵指导班任翻译。胡于民国35年9月到上海市……[详细]
|
冯天柱(1885~1959),零陵县楠木冲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20岁投笔从戎至长沙湖南新军四十九标充当士兵,在此接受了革命思想,由谭人凤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06年,萍、浏之役失败,革命组织解体,在四十九标无法工作,便逃至安徽,曾参加过徐锡麟组织的革命运动与熊成基的马炮兵变,又相继失败。1909年,考入清廷创办的巡警学校,一年半后,以优等第一名毕业。未几,武昌起义爆发,他与几……[详细]
|
张元济(1867—1959),浙江海盐人。近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目录版本学家。1899年应盛宣怀之聘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该译书院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出版社。它以开启民智、教育救国为其出版事业的宗旨,建立出版规范、选择书目、延聘译家,使译书院迅速成为国内翻译出版界的重镇之一。译书院虽然仅存在4年,但出版的书籍达13种40余部,其中以严复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最为著名,印行2000余册。其他书……[详细]
|
云茂修(1884~1959) 泰华杰出侨领,泰国海南会馆早期理事长。字竹亭。祖籍龙马乡大道山村。父崇对,字策臣,清末泰华著名侨领。茂修早年毕业于泰京英文学校,后返里学习中华文化4年。1903年,茂修年未弱冠,父亲不幸谢世,其时弟妹年幼,家庭重托茂修一人独立肩承,他继承父业,令其拓展弘扬;培育弟妹,使其长成俊彦。他运筹帷幄,沐雨节见,数十年如一日,创办了云瑞和制冰厂、汽车厂、BMC洋行、制药厂、火……[详细]
|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西乡(今桐城市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祖父潘黎阁,曾任清廷京津道台,举家迁居天津。赞化幼年父母双亡,由伯母戴氏抚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举家迁回桐城。光绪二十七年,同堂兄潘晋华与陈独秀、柏文蔚等人,在安庆北门藏书楼,组织“青年励志社”,从事反清宣传活动。他们的行动被清廷列为大逆,四出搜捕,潘氏兄弟被迫-日本,潘赞化……[详细]
|
凌文明,1925年出生在江西省遂川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母亲担柴卖木,过着日无隔宿米,夜无点灯油的苦难生活。1946年,凌文明长到19岁,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1948年1月,在解放军攻打温家台战斗中,凌文明带领同班的五个兵投奔解放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中,凌文明屡建战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1948年3月13日,在东北战场的平街战斗中,他掩护爆破手炸掉了敌人据点,荣……[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