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 > 梅州历史人物介绍19

梅州历史人物介绍19

更新时间:2023-12-30

  吴粤昌(1915~1989),字枕戈,号景天,广东梅县人。自幼聪颖好学,民国17年(1928)到广州拜名医连可觉为师,并在广东国医传习所攻读,民国21年毕业。民国23~36年先后担任韶关宏仁善堂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卫生处中医审查委员会委员、两广考铨处中医检核委员会委员。民国36年4月在广州市万福路210号开业。1950年1月发起创办广州星群中药提炼厂,任董事长,并担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卫生委员会委员……[详细]
  古绍尧(1885~1944),别名昭典,赞韶,广东五华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并攻读私塾和自学,以儒通医,后在顺德县沙洛行医。民国24年(1935年)来到广州,在西关青紫坊(今龙津东路)开设医馆。因医道精湛,医德高尚,声名日盛,被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和广东中医院聘为教师,专门讲授儿科疳积、麻痘学。他讲课生动易懂、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省政协副主席黄耀桑、广州中医学院顾问罗元恺、原荔湾区中医院院长胡肇基……[详细]
  吴三立(1897~1989),字辛旨,晚号悔余斋老人,广东平远县人。清宣统三年至民国9年(1911~1920年),吴在平远县读完小学、中学。民国10年至民国13年,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毕业,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国文科,得从学于马叙伦、钱玄同、沈兼士、杨树达、黄晦闻等知名学者,确定了一生从事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研究的方向。毕业后,留校任教。民国16年至民国22年间,除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助……[详细]
  黄友谋(1909~1988),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人,出生于江西省。黄少年时,进广益小学、广益中学.后转入学艺中学。民国14年(1925年),念中学时便加入校内进步组织“新学生社”。不久,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为梅县第一批团员。民国16年,在学艺中学毕业。民国17年至民国23年,先后在日本京都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第三高等学校理科学习。民国23年3月,考进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民国26年2月毕业,……[详细]
  陈汉标(1906~1982),广东兴宁县人。民国15年(1926年),陈考入厦门大学理学院。翌年,转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民国20年毕业,留校任心理学助教。民国29年,留学美国,在衣阿华大学当研究生,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民国35年回国,任岭南大学教授。建国后于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任华南师范学院教授、心理学研究室主任。陈在岭南大学、华南师院任教期间,先后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统计学、……[详细]
  邹鲁(1885~1954),原名澄生,字海滨,号澄庐主人,广东大埔县人。邹8岁入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8岁进潮州韩山书院学习。光绪三十一年,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三月,邹参加赵声、朱执信在广州发动的起义。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邹参加辛亥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逃亡香港。后来,避居日本,进了东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民国3年(1914年)5月,孙中山在东京创办《民国……[详细]
  吴毓全(1933~1987),广东省梅县人。出身于贫民家庭,家有四兄妹,他为大哥。1950年,吴于梅县东山中学高中毕业。是年9月,考入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并参加土改工作。1951年5月,在市行政干校任干事、区队长。1953年6月起,先后在市政法委员会、市委政法部、市人民-任干事、副科长、科长。1954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62年开始,先后任郊区人民-检察长、中共郊区区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19……[详细]
  曾杏华 1947年10月出生,广东五华县人。1970年2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党总支书记。工作成绩突出,1985—1996年5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89—1993年4次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1987—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记大功,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模范教师。……[详细]
  钟旭槐,男,1938年2月出生,广东五华人,中共党员,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中学特级教师。他长期致力于中学教学研究和实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办 学主张,取得良好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获省、市教育系统先 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1990年,被评为 广州市中学“十佳”校长。1992年,被评为广州市有突出贡献的教师。1994年,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先进生 产(……[详细]
