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41、郑毓秀 (18911959)
  郑毓秀(1891~1959)民国3年(1914),郑毓秀为追求救国真理,又赴法国深造。她在巴黎取洋名苏梅(Soumay),攻读法学,民国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巴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加入法国法律学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郑毓秀不但聪明好学,为人热情,且性格温和,风度优雅大方,能言善辩,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有一次,在法国大学院成立中法协会时,她登台演说,面对数千听众,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宣扬中华民族……[详细]
42、熊炳琦 (18851959)
  熊炳琦(1885—1959) 字润丞,原籍山东济宁,长居天津。青年时入伍于保定,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和参谋学堂(系北京陆军大学前身)。任北京禁卫军二等参谋官,曾三度赴日本考察军事及观操演习等。深得冯国璋之信任,并委以直隶都督府参谋长,江苏都督府参谋长,北京陆军大学校校长,曹锟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1921年“鲁案”发生后,会同外交使团王正廷去青岛与日本交涉,被任命为山东省省长,胶澳督办。192……[详细]
43、义方 (19141959)
  义方(1914~1959),俗名崔思庆,原籍太平县甘棠镇,后迁居芜湖市。少年时,随祖父拜佛诵经。民国19 年(1930 年),拜僧弘一为师。民国23 年,读高中二年级时,离家至九华山云庆庵为僧。旋随天台地藏禅林住持彻园法师游黄山,经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赐名义方。翌年,至宁波观通寺的中国佛学院-班(研究班)学习一年,并求得经典数部,回九华山自修。是年,当选为九华山佛教会常务理事。民国26 年起,先后……[详细]
44、张景春 (18841959)
  张景春(1884~1959),名达,字安祐,魏家桥井边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湖南法政学堂,后供职于省垣,因不满时政,拂袖归里,潜心研读《素问》、《伤寒》、《金匮》等医书,立志行医解人疾苦,后专攻眼科,购熊胆、麝香、珍珠、玛瑙等名贵药材,制眼药10余种,患者内服、外用,疗效甚著;有云翳砂眼者,多中西结合,药物手术并施,疗效颇佳。 民国4年(1915),任四川熊克武“建国联军”参谋,参……[详细]
45、廖家惠 (18981959)
  廖家惠(1898~1959)廖家惠,字桂芬,女,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8岁随母习绣,13岁时入绣馆学艺,技艺益进,尤擅绣人像。其兄廖炳望系湘绣著名画师。1916年,她与兄同进长沙药王街“锦华丽绣庄”,两年后升任该绣庄刺绣工场技师。廖家惠娴熟民间传统刺绣针法,又能博采众长,敢于创新,曾独创“平掺针”、“戳绒针”、“打子针”等针法:用“戳绒针”绣山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以“打子针”绣……[详细]
46、方端臣 (18941959)
  方端臣(1894—1959),阜南县方集人,俗称“方老端”,爱国武师。方端臣自幼好武,13岁拜山西花沟山罗宾甫为师,学得一身武功,尤以五音八卦掌和三击掌最精。在当时武林中自成一家,其弟子有马汉卿、陈丰厚等,人称方派,在黄淮平原及长江中下游甚有名气。民国13年(1924),方端臣为无锡盐务局保镖。一次,路过扬州大明寺,见两个日本武夫当众炫耀武功,其中一人将一面碑石连击三掌,那石碑断为两截。日本武夫面……[详细]
47、张国淦 (18761959)
  张国淦,字乾若,号石公,蒲圻县城关人(今赤壁市蒲圻办事处)。1876年生,幼年随父落籍安徽芜湖(其父张学诚时在皖南牙厘总局芜湖分局任职)。张少时聪颖好学。1902年中举人,1904年授内阁中书,1906年入清廷考察政治馆任馆员。1907年,因“上 书”黑龙江巡抚程德全,论述黑龙江兴革事宜,得程赞赏,程专折奏调,先后任黑龙江抚院秘书官、调查局总办、财政局会办等职。武昌首义后,张以“参议”身份,随唐绍……[详细]
48、柳彦彪 (18851959)
  柳彦彪(1885~1959)字子俊,小名得寿。陕西合阳人。因家贫,少时未曾上学,在家务农。20多岁时,因与邻村乔某打架闯祸,离家出走,投奔本县王雨亭部当兵,后又参加杨虎城反清-组织。中华民国建立后,随杨部在二华(华阴、华县)、朝邑等地组织反对陆建章的斗争。他作战勇敢,由士兵很快提升为伍长、连长等。1926年在反刘镇华镇嵩军围攻西安城的斗争中,柳在杨虎城部旅长李子高率领下防守三原,与士兵同甘共苦,英……[详细]
49、郭新 (18861959)
  郭 新(1886~1959) 马来西亚、新加坡著名侨领,企业家。派名郭书河,字镜川。南阳镇美丹村人。幼时失母,父赴南洋谋生,由祖母、伯母抚养成人,就读于两广方言学校。在老同盟会员朱执信、邓泽如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与胞兄郭巨川共同支持辛亥革命,为起义筹款奔走于两广和南洋等地。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任广西钦州厘金局会办。不久赴南洋继承父业,自办郭新父子有限公司,成为巨商。1915年袁世凯称帝,……[详细]
50、罗成文 (19111959)
  罗成文(1911~1959),壮族,欧洞乡欧洞街人,自幼聪颖,性格开朗,好交朋友,他个子高,故人称外号长子。曾在私塾读五六年书,后转入庆远闲城小学就读。因兄弟多,家庭贫困而辍学,在家协助父母亲务农和经营小生意。后来得到同街柯连琨先生的热情帮助和辅导,加上勤学苦练,文化水平提高很快。同时得到欧洞乡乡长的提携,介绍担任欧洞街街长。由于他为人忠诚,秉公办事,颇得街坊父老的爱戴和支持,连任街长多年。193……[详细]
51、胡汉钊 (19361959)
  胡汉钊,1936年7月21日生于重庆市黔江县濯西乡张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由于家境贫困,胡汉钊从小就跟随父母干农活,早就过了读书年龄却未能上学。新中国成立后,胡汉钊才开始读书。胡汉钊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追求进步,表现突出,于1954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5年高小毕业后,胡汉钊在农业合作社做财务工作。1956年1月,胡汉钊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五十四军一三四师四○○团四……[详细]
