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爱新觉罗·孟特穆(1370-1433年),又名猛哥帖木儿,明朝建州女真人(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明代斡朵里部首领。宣德八年(1433年),杨木答兀0嫌真兀狄哈首领弗答哈杀死猛哥帖木儿和长子阿古等人。作为满清王朝的开山肇祖,孟特穆被称为满清肇祖原皇帝加以尊奉。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于斡朵里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马大村),其父挥厚母耶乌居。挥厚为元代“豆漫(佥事)。洪武五年(1372年),宿敌兀狄哈达……[详细]
|
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康熙皇帝之子,别名十三爷、允祥,满洲正蓝旗,封爵和硕怡亲王。胤祥辅助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朝时期,怡亲王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1730年,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谥号贤,令享太庙。因与雍正感情深厚,雍正将其名允祥改回胤祥,这成为清代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例子。……[详细]
|
爱新觉罗·塔克世(穆德林:Taksi;1543—1583年),清朝皇家宗室,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塔克世是努尔哈赤的父亲,与其父爱新觉罗·觉昌安同为明朝边关守将。万历十一年,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内弟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父子同时战死。顺治五年(1648年),追尊为显祖宣皇帝,努尔哈赤生母喜塔喇氏亦同时尊为宣皇后。爱新觉罗·塔克世,1543-1583年,中国明朝后期……[详细]
|
成哲亲王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清朝著名书法家。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出生,其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封成亲王,嫡福晋为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也即其嫡母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女。据闻永瑆为人刻薄吝啬,富察氏生活艰苦,除了被永瑆没收嫁妆外,又穿粗衣麻布,吃的也是清茶淡粥,堂堂大学士千金,又是皇室福晋,竟然吃不……[详细]
|
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亲王,谥“安”。个人生平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南巡,还跸次德州,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高宗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储资格。其实……[详细]
|
爱新觉罗·永琮,乾隆帝第七子,曰悼敏皇子、哲亲王。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薨,年二岁。谥曰悼敏皇子。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无嗣。 在他的同母哥哥永琏死后,乾隆帝想立嫡出的永琮为皇位继承人。未想永琮只活了20个月,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廿九,永琮就病死了。乾隆帝赠给永琮的谥号为悼敏皇子,嘉庆四年(179……[详细]
|
爱新觉罗·弘昼(1712年—1770年),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昼进封和硕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昼与皇兄弘历、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乾隆登基之后,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详细]
|
爱新觉罗·绵愉(1814年-1864年),清朝皇族、大臣。清朝嘉庆帝第五子,道光帝之弟。母为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时为如妃。有同母姐皇八女和皇九女慧愍固-主,两姐皆早夭。被封为惠亲王,著有文集为《爱日斋集》。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十二,绵愉病死,谥号端,有奕详、奕询等子六人。道光时期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宣宗道光帝即位,爱新觉罗·绵愉被封为惠郡王,在内廷行走,上 书房读书。故事,亲、郡王未……[详细]
|
爱新觉罗·胤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胤为允。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噊,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允禧能诗善赋,书画兼长,著有《花间堂诗抄》8卷、《紫琼岩诗抄》3卷等多部诗文著作,其诗气韵高古,王室中诗人罕可匹俦。允禧擅长书画,现存于世的北京恭亲王府“天香庭院”匾额,为其手……[详细]
|
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9月—2015年4月10日),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1947年他创办北京竞业小学,至1968年退休。曾任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退休后致力清史研究,发表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醇亲王府回忆》等文,还整理了其父载沣的《使德日记》等。2015年4月10日下午0五十六分去世,享……[详细]
|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字俊之,乳名“誉格”,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光绪皇帝的侄儿,父亲是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是清朝重臣荣禄之女。同时,溥杰还是一位书法家、艺术家,代表作有《溥杰诗词选》《溥杰自传》等;溥杰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二战结束后,溥杰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国庆十周年时被政府特赦。1994年,溥杰因病于北京逝……[详细]
|
福满,(穆麟德转写:dudu fuman),爱新觉罗氏,锡宝齐篇古之子,明朝建州左卫人。觉昌安的父亲,塔克世的祖父,努尔哈赤的曾祖父。他居住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境内),光大祖、父开创的事业。他袭父职为都督(都指挥使),世称都督福满,在1522年—1542年任建州左卫都督。福满死后安葬在赫图阿拉旧老城,这一地方也尊为兴京。1636年,皇太极称帝,追尊他为庆王,顺治五年(1647),尊为直皇帝,与……[详细]
|
爱新觉罗·奕誴(cóng)(1831年-1889年),道光帝五子,过继给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十五日辰时,仅比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晚出生六天。京城民间称为小五爷。同治四年,任宗人府宗令。光绪十五年正月十九卒,谥勤。清华大学驻地原是奕誴王府,民间称小五爷府。惇王奕誴赋性粗荒,书读得也不好,不受父亲道光帝的喜欢,被过继给过世的叔叔惇亲……[详细]
|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年—1656年),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年)封襄亲王, 顺治十三年(1656年)去世,谥号襄昭,无嗣。有学者认为他是董鄂妃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博穆博果尔在满洲入主中原时只有三岁,年纪幼小,不可能参与军政。他去世的时候虚岁十六,实际未满十五周岁,从现有记载看也没有任何参与政事……[详细]
|
爱新觉罗·载涛(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 ,号野云(一说夜云),满洲正黄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之孙,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七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异母弟,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叔。最初过继为钟郡王奕诒嗣子,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一生爱马,善画马。京剧票友,武工扎实,即能长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戏,与杨小楼均为张淇林……[详细]
|
清圣祖康熙第二十子简靖贝勒,雍正帝异母弟,其初行次为第三十,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丙戌七月二十五日午时生,庶妃高氏即襄嫔出。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乙亥正月初九日已刻卒,年五十岁。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祎雍正四年五月(公元1726年)封贝子。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晋贝勒。雍正十二年八月(公元173……[详细]
|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禵,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详细]
|
爱新觉罗·溥伟(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别称锡晋斋主,清末宗室,道光帝旻宁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之子。溥伟于1880年(光绪六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东山再起,遭到溥伟和良弼的坚决反对,并组织宗社党,企图阻止南北和谈。清朝灭亡后,……[详细]
|
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字秀亭,号冰玉道人。谥僖。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七子,袭怡亲王爵,任乾清门侍卫。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怡僖亲王弘晓,怡贤亲王胤祥第七子,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出第四子,与胤祥次女郡主、三子贝勒弘暾、四子多罗宁郡王弘晈、四女和硕和惠公主、五子弘㫛(kuáng)(日兄)、八子绶恩同母。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四月初九日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详细]
|
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年),字仲泉,号痴云,满洲镶白旗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之后出继为瑞郡王奕志的后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十五年(1889年)晋辅国公,次年又晋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衔。宣统元年(1909年)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次年授海军部大臣。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与载涛等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