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谢东章(1885-1934),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溪口乡(今沙溪乡)洪水坑村,因家贫,幼年送给龟山乡(今瀚仙镇龙湖村)下坑塘村谢发根为养子。他从小看到父辈受有钱有势的人欺侮、剥削,对黑暗社会现实怀着强烈的仇恨。东章中年外出做工,娶妻后回下坑塘村。虽然夫妻常年辛勤劳动,但到青黄不接时仍无米下锅,生活十分贫苦。民国20年(1931年)2月,红军到龟山乡龙湖村,开展筹款工作,在谢家祠堂开群众……[详细]
|
霍世杰(1902~1934)字俊卿。陕西绥德人。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秋,受中共北京区执委会派遣,到广州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一年后回陕,住在华县同学杜松寿家中。西安解围后,国民军联军梁冠英旅移驻华县。他和杜松寿认为发动农民的时机已成熟,便联络各阶层进步人士,以国民党县党部名义,召开-。后又召开华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详细]
|
黄淑琮(1906~1934年),学名黄坚,号石卿,福鼎店下筼筜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幼年失怙,由母喻三妹抚养长大。少时聪灵,9岁到秦屿谊父林步蟾家寄读,10岁转店下学堂。民国6年(1917年)进福鼎桐山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2年考进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他学业成绩优异,对书、画、雕刻和文体活动也饶有兴趣。淑琮重理义,常资贫助弱,深得同学拥戴。民国13年,在福建省立第三中学读书……[详细]
|
俞甫才 (1906—1934) 俞甫才,化名俞大明、俞子明、俞舍吾、张正华、张一松,北排衙镇人。1917年到陆铁强父亲陆伯良开设的布庄当学徒。1926年3月,与陆铁强一起到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9月,以中共-区委特派员身份回崇明工作。在本乡建立了一个30多人参加的农民协会。不久,即与陆到西沙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斗争。组织县农民协会,发动佃农开展抗租斗争。 1927年……[详细]
|
85、杨作梅
杨作梅(?-1934年),陆丰县八万鲤鱼洞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杨养斋,曾任清潮阳盐知事。杨作梅本人行伍出身,年轻时在潮汕地区方十三的部队任基层官佐。20世纪20年代中,投入军阀陈炯明部。杨作梅亲带武装人员刺杀曾反对陈炯明叛变的粤军统领叶德修(河口昂塘人)。民国14年(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第一次东征后,陈炯明逃往香港,杨初投驻防陆丰的陈炯明心腹杨坤如部,后又投靠东征军驻陆丰的杨荻部……[详细]
|
王宗良(1912~1934)字善甫。阜平城厢村人。出身于贫苦家庭。1926年考入县立第一高小,结识了教师、共产党员李殿阁。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阜平县国民党部(简称“县党部”)成立,已潜入国民党内部的王宗良被选为县党部第一区分部委员。在李殿阁指示下,王宗良以第一区分部为基础,同其他党员一起开展了揭露反动县长王攀贵和一区巡官袁玉田等人罪行的革命活动。利用合法身份,将……[详细]
|
计宗型(1883—1934),字仰先,曾名钟英,嘉兴新丰镇人。清末应科举考试,以第一名入县学,曾在秀水学堂、南浔公学读书,后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因反对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被开除。旋去上海爱国学社读书,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同学资助下,赴日本半工半读,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回国任嘉兴府学堂数理教员,并加入光复会及嘉兴竞争体育会,与褚辅成、方於笥等秘密从事……[详细]
|
汪裕先(1908-1934)又名文翰,别号佐农,本县周浦镇人。裕先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收入很低。因此,裕先从小就没能上正规学校,只能在周浦孤儿院义务学堂读几年书。8岁时,父亲过世,靠母亲做帮工和叔父的接济勉强维持生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13岁的裕先便到上海一家钱庄当学徒。3年学徒期满,因钱庄倒闭,失业回家,后又经人介绍进上海华商电气公司,在灯务科专司抄表收费工作。在同宿舍的地下党员颜楚屏、宋凤翔……[详细]
|
简祥明(1896~1934),原名集庆,又名祥云,坎市镇洪源村人。民国6年(1917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九中学,以后在洪源和培风的小学任教。五四运动发生,他受新思潮激荡,与一批进步教师一起,为开展革命教育,在大排创办了同志学校。民国16年(1927)秋,又与革命青年林梅汀在同志学校的基础上创立培风公学,进行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下旬,中共太平支部成立,任书记,积极发动和组织太平里……[详细]
|
李盛铎(1859年—1934年),字义樵,又字椒微。号木斋,别号师子庵旧主人,师庵居士等。晚号麂嘉居士。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市)东乡谭家畈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收藏家,且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大学生、京都大学堂京办、顺天府府丞、太常侍卿、出使各国政治考察大臣、山西布政司、陕西巡抚等职。民国后,又曾担任大总统顾问、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参政院议长、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详细]
