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21、刘四虎 (19261954)
   刘四虎(1926~1954)绥远(今内蒙古)丰镇人。1946年7月入伍,在三五八旅八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同年冬随部队由晋绥解放区调回陕北,担负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2月7日在延安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检阅,刘四虎浑身热血沸腾。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八旅进犯陇东西华池。由三五八旅与独立第一旅编成的第一纵队,又和新四旅、教导旅、警一旅、警三旅合编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于3月……[详细]
22、高岗 (19051954)
  • 高岗
   高岗(1905~1954)原名高崇德,字硕卿。陕西怀远(今陕西横山)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在陕甘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曾被中共陕北特委派到甘肃苏雨生部王子元团做兵运工作,先后任学兵队分队长、中共特别支部干事。在此期间曾被捕入狱,经营救获释。1932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交通、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指导员,1933年8月任陕甘边红……[详细]
23、叶丁易 (19131954)
  叶丁易(1913~1954),名鼎彝,笔名孙怡、访竹、光隼之等,桐城县城关镇人,当代史学家。叶丁易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少时在家攻读古文,进中学后,酷爱文学,广泛阅读中外名著。民国24 年(1935 年)在北师大中文系读书时,曾参加“一二·九”-,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大学毕业后去四川,先后在成都联中、女子职工学校、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任教。民国30年……[详细]
24、李虎臣 (18891954)
  李虎臣(1889~1954)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房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人。自幼家贫,13岁就给财主家扛活,饱尝人间疾苦。1 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闻讯后将财主痛打一顿跑到西安,投奔秦陇复汉军,在兵马都督张云山的卫队当亲兵,随张参加了陕西辛亥革命的西路作战。次年春,李对不能彻底革命的秦陇复汉军失望,便带着一枝快枪和一匹战马离开部队,回到渭北家乡,联合扛长工时的伙伴张凤鸣……[详细]
25、包丹庭 (18811954)
  包丹庭,京昆名票。名桂馥,原籍浙江绍兴,生长在北京。祖包衡甫居官工部,父包荣星夙喜戏曲。 其父因虑丹庭自幼体弱多病,甫逾十岁,即经何桂山、张紫仙介绍,拜文武老生王福寿为师,锻炼武工。每晨由大安营寓至王宅练功,历数十寒暑,基础功外,王更以昆腔《探庄》、《雅观楼》为开蒙,续授以《别母乱箭》、《对刀步战》及皮簧《战潼台》、《镇澶州》等十四、五出剧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丹庭考入琉璃厂五城官学堂。……[详细]
26、吴全耀 (19321954)
   吴全耀(1932~1954) 商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六岁父母相继去世。1949年7月商县解放后,他便参加了革命,被分配到杨斜区区干队工作,1950年编入商县独立营,不久被调往商县公安队当战士。 吴全耀在公安队里,无论是进山剿匪,还是执行押解和看守执勤,一贯认真负责,经常受到公安队领导的表扬。1952年后半年,公安队开展速成识字及文化教育,他用自己节约下的津贴购买学习用品,加班加点刻苦学习,……[详细]
27、邹鲁 (18851954)
  邹鲁(1885~1954),原名澄生,字海滨,号澄庐主人,广东大埔县人。邹8岁入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8岁进潮州韩山书院学习。光绪三十一年,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三月,邹参加赵声、朱执信在广州发动的起义。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邹参加辛亥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逃亡香港。后来,避居日本,进了东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民国3年(1914年)5月,孙中山在东京创办《民国……[详细]
28、江亢虎 (18831954)
  江亢虎(1883-1954)社会党领袖。原名绍铨。江西弋阳人。1901年春,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被直隶总督袁世凯聘为北洋编译局总办和《北洋官报》总纂。后又任刑部主事和京师大学堂教习。1910年春,经日本到欧洲各国旅游,鼓吹-,宣称实行无宗教、无国家、无家庭的“三无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孙中山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发动成立中国社会党,被推为该党上海本部部长,宣布‘赞同共和”。……[详细]
29、陈国栋 (18791954)
  陈国栋(1879—1954),原名言保,字益廷,四川郫县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骞威将军,四川陆军讲武堂、保定军官学堂毕业,川军将领。生于郫县郫筒镇。1908年(此处不详)顶替已故学员陈国栋之名,补入四川官弁学堂。毕业后,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和保定军官学堂继续学习两年,然后随营见习。1917年,随征茂军司令张达三驻松潘。1920年,任川军第3军第7师师长。1921年10月7日授陆军少将衔。……[详细]
