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81、林献堂 (18811956)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献堂开始和-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寻台湾民族-之路。民国3年,他聚会堂兄林烈堂及李春生、林伯寿等巨富,捐资近30万元,在台中办私立台阳中学,专门……[详细]
82、袁克桓 袁世凯六子(18981956)
  袁克桓(1898—1956),又名袁心武,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六子,近代实业家。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新学书院,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还参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华新南辰溪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企业。物生平他遵循其母杨氏(袁世凯第五个姨太太)“不要从政”的遗训,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还参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南京)、华……[详细]
83、柯秀山 (19011956)
   柯秀山(1901~1956),字大兰,笔名花农,镇安县铁厂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毕业于县立高级小学。1927~1929年先后在镇安县第九区、县财务局任职员、科员,1940~1945年任镇安县土货产销合作社经理。1941年加入国民党,1947年任第十区分部监察委员。 在任国民党地方职员中,由于他刚直公正,秉公办事,不被重用。1945年弃职回乡务农经商,钻研医务,与地方开明人士及群众接触较多,……[详细]
84、黄荣寿
  黄荣寿(?—1956),河源县城镇上城人。他待人诚恳,为人厚道,热心慈善事业,乐于捐助。建国前,在县城化龙路开设“宏昌”杂货店,同时在茶行街设“元兴”烟丝店,生产加工精制的“顶雾”烟丝,品质纯正,配方精致,香味浓郁,畅销全省各地,远销东南亚各国,深受海外华侨的喜爱,近年仍有一些华侨问及此烟。黄荣寿经商几十年,待客热情,买卖公平,从不欺骗群众,对贫苦民众上门求借,必给予周济,凡冻、饿死路旁的无籍尸首……[详细]
85、方勇 (18951956)
  方勇(1895~1956)字景略,寿县人。幼时勤奋求学,孜孜不倦,常常夏夜看书,为避蚊咬,双足伸于凉水盆中,久之引起关节炎发作,五旬后下肢瘫痪。方勇专心研究文字学,博览史书,考证精详,曾与国学著名人士易白沙等交游。历任安徽大学讲师、教授、安徽临时通志馆编纂、国立编译馆编译、安徽政治学院教授。抗战后,历任省立、县立中学国文教员。学生质疑问难,他立即解答,并指明出处,学生尊称为“掉页辞源”。1956 ……[详细]
86、丁梦孙 (19111956)
  丁梦孙(1911—1956)又名丁梦荪,原名丁惟一,曾用名丁愚樵。济南市人。1929年考入山东省建设厅任职,1934年夏与丁适存、高光宇等人组织“众鸣文艺社”,在他主持下出版不定期刊物《一线》 。 1935年末,同徐智雨、丁适存等秘密组织“抗日反蒋同盟”。1936年5月被捕,同年9月经多方营救获释。出狱后回建设厅任职,并在山东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组织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详细]
87、蒋伯潜 (18921956)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以字行,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府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在阆苑小学、美新小学任教。1920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在钱玄同、胡适、鲁迅诸名师熏陶下,学业日进。“五四”-中,积极参加-、-,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毕业后,先后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教员、校长以及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中学等校教职。在……[详细]
88、韦青云 (18991956)
  韦青云(1899—1956年) ,字缙溪。壮族。长乐乡长乐村塘龙屯人。民国3年(1914)就读于东兰高等小学校。 民国6年考入桂林广西省立第二师范。青少年时期,受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革命的影响“五四”-期间,联络桂林市学生,成立“学生救国联合会”。被选为会长,草拟《敬告同胞书》,率领同学--,声援北京学生救国联合会反帝反封的爱国行动。民国9年于桂林师范毕业回乡后, 任东兰高等小学校长,向……[详细]
89、黄恨园 (19211956)
  黄恨园(1921—1956),原名秉忠,兴福湖谷岗子下人。南华学院肄业及重庆工专毕业。重庆工专毕业后任梅县《中山日报》副刊主编。1944年冬,入侵日军垂死挣扎,同盟国中国战区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恨园毅然辞去,参加青年远征军,他以爱国青年的热情,写《从军诗草》一书,以下选录“从军”、“入营”、“远征”三首:从军 从军慷慨竞签名,十万青年赴远征;热血由他埋北海,头颅留我炸东京。围攻水陆双栖战,登陆中盟二……[详细]
90、李遇庚 (19171956)
  李遇庚(1917~1956年),渑池县天坛村人。8岁入学。9岁时全村遭土匪洗劫,他家中房屋被烧殆尽,母亲也被烧死。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仍坚持半耕半读。1935年,18岁的李遇庚以优异成绩高小毕业并考入县立初中学习。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了东北后,继续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他立志参加革命,1937年,他毅然弃学,投奔倾向革命的、在西北军谋职的……[详细]
91、黄学周 (18951956)