  张振勋,字弼士,号肇燮,广东省大埔县人。咸丰六年(1856),由于家乡发生严重灾荒,15岁时便只身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尼)首府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谋生。1860年开始,他在东南亚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大办实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成为东南亚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商。从1890年起,他又将大量资金移入中国,先后在国内创办广州亚通(织布)公司、广东靖海门农工商矿局、广西华兴三分银矿公司、平海福裕(盐业)公司、惠州……[详细]
  谢英伯(1882~1939),广东梅县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五月二十九日。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6岁开始学英语,翌年考进香港皇仁书院,接受西洋教育。谢英伯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爱自然,喜欢旅行,好历史,特别对新闻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他在皇仁书院就读三年之后,就回广州从事他喜欢的新闻事业,开始了他的办报生涯。义和团反帝-被帝国主义和腐败的清政府镇压下去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详细]
  侯过(1880~1974),原名楠华,字子约,广东梅县人。1906 年东渡日本求学。同年秋,考入日本联马县多野郡藤网町的一间蚕桑学校,两年后毕业回国执教于江苏昆山学校。1910 年寒假回原籍梅县,看到故乡山岭荒废光秃,决心学林治山,毅然再渡日本学林业,于1911年3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在学期间,他利用假期回国先后到杭州、福建、广东梅县调查森林生态,并采集了一些植物标本带回日本,从事研究。民……[详细]
  邓铿(1886~1922),名士元,字仲元。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肄业于归善(今惠阳)崇雅学堂,1905 年考入广东将弁学堂第四期,在校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翌年春留任学堂步兵科教员,并兼公立法政学堂教习。1907 年任学兵营排长、连长代理队官。宣统元年(1909)任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常以反清革命思想灌输学生和士兵。1910 年2 月,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他与同……[详细]
  李维纲(1910~1988),原名李逢,字公仪,笔名曾用李梅子、黎明、白鸥、希云等。广东省梅县丙村人。1927 年,在梅县东山中学毕业后,回家乡丙村中学任教。1928 年旅居星洲后,曾在华星平民学校、吡叻和丰中学、兴中中学、怡保中学执教,后任和丰中学校长。自年开始,李维纲在星洲开始他的创作生涯,著有童话《鼠军师的1928 故事》、《和丰颂》,《天是我们的天》、《我们相见在前线》、《明天的太阳》等。……[详细]
  丘哲,字映芙(1885~1959),广东省梅县松口大黄沙人,生于福建漳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返回原籍。光绪三十二年由谢逸桥、温靖候介绍加入同盟会。1907 年间,曾参加过由孙中山在越南河内策划的饶平黄岗起义;宣统三年(1911)参加辛亥广州起义。后往香港、南洋各地筹备经费支持革命,并在印尼等地进行同盟会革命活动。1911 年9 月,回国参加光复潮州之役,取得成功。民国成立后,丘哲被派往日本公……[详细]
   李世济 (1933—)旦角演员。女。广东梅县人。生于苏州,长于上海。肄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自幼喜爱京剧,5岁学唱《女起解》,13岁拜程砚秋为师,学演青衣。后又向梅兰芳、赵桐珊、王幼卿等问艺。1952年组织剧团到各地演出, 1953年成立“李世济剧团”。 1956年参加北京京剧团,与马连良、裘盛戎等合演《杜鹃山》,主演《刘三姐》,编演新戏《则天武后》和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1979年后调入中国京……[详细]
  黄戈平,原名黄新能,曾用名杨华、张忠良、黄兆强、冰天、汉琴,1920年2月19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籍广东省大埔县-镇昆仑管理区)。父母和三个弟弟均在雅加达以做小贩为生。1935年,黄戈平从印尼回国后,先后就读于大埔县-中学,梅县东山中学。1938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潮汕,梅兴地区已强烈地感受到了战争的硝烟。黄戈平与梅县“学抗会”领导人何孟琳、李国超等人组织“东山中学战时工作团”,深……[详细]
  万振环 (1939~)广东五华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羊城晚报社。《羊城晚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广东省作协第五、六届理事。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喋血东江》、《攀登》、《滥情的忏悔》等,长篇报告文学《华海涛声》、《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商界怪杰》,散文集《寻觅芳踪》、《情在何处》、《我与孙犁的深情厚谊……[详细]
  陈光,原名陈益昌,1918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南口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生活所迫,被卖身当“猪仔”,远走南洋做苦工。十多年后,病死于异域。母亲年轻守寡,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抚养、教育儿子上。他母亲是贫苦农家女儿,虽无文化,但为人正直、善良、有骨气,很受四个儿女敬重。她教育儿女要做正直、善良的人。常对儿女说:“人要有志气”。陈光是长子,她十分疼爱。她常给陈光等讲故事,教育他们不要学……[详细]
  陈卜人,原名陈晏丞,1917年10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南福塘背村。他小时在本村棠爱小学读书;1929年春至1930年冬在雁洋公学读高小;1931年春考进梅县松口中学;1934年春,考进广东省立第五中学(即今梅州中学)。在校期间,陈卜人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善于团结同学,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和军事训练,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受革命长辈陈慰慈等的影响,他喜欢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少年的心田里逐渐萌发了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