30、王谟仁 (18781954)
  王谟仁(1878~1954) 大马企业家,被誉为“中国橡胶之父”。光绪三年(1878)7月7日出生于文昌县。在故乡修完小学。后南渡槟城,于1900年初到浮罗交怡,协助开埠先贤庄德昌种植逾千亩橡胶。在一十年代,胶园生产通过当地的同昌栈,把胶片由海路运到槟城,交由王家纪的协丰栈出售。在一战期间,胶价曾一度暴红,收入可观,谟仁收红股所得,在莪苍购置了140英亩橡园,自行经营。以前,他曾受红土坎英人胶园……[详细]
31、范紫东 (18791954)
   范紫东(1879~1954)名凝绩,字紫东。陕西乾州(今乾县)人。五岁发蒙,七岁起即读古诗、经史,有“神童”之称。清光绪二十八年参加七县秀才统考,以第一名入选三原宏道学堂。四年修业期满,考试成绩仍名列第一,旋被西安府中学堂聘请为理化教习,又应邀在健本学堂兼任语文教员。清宣统二年(1910),经井勿幕、焦子静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西安光复后,秦陇复汉军政府大都督张凤翙任命他为乾州(今……[详细]
32、徐世章 (18891954)
  徐世章(1889-1954 )天津著名的文物鉴赏家,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堂弟。早年留学比利时列日大学,获经济管理学学士学位。1912年学成回国后,先后任交通部路政司属官和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津浦铁路管理局局长。1920年起任交通部次长、全国铁路督办和交通银行副总裁、中国国际运输局局长、币制局局长等职。1922年徐世昌离任后寓居天津,任铁路学院名誉董事、天津耀华中学董事、工商学院董事长等闲职。徐世……[详细]
33、刘家洙 (18781954)
  刘家洙(1878~1954)字杏津,今三溪乡前山村人。少有远志,16岁往闽江上游及省城各地谋生,颠连劳顿,历尽艰辛。1901年应黄乃裳招募,赴诗巫“新福州”垦场。初襄理创业,1904年黄回国后受托经营场务,以精明能干、处事缜密、年轻有为而渐为农工所敬服,垦场与政府间之公务往来及为垦农排难解纷等事逐渐落其身上,被推为新福州垦场第二港主。他初到诗巫先从事农务,获利颇多。转而经营商业,创设“达尝堂”商号……[详细]
34、潘雁湘 (18801954)
  潘雁湘(1880—1954) 女,又名“三家”,原籍顺德县大良镇。幼年丧父,家贫,随母在地主家为婢,后来学得一手制饼的好手艺。20年代初,前来石岐萧友柏家为佣。民国7年(1918)萧的母亲生日,萧妻嘱咐其制作点心招待亲友。其用绿豆去壳、晒干炒香后,磨研成粉,并混以油糖,中心夹一片经蜜饯之肥猪肉,用饼印压制成饼,然后经焙、烘、焗等工序烤出饼食。此饼甘香浓郁,入口酥化,众人赞赏不已。此后萧友柏筹集资金……[详细]
35、高长虹 (18981954)
   高长虹(1898年3月~1954年),本名高仰愈,长虹是他的笔名,中国现代作家,祖籍山西盂县。1914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后来由于政治观念和校方冲突而退学自修。1924年至1929年间,他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了“狂飙运动”,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鼎力协助鲁迅编撰《莽原》月刊。1930年至1937年间,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德、法、瑞士等国学……[详细]
36、潘龄皋 (18671954)
  潘龄皋(1867~1954)字颐山,一字小泉,号锡九、葛城居士。安新安州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酷爱书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四年(1898)起,历任甘肃隆德、皋兰、张掖等县知县。在任期间,多施惠政,为官清廉,民感其德。后升任狄道、秦州、肃州等州知州。后改授陕甘督署总文案、甘肃巡警道署提学使、提法使,后改布政使。民国初年,任甘肃省财政厅厅长,1914年5月,袁世凯公……[详细]
37、何舒 (18841954)
  何舒(1884-1954)何舒,字述榈,号竞心,严塘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十月生。少时随叔祖何居鹤学中医,凡内、难、伤寒典籍等无不精读,尤潜心精研伤寒论。三十三年(1907)东吴大学毕业,先后在长沙驻省邵阳中学、邵阳爱莲女校等中学任英语教师18年,仍业余钻研中西医学。民国l5年(1926)任桃源某军医正时,染上瘟疫,自医不愈,后请长沙老医师张韵章才治好,自愧医术不精,遂拜张韵章为师,随诊四年……[详细]
38、张西轩 (18691954)
   张西轩(1869~1954) 字惠畴,清末秀才,本县高台乡人。祖父巨元、父亲居渊以及他和他的五子一媳,俱从医,因称“四世医家”。民国初年,西轩在新集河沿街开设医药铺行医、售药、授徒,以家传密方治愈了许多麻疯病人,受到群众好评。5年(1916),他开办家庭私学一所,亲自教子女及农家子弟读书、写白话文,不收贫寒学生的学费。7年(1918),出面清收公产,兴办高台、新集女子小学。常登门动员当地妇女入校……[详细]
39、田燮吾 (18861954)
  田燮吾(1886——1954),字宗方,晚号雪梧诗人,今横埠镇桃园人。燮吾父田际茂,清秀才,以教书为生。燮吾幼随父读,年少时,从师陈澹然,以诗文名于时,为桐城文派吴汝纶、马通伯、姚永朴等赏识。他在家乡读书期间,曾向当地武林高手学习刀棍拳术,练就了一身武功。 燮吾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历任安徽省政府法律顾问、主任秘书、科长等职。张学良少帅闻其名电召到沈阳,任帅府机要秘书。是时,沈阳《盛京日报》副……[详细]
40、王静甫 (18741954)
  王静甫(1874——1954),名惠莲,号藕塘,今老洲镇竹园村人。静甫20岁中秀才,后为塾师6年,得交陈澹然、房秩五、史推恩等名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安徽省高等学堂。学堂监督为闽人严复,以翻译西学而闻名。在校期间,他深受提倡实业的张謇、译著西学的严复,以及主张维新的梁启超等人的影响,因之加入同盟会。 民国元年(1912年)秋,安徽省政务厅厅长王涤斋致函静甫,请其任太湖县长;静甫复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