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潘宗达,字乃亹,南安罗东炉内厚阳人,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少时聪颖过人,学有武功,是处士潘榜的得意门生。咸丰元年(1851)始拔充恩贡,郁郁不得志,不满时政。咸丰三年(1853),宗达在潘榜鼓励下,投身林俊农民起义军,他能文善武,同年就任兴明县(林俊义军取仙游县后更名)知县时,亲自撰写安民榜文,成为林俊起义军著名的文告。其中:“……凡厥庶民,有济世之奇才者,投诚而奉命,本师即隆以宾师之位,任……[详细]
|
潘镒芬(1893-1953)字万玉,苏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端善堂就是他的祖宅和出生之地。他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江苏铁路学堂测绘科,受南通状元张謇之聘,去南通从事城市测绘工作,由于工作扎实,深得张謇器重,事毕被推荐给山东黄河河务局,从此就开始了他毕生致力的黄河治理事业。在他为治理黄河而奋斗的30余年间,经常深入工地,筹划设计,殚精竭虑,身体力行,成绩卓著。他治理黄河,注重……[详细]
|
潘应斗(生卒年月无考),字章辰,号素斋,明武冈州儒林乡(今邓元泰镇山岚铺村)人。思宗崇祯九年(1636)举人,十六年会试登进士,序列二甲,被誉为“不世之才”。任广东万州知州一年,政绩斐然,百姓感恩戴德,为他修建生祠。清兵南下,攻陷金陵,应斗离任。顺治四年(1647),桂王朱由榔被拥立于广东肇庆,改元永历,初授潘应斗监察御史,未应征,继改授吏部铨选司郎中加太常寺卿。时刘承允挟迁桂王于武冈,骄蹇跋扈,……[详细]
|
潘复生(1908—1980)原名刘开浚,又名刘巨川。文登县(今文登市)侯家镇二马村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东北局-书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考入文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文登师范讲习所。1924年到蔡官屯小学当教员,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被推为级长和学生自治会负责人。1931年,加入共青团,同年12月转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乡师共青团支部书记……[详细]
|
潘本愚,字克明,明博罗人。1451年(景泰九年)进士,任户部给事中。每当谈论时政,总是切中时弊。其时,尚书金濂依仗权势,招权纳贿,本愚上疏弹劾,但没有回音,而且朝廷还赐濂绣花丝织衣服一套。本愚又和给事中御使郑宏等五人,上 书抗辩,金濂终于被撤职,由此,朝延内外都敬畏本愚。1452年(景泰元年),册封为占城王充正使。1457年(天顺元年),任刑事科给事中,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和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都很……[详细]
|
潘复 (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直隶州城东南潘家庄(今微山县马坡乡潘家庄)人。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国务总理。少时好学。青年时代以“争路”事件崭露头角。在津浦铁路修筑之始,当济宁各界闻知该线不经济宁后,当即推举以他与袁景熙为首组成代表团赴京-。后该线虽未经济宁,但修筑了一条由兖州专达济宁的支线,与他据理力争及积极活动有直接关系。该支线于1912年铺轨通车后,他曾撰写《争路小记》记述了……[详细]
|
87、潘苏通 香港高银集团主席
潘苏通1963年出生于中国广东韶关,1976年移居美国,1984年开始与香港松下电器合作从事贸易生意。1993年,潘苏通在香港成立松日集团,主要业务为生产家庭电器。2002年,潘苏通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英皇科技资讯,将其易名为「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9月3日,该公司名称再由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高银地产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底,潘苏通收购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广益国际,易名「高银金融……[详细]
|
88、潘虹
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大陆女演员,表演艺术家。她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艺人。1979年,潘虹凭借《苦恼人的笑》一举成名。 1983年至1994年,先后获得四届金鸡奖(三届最佳女主角,一届金鸡奖特别奖),三届金凤凰奖和三届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一届百花奖、华表奖、上海影评人奖和中国长春电影节,以及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和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等多项国内外最佳女主角。19……[详细]
|
89、潘世兹
