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陈振亚,1905年出生于乐会县第一区南堀乡(今琼海县嘉积镇南堀管区)加宝岭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学长,又名陈祥光,素以行医为业,为人忠厚老实;母亲何氏是个勤劳俭朴的农妇。振亚有胞弟振麟和3个姐姐。 振亚少年时到大姐夫家乐会县第二区珍寨村,在珍寨高等小学校读书。他受“五·四”时期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思想进步快,是乐会地区第一个撰写白话文的人。1924年秋考进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由琼……[详细]
|
陈奇(1904-1932) 红十五军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师师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桂东县人,1904年生。1921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政治上积极进步,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被选为桂东旅衡同学会负责人及湘南学联的领导成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6月,奉命回桂东组建中共桂东县支部,任支部书记。1927年长沙……[详细]
|
王海萍 (1904—1932),原名朝鸾,字翔林,海口长流镇堂善村人,革命烈士。出身于教师家庭,少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1917年秋,考入琼崖中学 (今琼台师范学校),他聪明好学,有“那流(长流地区俗称)才子”之称。1922 年秋,毕业后考上海沪江大学。后转读东华大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25年“五卅”运动时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由叶文龙、陈德华介绍加入中国……[详细]
|
林去病(1905—1932),原名宝康,字季平,去病由笔名成为常用名,瑞安城关西门街人。1919年7月考入瑞安中学。1922年夏毕业,应聘到温州大同女子小学任教,经常在《瓯海公报》和《新瓯潮》发表文章,揭露军阀黑暗统治。数月后由郑恻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冬,国民党永嘉县党部执委、《温州大公报》主笔王超凡,投靠“-派”,排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去病-离开。1926年,前往乐清盐场司秤,秉公办事,……[详细]
|
项松茂(1880~1932) 名世澄,别号渭川,浙江鄞县人。14岁至苏州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上海中英药房会计,后任汉口分店经理、汉口0董事。清宣统三年(1911年),返沪任五洲药房总经理,直到民国21年(1932年)。在这期间,曾亲赴日本考察药业,并派人赴欧美学习,引进先进技术。民国6年,开办天津五洲药房支店,并以资金和产品帮助建立伯特利医院和福幼医院。民国10年,……[详细]
|
冯硕仁,男,东海县白塔埠人,1907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少年时代的冯硕仁,曾就读于白塔埠石峰市小学。他品学兼优,思想活跃,读书刻苦,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深受师长的赏识和同学们的钦佩。1923年,冯硕仁小学毕业,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此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蓬勃高涨。冯硕仁也悄悄地阅读了《唯物史观》、《新青年》等一些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十分关心时局的变化。他痛感军阀政府腐败,社会……[详细]
|
唐靖(1903~1932) 原名唐定,商州人。古世珍(1904~1948),又名鼎新,字铸九,商州人。唐靖少时随堂兄从事缯箩业糊口度日。因不安本业,民国14年(1925)春奔赴河南国民二军岳西峰部当护兵,因违犯军纪,被逐出营门。同年,古世珍到国民二军岳西峰部当兵,拐得手枪1把,逃回商县,并自豪地说:“当土匪这权由我!”遂联络当地无赖赵天时等数人,横行乡里,在上秦川一带抢劫。民国15年(1926)镇……[详细]
|
蓝志仁(1904—1932),家住南丹县大厂镇杨州村(原属河池县)。八、九岁开始在本村私塾念书,老师为阳世华,为他取学名蓝艳庭。后因蓝志仁看不惯阳家仗势欺人的行为,便自己取名蓝志仁。民国8年至14年间,还先后在翁乐村的四方井和大厂小学读过书。蓝志仁小学毕业后,民国15年经大厂老师推荐,曾在本村学堂当过学董(负责聘请老师、招收学生、管理学校事务和学田等)。因不惯于迎合地方权势,不到一年,便自行告辞。……[详细]
|
刘林圃(1909~1932)又名景文、景仪,化名张庆云。陕西耀州(今陕西耀县)高埝乡刘家河人。幼年丧父,12岁起就读于石人小学和县立高小。后因闹-被开除学籍,辍学回家。1925年到河南开封,在国民军第二军当兵,不久被提升为团部书记官,部队转战到直隶省时任营部军需官。1927年初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长沙)分校(又称黄埔三分校或长沙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共产党员。大革命……[详细]
|
刘淠西(1904~1932),曾用名楼伯希,安徽霍山县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民国10 年(1921 年),刘淠西在六安县立第三农业学校读书,受进步思想的启迪,认识到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罪恶,在寒暑假回乡之际,鼓动农民-地主的盘剥。宗族豪绅斥其为刘家叛逆子孙。求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声援安庆学生反对军阀倪道烺、马联甲缩减教育经费的“六· 二”运动,并被推为六安学生代表团成员,前往安庆参加悼念和慰问“六·二”……[详细]
|
