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哈少夫(1856~1934年)名麐,字少甫,别署观津。回族。江苏江宁人。寓蒲石路(今长乐路)28号。业古玩,精金石书画鉴别。清宣统二年(1910年),为上海书画研究会发起人,任协理。后任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副会长。民国3年(1914年),创建上海振兴珠玉汇市,任总董。民国18年,于上海中国美术文艺展览会,展示所藏宋赵忠毅铁砚、苏文忠铁如意,为之轰动,寓所遂名“铁庐”。日本犬养毅曾慕名造访,书赠“铁……[详细]
|
杨本松(1899-1934),瀚仙镇岩里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元月出生。婚后不久丧偶,因无力再娶,便拖着4岁的儿子到城关打短工、卖柴艰苦度日。民国20年(1931年)夏,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杨本松见到中央红军配合当地群众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满心欢喜。后来他又经常听县委书记萧恒太宣讲革命道理,杨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无比气愤,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民国21年春,杨担……[详细]
|
张其维(1850~1934),回族,今冠城镇张尹庄人,著名武术大师。自幼即酷爱习武,7岁随名师张乾学艺,终日苦练,常年不辍,20岁时武艺便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查拳、滑拳、跑拳、洪拳、腿拳等无不精通,尤其是查拳,身法不凡,出神入化。并善使各类器械,尤善虎头凤尾镗,镗使开如风车,数十人不能近身,人在其旁以数枚枣投去,枣尽被镗克出。所练铁拳钢指也堪称绝技。江南武林高手丁某找上门来比武,张推辞再三,丁某……[详细]
|
张恩崇,又名崇根子,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于一个佃户家庭。民国18年(1929年)宁化有了共产党,禾口建立党小组,党组织秘密在石碧发动农民组建农会,恩崇积极参加农会活动,同年加入共产党。民国19年6月恩崇组织发动禾口农民武装-。不久,红军离开宁化,国民党卷土重来,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恩崇只好避走他乡,移居泉上。民国20年,红军解放宁化,恩崇从泉上返家。石碧建立乡苏维埃……[详细]
|
张瑞标,又名瑞根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出生于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从小学做篾工,过着流浪生活。民国18年(1929年)宁化共产党人在禾口秘密活动,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张瑞标在禾口石碧参与革命活动,并于当年加入共产党。次年6月,宁化地下党发动和领导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在红四军的帮助下,建立中共宁化特区委和县革命委员会,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张瑞标在石碧组织赤卫队,……[详细]
|
方昌禄(1907~1934年),云霄阳下村人。幼入私塾启蒙,继而就学于村里小学堂。少年时不仅文丽字美,还有艺术天赋,对绘画情有独钟,且颖敏超人,有胆识,父母视若珙璧。后因其时云霄未有中等学校,家道小康的父母冀子成才,让其东渡台湾,出外历练。未几,考入某艺术专科学校(校名失考)。旅台求学期间,偶尔接触部分马列主义学说,遂为其人生道路奠定了方向。民国16年(1927年)夏,方昌禄从台湾学成归来。见社会……[详细]
|
周一粟 (1897-1934),字子慎,曾用名周以粟,化名易云、王仲英。湖南省长沙人。长沙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到长沙县立第一高小、长沙市周南女校任教。著有《国语拼音》一书。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调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1926年3月,参与组建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曾作为湖南代表参加国民党中央与各省代表联席会议。12月,在湖南省第一……[详细]
|
曾德高(1901~1934)曾德高,清流城关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于城关坪背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父母,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当过长工,干过挑夫,做过道士。民国15初冬,他获悉国民革命军北伐消息后,奔赴长汀投身国民革命军。后感到前途渺茫,又解甲归田。民国18年春,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闽西后,德高在长汀加入红军,先后编入闽西独立团、独立师。从此,努力学习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懂得只有推翻封建统……[详细]
|
何振吾(1900~1934)何振吾,浏阳县城郊乐善桥熊家湾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少时读私垫3年,因家贫辍学务农,农闲时常挑货郎担走乡串村以维持生计。他个性倔强,为人正直。时乐善桥设有为荒年赈灾的积谷仓,被豪绅卢兴岳把持。1925年春荒严重,卢又肆意抬高粮价盘剥穷人。他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串连农民胡万本等与卢进行斗争,迫使其平价粜谷,并结清谷仓历年帐目,为当地群众所拥护。1926年7月,……[详细]
|
曹士荣(1909~1934)曹士荣,男,原名曹福胜,1909年出生在保安县西乡义正川一个生活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明伶利,颇有胆识。青年时,在永宁山读高小,受到中共早期党员王子宜的培养和教育,对革命有了认识。经常随同王子宜、赵耀先到附近农村了解农民生活,宣传革命道理。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中共永宁山支部决定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抗粮抗税斗争,曹士荣……[详细]
