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潘姓名人堂 - 姓潘的名人介绍(18)

潘姓名人堂 - 姓潘的名人介绍(18)

更新时间:2023-12-30

341、潘埙
  潘埙(生卒年不详),字伯和,号熙台。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正德九年,潘埙以工科给事中上疏,劝谏武宗远小人,摈佛教,禁滥赏,勿游乐嬉谑。又谏阻拆西安门外民居作宫室,“皆不报”。迁为兵科都给事中,后历任开州同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潞州陈卿起义,他设计夺取义军所占的险要处,很快平定了起义。而当河南大饥荒,潘埙却“不以时赈”,而河南知府范不等皇上批准即开仓赈济,民众……[详细]
342、潘稚亮 (18811942)
  潘稚亮(1881~1942),名诒曾,以字行,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宜兴丁蜀镇人。金石家。为地方名绅,早年曾出任宜兴县议员、县劝学所所长等职,后在宜兴蜀山镇经营“木石居”别业,隐居终身,从事书法、金石艺术,篆刻为主。他治印工铁线朱文,作品辑在《还读斋印谱》、《省庵印谱》、《潘稚亮印谱》等专著多种,遗印200余方,“善卷张公”、“洞天四宝”两精品为南京博物馆收藏。潘稚亮卒于民国31年(1942……[详细]
343、潘凯雄
  潘凯雄 (1957~)安徽黟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6年在武汉钢铁公司运输部工作。大学毕业后历任《文艺报》理论部副主任、《经济日报》副刊部副主任、经济日报出版社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编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版协经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批评学》、《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详细]
344、潘蘅生
  潘蘅生(1949.1—— )上海人。一级美术师,擅长油画。历任黑龙江省京剧团美术设计,《剧作家》杂志美术,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兼美术学科组长。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质奖、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黑龙江省文艺创作大奖一等奖,黑龙江省美展一等奖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作品)。曾在日本、美国等地举办油画个展。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详细]
345、潘芜 (19312009)
  潘芜 (1931~2009)笔名上官缨。黑龙江宾县人。中共党员。1946年后历任东北文工团、东北人民艺术剧院、东北作协剧作组、吉林省文联专业作家,《参花》文艺月刊主编。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曲艺作品专集《徐二嫂捎书》、《韩庆宽》等五册,专著、文集《艺文乱弹》、《上官缨书话》、《描红集》、《艺文碎片》、《东北沦陷区文学史话》等。……[详细]
346、潘桂兰 (19191972)
  潘桂兰(1919—1972)女。平邑县东固村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小平安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带领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打井2眼,改造河滩200亩,改善了生产条件。1957年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详细]
347、潘成林 (18981978)
  潘成林(1898—1978)原名翰卿。潍县人。出身贫苦。少时在潍县南关金诚斋古董店学修补、 仿制铜器8年。出徒后,自办“邃古斋”古董店,数年后亏缺,改从事泥瓦业、黑白铁手工业维持生计。1951年入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任技工,后转山东省博物馆,专职修复铜器。他修复铜器技术极为精巧,为山东省文管会及山东省博物馆修复许多珍贵铜器。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修复著名的司母戊鼎,由是知名于文物界。……[详细]
348、潘建军 (19041939)
  潘建军 (1904—1939) 原名潘世范,字建军。长山县三区和家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大姜乡和家村)人。15岁在冯玉祥部警卫团当兵,因拳脚熟练深得冯玉祥赏识,后任少校团副。“九一八”事变后回乡。1932年冬被聘为长山县民训团教练一年。1937年12月被聘为长山县地方武装维持会中队长。 1938年2月,带领中队百余人参加抗日队伍,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支队第二十九中队队长,后任八路军山东人民……[详细]
349、潘之美
  潘之美 (1937~)湖南南县人。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1962年开始发表民歌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歌谣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著有洞庭民歌集八部:《洞庭情歌》(200首)、《洞庭情歌续集》(300首)、《潘之美洞庭歌谣集》(上、中、下集,各600首)等。2002年以创作民歌5万首载入“湖南之最”35位古今文化名人专栏,排名第三十位,湖南省民协授予“洞庭歌王”称号。2006年被中……[详细]
350、潘真
