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莫超萃(1883—1947年),字汝勋,号美山,延东乡官垌村人。少时曾读私塾,20岁毕业于前广西省立师范,嗣后于桂林浸信会医院学医。学成回县,曾于县戒烟所就职,后任资源医务所所长。莫早年潜心攻读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扁鹊《难经》、王叔和《脉经》以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对叶天士、吴又可之温病学,雷少逸的《时病论》,皆深得其要旨。学有渊源,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通过望、闻、问、……[详细]
|
苏明(1919—1947) , 原名苏武杰,曾用名苏陈明。壮族。马头乡全苏村苏乐屯人。1939年在南宁高中读书时, 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转桂林高中读书。 1941年冬毕业后在桂林市西路小学任教,从事中共的秘密工作。1942年7月,在桂林“七·九”事件发生后,由中共党组织安排,转到武鸣、横县等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44年冬,在马头乡清江村举办补习学社,教育和……[详细]
|
223、邱立汉
邱立汉(?—1947年),下洋镇石榴坑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在下洋乡石榴坑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秘密组织游击小组。1945年2月 初,参加下洋武装-。-失利后,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游击组成员,为外地共产党员及 革命青年带路、送信及掩护其转移。随后参加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海康、遂 溪等地开展武装斗争。6月,他随游击队编入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又……[详细]
|
王宝庆(1899—1947),原名宝铨,萧山进化墅上王村人。是江浙“苏州文戏”创始人。他4岁丧父,后与继母一起靠杂耍技艺生活。20年代初,进入上海“十里洋场”,不久继母病故,由苏州籍街头艺人罗禹卿收留。先后在沪“宣卷”和“南方歌剧”班说唱,并在罗禹卿帮助下,邀集10多位同行组成“吴语小戏班”,挂牌名为“苏州文戏”,由王宝庆带班主演。因其人灵活,又有杂技功底,担当小生演技出色,扮净、丑诸角亦演得动人……[详细]
|
韦肇璧(1911~1947),生于古蓬乡板岑村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就对旧社会的黑暗深恶痛绝,渴求真理。1934年,他积极参加推翻周安团董的斗争和捣毁庙宇、兴办学校的活动。因韦肇璧为家乡兴利除弊,深得民众信任,被推举充任思吉乡俭表村村长。由于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他挥笔写下“我的志向求真理,我的做人为人民,我的行动斩妖魔”的条幅,辞职居家。 1944年11月,日军入侵,家乡沦陷。他出任……[详细]
|
张翠琢(1907~1947)女。曲阳中佐(今南中佐)村人。16岁嫁给县城小南关许四为妻,与婆家兄长合开“吉泰祥”小杂货铺,生活艰辛,被迫将女儿送给人家。后许四病逝,乡亲称其“四寡妇”。1938年2月22日,驻定县日军进犯曲阳城,“吉泰祥”被烧成一片废墟。张翠琢拖儿带女流落他乡,同中共地下党员、敌工人员傅银竹相识,经傅介绍,担任抗日军政机关曲阳城内秘密联络员。常挎烧饼、油条篮子走街串巷,到敌人据点和……[详细]
|
袭选廉(1874—1947),字心让,号问泉,回族,泸州小市人。少年聪敏,刻苦读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考试,补为廪生。1907年,龚赴日本留学,入东洋大学学习法政,后加入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为振兴民族文化,1908年,龚选廉等30余名留日回族学生在东京组织“留东清真教育会”,创办《醒回篇》杂志,以期唤起全国回族人民,振兴民族文化,团结全国各民族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而共同奋斗。1……[详细]
|
谭显斌(1927~1947年)三门乡安康村人。1944年秋毕业于龙胜县国民中学。1945年秋考入省立桂林师范(校址两江)十九班就读。在校期间学习用功,思想要求进步,是-的积极分子。1947年2月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领导全校学生400多人积极开展政治活动。1947年4、5月间,学校附近农村贫苦农民缺粮闹饥荒,谭显斌和学校校长汤有雁商量,在中共桂师地下党的支持下,发动全校师生开展“节约一碗饭运动”……[详细]
|
黎偊章(1919.9~1947.8),又名瑀章,曾用名李松文、黎灼燯、石崖。广西梧州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5年(1936年),进入长洲苍梧国民中学读书,受同校读书的三哥黎倬章(又名朝正,中共党员)影响,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救国活动。中学毕业后到广西雒容中学毕业生集训总队受训。 30年8月毕业于桂林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分校,后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一军一三一师排长、 连长。33年10月27日日军进攻桂林。……[详细]
|
李魁林(1903~1947)化名赵明。徐水小西张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几岁时即扛长工、打短工。同时练就一身好武艺,有“盖京南”之称。1938年得悉防陵、迪城一带有共产党活动,便主动和党组织取得联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安排他回本村组织开展抗日斗争。与李维农一起秘密发展党员。1939年建立小西张村党支部,李魁林任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村里各种抗日群众组织相继建立,且工作活跃,成为徐水……[详细]
