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21、崔玉瑚 (19101934)
  崔玉瑚(1910~1934) 贺家山(贺新庄)人,出身寒素。9岁起在高杰村求学,后考入省立四师第七班,品学兼优,为学生表率。1926年参加共青团,后加入共产党。同年秋返清,执教于第三高小。在校长周继丰领导下,积极开展-,逢集遇会,带领学生到街头和农村宣讲、演戏,成立农协,开展农运。1926年11月,店则沟基督教堂牧师杨彩英殴打一农民,玉瑚亲自参加打教堂,鼓舞了群众斗志。在学校党团员活动下,1927……[详细]
122、石英秀 (18911934)
  石英秀(1891~1934),字子俊,靖边县镇罗堡姬家坬人。幼时家贫,入私塾念书3年。为养家糊口,曾给有钱人家揽工种田。石英秀身体魁梧,双目炯炯,精明强干,颇有心计。看到社会-,官场腐败,在30岁那年,鼓动表弟尚英贵等到靖边南山荒草滩“混事”。几个月后,拉起20余人的一支队伍,有土枪数枝,刀矛若干。石英秀凭借这点实力,擒匪拿盗,维持地方秩序,博得群众好评。其后,用计收编了从安塞流窜到靖边的郝0部2……[详细]
123、杨挺英 (19111934)
  杨挺英(1911~1934年),又名杨英,出生于连江县透堡乡北街村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杨孝焕,曾任红军兵工厂厂长。挺英自幼聪颖,喜读进步书籍。16岁考入福州乌石山师范,即秘密加入反帝大同盟,成为学运骨干。民国17年(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乌石山师范学校支部组织委员。毕业回乡后以透堡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民国20年秋,在邓子恢指导下,与杨而菖一起在透堡等地发动农民开展减……[详细]
124、孙仁玉 (18731934)
   孙仁玉(1873~1934)名瑗,字仁玉。陕西临潼人。16岁当塾师,后考入泾阳味经书院,受业于刘古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被三原宏道工业学堂聘为教习。在宏道工业学堂,他结交了同盟会会员范紫东、高培支、刘介夫、李桐轩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受刘古愚思想之影响,孙决心以教育救国。三十二年(1906)联合同仁筹资办了雨金高等小学堂,并在该校增设女生班。后在陕西省一中和三中任历史、地理教员,……[详细]
125、柳砚琛 (18821934)
  柳砚琛(1882~1934)名翰章。陕西绥德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攻读数理,毕业考试名列前茅,留校学习外语,于1912年返陕。1913年起,先后任西安师范学校学监、校长,西安省立二中校长。1922年春,应杜斌丞之邀,任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数理教员。西安二中旧址他备课认真,讲课深入浅出,颇受学生的欢迎。同年秋,以声望被选为陕西省议会议员,1923年当选为副议长。时任督军兼……[详细]
126、苏继堂 (19021934)
  苏继堂(1902—1934),出生于黄陵县隆坊镇苏家峁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少年时,由于家庭贫穷,继堂勉强读完小学,回家务农。因贫不能自养,借本村地主苏红胜0,继堂无力偿还,多次遭受毒打。1932年4、5月间,刘志丹率红军来到中部,打富济贫,宣传革命道理。苏继堂毅然投奔红军,联络10多名贫苦农民建立起一支游击队,称“苏继堂”游击队,苏自任队长。在穷百姓的支持下,他带领游击队机动灵活,寻找战机,消灭小……[详细]
127、王庚先 (18671934)
  王庚先(1867~1934.2),字协三,河南省邓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公费留学日本,初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班,后改入高等警监学校,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回国,任邓州师范学堂堂长兼教育会会长,开办初级学堂一百多所,拟从教育入手,启迪民智,宣传革命。时邓州知州温绍梁以办新学为名,强征牛捐。王庚先激于义愤,到省衙控告。温怀恨在心,反诬王为乱党,将……[详细]
128、李庆保 革命烈士
  李庆保(?~1934),桐源寒坡岭人。矮小驼背,以理发为业。妻务农,独子,随父理发。民国20年(1931),红一方面军攻克建宁,李参加革命,担任交通员(民政普查时群众反映他是共产党员),以理发为掩护,带着儿子一起传送情报。民国23年,组织交给李一份重要情报,要他尽快送往安寅。路程虽不远,可是要通过国民党军队与保安团的-线,大路、小路、山路全被控制。李把情报放在磨剃头刀的掌刀布夹层内,并对儿子作了交……[详细]
129、易荡平 (19081934)
  易荡平(1908~1934)易荡平,原名汤世积,浏阳县达浒金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1926年春,毕业于长沙楚怡中学,旋受聘到本乡恒丰仓高小任教。受该校校长、共产党员黄建中和教师彭商人影响,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并动员其兄筹集资金,在达浒镇开设归文书局,出售进步书刊。同年8月,北伐军人浏阳,浏阳县农运由秘密转为公开,他担负农协宣传工作,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参加浏东游击队,……[详细]
130、方同柏 (18831934)
  方同柏(1883~1934年),又名锦江,云霄城关人。年轻时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施好善,经常接济和资助穷苦人家。民国4年(1915年),方同柏与石守义、梁云章、柳凤信、吴有容等成立反帝爱国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统治的宣传。民国8年“巴黎和会”后,多次在城关参与--,上街演讲,教唱《五九国耻歌》,张贴标语、漫画,开展-等宣传活动。因痛击时弊,揭露国民党统治腐败,被国民党政府关押。方同柏由于坚持自……[详细]
131、陈忠瑞
