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21、刘铁民 (18911947)
   刘铁民(1891—1947),原名刘德明。1891年出生于广西武宣县河马乡李树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按说“添丁传宗”本是件大喜事,但刘铁民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农家带来多少欢乐,因为他父亲是“烂仔”出身,常四处游荡,不理家事,家庭贫穷如洗。刘家有四兄妹,铁民排行0。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精神熏陶下,刘铁民从小颇有志气。当时家里田地很少,生活陷于饥饿,但他却主张不租种地主田地,认为如租种地主的田地,除交……[详细]
122、马世和 (19221947)
  马世和(1922~1947),女,又名马淑华。民国11年(1922年)5月19日生,南通市城区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进步教师影响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3月1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城,马世和离家参加国民党江苏省第四专署特务总队,任宣传员。到农村、集镇宣讲抗日道理,在《放下你的鞭子》一剧中扮演女主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年10月,马世和参加江苏民众抗日自卫队独立第一支队(抗战支队)……[详细]
123、承福元 (19141947)
  承福元(1914.4~1947.10),字丰球,开封市北关人。30年代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职业学校。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同校爱国师生一起,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7月入伍,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成立,陕北公学一部并入抗大一分校,从此承福元留校做政治工作。1938年12月20日,承福元随抗大一分校从延水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永和、石楼等县。……[详细]
124、于战海 (19241947)
  于战海,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崇礼县西纳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因父病故随母搬迁到张北境内大囫囵镇居住。他自幼务农,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刚刚20岁的于战海,就被日军抓去当了伪军。在此期间,他目睹日军到处-烧杀,无恶不作,凶残地杀害中国人民,心中感到异常愤慨,当他看到全国人民都在积极抗日,而自己却穿着伪军的服装,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奴才走狗时,心里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在1945年7月,经过他……[详细]
125、李冠慈 (19081947)
  李冠慈(1908~1947年)原名建通,又名李迪,字贯之.紫陵乡王村人。冠慈8岁上学,后考入沁阳省立第十三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他读了《通俗资本论》、《列宁主义ABC》、《史学纲要》以及《响导周报》等革命书刊,聆听了许多“五四”运动的革命故事。1927年初,冠慈第一次走出学校,随同郭大佛、郭晓棠等进步青年,参加郭济英为首的国民党左派组建“沁阳县党部”的活动,力排旧的豪绅势力.宣传政治创新……[详细]
126、胡万杰 (19081947)
  胡万杰(1908~1947.12),又名胡俊三,河北省安次县人。8岁丧母。幼从父胡绍芬读四书五经。1922年考入北平基辅中学(教会学校)。高中毕业后回家。1927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曾当选为学生会主席,主办过贫民夜校。后因反对学校当局侵占贫民夜校公款,遭校方令其停学3个月的处罚。1931年胡万杰大学毕业后,当过家庭教师,九·一八事变后,平津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他投……[详细]
127、徐一清 (19041947)
  徐一清,字子澄,山西五台县大建安村人。1904年公派留日,入日本宏文师范学习管理之法。在日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成为早期的同盟会员。1907年学成回国,依其所学先后参与创办晋阳中学堂和模范小学堂,并出任山西大学堂斋务长。太原光复后,徐一清组织学生军协助起义军维持新南门四牌楼一带的社会治安。后出任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兼大汉银行行长,负责为新成立的军政府筹措急需的经费。1912年4月,阎锡山返省就任山西都……[详细]
128、杨芷江 (18901947)
  杨芷江(1890~1947),名湘,字芷江,别号老叟。祖籍溧水县,生于滨海县临淮镇。爱国民主人士。杨自幼好学聪慧,善诗文,早年入淮安府学堂、南京两江师范及江南高等学堂读书,后入安徽公立专门法政学堂法律科学习。民国3年(1914年)毕业,任塞北关监督。民国9年,任河南督理靳云鄂的秘书长和直鲁豫巡阅使驻北京办事处处长。因才华出众,与洛阳杨运史(吴佩孚的秘书长)、杨瑟君共称为“洛下三杨”。民国15年起,……[详细]
129、任石匠 (18821947)
  任石匠(1882—1947),原名任长礼,蒙城西南小任庄人,任石匠是被人叫响的诨号。任石匠出身卑微,名不见经传,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同军阀、日寇、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不屈不挠保护乡邻利益不受侵犯,受到当地百姓称赞。任石匠少年时边学习锻磨技术边拜师学习武功。为维持生计,他经常背着工具走村串户给人锻磨,由于技艺精湛,锻的磨好使,被人称为“任石匠”。国内外敌人压迫残害百姓的罪行,激起他的仇恨,便在家乡……[详细]
130、王林夫 (19191947)
  王林夫(1919~1947)乳名丑牛,大名连富,参加革命后改名林夫。陕西绥德人。幼时家贫,只断断续续读过几天私塾。1934年参加少年先锋队,并在绥德县苏维埃政府当勤务员,同年参加红二十六军第三团的少年先锋连。193 5年2月随军由陕甘边北上陕北。红十五军团成立后,被选调到七十八师作警卫员,在红军东征、西征0色地完成了保卫-安全的任务,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七十八师直属警卫队排长。卢沟桥……[详细]