|
唐耀星(1920~1947),朝南乡沙岭村人。因家贫,11岁才启蒙读书。1939年春,在全县国民中学学习。1941年春,他考入桂林师范,在进步同学启迪下,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思想进步很快。他坚决反对三青团骨干分子在桂师的反动活动,抵制三青团分团在桂师成立。1943年春,他毅然参与清算校长蒋某-学生伙食费的行动。蒋某见事不妙,窥机潜逃。唐耀星等竟追至义水河边,奋力泅水爬上渡船,将其拦截回校,蒋某无……[详细]
|
李世生(1897~1947)龙川乡仁相村人,1897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读过小学,小时爱打抱不平,爱护贫苦兄弟。年青时,乐于帮助贫苦农民劳动,逢农忙时节,主动帮助困难人家劳动。1929年,韦拔群派黄大权等3人到仁相村宣传打土豪分田地革命道理, 李世生积极拥护,参加了革命活动。当年,仁相村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李世生任赤卫队小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李世生率农民赤卫队参加亚……[详细]
|
葛宗楚(1880-1947),字次甫,通城麦市并堂屋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因一度涉趣佛教,自号痴佛。早年入武昌两湖书院,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保荐,赴日本高等商业学校深造。毕业后留日实习三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6年归国,任教育部编修,后任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教务长,1919年任校长。以著文触怒王占元,遭通缉,弃家逃上海。 1928年回湖北,任《武汉日报》、省财政讲习所教员。抗日战争时期,避难通城麦市山……[详细]
|
李自立(1887~1947) 名维植,本县简池坝人。青年时外出读书,考入陆军小学,以革命嫌疑被除名,复入农校,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在陕西响应,10月攻克凤翔。李任师长,得孙中山信任,被委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出勤委员。民国12年(1923)9月4日,孙中山给李和赵西山的密令称:“派大本营出勤委员李自立、赵西山前赴陕西,传谕同志各军将领,迅速协同一致讨贼救国,此令”。李奉命南北奔走,在讨伐军阀统一民国……[详细]
|
何民康(1920~1947),女,是古城武装起义八英烈之一,也是县内妇女界参加地下革命工作的先驱者之一。1920年出生于富阳镇仁义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半公费的平乐职业学校就读两年(学纺织),后被聘入贺县八步临江贫民工厂当技术工人,不久失业回家。1943年国民党富川县政府在文庙开设“抗日军人工艺所”,何民康被聘用当师傅。她对工艺所的100多名女学徒工认真传授工艺, 教唱抗日歌曲,组织识……[详细]
|
戴祥(1919—1947),原名宗祥,小名锡宝,大路乡西堰戴村人。父早逝,家贫失学。14岁至启东汇龙镇学徒两年。因不堪老板-,去沪当店员,“八·一三”事变后回家务农。山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参加民兵组织。民国33年(1944)加入共产党。次年初,任南元乡农抗会主任,后任民兵大队长,参与领导民众减租减息,开展游击活动,曾活捉特务张恒达送抗日民主政府审讯处决。6月,率全乡民兵配合新四军一举摧毁姚……[详细]
|
廖学道(1910—1947),名东强,又名学导,号成美,化名祖德,湖北天门蒋场镇廖家河岭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读私塾,1932年参加革命,任天西郑滩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任文书。1935年11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夏,奉命回湖北,到汉川游击大队工作。1938年初,回到天门,建立中共赖场支部,任书记,以师塾作掩护,串-动群众。为了便于与应城地……[详细]
|
周培升(1893—1947),字旭初,祖籍榆林县镇川堡。幼年家贫,曾揽工度日。18岁从商,以货郎担走村串乡,往来定、靖两县,途经大沟湾,屡受河水阻滞,发愿有一日必筑桥。后发迹,在县城西街开百货店,名“元升西”。民国25年(1936)县城解放后,商民受旧政权蛊惑宣传而不敢开市。时周培升任县城商会会长,带头开业,商贾渐次效法。然而因东西商路中断,货物奇缺,供不应求。恰值中共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来到……[详细]
|
粱鉴民(1925—1947年) 梁鉴民,曾化名杨歧,赵巷乡南崧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读过四年初小,后辍学在家。民国28年(1939年),参加和尚泾由共产党员黄竞之办的青年读书班,接受抗日保家教育。29年4月,日伪在青东大扫荡大-,读书班-停办,活动转入地下。30年在王仲庆领导下进行抗日工作,白天种田,夜晚串连,宣传抗日,与近村青年一起组织国乐团,借以开展活动。民国31年下半年……[详细]
|
李默(1921-1947)本县三灶乡蔡圈村人。父亲是上海一家药房的职员。李默随父母至上海求学。在小学、中学期间,成绩一直优良,后至中法工学院深造。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默投身于民族自救的洪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在工学院参加抗日救国青年团。他秘密组织和动员一批进步学生,反对院长诸民谊的投敌-活动。他的抗日活动,引起敌特的注意。1939年冬天,中共地下党组织通知李默撤离上海,到浦东参加抗日游击队……[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