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杜云松(1884—1959),东阳后山店人。幼读私塾。14岁从郭金局学木雕,学得清雕人物技艺,能当面操刀雕刻,酷似其人。触类旁通,技艺日精,善雕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至萧山、上虞、余杭等地雕花。1921年初,进杭州仁艺厂把作(领班)外销工艺品雕刻,业余研读文学名著,了解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作品立意新颖,造型神似,凿木如泥,线条流畅。次年全厂艺人比武,夺魁。1924年,应……[详细]
|
黄星照(1895~1959) 合山市河里乡环山村人。1952年当选为迁江县长山乡生产委员。他在任职期间,带头搞好自己的生产,积极帮助别人发展生产。1953年他领导的代耕队,帮助军属黄荣初代耕,使该户的粮食产量由1952年亩产150公斤提高至325公斤。他对村里的困难户热心给予帮助。残废军人黄之尤家里的田地,他经常去帮助耕耘;患神经病的十一婆,他经常去看望、砍柴、割草送给他;寡妇黄纯粹无劳动力,他……[详细]
|
蔡疾呼(1883—1959),平阳昆阳镇人。1918年,到上海应募“华工”,去法国做了8年铁矿工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巴黎参加声援五卅惨案-斗争,被驱逐出境,到苏联红军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叶挺独立团任副营长、运输大队长,参加北伐,受伤不下火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在潮州被俘,乘间脱走,到上海当码头搬运工人。1932年7月,参加上海各界爱国人士反帝大同盟,声援东北义……[详细]
|
梁球(1918~1959) 原名梁芳球,北流县新丰乡石碗嘴晒谷冲人。家境贫寒,从小务农。民国35年(1946年)到合山煤矿公司做炊事员,当过打石工。1953年后,他积极学习文化,刻苦钻研技术,改进矿井下-眼的方法,创造了手工打眼比用风钻机打眼进尺快的记录。1955年,东矿矿场五层煤开采结束后,他带领原来-眼组转战大德马岭405平洞双道大巷,创造了“超高打眼法”。在材料耗量少,进度快方面,居全矿……[详细]
|
张耀廷(1879-1959) ,原籍来宾县凤凰维都罗塘村人。世代务农,不识文,清末只身来县东泉镇为人佣工。 不久随沈鸿英入绿林,又随沈受招安进驻柳州。民国2年任哨长,旋升管带。 因骁勇机智,深得沈鸿英器重,于民国9年间擢为团长,驻贺县八步、桂岭一带。民国12年任邓瑞徵第一师少将旅长。民国14年驻柳沈军兵败于李白,张率残部溃逃桂黔边界。次年离队仍回东泉定居。民国30年与黄日高、韩东山、孔梦梨等组成……[详细]
|
陈枚丞(1896~1959) 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武进人。早年就读于冠英小学,后随父寄居湖南,民国5~9年(1916~1920年)间在长沙雅礼学院学习,回常后,民国11~18年间历任冠英小学、武进县女师、冠英初中教员、教导主任等职。正衡中学创立后,陈历任教务主任、校长达20余年。抗日战争时期,陈在上海借弄堂房子一幢,继续办学,任省立无锡师范、私立常州中学沪校教员。新中国成立后,陈枚丞……[详细]
|
陈慎言 (1887~1959)笔名慎言。福建闽侯人。1910年毕业于福建马江海军制造学校。历任北京京汉铁路管理局工务处工务员,北京《公言报》、《社会报》、《星报》,《新中华报》、《北京日报》副刊主编。191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猪仔小史》、《故都秘录》,章回通俗小说《说不得》、《浑不似》、《海上情葩》、《赛金花》、《翠帷花影》、《流水落花》、《满山红》、《人海……[详细]
|
郑吉(1921—1959) 原名郑欢吉,曾用名黄健平。三乡乌石村人。民国26年(1937)参加革命,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山县二区石桥乡支部书记,民生队副队长,抗日民主政权各镇区政务委员会主席,中山特派室三乡武装工作队小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番禺独立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山县五区区长、下五区区委书记,中山县总工会主席,石岐市总工会主席,手工业部……[详细]
|
章乃羹(1885—1959),字梅先,别号富春山樵,富阳长春乡大章村(今属常绿镇)人。父定瑜,清光绪举人,宦游江西,历任泸溪、新淦知县。乃羹幼从外祖父刘眉峰读,后随父至江西任所,亲承庭训。宣统元年(1909),就读于宁波法政学堂。不久,以父病辍学。此后,潜心于古文辞钻研,由桐城而溯唐宋,文笔日臻犀利,时人称其文,“有骏马追风,一日千里之概”。平日严以律己,作《客座约》:“不谈-,不谈讼词,不谈-,……[详细]
|
柯大章(1878~1959)字次韶,本县汤坪乡袁家埫村人。清末秀才,自幼随父学医。柯精心钻研,汇集陈修园所著医书72种,参阅瘟病条辨、景岳全书、血证论等。摘要手抄《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每部4本,每本长约4寸,宽3寸,厚5分,自制布壳书套。装璜可谓精致,字迹工整,随时携带。患者就诊,无论贫富,均不推辞。非疑难重病不出诊。因其身躯矮小(1.3米),确需出诊,路程稍远,必备“滑杆”接送。柯大章行……[详细]
|
谢贵华(1911~1959年)原名周发,夏茂镇罗坑村人。1岁亡父,10岁即下田劳动、上山砍柴。民国22年(1933年)8月参加赤卫队,9月转入苏维埃地方武装夏茂独立营。不久赴建宁参加红军新兵连集训。民国23年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37团4连班长,后任排长。同年随军北上,在长征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任八路军某部5旅14团8连排长。民国31年5月因在战斗中负伤退伍,安置在山西省晋城县一区祥……[详细]
