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之孙,镇国公爱新觉罗·祜塞第三子,清朝宗室、重要将领,为清代六大亲王之一。顺治六年(1649年),袭爵封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加封号为康郡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因其伯父巽亲王满达海被追论前罪,最终被追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满达海之子爱新觉罗·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一系的……[详细]
|
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之孙,理密亲王爱新觉罗·胤礽长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之侄,子凭父贵,弘晳自幼深受祖父喜爱,养育宫中。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生,母为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雍正元年,封多罗理郡王。雍正帝继位后在对其八弟、九弟等政治死敌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同时,却对废太子一家采取怀柔政策。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详细]
|
爱新觉罗·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雍正帝第六子,序齿排行为第十子。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继子。乾隆三年(1738)三月,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后弘曕获罪降为贝勒,死前又恢复为郡王,谥为恭,故称为多罗果恭郡王。他幼时常住在圆明园,又被称作“圆明园阿哥”。弘曕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弟弟,乾隆即帝位时他只有四岁,乾隆对于这个幼弟非常喜爱。一次……[详细]
|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11月19日)丑时生,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干贝勒之女。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详细]
|
代善(1583年8 月19 日-1648年11月25日),全名爱新觉罗·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明万历十一年癸未七月初三日寅时生,元妃佟佳氏出,为皇长子褚英同母弟。初称贝勒,三十五年四月,以击败乌拉功,赐号古英巴图鲁,明人或称为贵永介。天命元年四月,封和硕贝勒,参国、务国,人称为大贝勒。十一年八月,奉弟皇太极嗣父位。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硕兄礼亲王。顺治二年春,至京师。五年戊子十月十一日丑刻……[详细]
|
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康熙皇帝第八子,总理事务王大臣,封爵和硕廉亲王。胤禩自幼聪慧,深得康熙皇帝宠爱,曾出征噶尔丹二次,管理广善库,总理事务、管理工部、管理理藩院等,能力出众。在“九子夺嫡”的竞争中,最终四阿哥胤禛获胜继承大统,胤禩一生最为不幸的时刻也由此开始。雍正即位后,开始削掉胤禩王爵,将其圈禁于宗人府,改其名为“阿其那”,胤禩之妻也被休回家中。1726年,胤禩因呕病卒于……[详细]
|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亦云,自号“书癖”,末代皇帝溥仪生父,是晚清监国摄政王,袭爵醇亲王。载沣曾遭汪精卫谋杀,但未成功;辛亥革命后他卸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出历史舞台;其实载沣也是清王朝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溥仪勾结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载沣拒绝了他们投降日本人的要求。1951年,爱新觉罗·载沣于北京醇王府病逝。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载沣出生于北……[详细]
|
瑞怀亲王绵忻,生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时,嘉庆帝第四子,母孝和睿皇后。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封瑞亲王。年十四。道光三年,命在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谥曰怀。妻妾子女妻妾 嫡福晋费莫氏,一等侯勒保之女, 侧福晋白都氏,云骑尉德兴之女, 侧福晋徐佳氏,广容之女, 庶福晋刘氏,刘丙文之女。子女 子一:多罗瑞敏郡王爱新觉罗·奕言志,原名奕约。道光七年丁亥九月十一日午时生,母侧福晋徐佳氏广容之女。 绵忻长女……[详细]
|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详细]
|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康熙四十八年(1799年)三月,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并甚亲信当时来华传教士, 胤禟善于结交朋友, 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义,因为其……[详细]
|
爱新觉罗·觉昌安,明朝女真建州左卫领袖,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素多才智,处理事务果断。 嘉靖三十六年,抚顺经营马市,发展农耕经济。万历初年,官至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万历十一年(1583年),同其子塔克世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尼堪外兰纵兵屠城,父子一同战死。清崇德元年(1627年),清朝建立后,追尊为昌王,顺治五年(1648年),追尊为翼皇帝,庙号景祖,葬于兴京清永陵。促成联盟觉昌安在六兄弟……[详细]
|
溥侗字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因排行老五,故人称“侗五爷”。溥侗自小酷爱昆曲和京剧,由于他文化素养深厚,且通晓词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学,又兼见多识广博采众长,故对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身份及规定情景都有深刻的领悟,对各种不同的角色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现。由于溥侗博学多才,艺兼文武,所以在梨园行里一提起“侗五爷”来无人不服,前来拜师学艺者更是不计其数,据说当时的名角言菊朋……[详细]
|
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生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道光二年大婚,嫡福晋姓氏有记载于贴吧且应并非杜撰,笔者不详。仅知嫡福晋卒于约道光五年左右,无子女,有继福晋。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四月十二日。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后谥“隐志”。咸丰即位后,又追封多……[详细]
|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备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围猎时,曾经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康熙三十七年(1698……[详细]
|
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封号和硕仪慎亲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二月自请罢管部务;七年十二月,以功劳加给其一子贝子爵位;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二十五年十月,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爱新觉罗·永璇……[详细]
|
爱新觉罗·永琏,密储立为太子,乾隆帝次子。永琏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取的,据说含有将来要继承皇位之意。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生母是孝贤纯皇后。清朝前四个皇帝都是妃子所生,没有一个属于嫡出。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出皇子继承皇位。永琏既是嫡出,又“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所以在乾隆元年(1736年)被密定为皇位继承人。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竟病死了,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给永琏……[详细]
|
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著有《蕉桐賸稿》传世。其算法传子绵亿,再传孙……[详细]
|
爱新觉罗·胤禔,1672年-1735年,康熙帝长子,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岁。史说其长相极为俊美。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其初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详细]
|
爱新觉罗·胤䄉(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 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详细]
|
爱新觉罗·胤礼(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旗籍正红旗。胤礼九岁以后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于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0-回西藏,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雍正帝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