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642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642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1、李光地 (16421718)
  • 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后其祖经风水大师黄妙应指点,将李伯瑶墓迁到渡东,并按黄妙应之说定居在湖头(其中还有段故事)。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尖锐,朝政腐……[详细]
2、王原祁 清代画坛四王,清初六大家(16421715)
  王原祁:(1642~1715),清代画家。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官至刑部给事中。与孙岳颁、宋骏业、王铨等共同编纂大型书画类书《佩文斋书画谱》100卷,并任总裁,越3年而成。王原祁自幼得到祖父传授指点,遍临五代宋元名迹,后又得王鉴教导,多方汲取营养,笔墨功力深厚。其画风主要受元代黄公望影响。作画时先笔后墨,由淡而浓反复晕染,最后以焦墨破醒,干湿并用,疏密相生,浑然一体,自称笔端如金刚……[详细]
3、张玉书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16421711)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于热河,谥号文贞。张玉书,字素存,号润浦,又称京江,明崇祯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镇江。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十八年辛……[详细]
4、吴世璠 (16421681)
  吴世璠(1642年—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他是吴周第二任皇帝。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称帝,不久病死。吴世璠继位吴周皇帝,年号洪化,退据贵阳,吴世璠年幼,军心涣散,败逃昆明。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移阻赵良栋,郭壮图迎战蔡毓荣,蔡毓荣纵火烧林,郭壮图败退。这时清军逼近省城,吴世璠又调……[详细]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年—1656年),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年)封襄亲王, 顺治十三年(1656年)去世,谥号襄昭,无嗣。有学者认为他是董鄂妃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博穆博果尔在满洲入主中原时只有三岁,年纪幼小,不可能参与军政。他去世的时候虚岁十六,实际未满十五周岁,从现有记载看也没有任何参与政事……[详细]
6、叶映榴 (16421688)
  叶映榴(1642-1688)字炳霞,号苍岩,本县新场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士,授庶吉士,历任礼部郎中、陕西提学、湖北粮道。期间,他召回历年战乱中逃亡出去的人民,还减轻了他们的税银。凡有与军民不利的事,他都要与上级官吏据理力争,直至面红耳赤。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署布政司。5月,朝廷决定裁去湖广总督一职,并裁减督标兵,此事激起楚兵的不满。其中有个名叫夏逢龙的人,趁机率兵要挟巡抚支付饷……[详细]
7、王顼龄 (16421725)
  王顼龄(1642~1725年),原名元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张堰镇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获一等第6名。改任翰林院编修,参加《明史》编纂。常与汪琬、朱彝尊等上下议论,通晓典故,人称修史良才。后升侍读、侍讲学士,为康熙帝讲解《资治通鉴》。他娴熟史学,触类旁通,每讲一篇,必获康熙帝赞赏。因弟王鸿绪事累及,奉旨休致。不久又应召入京。康熙四十……[详细]
8、吴恭 (16421712)
  吴恭(1642~1712),本姓蚁,字云成,原籍澄海县。少失怙,事母以孝闻名。膂力绝伦,遂投身行伍,被提拔为蓬州营把总。不久移驻惠来营。驻防期间,与隆井都溪洋村吴某(吴氏十世祖)友善,结为兄弟,始改姓吴,编籍于惠来隆井都,后定居于县城三第巷(今惠城镇西联村)。吴恭驻惠来营,屡建军功,提为千总,擢为守备,为清朝正五品武官。康熙十三至十五年(1674~1676)间,刘进忠据潮州倡乱,传檄至惠来。惠来固……[详细]
9、郑经 (16421681)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郑成功长子,袭封其父延平郡王的爵位。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郑经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但是由于郑氏-,导致1663年清朝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郑经便撤退台湾,将“东都……[详细]
10、毛万龄 (16421685)
  毛万龄(1642—1685)字大千。浙江萧山人。清代文学家。顺治七年贡生,仁和县儒学教谕。与比他大19岁的哥哥毛奇龄并称“大小毛生”。 毛万龄善画山水,画风颇似董其昌,著名画作《看竹图》。并著有《采衣堂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毛万龄病死于家乡。部分诗作《南湖看桃花》:“揠坐青毡色芜,桃花夜雨欲模糊。起来踏遍南湖路,不道秦源即此湖。”《城山寺》:“山殿何年绝顶开,人传曾驻越王来。越王不比湘湖……[详细]
11、郑雷震 (16421717)
  郑雷震(1642~1717),字汝龙,号卧子,龙溪都澳头里(今鳌江镇澳上村)人。双亡,出嗣胞叔,养如亲生。雷震自幼矢志苦学,为邑庠生,清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举人,时年四十岁。许贞闻其贤,曾聘为家庭教师,对他敬礼甚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四川保宁府苍溪县知县。在任期间,廉洁自持,教民耕作,惠爱百姓。时县苦虎患,震为文祭之,鸣炮呐喊,患遂消,县民感激。康熙四十年(1701),年届花甲,致……[详细]
12、陈诜 (16421722)
  陈诜(1642—1722),字叔大,号实斋,浙江海宁盐官人。曾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详细]
13、张笃庆 (16421715)
  [清] 张笃庆(1642——1715),字历友,号厚斋,别号昆仑山人,为淄川相国宪松(至发)曾孙。著有《八代诗选》、《班范肪截》、《五代史肪截》、《昆仑山房集》。与王渔洋、蒲松龄、唐梦赉等文人交厚。《渔洋诗话》言张“文章淹博华赡,千言可立就,诗尤以歌行擅场。”《四库全书总目》:“笃庆才藻富有,洋洋洒洒 ,动辄千言。风发泉涌,不可节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