|
陈顺昌(1905~1934年)小名曷嫩,建阳童游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世居建阳彭墩张源村。民国10年(1921年),陈顺昌进建瓯培汉中学。民国15年,到福建省立第二中学师范部读书,期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民国16年初,国民党右派在福州搜捕共产党人,形势紧张,顺昌受党组织派遣,回闽北崇安工作。同年7月,中共崇安特支建立。不久,特支派陈顺昌回童游发展……[详细]
|
李鑫书,城关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父亲李本谦是个穷秀才,鑫书幼年受父亲启蒙,粗通文字,为人忠诚老实。因家庭贫穷,少年在京果店、糕饼店当学徒,学成后无力自行开业。为了生活,经人介绍先后到到县图书馆当馆丁,新民小学当校工。民国18~19年(1929~1930年),以邱文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新民小学秘密活动。鑫书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知道穷人穷困是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所造成的……[详细]
|
阮山(1888~1934),原名德宽,又名守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早期人民金融事业的一个开拓者。湖雷乡-人,青年时代,靠亲友的资助得以求学,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欲以教育救国,在乡创办毓秀学堂。五四运动后,思想日益进步。民国13年(1924年),在广州加入国民党。夏间,回永定与林心尧等筹建国民党永定县党部,次年2月,永定临时党部成立,任负责人。同时,在湖雷公学组织“湖雷青年学友……[详细]
|
黄立丰(1906~1934年) 壮族。小名黄日练。奉议县联荣乡(今头塘镇)岩喜村人。早年就读于广西省立百色第五中学,受新思想影响,潜心阅读进步书刊。1929他离校回乡,参加农-动。那坡镇平朴村土豪黄才昌为霸占岩喜村地盘和财产,以重金贿赂县团防局队长,带领团丁进村00,抢劫财物,杀无辜百姓,引起民愤。黄立丰利用这事激发农民的思想觉悟,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反抗-污吏和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并领导岩喜村农……[详细]
|
张怀芝(1861—1934)字子志。东阿县皋上村人。北洋政府时期山东督军兼省长。出身寒微,少时曾讨饭、打工。18岁随族亲离家去天津谋生,后在当地从军,并以弁目选入天津武备学堂,习炮兵科。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遂被编入新建陆军,后任北洋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曾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王公大臣离京西逃时,……[详细]
|
张树元(1879—1934)字少卿。无棣县南关村人。幼年丧父,家势败落。12岁到天津小站投奔姐夫、北洋军炮兵团长王其凤当兵,后来被王推举到新建陆军德文学堂读书,后又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回国后,任北洋军第五镇炮兵标统。1914年7月擢升北洋陆军第五师师长,山东省军务帮办。1918年6月任山东督军,11月兼署山东省长。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树元遵照北洋军政府的旨意,派特务四处侦探学……[详细]
|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刘复,字半农,号曲庵。祖籍江阴南沙(今属张家港市),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语言学家。11岁至本城翰墨林小学读书,15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就读。宣统三年(1911年),回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江阴杂志》。民国元年(1912年)2月在上海任开明剧社、《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发表过《玉簪花》、《髯侠0记》等小说。民国6年参加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详细]
|
张和斋(1865.2.3~1934.4.26),开封市人。张幼南(1893.2.8~1975.4.26),和斋长子。张春茂(1909.5.21~2000.12.14),和斋6子。清朝末年,张家在开封以开瓷器店为生,张和斋任店掌柜。他虽经营瓷器,但对照像术却颇有兴趣,终于民国初年又成为开封留春照像馆掌柜。留春照像馆的前身,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北京人万季六在马道街中间路东(后义丰厚绸缎庄所在……[详细]
|
冯梦麟(1881~1934)回族。字瑞生。陕西长安北院门(今属西安市莲湖区)人。曾就读私塾,又从拳师习武。陕西辛亥起义成功后,他参加了西安回民政公所,协助秦陇复汉军政府维持回民居住区治安。1915年集资开设德泰光煤油庄,1924年改油庄为股份有限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商品往销关中各县和甘肃平凉等地。他还接受老友、汉口著名回民实业家陈经畲的建议,征集回汉股份并约上海银行合资在渭南创办西北棉花机器打包厂……[详细]
|
王泰诚(1911~1934)字笃生。陕西临潼人。1927年春离开家乡到麟游,投奔了在国民军联军第十路第一师任教导营学兵队队长的哥哥、共产党员王泰吉,先当士兵,不久任班长。1928年,王泰吉率领教导团第一营一部在麟游起义,王泰诚积极参加,表现得机智勇敢。起义失败后,他奉兄长之命回乡务农。193 1年,王泰吉被杨虎成任命为第十七路军骑兵团团长,王泰诚又弃农从戎,到骑兵团任排长。不久,他被送往国民革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