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01、吴记藿 (18661932)
  吴记藿,字嘉福,清同治五年(1866)生于南安码头诗南村一农户。记藿自幼精敏,入过村塾,课余耕牧不辍,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21岁时南渡菲律宾谋生。记藿到马尼拉后,初营小商贩,生意颇旺。故被当地一林姓华商所赏识,聘为经理。这家商户经记藿12年的精心经营,由3000元资本发展成为300万元的大企业,记藿分得红利100余万元,乃经辞去经理职务,独自经营。数年后,创办“吴记藿进出口公司”,有布庄、油厂……[详细]
102、傅子和 (19061932)
  傅子和(1906~1932),男,谱名傅正琮,当阳淯溪人。1922年入武汉中华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冬入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回乡任观音区委书记,组织观音区人民自卫团、建立工会、农民协会等,领导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斗争。在瓦仓起义(1927年9月14日)的第2天,即领导了观音-,建立观音区5乡联合办事处,与瓦仓苏区连成一片,成为鄂西第一个革0据地。 1928年8月,傅子……[详细]
103、朱腾芬 (18811932)
  朱腾芬(1881~1932年),字承芳,号馨梓,化名达三,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福鼎县果洋村。幼承庭训,勤学自励。8岁入塾,智力超人。光绪二十四年,参加福宁府试,中秀才,名列第一,被选送福建全闽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历任福鼎县视学员、劝学所所长兼高等小学校长、禁烟局局长等职。他主张废八股、研新学,主讲《天演论》及西洋数理知识,为福鼎新学的启蒙者之一。并力倡薄课捐、杜聚敛、重劝戒、严禁烟,广印……[详细]
104、兰承荣 (18811932)
  兰承荣(1881~1932) 字向青,号自我,赵石庄村人。天赋聪明,过目不忘,加上刻苦好学,及至十几岁,读书成诵,对《十三经》熟背如流。因此,被山西省保送留日,在日本经纬学校深造,专攻人生哲学。回国后,在省城优级师范教书。山西大学成立后,任教授。一生致力教育,信奉教育救国。誓不为官。省府曾几次委任他县长、省教育科长等职,坚辞不受。他的哲学讲授及观点深为省府要人阎锡山等的赏识,先后聘他为省教育会会……[详细]
105、陈履真 (19071932)
  陈履真(1907~1932),又名理真、力真,字凤乔,萧县庄里镇龙虎峪村人。小学未毕业即以同等学历考入江苏省第七师范。他在学生时代酷爱进步书籍和刊物,深受马克思主义熏陶。民国17 年(1928 年)在国民党萧县县党部任青年部长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考入上海华南大学,不久该校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他转入大陆大学学习。同年8 月,入上海中央党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后,调任中共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后任徐海蚌……[详细]
106、张赤男 (19061932)
  张赤男,又名希尧、尚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于长汀宣成长丰(今濯田长兰)一贫农家庭,6岁念私塾,12岁进县模范小学,14岁考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在校期间常阅读《新青年》、《向导》、《汀雷》等革命书刊。与罗化成、杨成武等发起成立汀州学生联合会。创办《长汀月刊》,宣传革命真理,抨击社会时弊。民国十四年(1925)“五·卅惨案”发生后,赤男等以学生联合会名义,发动中小学生及各界人……[详细]
107、范少白 (19031932)
  范少白,本名范应中,白果乡马家坪人,出生于1903年。范家世代行医。他的祖父范瑞林,又名范元,父范兆雄早亡。范少白自幼随祖父生活,从小就跟祖父学习医术。受其家风影响,有通过祖父的悉心教诲,范少白医术提高很快,20来岁就开始独立行医。1927年,范少白在花萼山一带行医时,结识了项宗诗。其时,项宗诗在官渡湾花萼山开办造纸厂。二人相识后,交往甚密。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各自是事业,谈时事,都觉得时事艰难;当谈……[详细]
108、熊同寿 (18981932)
  熊同寿(1898~1932),华容县塔市驿镇人。1926年,任芦花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自卫队长,率队将潜入东山的华容劣绅罗襄抓捕归案。“马日事变”后,去湖北省石首县一带进行地下工作。1928年返回塔市驿芦花村参加“年关-”。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调任石首县第八区赤卫队大队长。1930年农历1月奉命攻打塔市驿团防局,率300名赤卫队员协同华容朱祖光游击队一举攻克塔市驿团防局。年底,任华……[详细]
109、刘善忠 (19051932)
  刘善忠(1905~1932) 原名善人,字芝亭。何家山人,出身农家。8岁启蒙,13岁考入县第二高小。1925年秋,进延安省立四中深造。该校时为中共延安特支活动中心之一,革命气氛浓烈。入学不久,正值延安开展非基督教运动,善忠投身斗争,成为先驱,被驻军高双成捕押。蒙难后,不屈不挠,与难友一道同敌人进行尖锐斗争,后在党的营救下获释。1926年,由呼延震东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5月,赴毛泽东举办的武汉农-动……[详细]
  陈纳德的“飞虎队”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然而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在“飞虎队”1941年正式来华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整整10年前,就有美国的飞行员和飞机参加了在中国上空的对日空战。他叫罗伯特·肖特,1905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部的港口城市塔科马,上世纪30年代初受雇于美国LE·盖尔公司,来华销售波音公司的战机。据记载,他是在与日军战斗中第一个捐躯的美国飞行员。1932年初肖特抵达上海。当时正值淞沪……[详细]
