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61、王录丰 (18961956)
  王录丰(1896~1956)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迈号镇白玉村人。年幼时随父在吉隆坡读书,1918年回国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就读,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毕业后回粤赴闽,在东路讨逆军第二旅三团梁国一部任排长,1923年随军回粤,讨伐陈炯明。1924年投考黄埔军校干部,派充第一期学生总队第一队中尉区队长。国民革命军成立教导团后,调任教导团第一团上尉连长,参加追剿陈炯明部棉湖之役。1925年……[详细]
62、颜永安 (19231956)
  颜永安(1923~1956),男,麻阳县塘坊人。出生于农民家庭。童年丧父,扶养母亲,从小给地主放牛、做长工。1949年9月,麻阳解放后,颜永安当上民兵,积极为土改反霸站岗放哨,参加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征收公粮等工作。10月,在清匪斗争中,颜永安独自一人抓获漏网土匪刘士奇,受到区政府表扬。1952年,在互助合作运动中,颜永安第一个报名参加,并带头与劳少人多的困难户组成农业生产互助组,被推选为组长。……[详细]
63、曾兆春 (18811956)
  曾兆春(1881—1956年),爱国华侨,五经富镇庵背村人。曾兆春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尤喜习医,在道济中学读书时,一边认真学习文化,一边到福音医院(英国人办的)刻苦钻研医学。1925年曾兆春东渡南洋,在曼谷石龙君路创办兆春医院。他医德好,医术高,悬壶济世,宽慈为怀,给贫病者施医送药,为人敬仰。“九·一八”事变前夕,由于形势的变化,道济中学、观丰书院、五育女子中学相继停办,五经富中学教育走向低潮。曾……[详细]
64、王孝前 (18931956)
  王孝前(1 893一l 956),又名天德,艺名十三娃,群众俗称“孝儿。线腔名艺人。合阳县紫光村人。家境贫寒,自幼踉随戏班打杂干活。后跟盲琴师王天堂学线戏,13岁便登台演出《梅花簪》、《花柳林》。后又拜名艺人六八儿为师,继承了师傅的艺术特点。口齿灵巧、字清声亮、感情丰富,擅长于唱“冤仇戏,演唱时声情并茂,能强烈感染观众,深受群众欢迎。他的记忆力强,连折带本能唱l l0多出戏。他的拿手戏有:《和氏璧……[详细]
65、王翔千 (18881956)
  王翔千 (1888—1956)名鸣球,号劬髯、劬园。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7岁入塾。19岁在齐鲁中学肄业,去北京考入清廷创办的译学馆,学德文。1911年毕业前夕, 辛亥革命即将爆发, 他接触了一些西洋文化和进步书刊,同情与向往革命。1912年,他多方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毅然赴济南任《齐鲁民报》。翌年回家乡义务办学,自任校长兼教员,传播新思想,先后培养出一批新一代知识分子。因兴办新学,触怒当地劣绅,迫于……[详细]
66、陆兰培 (18931956)
  陆兰培(1893年~1956年),金本九水江村人。兰清胞弟。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安南(今越南)加入同盟会,后随兰清返广州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任国民革命军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二旅旅长。民国19年(1930年)卸甲从商,在广州市开设陆兰培药房,其创制的行军油行销一时。在此期间,他发起并捐资建立旅穗三水同乡会。抗日战争爆发,三水县失陷。时兰培避乱乡中,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并组织……[详细]
67、惠华亭 (18811956)
   惠华亭(1881~1956) 名文藻,字华亭,人称惠先生。祖籍康家圪垯,后迁县城;生于清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五日(1881.4.23)。国民党员,同善社社员,-道徒,清涧有名的大豪绅。20年代任县警察局(-)局长,20~30年代担任县商务会会长。30年代初,任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清涧分行经理。1932年始任县保卫团副团总,1934~1935年任清涧国民党感化院负责人,1936年任县保安大队少校队副。19……[详细]
68、甘乃光 (18971956)
  甘乃光(1897~1956)甘乃光,字自明,广西岑溪人。民国11年(1922)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民国13年夏在黄埔军校任英文秘书兼政治教官,8月,代理国民党中央实业部长。民国14年初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9月任查办电报局委员会及查办粤汉铁路委员会委员,10月任预算委员及调查广东大学委员会委员兼主席,11月任广东南路各属行政委员及广三铁路查办委员。民国15年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第四至第六……[详细]
69、黄元和 (18901956)
  黄元和(1890~1956)黄元和,长沙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幼入湘剧三元科班学小生,班师姜星福见其资质聪慧,令其习武丑。出科后,艺趣广泛,对湘剧生、旦、净、丑各行艺术均喜钻研,且能串演。对常演剧目的“总纲”,均能背诵,尤以武功见长。民国初年,他吸收许多京剧武打艺术,丰富了湘剧武丑的表演,其中最有名的为《岳传》中《扛边受捆》中饰张保,长沙观众称他为“活张保”。他热心湘剧教育事业,为清末以……[详细]
70、陶国钧 (19011956)
  陶国钧(1901—1956),又叫公溶,茶山瑶,金秀镇金秀村人,解放前系石牌头人。陶国钧出身地主家庭,从小就仗势欺压瑶民子女。1940年,国民党统治势力伸入金秀瑶山,陶国钧极力赞同国民党政府“开化”瑶山的政策,得到金秀设治局的信任,并加入了国民党,1941年被任命为永宁乡(今金秀镇)乡长,陶依仗反动势力,霸占、-、0人民财物,还设立私刑,体罚人民群众。1943年,瑶民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在全金……[详细]
