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廖鸣欧(1902~1949)廖鸣欧,字伯鹏,广东兴宁人。少年时家贫,随伯父去马来亚。廖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向往革命,经介绍回国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军事,于民国10年(1921)在步兵科第十五期毕业回广东,先后在大本营所辖的建国粤军李福林部第五军任讲武堂教练,李济深部粤军第一师二团七营营附,张民达部第二师独立团五营营长,廖积极训练部队,参加讨伐陈炯明叛军的东征战役,所向有功。民国15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详细]
|
黄伯韬(1900~1948)黄伯韬,原名新,字焕然,广东祖藉嘉应州(今梅县),生于天津。早年就读于直隶(今河北省)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后入江西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及江苏军官教育团学习。民国9年(1920)10月毕业后,在江苏省防部队任职。后投靠山东军阀张宗昌部,历任营长、团副、团长、旅长等职。民国17年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加入国民革命军,其后历任第八师参谋长、第四十八师第二八四团团副、一四二旅……[详细]
|
熊略,字公续,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早年就读于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任该校学生队队长,后在新军第一标任队官,参加过庚戌广州新军起义和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民国初年担任广东陆军混成协团长、琼崖镇守使府参谋长、广东警卫军统领等职。民国7年(1918)援闽粤军成立,他担任第二预备队司令。在援闽战役中,率部由松口向峰市进发,打败北军周荫人部,进占永定。入闽后兼任汀漳道尹。民国9年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详细]
|
蒲风(1911~1942)蒲风,原名黄日华,学名飘霞、黄风,蒲风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广东梅县人。蒲风幼时家贫,4岁丧父。14岁时入梅县学艺中学。此时国民革命军东征到达梅县。他常与东征军中的共产党员往来,不久参加共青团,并开始新诗创作,与同乡任钧结为亲密诗友。民国1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于民国17年秋到印尼,与党失去联系。但仍宣传革命思想,曾与人合作出版不定期刊物《狂风》。民国20年回……[详细]
|
罗清桢(1905~1942)罗清桢,广东兴宁人。出生于贫苦农家,从小跟三叔学绘画,中学时代就以善画炭像受人称誉。民国15年(1926)夏到上海新华艺专学习西画,因经济困难,中途两次辍学,回乡教书筹款。民国19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先后在梅县丙村中学、松口中学任教。在此期间,他深感社会的黑暗,思想十分苦闷,也怀疑过自己的画笔究竟能起什么作用。后来听挚友介绍鲁迅倡导木刻的情况,又看到德人梅斐尔德刻的《士……[详细]
|
刘志陆(1891~1941)刘志陆,字伟军,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民国初年在广东陆军混成协任执事官。其后投效桂系,任广西桂平镇守使公署参谋兼警卫连长,后受桂军莫荣新赏识,累升至镇守使公署参谋长兼旅长,且任两广都司令部独立团团长,惠州督办、讨龙(济光)军第四路司令、潮梅镇守使。民国9年(1920)8月,援闽粤军由福建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刘志陆所部在潮汕被歼,只身逃往香港……[详细]
|
叶秉中(1890~1941)叶秉中,字仲庸,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出生于台湾省,其父是贫苦农民。童年时,随父母自台湾回到故乡。少年时在梅县官立务本中学读书,后转入汕头岭东商业学校就读。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广州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地形科学习,民国元年(1912)12月,以优等第一名毕业。翌年,到广东陆军测量局工作。民国3年,调回广东陆军测量学校任助教。翌年调升广东陆军测量局地形课任审查,参加广……[详细]
|
黄文杰(1902~1939)黄文杰,原名祥庆,广东兴宁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民国9年(1920)在大坪达务高小毕业,考入兴宁县立中学。民国13年6月,中学毕业后到本县新陂小学任教。翌年春,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由军校中共组织和苏联顾问鲍罗廷推荐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民国18年(1929)毕业。翌年被分配到苏联的伯力、海参崴一带从事革命工作。民国20年(1……[详细]
|
温流(1912~1937)温流,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人。父亲是华侨工商业者,在南洋群岛等地经商。民国8年(1919)8岁时随父到南洋读小学,又当过打金饰学徒工。民国14年14岁时返回家乡,在松口中学读初中。少年时已喜爱文学、诗歌,并开始在上海《小朋友》、《中学生》等杂志上发表诗文。初中毕业后曾任教小学,并与文友组织“绿天”文艺社,主编《绿天》半月刊。民国20年(1931)到广州市立一……[详细]
|
黄慕松(1883~1937)黄慕松,原名承恩,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少时就学于汕头同文学堂,18岁入广东武备学堂习军事。毕业后,以官费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他在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任广东陆军小学教官监督。宣统二年(1910)又重赴日本入炮工专门学校深造。翌年,辛亥革命爆发,黄慕松自日本返国,随孙中山入南京,任民军参谋长,次年被任为中华民国(南……[详细]