111、陈丹林 (19081932)
  陈丹林(1908-1932),原名金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在象洞乡联坊村。家庭贫苦,一家五口,全靠父母种白水田和挑担度日。金辉六岁时父亲去世,为料理父亲后事,向地主陈柏臻借了一大笔债。第二年,母亲将金辉卖一半给陈柏臻,以身抵债,改名陈丹林。丹林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母亲省吃俭用,把他送入象洞小学读书。民国15年(1926年)在乡亲们的赞助下丹林到上杭县琴岗中学读书。此时,共产党人林心尧……[详细]
112、项尧仁 (18721932)
   项尧仁(1872~1932),字惠卿,太仓茜泾人。实业家。少年时在沪某花行当学徒。两年间,祖母、父母先后去世,家中剩下姐弟4人需要抚养。为此,他满师后当了棉业居间商,既解决全家的生活费,又熟悉许多工商界人士。民国初,其好友薛文泰在上海创办益泰花厂,他应邀到该厂负责进销工作,营业颇好。接着,在他的建议下,薛文泰以花厂为基础,与席德辉合作,创办振华纱厂,由他担任副经理,负全厂实职。经他努力经营,……[详细]
113、潘兆銮 (19021932)
  潘兆銮(1902~1932年),原名少庭,字侠夫。冲鹤乡人。出身侨工家庭,父母早丧,由在日本做工的叔父抚养成人。性情机警正直,富于幽默感。在横滨中华学校求学期间,与进步青年杨匏安、杨殷一起研读马列著作,关注祖国和民族前途。五四运动爆发后,兆銮归国,在广州参加社会主义研究小组。1920年,到广州铁路南站当司磅员,后任车务处文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抵制为资方所把持的旧工会(时称“黄色工……[详细]
114、陆培之 (18721932)
   陆培之(1872~1932),字鉴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于无锡县陆丼(今无锡市郊区河埒乡龙山村陆丼)人。工商业者。因家境贫困,从小未曾上学。平时靠种田和帮人挑水等劳动所得维持温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应招到上海一家私营铁号当伙计,遭到同伙的妒忌谗陷,不满一年,即被辞退。几年以后,他仍到原先的铁号做伙计,由于勤快认真,很快精通本行业务,深得店主信赖。平时省吃俭用,积余全部用以购……[详细]
115、李耘生 (19051932)
  李耘生(1905—1932)原名李殿龙,曾用名李立章、李涤尘。广饶县西李村人。中共南京特委书记,革命烈士。1920年,李耘生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期间,参加反日爱国--和盘查日货等活动。1923年10月,经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2月,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 组织部主任。1925年1月,作为山东团组织的代表,赴上海参加……[详细]
116、颜国华
  颜国华(?~1932),原名首愚,绰号“颜大炮”,连平县元善镇人。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先后有过从商、从军、从政等经历。20年代起,先后在陈炯明部下任粤军第一旅第七、八营指挥,第十旅第二十团团长,第十旅少将旅长等职。尔后,出任汕头地区禁烟(鸦片)总办。民国2年(1913),颜国华往上海参加商务会议之后,放弃正在经营的连平县城广福烟庄的生意,到广州办起裕通银号、东成公司饷馆、米号(即粮店),还和友人合……[详细]
117、郑维新 (19111932)
  郑维新(1911~1932)郑维新,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仓山岭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维新6岁丧父,依靠母亲在培元小学教书来维持生活。他在中学读书时即于课余时间先后在培元小学、三山中学兼课,以弥补家用。他先在三山中学读书,后转到英华中学就读。在学校中,他追求进步,经常阅读革命书籍,民国18年(1929)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积极投入进步的……[详细]
118、关跃洲 (18911932)
  关跃洲(1891—1932),吉林抗日义勇军第五路军司令。原名明臣,别号明郎,字跃洲,满族,出生在吉林双城县正红旗二屯一个富裕家庭。在哈尔滨中学读书时,秘密参加国民党。1928年,他在和国民党人密谋反奉时,不慎暴露,全部被捕。1929年1月1日东北易帜后,关跃洲等人获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跃洲把家里的土地全部变卖,招兵买马,组织人民自卫军,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0不够用,他就采取武装征集……[详细]
119、杨晴轩 (19021932)
  杨晴轩(1902~1932),原名杨友仁,化名杨季昌、杨季轩,金寨县白塔畈乡人。少年时在家乡民新小学读书,后在其舅父的资助下,考入颍州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 受到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开始寻求救国真理,毕业后返乡教书。民国6 年(1917年)中共“八·七”会议后,共产党员袁新民回到家乡白塔畈开展革命活动,杨晴轩在袁新民的引导下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霍邱“文字-”后,很多革命志士被通缉,他机智地周……[详细]
120、刘开源 (18881932)
  刘开源(1888~1932),金寨县麻埠(时属六安县七区)人。出身于佃农家庭。民国17 年(1928 年)参加农民协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 年冬,他的家乡爆发了六霍农民起义,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他先后担任六安四区苏维埃执刑队队长、保卫股长、区游击队队长。民国20 年2 月,区游击队改编为独立营,刘开源任营长。在中央皖西道委的领导下,独立营在韩摆渡、西泽集、长集、苏家埠一带打游击,不断取得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