潘世兹,现代藏书家、学者。著名藏书家潘宗周之子,广东南海人。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3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曾任圣约翰大学历史政治系主任、教导长、代理校长。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遭人诬陷,坐牢7年之久。1939年其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全部藏书。其中有宋元本110余部,1088册,经张元济、徐森玉等版本目录学家鉴定,均为精品。……[详细]
|
潘宗周(1867~1939),近代著名藏书家。字明训。广东南海沙瀛人。少时供职洋行,居上海,经商成巨富,民国间曾任上海工部局总办。藏书专重宋刻。以巨资蓄书,喜藏宋元古本,并得有100余种,均为精品。初得民国藏书家袁克文所藏宋刻孤本《礼记正义》、《公羊经传解诂》二书。宋刻《礼记正义》70卷40册,史家称“海内第一孤本”,系宋刻中极品,刊刻极为精美,书为南宋三山黄唐刊本,曲阜孔府旧藏,为海内孤本,每卷……[详细]
|
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文宗开成元年(836)作《刘源墓志》。武宗会昌三年(843)归宜春,卢肇有诗相送。曾登进士第,年代不详。事迹据《登科记考》卷二七及卢肇诗。《全唐诗》存诗1首。 ……[详细]
|
潘曾莹(1808-1878)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学有要柢,尤长于史学。工书、画,初写花,以徐渭、陈淳为宗,冶澹有致。后专工山水,秀逸旷远,每作扇头小景,颇有古意。书法初学赵松雪,晚学米芾,尤得其神髓。此外有著作多种行世。卒年七十一。作品著有小鸥波馆文钞、诗钞、词钞、题画诗 、画识、画品、画寄、墨缘小录。专攻山水,秀逸旷远。……[详细]
|
潘曾绶,初名曾鉴,字绂庭,吴县人,潘世恩子,曾沂、曾莹弟,潘祖荫父。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内阁诗读等。以父年高致仕,引疾归养。父丧终,不复出。后以祖荫贵,就养京师,优游文史,宏奖后进,布衣萧然,无异寒素。老病杜门,仅与李慈铭相往还。工诗文和词。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云其“为诗清丽有则,无贵介气。”著有《兰陔书屋诗集》。生平事迹,见其自订《绂庭先生年谱》。……[详细]
|
潘守仁(1892~1953年) 潘守仁,字翔麟,小名生涛,沪西草鞋浜人。先以卖柴谋生。后沪西地区工业发展,遂改行,向中外工厂兜售竹木器卫生用品,因勤快守信,生意兴旺,获小康。后受日商内外棉厂委托,代购地皮,潘贱价零星买进小块土地,拼成整块后,高价卖给内外棉厂,获暴利致富,遂成房地产商。民国3年(1914年),潘在槟榔路胶州路口购地2亩多,建造了潘家祠堂。又与人合伙开设新鸿记营造厂……[详细]
|
潘存实(生卒年未详),字镇之,漳浦甘棠(今长桥乡马口附近)人。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进士,初授东宫左庶子,官至户部侍郎。他是漳浦县第一个由进士任京官的人。潘存实年轻时,与好友龙溪人周匡物读书于漳州城外名第山,后来二人都登进士,时人称为周潘二先生,把他们的读书处称为“周潘书堂”。宋蔡如松诗:“周潘书堂在何许,名第山头横紫烟”。潘存实曾在梁山下筑室读书,后来,他举贤良,山也被称为良山,他的读书处被称……[详细]
|
潘衍桐(1841~1899 年),又名汝桐, 字菶廷,号峄琴,佛山人。翰林潘光岳之孙,潘衍鋆之弟。清同治七年(1868 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二年(1873 年)简放陕西副考官。光绪元年(1875 年)充国史馆纂修。四年(1878 年), 母丧归籍, 主讲于广州越华书院。光绪七年(1881年)入京,八年(1882 年)充贵州乡试主考官。十年(1884 年),补国子……[详细]
|
潘业俊(1903—1931)潘业俊,曾用名潘异凡,东乡乡石崖村人。192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桂平浔郡中学,因父亲病逝,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他在家边劳动边自学,常常一人闭门读书、练字、吟诗、练武艺、钻研农学、医药等。他学到的知识,乐为农友们分忧解难,他托人从上海买回谷物、果菜新品种试种,然后向农民推广。他自采草药,以身尝试,然后给群众看病治病。为了帮助农民学文化,他在自己家里办夜校,自任教师,为青……[详细]
|
潘光岳(生卒年月不详),字仲瑛,号石闾,熬头村人,祖父迁居佛山。潘光岳于嘉庆十八年(1813 年)中举。次年,被挑选为觉罗官学教习。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历任刑部江西、湖广、山东司行走。办案以清楚、慎重为原则,从不草草定案。他当主审时,曾办理山东司一件行劫案,经过细心查问、研究,根据所犯罪行的情节轻重,分别主犯、从犯,给予不同的判处。定案后送呈,京堂官(部司……[详细]
|
潘朔端(1901~1978),又名潘燮,字孝源,1901年10月19日生于云南省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父亲 系清末秀才,母亲周氏。弟兄姐妹四人,潘朔端排行第三。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因为有红色倾向,潘朔端被清洗出部队,流居上海。1929年回滇担任云南军官候补生队中队长,与大队长卢浚泉和大队副曾泽生一起编唱《吃饭歌》,还创办了《新武力》的校刊,以宣传“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详细]
|
潘平,三国东吴将领潘璋之子。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潘璋去世,儿子潘平因行为不端而被流放会稽,潘璋妻子居住在建业,孙权赐于田地房屋和免除赋役的佃户五十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