|
徐名鸿(1897~1934)徐名鸿,字翱翔。广东丰顺人。早年在家乡就读。民国元年(1912)就读於广东师范专科学校附中,后考取北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民国8年毕业后留附中任语文教师兼图书管理员,在此期间与毛泽东相识,关系友好。他与进步人士组织读书会,主办平民教育,组织激进“工谈社”,研究马列主义,探求中国革命问题。民国14年(1925),徐在山东曹州中学任教,校长梁漱溟与李济深、陈铭枢私交甚笃……[详细]
|
罗欣然(1903~1931)罗欣然,另名罗坫喜,广东大埔人。父以行医为生。大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民国15年(1926)冬国民革命军北伐经粤东往福建时,他投笔从戎,在北伐军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奉派回大埔工作。他组织发动家乡农民参加农会和赤卫队。他父亲害怕惹事,劝他跟自己学医,但他说服父亲,使父亲不再阻止他的活动。同年9月中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抵达广东,中共大埔县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委……[详细]
|
罗师扬(1866~1931)罗师扬,字幼山,广东兴宁人。早年受教于名师,专攻经史百家古文诗词。清光绪十五年(1889),补博士弟子员,光绪二十八年,援例入贡。中法、中日诸役,相继惨败,痛外侮日亟,乃究心时务,于故乡倡办新学,以革命学说,启瀹青年,及门多英伟之士。宣统三年(1911),应聘为广州广方言学堂教习,专授东亚各国史与中国近代史,为国人言亚洲史与外交史者之先导。民国成立后,被选为广东临时省议……[详细]
|
张善铭(1900~1928)张善铭,广东大埔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曾先后就读于大埔县的梧冈小学、西河上公学和大埔中学。民国8年(1919),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化学科。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张善铭和“甲工”同学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等积极响应,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参加“广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民国10年(1921)8月,广东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在广州……[详细]
|
谢逸桥(1874~1926),原名锡元;谢良牧(1884~1931),原名钧元,字叔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他们是同胞兄弟,谢逸桥居长,谢良牧排行第三。祖父谢盖卿和伯父谢梦池(原名春生)都是马来亚槟榔屿的华侨富商;父亲谢可阶(名书玉),一向在家乡奉亲教子。谢逸桥成年后,感于清廷政治腐败,丧师失地,因而有志于民主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他得知孙中山与杨衢云等在香港设立革命机关,图谋在……[详细]
|
张民达(1885~1925)张民达,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父因家贫赴南洋谋生。张出生不久,母亲梁氏病死。9岁时随叔父张福赴马来亚庇能(即今“槟榔屿”)父亲处,初进英文学校,继入方言传习所,毕业后通晓多种语言,先后在吉隆坡、芙蓉、怡保、华都爷牙、丹戎马林各埠审判厅当传译员。辛亥革命前,张通过邓泽如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民国3年(1914)11月受命负责南洋英荷属筹款事项。翌年赴东京谒见孙中……[详细]
|
邓仲元(1886~1922)邓仲元,原名士元,别字铿,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父亲以行商为业。幼年随父定居于归善(今惠阳县)淡水,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广东将弁学堂步兵科,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步兵科助教员,兼任公立法政学堂体操教习,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历任学兵营排长、代理左队队官。宣统元年(1909)任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同年入讲武堂研习军事。宣统三年(1911)广州“三·二九”起义……[详细]
|
钟明光(1881~1915)钟明光,字达权,广东兴宁人。家境贫苦,父亲钟其祥,早年去世。兄弟4人,他居最小。妻陈氏,有子女各一。自幼由母廖氏抚养,家境虽贫困,仍竭力让钟明光求学。自是钟明光勤苦读书,课余之暇,喜读古代英雄传记,每读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常常掩卷叹息。时值饥荒,家境益窘,于是弃学改习商贩,只身跋涉江西、福建、湖南等省行商。20世纪初,钟明光离乡出国,到东南亚谋生,在马来亚霹雳州的暗邦当……[详细]
|
姚德胜(1859~1915)姚德胜,字峻修,号克明,广东平远人。父姚芝庭以农为业,育有3子,德胜居长。清光绪四年(1878)姚出国到马来亚谋生。初在森美兰芙蓉埠华侨开设的锡矿场当采锡工,工余留意采矿设备和生产技术,以期日后也当上锡矿场主时,能管理好生产。1880年转赴霹雳怡保,在锡矿场当管工;两年后辞职,改业当小贩,并在与当地人交易中学会马来语。1885年,以其历年积蓄,在怡保开设一间商店,取号“……[详细]
|
何如璋(1838~1891)何如璋,字子峨,号璞汕,广东大埔人。出身农家,清道光三十年(1850)因家贫辍学牧牛,遂在家自修。姑父陈芙初嘉许他的志向,遂助其复学。咸丰六年(1856)补廪生,咸丰十一年中举人。同治四年(1865)为福建署汀州知府朱以鉴的幕僚,参与镇压汪海洋所率太平军余部,-奖叙知县,加五品衔。同治七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改授编修。他专心探求西学,得直隶总督李鸿章赏识。光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