  潘真 (1964~)笔名一缘、梧桐。女。上海人。大学本科学历。1987年至今任上海市政协《联合时报》总编助理。高级记者。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永远的雨季》、《京京宝贝》、《窈窈》、《心动苏州河》,报告文学《岁月风景——潘真笔下的人物》、《善行天下——富豪爱心纪实》、《文化人生》。……[详细]
351、潘岳
  潘岳 (1960~)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6—1982年在部队服役。1982年起任《经济日报》资料员,《中国环境报》记者组长,国家空管局研究室副主任兼团委书记,《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中国青年报》副总,团中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起历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现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详细]
352、潘永翔
  潘永翔 (1955~)黑龙江海伦人。中共党员。1972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考入佳木斯农业学校学习,后又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历任教师、报社、记者,总,1998年开始从事文学期刊工作。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诗集《红雪地》、《灵魂家园》、《穿越季节》,散文诗集《心灵之约》、《时光船》等五部。……[详细]
353、潘耀华
  潘耀华 (1927~)笔名华光。女。天津人。历任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教研室资料员兼翻译,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译制片室翻译,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翻译兼译制导演、译审。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译著电影文学剧本《蝴蝶梦》、《乱世佳人》、《舞台生涯》,《永恒的爱情》,电视剧剧本《大卫·科波菲尔》等。……[详细]
354、潘旭澜 (19322006)
  潘旭澜 (1932~2006)福建南安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日本关西大学文化部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台湾香港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理论批评文集《艺术断想》、《潘旭澜文学评论选》、《长河飞沫》,主编《十年文-流》、《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新中国文学词典》,散文随笔集《咀嚼世味》、《小……[详细]
355、潘顺祺
  潘顺祺(1946.10—)上海人。 擅长漫画。 197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为了孩子》杂志美术,现任现代家庭杂志社副总、主编。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漫画展,并获奖。作品《棋迷》 在1982年全国漫画展览获奖。出版有《潘顺祺幽默画》、《奇思妙想》、《眇与BB》、《PP 先生》、《又缘江南》(合作)、《不违心声》(合作)等。  ……[详细]
356、潘刚三 (19041931)
  潘刚三 (1904—1931)安丘市金冢子镇潘家庄村人。1927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到杨虎城部队一四二师做兵运工作,任该师独立旅副官。1930年秋,杨虎城部入陕,独立旅撤销编制,潘刚三随曹国华在西安“陕南汉中财政专员办事处” 当办事员。1931年5月上旬,党组织派潘刚三、刘云鹏到党组织基础较好的杨虎城部一百团第一营做策反工作,因-计划暴露,潘刚三被扣押。同时, 刘云鹏在……[详细]
357、潘绍烈 []
  潘绍烈(1796一1881),字子骏,号西村,今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办事处杨家镇村人。乙酉科拔贡,戊子科举人,己丑科联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敕封文林郎散馆。后为元氏县(今河北省)知县,随任瓯宁县(今福建省)知县,回家丁忧三年不再复出,至本县汶源书院任主讲,善书法,对境内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今其旧宅尚在,有官帽、楷书、行书横幅及《潘太史遗稿》文本等存世。     潘绍烈于嘉庆元年出生……[详细]
358、潘恭寿 [] (17411794)
  潘恭寿:(1741-1794年),字慎夫,号握篔,又号莲巢,中年归依佛门后,法号达莲,镇江人。丹徒派创始人.早年拜王宸为师,后经王文治指点,中年时即负盛名。工于山水,其山水章法别致,用笔苍劲,融汇明清诸家之长。传世画迹有藏于中国美术馆的《烟云阁图》轴等。秋光清艳图==潘恭寿 (1741-1794),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山水初无师承,王文治以书家用笔之道授之,其画日进,既而王宸以[宿雨初收,晓烟未……[详细]
359、潘伯鹰 (18981966)
  生平简介 潘伯鹰(1898--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別署孤云。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 近当代书家艺术特色现当代……[详细]
360、潘庭坚 []
  潘庭坚 字叔闻,安徽当涂人。  元末为富阳教谕,谢去。  太祖驻太平,以陶安荐,征庭坚为帅府教授。  慎密谦约,为太祖所称。  下集庆,擢中书省博士。  婺州下,改为金华府,以庭坚同知府事。  时上游诸郡次第平定,择儒臣抚绥之。  先后用陶安、汪广洋于江西,而庭坚与王恺守浙东。  太祖为吴王,设翰林院,与安同召为学士(正五品)。  而庭坚已老,遂告归。  洪武四年复召至,主会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