71、杨愿公 (18861956)
  杨愿公(1886·5——1956),原名毓灵,号杨祜。国民党军中将。六王乡尤华村人。杨愿公于1903年入梧州国民学堂,后到广州岭南学堂(岭南大学前身)读书。一年后,转学到北京汇文大学(燕京大学前身)。杨愿公目睹清朝内政失纲,外侮日甚,即辍学南归,加入同盟会。1908年夏,杨愿公等人在梧州会馆街开设义兴洋杂货店作为立足点,组织革命人员用罐头装载弹药运往平南、桂平等地接济会党民军,支持桂平大湟江口的武……[详细]
72、陆东海 (18901956)
  陆东海(1890~1956) 原名陆成林,壮族,州圩乡上荣村人。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给人放牛多年。其兄陆福安(原名陆成权),在旧桂系陆福祥部任连长。陆东海随兄当兵,后入桂林讲武堂,毕业后,到新桂系黄绍城、黄旭初部任排长、连长、营长。粤桂战争结束后,转入政界。1929年任那马县县长,1931年任博白县长,1932年任向都县长,曾任柳州禁烟队队长, 都安县民团副司令。 1937年任广西省公路管理局……[详细]
73、马中骥 (19061956)
  马中骥(1906~1956)原名马启超,壮族,加方乡岑让村人。1925年考入广西省第三师范学校,不久又考取国民党中央军事学校第一分校第一期步科。1926年在军校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冬军校毕业,到百色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直属第一团二营五连任上士见习官。见习期满后任二营少尉副官。1929年到李明瑞部下任连副。俞作柏、李明瑞反蒋失败后,马中骥回乡当小学校长。1930年在陈济棠部第一师当上尉参谋、……[详细]
74、徐寄庼 (18821956)
  徐寄庼(1882—1956),原名徐陈冕,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县学。二十九年进杭州两浙公学,次年东渡留学,初入东京弘文书院学日语,旋入山口高等商业学校,专习金融。三十一年夏返温,与黄群、吴钟镕一起向温处道童兆蓉建议成立温处学务分处,十月下旬始获学部批准,下设文牍、管理、调查、编检、评议五部,孙诒让任总理,寄庼为管理部副主任并任日文译员。三十三年,温州师范……[详细]
75、王生海 (19111956)
  王生海(1911~1956) 乳名二丑子,甘泉县桥镇乡葡萄沟村人。1934年春,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来甘泉洛河川一带宣传“闹红”,发动贫苦大众起来打富济贫,王生海毅然投身于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他虽然没有文化,但记忆力和理解力特别强,且有胆有识。在担任赤卫军贫农团团长期间,他积极组织赤卫军,宣传党的主张和纲领,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打富济贫工作,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王生海被选送到中央党校……[详细]
76、徐右丞 (18641956)
  徐右丞(1864~1956)徐右丞,名树弼,字右丞,长沙人,清同治三年(1864)生。幼承家学,熟谙内经病理,精通歧黄之术,擅长五运六气,对疑难病症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他在长沙行医20多年,后追随孙中山、黄兴等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去北京,参加中医考试,名列第一,并在北京城南开设诊所,悬壶行医40余年。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疗效显著,声誉日隆,被群众誉为北京市四大名医之一。他与萧龙友(北京四大名……[详细]
77、曹炳章 (18781956)
  曹炳章(1878—1956),字赤电,又名彬章、琳笙,鄞县人。14岁随父迁居绍兴,进中药铺学业,从名医方晓安7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业行医。光绪三十四年,与何廉臣等创组绍兴医学会,《绍兴医药学报》。1913年,与何廉臣一道创设和济药局,主持日常事务,刊行《医药学卫生报》,并以身作则,考正传讹药品,改革不良炮炙,订正丸散方书。1927年,任《绍兴医药月报》。1929年,受神州医药会绍兴分……[详细]
78、陈坪 (18841956)
  陈坪,又名陈仔坪,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南安石井苏内。其父陈谱盘为提线木偶艺人,世称“嘉礼盘”。陈坪13岁到石井镇岑兜村“福良兴”高甲戏科班学戏,拜洪三天为师,初学苦旦,继学老生,后攻男女丑,并学会鼓板等打击乐。陈坪对各行当的表演及文武场面均很精通,尤以演女丑最为著名,他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荔枝记》、《打铁记》、《大同城》、《骑驴探亲》、《铁弓缘》、《浪子打观音》、《陈光蕊进京》、《黄茶叶》、《……[详细]
79、卢学溥 (18771956)
  卢学溥(1877—1956),字鉴泉,又字涧泉,桐乡乌镇人。祖籍东阳县,清康熙年间迁青镇(今乌镇)经商,家道殷富,为当地望族。幼承家学,勤学敏思。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落第。时祖父景昌为顺应潮流,改立志书院为国民初等男学堂,并以堂长职务交学溥。学溥年轻气盛,锐意改革,聘名师、增设备,学校生气勃勃。沈雁冰(茅盾)为学溥表侄,就读该校,承精心培育。三十四年,去南京从张曜在财政金……[详细]
80、陈恶 (19341956)
  陈恶(1934.8~1956.3),东山县城关(今铜陵镇)人。1956年在鹰厦铁路建设工地上,为营救遇险的舵工而献身。陈恶出生于一贫民家庭,6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他上山捡柴禾、下滩拖渔网、做童工杂活来帮助哥哥维持家庭生活。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东山岛后,他进一家打铁店当锻工。1952年,参加县手工业合作社,并加入工会。1955年参加鹰厦铁路建设。陈恶在鹰厦铁路华安工区所属工段负责维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