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张其锃(1877—1927),字子武,号无竞,临桂县苏桥乡(今永福县苏桥乡)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以知县分发湖南,任过永州厘金局局长,零陵、芷江知县,南五军统领,湖南军事厅厅长。民国三年,张被选为约法会议议员,经李经羲推荐,袁世凯拟授张为广东巡按史,约法会议提出封爵,张对此不满,便负气离京。以研究先秦诸子为名,息身于沪。民国六年六月,李经羲就任国务总理, 张被任命为高等顾问。 7月1日……[详细]
|
杨眉山,诸暨王家井杨蔡人。1906年考入私立杭州铁路专科学校,一年后回家乡教书。1921年,经亲友介绍,赴宁波任教。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开展反帝爱国活动。1924年1月,由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潘念之等一起参与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组织。同时,根据党的“三大”决议,跨党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与其他党员一起,帮助建立了国民党宁波地方组织。1925年,受宁波党组织派遣,筹建启明……[详细]
|
李宪仲(1902~1927),曾名李然超,萧县闫集镇高楼村人。自幼在本村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徐州中学师范部。“五·四”运动后,他邀集萧县籍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读书的进步学生,暑假回到萧城,-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影响颇大。民国9 年(1920 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革命工作需要,转学至宁波四中高中部读书。民国14年9……[详细]
|
冯鸣佩(1842~1927),字韵石,镇安镇南安庄纂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广东督学部“恩科贡生”第一名。“食奉之禄,则为民;穿佛之衣,则为神,”这是冯鸣佩生前的座右铭。他出任红荳乡(现镇安、白石、托洞等大部分地区)乡政和西宁县(郁南县)儒学官(相当于教育局长)期间,实行“兴修水利、兴学育人”的爱乡爱民措施。他先后筹建谷仓,筹得稻谷200多担修建猪乸陂,150多担稻谷修建岗坪陂,使庄纂……[详细]
|
毕庶澄(1894—1927)字莘舫。文登县(今文登市)文城东关(今峰西村)人。出身士绅官僚家庭。1909年考入烟台宪兵学校,肄业。1912年参加文登辛亥革命学生军。同年底就学于济南军官讲习所。1914年初转入江苏军官教育团学习,深得军官教育团监理张宗昌的赏识。毕业后,毕庶澄到张宗昌部第六混成旅任副官。1918年3月, 擢升为张部暂编第一师少校参谋副官。1924年升任镇威军第十三梯队司令,随即改为东……[详细]
|
张子珍(1905-1927年),别名张-,阜阳城人,幼年读私垫。民国10年(192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1925年)回阜阳开办“淮颍书局”,参与组建了中共阜阳小组,并担任小组长。民国15年(1926年),他受共产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以叶剑英为参谋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任连长,在江西万安县与南昌起义军会师后,转战赣粤,进驻广州,参加了张……[详细]
|
江刺横 (1900—1927年)广东省廉江县良垌乡南溪村人。中学时代即投身革命,组织青年同志社,发动学生参加革命活动。将原名“稚衡”改为“刺横”,表达其“击刺强横”的革命意志。民国14年(1925年)到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乡任农协负责人,为了筹集革命活动经费而变卖家产。15年,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中共广东南路特委派遣,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前往北海市领导、组织当地革命群众运动。正……[详细]
|
陈骏(1905—1927),字逸尘,陈家寺村(在铁龙乡)人。父亡后移居宜山镇,就读于宜山小学,后考入省立第十中学。民国14年(1925)毕业后,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学习,后转入数理系。16年2月,国民革命军进入杭州,上海震动。上海-司令李宝章秉承孙传芳旨意,加紧镇压。19日工人举行总-,-队伍遭到-。20日,大夏大学学生在陈骏、陈亮等领导下,组织宣传队,上街演讲,散发传单,揭露军阀罪行。下午3时,陈……[详细]
|
欧阳泰(1894-1927)又名灵泽、鸿普、肇给,化名刘泰。醴陵船湾阳家坊人。民国2年(1913),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目睹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恣意横行,人民痛苦不堪,遂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道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7年,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习法文。8年9月,和李维汉等赴法,在蒙达尼公学学习并在附近工厂做工,和同学深入工厂农村,研究巴黎公社历史,考察法国社会状况,参加社会活动,学……[详细]
|
蔡大勋(1897~1927),字锦新,今华容县护城乡人。1925年秋加入中国国民党。他高大彪悍,爱打抱不平。劣绅刘岳林,集团总、堤霸于一身,-公款、荼毒乡民。他不畏权势,当众痛陈刘岳林恶迹。1926年3月,为首组织华容第一个农协小组,任组长。刘岳林诬蔡大勋为匪首,将其逮捕入狱,经族人保释才获释。8月,当选为第一区第一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要求堤工局承修刘岳林公布财务账目,并派会员代表监督,查清刘浮……[详细]