52、李顺章 (19051959)
  李顺章(1905—1959)莱芜县陶镇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全国劳动模范。出身贫苦, 幼年随父母以乞讨为生, 后为地主扛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村党总支书记,领导群众一面生产,一面抗战,并发展党员80人。1945年,组织全村1200余人,组成48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办起粉坊8处、豆腐坊3处、合作社1个、运输组12个,养牛3 7头;成立开荒大队,开垦荒地2000余亩,年终被评……[详细]
53、陈璧君 民国十大汉奸(18911959)
   陈璧君,女,字冰如,原籍广东新会,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汪精卫之妻。1891年11月5日(清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四)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陈璧君15岁时在当地华侨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当地的璧如女校读书。陈璧君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而且从小对政治十分关心,还在华侨小学读书时,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陈璧君进入璧如女校的这一孙中山由日本来到马来西亚槟城,在槟城建立了同盟……[详细]
54、吕凤子 (18851959)
   吕凤子(1885~1959),原名吕浚,自号凤先生,丹阳县城人。童年勤奋好学,爱好诗词书画和拳术。15岁考取秀才,后考入苏州武备学堂。不久改攻美术,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种。毕业后,历任宁属师范、常州五中、长沙师范等校教师。民国6年(1917年)应聘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教授兼专科主任。民国8年任公立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民国16年秋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教授。民国17年被聘为大学研究……[详细]
55、郑泽 (18951959)
  郑泽(1895~1959),字啸庠,号茂堂,今汨罗市城郊乡人。少年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继肄业于直隶省立高等工业学校。民国6年,公费留学日本。11月,美日勾结,订立《兰辛、石井协定》,侵占中国主权,他毅然辍学,回国参加-团,与龚德柏等创办《救国日报》,分寄全国各地。段祺瑞政府在各种压力下,接受-建议,向美、日政府提出抗议,并通电各国政府否认这个非法协定。达此目的后,郑返日继续求学。15年回国,任北伐……[详细]
56、毛达恂 (19061959)
  毛达恂(1906~1959)毛达恂,长沙县五美人,清光绪三卜二年(1906)生。1919年考人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建本女校任教。1925年受聘于共产党创办的湘江中学,在该校工作的李维汉、谢觉哉等引导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被派到五美乡领导农运,1926年冬加人中国共产党,翌年初任中共长沙县十八区区委书记。“马日事变”后,他转入地下,在与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曾到江西筹组武装起义和去……[详细]
57、茅乐灿 (18881959)
  茅乐灿(1888~1959年)字景辉,号又杨,又号介眉,沙县富口乡白溪口村人。生于清光绪13年12月23日(1888年2月4日)。8岁启蒙,15岁进乡塾。18岁时,由族中长辈出资,受业于城关岁贡林希唐。19岁时入延平书院。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福建省立甲种蚕业学校。毕业后任沙县第一高等小学教员。民国5年(1916年)在沙县首倡职业教育,与同事林又坚各捐献薪金银元100元筹办县立第一高小附设蚕业……[详细]
58、覃连芳 (18941959)
   覃连芳(1894—1959) 壮族。字武德。马平(今柳江)人。马邑两等小学堂毕业,旋考入桂林陆军小学,继升入武昌陆军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曾参加新军与清兵作战。后入保定军官学校骑科就读,毕业后历任南宁讲武堂见习教官、广西省防军连长、营长、纵队司令。1921年投入刘震寰部任统领,后投靠李宗仁部,先后被委为营长、纵队司令。1926年出师北伐,任第七军军部通讯大队大队长,同年9月任团长,不久任副师长。1……[详细]
59、郭美丞 (18961959)
  郭美丞(1896~1959),字联勋,原籍海澄县浮宫城内社(今龙海县浮宫镇霞郭村),长期侨居印尼雅加达。1916年福建集美师范学校讲习毕业后,先后出任凫溪小学、中学校长,海澄县教育会会长。1927年应聘为爪哇梭罗华侨公学校长。1929年被推为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并出席南洋华侨教育会议,被选为海外华侨-实施委员会委员。回爪哇后,受当地政府疑忌,不得已迁居巴城,从此弃教从商。他先设大……[详细]
60、封祝祁 (18761959)
   封祝祁(1876—1959) 字鹤君,别字檗庵。容县人。出身于容县封氏望族,父封蔚礽为清咸丰三年(1853)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湖北乡试同考官等,曾主修湖北《蕲州志》,著有《还续斋古文》等。长兄封祝唐为光绪三年(1877)进士,历官内阁中书、陕西乡试同考官等,后主讲容县绣江书院,曾总纂《容县志》,著有《味腴轩诗稿初编》。次兄封祝清能文工诗。弟封祝椿早年留学日本,为同盟会员,1923年马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