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张东皎(1903~1932) ,幼名闰月,原名长发,字伯英,横山县高镇乡张家坬村人。东皎出生于富裕农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青少年时在李家坬、马岔、横山高小求学,书法工楷,作文优秀,常受老师夸奖。曾书对联“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生活中乐于助人,常从粮仓舀米济穷。他深感社会黑暗,继而买马出游,寻师访友,探求救国救民真理。民国十三年(1924)东皎在榆林秘密加入共青团,在井岳秀军中宣传马列……[详细]
|
朱子伟(1904-1932):南漳县武安镇东关街人。少时,在家读书,后到荆州上不学。1926年,经胡明政、曾维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夏,朱子伟和曾维新在武镇举办“读书会”,同年7月,在雷光汉家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武镇独立区分部”,朱子伟任组织委员,秘密发展国民党员20多人。10月,建国民党武镇独立区党部,下设三个区分部,有党员40多人,戴珩白赴汉出席湖北省党部第四次全省代表会议归来,县长钱筠(共……[详细]
|
李明光(1906~1932.9)李明光,广东大埔县高陂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于高陂古墅鹤山的贫农家庭。1924年,在高陂中学读书的李明光,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到州瑞、乌槎教书谋生。翌年春,被选送入农-动讲习所汕头分所学习,这期间,李明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攻打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之后,回到家乡,积极从事革命工作,建立了中共饶(平)和(平和)埔(大埔)县地下组织,成为县……[详细]
|
白明善(1897~1932)字乐亭。陕西清涧人。幼年时,大哥被土匪杀害,父母先后去世,依靠族兄抚养,小学毕业后即因家贫辍学,在本县折家坪、杨家园子等村小学教书。1923年初,白以作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校长高竹轩因循守旧,又-办学经费,引起学生义愤。寒假前夕,绥师学生推举白与刘嘉善、杜嗣尧、高光祖、李民轩为代表开展驱高斗争,并由白起草了致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的信函,要求撤换高竹轩,……[详细]
|
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的第三个儿子,1907年生于日本,自清华毕业后到了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初他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但被父亲劝阻。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忠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详细]
|
周诒柯(1875~1932),字心约。普庆西塘(今列家桥乡)人。受维新变法思想影响,赴日留学。先读预备学校两年,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8年后归国,任长沙府中学堂教务长。民国3年,段芝贵督鄂,他任湖北高等审判厅长。民国5年,王占元任湖北督军兼省长,其内侄陈时为竞选省议员与人争讼,王托人关说,许以财政厅长,他拒不理会。陈时败诉落选。王占元派兵冲进高等审判厅。他早有戒备,托人保管大印,自携小印上京向-……[详细]
|
郭天亭,又名郭仁甫,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龙滚镇军寮村人。1898年郭天亭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郭经选,母亲黎氏。他10岁时,父母、兄妹离世,郭天亭孑然一身,生活凄苦。郭天亭婚后得岳母支持,读了几年私塾。他21岁时被青山、芳园等村私塾聘教。 1923年郭天亭在龙滚民团里做事。1925年春,广东省农-动特派员杨树兴回到万宁县龙滚,先在民团里当教官,并以此为保护伞,在龙滚地区开展革命活动。……[详细]
|
蓝维仁,化名张敏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六月七日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水尾村)。父早逝,由祖父和母亲抚养成人。青年时期,在庐丰文馆和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读书,除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是一个思想活跃的进步青年学生。民国14年(1925年)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左派组织。同年7月,在集美学校师范部毕业后,与同期毕……[详细]
|
朱兆莘(1879~1932),字鼎青,花县赤坭黄沙塘村(现巴江村)人。祖父朱桂芳,咸丰壬子(1852)科经魁;父朱珩,光绪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刑部主事,历任知县、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民事庭庭长等职,熟习经学及辽、金、元三史,并曾任国子助教及总理衙门舆图馆,著有《元朝秘史》等。兆莘幼年勤学向上,后以优廪生肄业于广州广雅书院,又以学业成绩优秀,被选送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优级师范馆学习,毕业……[详细]
|
崔琪(1899~1932),曾用名品炎、和尚,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镇人。自幼读书,因父早丧,母亲改嫁,12岁辍学,由伯父扶养成人后,自谋生路。因势单力薄,负债累累。1927年,以赖债不还被乡公所关押起来,崔设法逃脱后,直奔洪湖参加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因表现特别勇敢,多次立功,被评为模范战士。后入监利县警备队,在8月的一次夜战中,策应工农革命军和游击队向敌发起猛烈进攻缴枪60余支。1928年2月,崔在参加……[详细]