131、宋志斌 (19221947)
  宋志斌,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城关镇东关村一个贫农家庭,少时念过五年小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进入华北抗战。在中共领导的牺盟会特派员赵光寅的组织领导下,昔阳县展开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10月中旬,一二九师政委张浩、参谋长倪志亮率师部和三八六旅到达昔阳县城。张浩对昔阳“工委”的工作做了指导。师部宣传队在县城及附近村庄书写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表演节目,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宣传活动。……[详细]
132、岳卓如 (18761947)
  岳卓如 (1876-1947)岳卓如,字季吴,今雀塘乡半边街人,清光绪二年(1876)七月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入日本弘文学院预备科,二十九年学成回国,与李洞天、萧坤等在邵阳海家巷何氏宗祠创办崇德学堂,提倡学科学,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开邵阳近代私立学校之先河。后又集资在考棚街开设楚宝书局,作为东洋留学生及国内革命书刊的转运站,发行《革命军》、《民报》、《洞庭波》等进步书刊。民国元年(19……[详细]
133、张志山 (19181947)
  张志山,1918年出生于内蒙古凉城县,家境贫寒,自小即为富户帮工放羊,备受艰辛。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华北,9月20日,宁远城(旧凉城)沦陷。在党的领导下,抗战的星星之火在凉城境内全面燃烧起来。人民群众自发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张志山就是于1938年7月投身于抗日队伍的。由于张志山赤胆忠心,作战勇猛,平匪杀敌,立下战功,1941年被提升为丰凉县三区游击队长,不久……[详细]
134、储汉元 (18961947)
  储汉元(1896 ~ 1947),芭茅溪乡桑植坪人,出身贫苦。1929年参加红军,跟随贺龙转战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并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随贺龙转战晋西北、冀中、晋绥和陕甘宁,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得贺龙赞赏。1947年10月,我军攻打清涧县城时,守敌以粑子山作屏障,已身任七一六团团长的储汉元亲自率领部队潜伏到粑子山下,袭占西沟,然后以挖脚孔、搭人梯的办法,登上粑子山南端,一步一步地迫近敌……[详细]
135、申正浩 (19101947)
   申正浩,朝鲜旅,宣统二年(1010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民国5年(1916年)随父迁居到中国吉林省桦川县,1928年迁到延寿县柞木台子,从此开始革命活动。柞木台子有1所朝鲜旅的东明学校。该校具有进步倾向,除教授语文、数学、历史等课程外,还向学生、向社会宣传十月革命,宣传朝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学校教唱过许多首革命歌曲,如《十进歌》、《革命歌》等,其中《革命歌》的歌词是:一帝国主义、军阀作最后的挣扎……[详细]
136、吴志满 (18971947)
  吴志满(1897~1947年),原名记满,别号耕夫,泉州新门外黄石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幼年过继其叔父为嗣,在家乡念过几年私塾。光绪三十四年,随养父到台湾基隆开小杂货店。几年之后,小杂货店收盘,吴志满回泉州。不久,随胞兄到印尼泗水谋生。吴志满初到印尼,先是当店员,不久肩挑咖啡担沿街叫卖。经几年积蓄,开办成春咖啡粉厂。又转而经营土产木炭商行,生意越来越发展,20多岁时便……[详细]
137、马仁兴 (19041947)
  马仁兴(1904~1947)革命烈士,东北民主联军师长。河北平乡人。1912年入私塾读书。1920年从军。1925年11月,入国民党革命军暂编第3军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国民党。1929年,任冯玉祥西北军骑兵第l师政训处长。1930年升任该师参谋长。1938年10月,秘密加入共产党,并任地下党支部书记。1940年,率部起义,任第18集团军(八路军)骑兵第2团团长。1945年春,任晋绥第1……[详细]
138、田维平 (19081947)
  田维平(1908~1947),原名明儿。宜君县西村乡北文兴村人。出身农民家庭。8岁开始上学,在宜君县高级小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教书期间,阅读过一些进步书刊,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革命思想。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在石堡村召开的中共红宜县委员会的成立大会。 1936年末,“抗日义勇军独立第三团”组建时,他加入了这支队伍,并任四连指导员。后来这个连在洛川被打散,连长王彦春牺牲,他进入陕甘……[详细]
139、莫洞庭 (18691947)
  莫洞庭(1869—1947),幼年名文江,成年易名文光,西岭圩(今属西岭乡)人。少年渎私塾多年,成年在家耕种。光绪末年,倡议辟荒林、迁旧坟,兴建西岭圩市,毁菩萨,改旧庙,兴办西岭小学校。他好为群众打抱不平,触犯了当地豪绅,被诬告到县。知县肖凤韶遣兵捉拿。他于宣统二年(1910年)夏出走广州、香港和日本的长崎、东京等地,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回国,在南京孙中山临时大-任参……[详细]
140、仵墉 (18701947)
   仵墉(1870~1947)字崇如。陕西蒲城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清末及民国年间,历任直隶(今河北)省乐亭、祁州(今安国)、安州(今安新)、沧州(今沧县)、滦州(今滦县)、临榆(今属秦皇岛市)、长垣(今属河南省)、昌黎、饶阳、赵县、霸县等县知县(知州)、知事、县长达28年之久。他经常只身着布衣下乡,私访调查,审清了许多案件,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当地民众拥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