  陈忠瑞(?~1934) 男,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33年7月,任中共-区委员会书记。1934年2月,陕南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肃清-决定。陈忠瑞即召开各乡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联席会议,清理出毛垭替匪通风报信的唐代珍,替敌人带路攻打红军的刘三元和伪牌头项成高、王义和、周宗吉;查出并枪毙了-银子的游击队长王三清,替大本团通风报信的梅坡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刘礼宽等人,此外还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全……[详细]
132、罗卜子 (18931934)
  罗卜子,女,原籍连城县,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从小失去爹娘,童年与迁居宁化的连城人巫林水成婚。林水是树厂工人,因不堪树厂老板奴役,于18岁那年,弃家外逃,杳无音讯。从此,罗卜子只好靠砍柴度日。民国20年(1931年),宁化建立红色政权,罗卜子接受革命的熏陶和教育,积极参加妇女工作。她加入共产党后,任宁化西郊区赤卫队指导员。在她的具体指导下,西郊区的妇女洗衣队、慰劳队、宣传队、担架队……样样……[详细]
133、汪治国 (19061934)
  汪治国(1906一1934),南部县水音乡人。15岁被拉兵去 南充何光烈部当兵,在兵营苦练枪法,后擅用双枪,百发百中。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顺泸起义时,任刘伯承的警卫班长。1927年调中共四川省委特工队,专司镇反锄奸。1930年在川军李家钰部发动吉祥寺兵变未遂,仍回省委任特工队长。1932年奉命追杀叛徒罗星樵来南部。同年5月,流马区长任德秋武装解运2000银元往县城,汪治国得知,即率8名游击队……[详细]
134、陈懋章 (19061934)
  陈懋章(1906―1934),又名陈兴桂,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乡人。1925年7月从福州协和中学毕业后到福州柴井医院当护士,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1926年3月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11月任中共柴井医院支部书记。不久奉命以探亲为名回家乡马鼻东川开展建党和农运工作,组建中共马鼻党小组,设立以东川为据点的闽中水上交通联络站。12月回福州柴井医院,征得市委同意,向英籍院长曼兴礼提出捍卫民……[详细]
135、白雪山 (19051934)
  白雪山(1905~1934) 字东岭,化名周凯。白李家河人,出身寒微。10岁乡学启蒙,1924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在前辈影响下,寻求革命真理,参加党的外围组织陕北青年社。未几,军阀井岳秀勒令解散四师,雪山-返乡,宣传进步思想,帮助组建农民协会。1926年11月,由李子洲介绍加入共产党。继奉党指示,同张慕时等人,考入冯玉祥部随营军官学校(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次年春,任机关枪……[详细]
136、徐澹如 (18551934)
  徐澹如(1855一1934),名淦,今项铺镇石溪村人。幼孤贫,赖母纺织为生,得入学苦读。因屡试不中,遂往北京投入“宫廷会典馆”,纂修《会典全书》。由于勤奋供职15年,得膺荐举,以正五品直隶知州随带加二级,历任琼山、乳源、文昌、安定、饶严等县知县。饶平民风强悍,好聚众械斗,时有死伤,甚至经月不息者。澹如在任时,甚为忧虑,作短歌以劝化之(歌词载饶平县志);词意恳切,民受感化,械斗之风遂止。 澹如任乳源……[详细]
137、韦荣 (19071934)
  韦荣(1907~1934),女。思林镇街上人。由于家庭贫苦,童年时代不能上学念书,12岁就帮父母操劳家务;17岁时,由父母包办嫁给思林县政府一名雇员为妻。落夫家后,常遭家婆、丈夫的辱骂、毒打,受尽百般-。她感到日子难过,便逃回娘家。父母亲眼看到女儿常受折磨,就偷偷把她送到数里外的亲友家躲避。后被夫家探知,拉回后又狠狠地毒打一顿。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毅然逃离夫家,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1926年冬……[详细]
138、余永富 (18961934)
  余永富(1896~1934),里心镇余家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5岁给人做短工。由于身材矮小,打短工糊口都有困难,不久便随里心宜黄戏艺人学艺。余学戏勤奋,较快地掌握了全套的锣鼓经,能司鼓、锣、铙、钹,能弹拉吹奏多种乐器。其师父去世后,由于他能指挥后台器乐,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被推举为里心集福坊同乐班班主。此后,他经常带着戏班至县内及邻近的江西广昌、南丰的乡村演出。有一次,余率戏班至广昌白水寨演出……[详细]
139、余佩皋 (18881934)
  余佩皋(1888~1934年),女,江苏苏州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民国2年(1913年)为探索“提高女子教育,振兴女权”的道路,奔赴广西,任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校长。民国4年南渡婆罗洲,任婆罗洲山口洋中学校长。翌年转新加坡,与庄希泉共同创办南洋女学,任第一任校长。民国9年5月,英国殖民当局颁布《海峡教育条例草案》,她和庄希泉联合华侨教育界人士,成立华侨学务维持处,发动……[详细]
140、谢大大 (19011934)
  谢大大(1901~1934年)漳湾王坑村人。30年代初,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闽东农村,灾荒不断,赋税繁重,民不聊生。时宁德城关有名的“十八帮”头目谢大大,以忠义结交朋友,抱打不平,劫富济贫,成为民间传奇人物。谢大大等为了生活,也干些如贩运私盐、宰私牛、开赌场的事,他们还在一起练拳习武,谈论时政。民国19年(1930年),马立峰在福安领导革命的消息传到宁德城关,谢大大深受鼓舞。是年冬夜,明伦堂教员黄荣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