|
吴少安,又名廷熙、乳名锦衡,洋尾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于农民家庭。少安幼聪慧好学,先后就读于洋尾村私塾、宁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民国18年(1929)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求学。在榕学习期间,接触到马列主义书刊,受到薰陶和启迪,与进步学生交往密切,加入革命行列,参加他们的-,上街张贴标语,经受革命风潮锻炼。民国20年夏,少安从福州回乡,秘密带回曲九枪一支和10多本革命书刊,在城关一带进行革命活……[详细]
|
李启东(1896-1934)李启东,别名李友白,1896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参加朝鲜三一运动,失败后,只身-到我国吉林省通化县。1921年,李启东到云南讲武堂十七期步兵科学习。其后,在广州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到东北,1930年在阿城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李启东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到乌吉密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1932年9月,珠河中心县委成立,李启东被选为县委委员,负……[详细]
|
余天助(1905~1934年),靖城沥阳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家乡发洪水,举家迁居龙溪县虎庵村。民国16年(1927年)4月以后参加王占春领导的革命斗争,协助建立虎庵村秘密农会。10月,余天助组织虎庵村农友,会合南乡一带农民,声援漳州——程溪轻便车工人的-斗争,获得胜利。12月,又与南乡农民武装进入城区,破坏国民党的通讯设施,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民国17年3月,余天助参加王占春率领的10……[详细]
|
吴开进(1913~1934年),丰田宝林人(今丰田华侨农场宝林作业区)。他自幼聪敏过人,深得塾师喜爱。家贫辍学,到荆城中药铺当伙计,又被为富不仁的老板辞退。民国16年(1927年)8月,中共闽南特委在开进家的旅店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年仅14岁的开进作了许多服务工作。民国21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时,吴开进投奔红军。他发挥懂水性、熟悉地形的特长,充当红军向导,引导红一军团第四军,从宝林桥上……[详细]
|
王辛德(1911~1934)又名新德、建英、益之、一心。陕西洋县人。1929年考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次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曾主编《前驱》《追求》《曙光》等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进步刊物;还在家乡谢村镇与中共党员李含秀等举办农民夜校,培养、发展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建立中共洋县谢村支部。11月调中共陕南特委工作,1931年秋又回洋县,创办并主编中共洋县县委机关刊物《春雷》。不久,任新成立的……[详细]
|
宗益寿(1907~1934),又名宗颖、吴丹枫、宗文斌、宗孟平。荆溪(今宜兴)徐舍人。中共早期党员,烈士。民国15年(1926年)1月,宗益寿加入中国国民党,负责宜兴县党部农工部工作。同年夏,由宗盘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青年协进会、农民夜校,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右派实行“清党”运动,宗益寿等共产党员依靠农民、工人,团结国民党左派,掌握国民党宜兴县党部清党委员会实权,使……[详细]
|
韩达哉(1867~1934),字达卿,号永璋,又号淮0人。淮安县(今属淮安市)淮城镇人。清廷太医,《医学摘瑜》作者。幼读经书,攻举子业,业余阅读“家藏医籍数十种,读至深夜无倦容”。父淮安名医,初承父教。继又拜淮安名医李厚坤为师。他勤奋好学,加之父亲要求甚严,医学大进。22岁弃儒就医,一边看病,一边研读医书,“自《素问》、《难经》之说,《肘后》、《千金》之方,莫不探幽发微,邃密底蕴,结合朝夕侍诊,耳……[详细]
|
陈祥榕(1910~1934年),又名陈尚容,连江县城关镇人。陈家世代行医,颇有名望。民国12年(1923年)春,父母在行医中染疫身亡,陈家沦为赤贫,时祥榕在小学六年级就读,迫于生计,辍学入“益龄”药店当学徒。祥榕性情刚烈,不堪-,不久即转到“打铜春”店学五金工艺,闲时习文练武自娱。民国14年春,祥榕进平民夜校读书,接受马列主义启蒙。不久,上海发生“五卅”惨案,8月,连江“声援沪案雪耻会”成立,祥榕……[详细]
|
魏云岭(1909~1934),字超凡。邳县陆井乡甘山村沟南人。中共早期党员,烈士。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占城小学读书时,与进步同学组织赤潮社宣传队,到周围村庄宣传革命,配合当地农民组织红枪党、红枪会,捣毁恶霸李占魁的粮行、牛行。民国15年(1926年)夏,他考入睢宁中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委员。民国17年春,他被任命为中共徐海蚌特委巡视员,曾参加刘少奇主持召开的泗、灵、宿等县特委紧急会议……[详细]
|
贾仰青(1910~1934) 本名鸿德,贾家山村人。生于富农家庭,5岁祖父教他识字,认读如流,后入私塾,学业甚佳。13岁考入川口小学。除熟读课文外,还经常阅读《水浒》、《薛仁贵征东》等侠义小说。1926年高小毕业,考上绥德省立第四师范。但其父以绥师闹-为由不让去。1929年到绥德田家渠村私塾任教一年,得白洋百元,1930年自行入绥师就读。同年参加共产党。他参加绥师召开的纪念苏联十月革命大会,组织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