|
顾礼宁(1907~1959),宁波奉化人。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师范科毕业,南京中央大学史地系统研究生。民国十八年(1929)起先后在上海澄衷中学、立达学院和奉化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任教员、校长。民国三十五年起出任定海县立中学(今舟山中学前身)校长。1950年8月,复任定海县立中学主任委员,1953年,该校与私立舟山中学合并,改名定海中学,任第一副校长(无正职),主持工作至1959年逝世。礼宁从教三十余……[详细]
|
刘清扬(1906~1959年),福鼎县前岐井头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少时聪慧好学,览卷不忘。青年时代就学于省立第三中学。回乡后在前岐小学执教,并与王宏文等人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民国24年(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任中共福鼎县委书记。民国26年12月后,先后调任中共台州特委书记、浙东工委书记、浙东行署秘书长、新四军浙东纵队后勤部长、中共四明地委书记。民国36年,任中……[详细]
|
谷莲舫(1886~1959),靖边县柠条梁镇柳桂湾村人。早年毕业于民国洛阳军官学校。后经商,于民国十年(1921)任柠条梁镇商会会长。爱国将领杨虎城率部进驻三边不久,谷莲舫弃商从军,任杨部警备旅副旅长。在此期间,曾于邠县营救过陕北红军创始人、革命领袖刘志丹。二十三年(1934),升任警备旅旅长,驻防三边一带。这一时期,曾任民国陕西省政府参议员,与共产党人-等关系密切,暗中不断给陕北革命根据地以物资……[详细]
|
王凯庆(1883~1959)字华清。安新端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炮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留校任炮兵学长,后任连长。宣统二年(1910)任北京陆军部将校研究所教员。1913年调任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排长、连长、战术教官。1914年任京畿督练公所参谋处测绘股委员。1915年在江西其兄王余庆步兵二旅任炮兵连长、营长等职。1919年任陆军第六师二十三团团长,……[详细]
|
孙志忠(1928~1959)原名进保,西固东孙村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上尉,共产党员,1946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淮海战役和解放西南、中南、华北化多次战斗。向西南进军中成绩突出,记二等功一次。1949年因工作积极负责,成绩显著,记特等功一次。1951年2月8日,在西南军区军政大学负责改造起义官兵中,忠诚负责,执行政策,被评为三等工作模范。1953年在长春市军事师范学校学习时,勤学苦练……[详细]
|
郑建先(1890—1959) 河南荥阳县人。1955年加入宝鸡市中医联合医院,任医务主任。1958年调入宝鸡市中医医院,1959年又调宝鸡人民医院,任中医科副主任,同年病逝。 郑建先谙熟《内经》,善采名家名著之长。在临床辩证中,他坚持整体原则,处方简要中肯,遣药独具心得。他研制的《兔肝散》,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疗效显著。《胃钥》(即开胃之钥)治疗慢性胃炎,收效良多,颇得群众信赖……[详细]
|
向凤武(1900—1959),土家族,湖南龙山坡脚乡多泥坪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7师261旅521团3营营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任521团副团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战后升任第71军87师260旅副旅长兼522团团长,1939年5月任第71军87师少将师长,1943年随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1944年任第71军副军长兼遂宁师管区司令,194……[详细]
|
李清义(1894~1959年),河南省孟津县人。因家贫16岁时随父李志成学石匠。由于酷爱碑刻,曾多次外出求教,细心观摩。为了熟悉汉字的间架结构,坚持临帖练习书法,20岁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刻字艺术风格,成为遐迩闻名的铁笔。民国3年(1914年),李清义经人推荐进入洛阳著名书法家林东郊公馆,专事碑刻20余年,深为林所赞赏。当时流传着“请林东郊写碑,非李清义刻字而不写”的说法。李刻制碑文,刀法严谨,一……[详细]
|
唐豪(1897~1959)唐豪,号棣华,男,江苏吴县人,武术史学家,律师。唐豪幼时师从刘震南,曾留学日本,专攻法律。1919年,在上海公共体育场创办江苏教育会附设体育研究会国技部,聘朱国福等任教。1913年任国技部柔道场场长。1935年,任上海国术馆常务董事。亲赴各地考查武术史料,次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上海沦陷后,曾发起各界慰问“四行孤军”,解放后担任上海市体育会筹备会常委。他大力提倡武术……[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