|
蔡雄 (1907-1927)字思牟,今瑞安市海安人,在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就读期间,积极组织进步社团,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6年加入共青团,后转为中共党员,任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曾带领同学进行-,严禁0漏海,惩办奸商,声援“五卅”反帝运动。1927年5月18日被捕,遭受酷刑,坚贞不屈。23日深夜,被杀害于省立十中操场(今温州实验中学)。……[详细]
|
钟云(1908.5~1927.12),广西苍梧县人。3岁时父母先后逝世,由祖父钟兰友(钟萼)抚养。民国12年(1923年),考入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曾任该校学生会主席,并主编该校的黑板报。 同年9月,加入共青团。11月,当选为梧州学联执行委员。15年春,任省立二中团支部书记。同年2月,任广西省学联和梧州学联主办的《救国晨报》。民国15年4月1日,共青团梧州地委成立,任团地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不……[详细]
|
徐骐(1903~1927)徐骐,原名履成,浏阳县丰裕山连冲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1917年入卓然高小,与潘心源、田波扬同班。“五四”-兴起,新思潮波及浏阳,他对潘、田说:“我不想履祖辈之成,愿做一匹骏马,为祖国驰骋疆场,今后你们叫我徐骐吧!”1922年春,他和潘心源考入长沙岳云中学,田波扬考入长沙楚怡工业学校。他们常去文化书社阅读进步书刊,并仿效“新民学会”,邀集旅省同乡学友30余人成……[详细]
|
宣中华(1898~1927年) 宣中华,原名钟华,字广文,浙江诸暨人。民国4年(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8年五四运动中,被推举为杭州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同年10月,又兼任浙江省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理事长,成为浙江省-领袖之一。民国10年春,宣在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1月,任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兼中共杭州地委党团书记……[详细]
|
吴振民,(1898-1927)浙江嵊县人.曾考取北洋军阀在绍兴招收的“浙江志愿军”,被派去充当萧(山)绍(兴)路段的“军工”筑路劳役。1924年,受浙江中国共产党组织选派赴广东,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编入黄埔军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东征军攻克海丰后,遵照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决定,作为政治部特派员,留驻海丰。不久,任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委员和黄埔军校……[详细]
|
苏芳(1851~1927) 本县歇马乡人。父母早亡,从小以放牛、卖柴为生。清同治元年(1862)三月,四川农民起义军首领邓天王率部据青石关攻县城,苏芳参加起义军。次年,义军战斗失利,他随余部转战各地,常利用战斗之余读书、习字。义军失败后,回家设塾教书。光绪三年(1877),县内瘟疫猖獗,歇马乡一带先后病死数千人。睹此惨状,苏芳心如刀绞,遂生学医济世之念。于是业余自学《伤寒论》、《寒温条辨》、《医宗……[详细]
|
何福谦(1903~1927.10) 壮族,刘圩乡麓阳村人。他早年参加革命,为广西著名的进步青年学生。 他9岁入学,1923年考入南宁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同年秋,他被推选担任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农村,向群众演讲,传播革命思想,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6年2月, 中共梧州支部根据广东区党委的指示,派共产党员罗如川,共青团员李省群到南宁第一省立中学,以教员身份作掩护……[详细]
|
卢廉若(1878~1927)是清末民初澳门的富商,又是一个慈善家和教育家,累官至清资政大夫,祖籍广东新会潮莲乡芦鞭村。其父卢九(名华绍),由乡下定居澳门后,逐渐成为澳门-业的巨子,现澳门有一条街,因该街所有物业均为卢九所有,故名叫卢九街。卢九逝世后,身为长子的卢廉若继承了父业,除经营娱乐业外,还向商界发展,名声远超过其父辈。卢廉若自小拜南海潘衍桐学士为师,笃志好学。他认为澳人子弟多有贫苦,应该给予……[详细]
|
韦启瑞(1900.8~1927.4) ,壮族,蒲庙镇联团村团统坡人。1923年6月,他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他和校内外团干一起,发动成立广东新学生社(属共青团外围组织),出版《新学生》半月刊,对学运和农运曾起积极的推动作用。1924年7月, 韦启瑞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第一届学习班,毕业后,即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他以共产党员的……[详细]
|
许发礼(1878~1927)石泉县凤阳乡杨子明沟人,一贯以农为生。他家原有3亩土地、3间瓦房,全家4口人相依为命。当时,苛捐杂税繁重,打下的粮食不够糊口,生活无赖,他-卖掉2亩土地。民国十年(1921),许发礼当选为当地第一届乡约;两年后,他又连任第二届乡约。在任乡约期间,每遇民事纠纷,总是主持公道,深受民众信任。十三年(1924),地方绅士陈立成当承办员,在乡下收缴酒税、屠宰税。对于交不起税的农……[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