|
程先甲(1871——1932),笔名百花仙子,是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积极推行者,他擅长文赋诗词,为地方教育,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创作鸿篇巨作《金陵赋》此赋至今仍是研究南京民俗的重要文献资料。1898年任江南高等学堂教授,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现代教育兴起,他被选为江苏教育总会评议员。江宁学会副会长,两江学务处义绅。1932年因病去世。他自命书斋为千一斋他……[详细]
|
覃道平(1894.7—1932.11) 原名覃善鸣,壮族。百马乡丹桂村人。1914年16岁的覃道平高小毕业后,他邀约几位同学步行南宁,考入南宁政法学堂。在学期间,覃道平接受孙中山“-”思想,参加讨袁-。毕业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对他产生巨大的鼓舞。1918年, 覃道平回到家乡后,他走东村,串西村,宣传“-”和“社会主义“,讲解俄国革命道理。不久,道平受聘为小学教师,他利……[详细]
|
杨嘉种(1865~1932年,(附陈清源)1853~1922年)杨嘉种,别名阿苗,泉州南门外亭店村(今属鲤城区江南乡)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于晋江县园坂村蔡姓人家,10岁时卖给亭店村杨孙獭为长子。孙獭与其弟孙椷先后往菲律宾,在独鲁万开设零售商店,兼收购苎麻、椰干等土产。孙獭于30多岁去世后,商店由孙椷发展成洽成行,在宿务、树里爻等商埠设分支行,成为拥资百万菲币的大商行。嘉种17岁时随叔父孙……[详细]
|
李立民,又名福清,清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六日(1907年9月1日)生于上杭胜运里(今稔田乡官田村)。父亲是个穷秀才,母亲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弟禄清是中共党员,于民国17年(1928年)官田农民-失利时,被捕牺牲。民国11年秋,李就读于龙田公学。三年后,因丧父辍学,在家随母以耕田挑担为生,但未影响其求学的心愿,他想方设法邀集本村青年,凑钱订购上海出版的《申报》和《农民周报》等报刊,经常组织读报,寻求救……[详细]
|
武玉润(1860.7.29~1932.8.21)字德卿,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其父名绍岳,字觐候,经营商业,开设有钧恒觐鞋帽店,钧恒德、钧恒文汴绸庄,恒裕同鞋店。武玉润于光绪四年(1878)补博士弟子。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人。光绪十三年任河南省南阳县教谕。光绪十五年中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官刑部主事,补授提牢厅主事,三迁为浙江司郎中,在刑部任职近15年。光绪三十年(1904)以……[详细]
|
林振翰(1884~1932年)字永修,号蔚文。宁德城关人。自幼勤奋好学,思想新颖。是我国第一个把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也是我国近代盐政专家。林振翰出生在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林延伸,号理斋,清末举人,官罗源县教谕,是维新派代表康有为的好友。后因时政日非,理斋弃官归里。在家乡,他创办乡学,围垦农田,兴办茶厂,视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林振翰13岁入福州格致书院,18岁应试补弟子员,以优异……[详细]
|
谢文川,又名谢门海,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龙滚镇路下村人。1906年出生,谢文川年幼丧母,随父亲谢家成背井离乡到陵水县城做生意。迁居县城后,谢文川有机会上了陵水小学读书,勤奋好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进陵水县师范学校。青年时期谢文川一副书生气,文质彬彬,但思想活跃,能言善辩。谢文川就读师范学校时正值新文化传播时期,受新文化运动进步思想影响,他积极参加陵水县的-运动,经常在街头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号召……[详细]
|
焦维炽(1910~1932)又名维志、仲明,字炯明。陕西安定(今子长)人。1923年延川田家川高小毕业后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因带头闹-反对陕北军阀井岳秀而被校方开除,共青团组织介绍他到肤施(今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继续求学。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担任四中学生会主席、共青团肤施特别支部书记,还是国民党肤施(今延安)县党部的执行委员。1927年春,中共和共青团分别在延安……[详细]
|
董朗(1894.4.24-1932.10),原名董嘉智,号仲明。四川省简阳县(今属成都市)平安乡董家河村人。1919年到上海,受爱国反帝群众斗争的影响,入大中华纱厂做工,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1924年3月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在教导团任排长。10月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详细]
|
陈卓如(1904-1932),原名顺生,又名卓儒、琢如,瑞安东区驮山村人。1924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1925年在温州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家乡驮山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春组建驮山农民赤卫队,并自筹经费购买0、制作军服,武装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6月任中共瑞安县委委员。1930年5月任瑞安红军游击队队长,并率游……[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