朱务平(1898~1932),原名朱焕明,字镜秋,号务平,濉溪县祁集镇朱小楼村人。祖父朱学伦曾追随捻军将领张乐行,为推翻腐败的清朝而斗争,他的-精神对童年的朱务平影响很大。民国6 年(1917 年)朱务平入临涣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和领导二高师生举行--,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民国10 年朱务平考入南京建邺大学附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学校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认真阅读马克思……[详细]
|
杨树兴,海南万州(今万宁市)龙滚镇仁造村人,1896年生,父亲杨鸿新,终年累月向龙山恶霸邢俊德租地耕种,生活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杨树兴进入戎庙高等小学就读。1919年,杨树兴离开双亲和弟妹,漂洋过海,抵达新加坡。他亲眼看到资本家剥削、压榨工人的悲惨情景,严酷的生活经历使他初步认识到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社会现实。同年,杨树兴怀着愤懑的心情又从南洋赤身回到家乡。贫困的生活,广大农民的苦难,激起了他……[详细]
|
李灿(1901-1932) 红八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县人,1901年1月1日生于宜章长冲村李家。1914年秋考入宜章县阁邑高小。1917年夏毕业。1918年5月投笔从戎,入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二连当兵,与彭德怀、黄公略志向一致,结成好友。此时他改名李灿。他写给家长的信中说:“我要追求光明,扫除-,已将文彬之名改为灿。”1922年8月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学习。1923年8……[详细]
|
陈子巽(1862~1932),名步谦,绰号陈跳,翁源南浦沙坪村人。巽少倜傥不群,赋性刚直,胆略过人,勇于负责,廉介自守。虽为文精警,但因写字手颤,字体欠工,屡试不第,三十岁才中秀才,在家乡私塾任教。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连平某武官与州官不睦,率部叛乱,焚毁衙署,大肆劫掠。余党乔装潜入县境,伺机作乱。其时,子巽并未担任公职,但他觉察叛匪行踪后,亲率子弟把入境匪徒擒拿,归案法办。此举受两广总督岑……[详细]
|
王仲芳,原名王启勋,字友卿,1895年12月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第四区阳江镇大良村的一个殷实农民家庭。父亲王朝杰是前清例授守所千总,生母符氏。王仲芳是王家独生子,5岁时被父母送进私塾就读,1908秋考进乐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王仲芳求知欲强,常常手不释卷,因而学业成绩屡居前茅。1913年秋考进琼崖中学,1917年秋毕业。同年由父母主持完婚,配妻吴氏。生育了儿子运筹、运策,女儿运兰、运花。长男……[详细]
|
徐树芳,原名徐崇德,又名徐邦云,参加革命后改名为徐树芳。海南定安县定城镇大底村人,1890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徐光焕是位贡生,父亲徐继蕃是清末的秀才,母亲王氏是位勤俭贤惠的家庭妇女。徐家兄弟6人,徐树芳居长。徐树芳从小跟随父亲刻苦读书,后来在定安县立高等小学就读,毕业后被村中乡亲聘请当教师。 徐树芳在县立高等小学读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中-的斗争。任初级小学教师后,阅读了各种进步刊物,受到……[详细]
|
徽商亦称徽州商邦,系旧时徽州府籍的商贾帮派,自宋代起逐渐形成,至明清时期商业活动遍及全国。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我县城关、华埠两镇的主要商号中,以徽商居多,其中钱庄、典当、盐栈、烟丝、南北杂货业,几乎为徽商垄断。徽商在经营活动中,看重“诚信为本,以义取利”,恪守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决不二价等“财自道生”的儒商规范,不以短期行为赚钱,为了信誉,有时还宁愿承担暂时的损失。正是徽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赢得了……[详细]
|
王志超(1900~1932),原名裕源,1900年7月出生于海南乐会县桂根村(今琼海市中原镇仙寨村所辖)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王先齐,长期侨居新加坡,没有固定职业,且嗜好大烟,不顾家事。母亲何氏是个农妇,虽辛苦耕作,但仍未能维持家庭生活。因而王志超自小寄居于外祖母家,由外祖母抚养供读。王志超自幼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外祖母对其非常疼爱,将他送去附近的私塾读书。他尊师守纪、勤奋好学、经常废寝忘食,手……[详细]
|
谢冠洲(1908~1932) 原名明玖,又名春晖,别名木森,湖山乡茶园村人。1924年,小学毕业后考进琼崖公学读初中(第一期)。1925年,公学停办,转学府城琼海中学继续就读。1926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琼崖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二二-事变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事变后,党组织从城市转向农村,发展革命力量,建立农村革0据地,领导武装-,开展土地革命。这时,冠洲和四妹琼香(即谢飞)也……[详细]
|
林树芹,字泮元,海南琼东(今琼海市)塔洋镇簪马村人。1902年农历八月初八日出生于簪马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正值封建军阀混战,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黑暗时期,在山合高小毕业后就回到家里。林树芹家世代为农,但当时农村各业凋敝,生存困难,为谋生计,父亲就让他和朋友郭经纬在嘉积镇上合开了一间照相馆。此时,林树芹已经成婚,妻子苏氏。 20世纪20年代初,广州革命形势大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