  黄学周(1895~1956),字培泉,别字拙余,高陂乡平在厦黄村人。由于父亲在南宁经商,少年时期就在那里度过,稍长,毕业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后又在广东大学经济科肄业。民国12年(1923年)回乡,任高陂区保卫团团长。民国13年,出任龙岩县县长。民国15年12月参加北伐军东路军,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交通处设计股长、交通处总务科科长,随-战福州、浙江、上海等地。民国16年任津埔铁路运输司令部总务……[详细]
92、黄纯青 (18751956)
  黄纯青,原名炳南,号晴园老人,清光绪元年(1875)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南安榕桥黄龙菌后乡,其祖父于清嘉庆六年(1801)移居台北树林镇。纯青自幼聪颖,12岁就能作八股文。日本占领台湾后,纯青无意仕途,集资创办树林红酒株式会社,出产的红酒,驰名全台。自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先后任过桃园厅树林区长、台北州海山郡莺歌庄长、树林信用组合长、畜产组合长、台湾畜产协会理事、桃园水利组合评议员、台湾总督府评议委员……[详细]
93、王一杠 (18811956)
  王一杠(1881~1956)原名王青山,庆云县人,民间艺人。幼时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后师从当地戏班学练武丑。因其身材矮小,骨瘦如柴,被人谑称“王一杠”。不几年,王一杠技艺渐长,开始跟班闯荡江湖。不久,辞别家乡,赴营口拜师学艺。几年后,王一杠技艺大有长进,日臻炉火纯青,并不断融合其他名派之长,形成独特风格,获“云里飞”“草上飞”“活猴”等美称,饮誉东北三省及京津一带。王一杠的拿手剧目有“时迁盗鸡”……[详细]
94、翁敬棠 (18841956)
  翁敬棠(1884~1956年)字剑洲,侯官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福建全闽大学堂,后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法律系。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考取法政举人,入司法界工作,先后兼福建法专、北京法专、朝阳大学、天津法商学院、福建学院等校教授。民国元年(1912年),任福建闽侯地方检察厅检察长。福建政务院院长彭寿松暗杀同盟会会员蒋筠、《民心报》主笔黄家宸,敬棠呈报拿办凶手,被搁置不理,愤……[详细]
95、沈阿二 (18911956)
  沈阿二(1891~1956年) 沈阿二,上海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进三新纱厂(后改名申新九厂,迁澳门路现址)当揩车、平车工,先后工作50多个年头。解放后,沈阿二被提为粗纱间保全生产组长、技术员等职。沈怀着强烈的翻身感、责任感,于1950年起积极参加劳动竞赛,进行技术革新,先后革新成功粗纱机加装后重锤释压杠杆,并条满筒定长装置等20多项技术项目,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详细]
96、谢维新 革命烈士(19091956)
  谢维新(1909~1956),又名元选,松鸣乡文汉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许氏,勤俭持家,将维新送到白马井、新州等地学校读书。1927年,在亲友资助下,赴广州新闻专科学校就读。毕业后回乡里私塾执教,并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1938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松鸣乡永远党支部(后改为党总支)书记,在松鸣地区发展党员,建立农会、民兵、妇女、儿童等组织,发动群众捐钱粮、购买枪弹支持抗战,建立革……[详细]
97、钟妹子 (18771956)
  钟妹子汉剧艺术家钟妹子,原名熙懿,艺名钟妹子,上杭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生于县城(今临江镇新生巷)。她从小随父以做豆腐为生。13岁被卖给永定县汉剧班主为养女,专门学演汉剧。由于学习专一,天资聪慧,刻苦练艺,又能虚心求教,练得扎实的基本功,尤以嗓音清亮、圆润、柔软、优美而蜚声闽、粤汉剧艺术界,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擅演旦角,尤精悲剧角色,其表演技巧颇有独到之处,是闽西汉剧界出名的女演员。……[详细]
98、蔡桂勤 (18771956)
  蔡桂勤(1877—1956) 字拙亭。济宁县蔡桁村人。出身武术世家,师傅为毛大牛。自幼随祖父蔡公盛习武,后移济宁皇经阁定居。拜华拳名家丁玉山为师,尽得其真传,渐独步武林。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只身南游,在苏州锦源镖局当镖师。1905年与孟宪龄、师兄李瑞云、胞弟蔡桂俭在上海创办西庆镖局任总镖头。1906年在上海与“鉴湖女侠”秋瑾相识,深受其爱国反清思想影响,并与之论剑。191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详细]
99、徐粉英 (19381956)
  徐粉英(1938—1956年) 徐粉英,女,赵巷乡崧泽村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出身于贫苦农家,从小参加农业生产,对封建剥削制度无比仇恨。解放后,翻身当家作主,全家积极投入各项活动。农业合作化时,加入了农业社,虚心学习农业技术,积极劳动,关心集体,常受到群众赞扬。1956年7月12日傍晚,她从田间回来,发现宅边车棚被暴风刮倒,生产队的1头耕牛被压在棚下,就急忙喊了同队的徐锦生、朱……[详细]
100、何东 (18621956)
  何东(Robert HoTung Bosman,1862—1956),香港著名买办、企业家、慈善家。原名何启东,字晓生,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宝安(跟随母系),是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何启东的父亲是荷兰裔犹太人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他母亲是广东宝安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是欧亚混血儿。由于头脑精明,何东很快成为香港的超级富豪,其创立的何启东家族是英属香港时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