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01、郑长璋 (19011927)
  郑长璋(1901~1927年)字仲珊,乳名细记,城关人,祖上经商。长璋小时就读于福宁府中学堂。民国10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系预科。在学期间,接受马列主义熏陶,参加北京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民国1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长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1月,受北京党组织派遣回福建工作。长璋抵闽后,经中共福州特委组织部长陈应中与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人部长、共产-表马式才商……[详细]
102、朱铭庄 (19061927)
  朱铭庄(1906~1927年)朱铭庄,福州人,家住台江上杭路,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排行第六。父亲是财政所的职员,位卑薪薄,子女多,家庭生活清寒。朱铭庄从小就领略生活的困苦和世道的艰难,养成独立思考、自强奋斗的性格。民国9年(1920年),铭庄毕业于福建公立商业学校。学生时代,他受“五四”运动后各种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对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胸怀愤慨……[详细]
103、林伟民 (18871927)
  林伟民(1887~1927),广东香山三灶岛(今珠海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成年后即到香港谋生,在外国资本家的轮船上做工,备受压迫和歧视,逐渐萌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情绪。曾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在欧美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林伟民与苏兆征等在海员 中进行宣传发动,于民国10年(1921)3月在香港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简 称香港海……[详细]
104、王步瀛 (18521927)
  王步瀛(1852—1927) 字仙洲,号白麓,晚号遁斋。先祖为-县人,明洪武初年移民时迁入陕西眉县金渠镇河底村。 他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父系道光时举人,曾出仕紫阳训导。步瀛自小天资聪颖,入读之后酷喜《四书》、《五经》,常以先哲为楷模,严律己身。应童试而连中附生、增生、廪生。同治十二年(1873)科拔贡,一举由廪生到国子监读书。光绪元年(1875)科举人,次年考中二甲进士。历任户部河南司……[详细]
105、李更生 (18831927)
  • 李更生
  李更生 (1883-1927年)近代爱国教育家。名荃,清江浦人。辛亥民军围攻淮阴城,他于城内“首倡反正议”,淮阴因得以和平光复。历掌县教育并立六师学监,长省立第八中学(在扬州)、第九中学(在今淮安区),主事六师附小(在淮阴,今清浦区),皆殚精竭虑,以爱国民主思想陶冶学子。他矢志教育改革,为国家社会造就了大批人才。毁家兴学尤为地方所乐道,并得毛泽东之激赏。……[详细]
106、方嗣本 (18961927)
  方嗣本(1896-1927) 字伯务,以方舟为笔名作画。衡山县九观桥人。中学读书时加入同盟会。1922年考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后改称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1926年毕业留校任教。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结识李大钊和蔡元培。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方舟以绘画为武器同反动派作斗争,影响很大。1926年4月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参加党部工人部的工作,担任北京车业工会主席,还做中共北京市委的……[详细]
107、莫同荣 (18941927)
   莫同荣,原名莫同标,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龙滚青山园村人。1894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莫精浓,母亲蔡氏,都是勤劳的农民。除了种田外,父亲还擅长草医,平时为患病者捡草药维持生计。莫同荣兄弟二人,大兄莫同华,莫同荣排行第二。 莫同荣少年时聪明、好学、秉性温和,入龙滚戎庙小学读书,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后,考进广东省立十至中。时值五四运动爆发。在进步思想影响下,他积极参加-,成为十三中学联负……[详细]
108、何赤华 (18981927)
  何赤华,原名何景晖,诸暨阮市何家山头人。1918年初,考入绍兴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五四运动和随后的“一师风潮”中,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行列,先后发起成立绍兴学生联合会、绍兴工人联合会等组织,开展--、检查日货、发电声援等爱国活动,成为“五四”时期绍兴-领袖。1922年,五师毕业后回诸暨,被聘为《诸暨民报》主笔,特辟“笔枪墨花”专栏,运用这块宣传阵地,热情介绍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情况,大力宣传新……[详细]
109、李吉甫
  李吉甫是李辅臣(天津籍人,任仁记洋行买办而发家,人称“仁记李”)之子,为英商仁记洋行买办。1910年李辅臣过逝之后,和其弟李志年接任该行洋行买办之职。兄弟两人各有分工,李吉甫负责进口,李志年负责出口。当时因为进口业务乏于出口业务,所以其弟李志年所做的一切为“仁记李”发财的重点。“仁记李”财产的另一来源是经营房地产,即借英租界扩充之机买进地皮,增价卖出,发了大财,并置有多处房产。李吉甫于1927年病……[详细]
110、高望重 (19011927)
   高望重(1901~1927)字德隆。陕西户县人。1921年毕业于户县县立高小,次年考入户县初级中学。在校阅读《共进》等进步书刊,决心献身劳工革命;曾组织同学-,抗议当局把教育经费移作军费。1923年春县府下令停办初级中学。高被推为学生代表,十多次进县府谈判交涉,迫使县长王彦武答应学生请求。1925年冬,高望重中学毕业,到户县苍溪小学任教。1926年11月,国民军联军与陕军配合,将围困西安达八月之……[详细]
111、薛仙舟 (18781927)
  薛仙舟(1878—1927)香山县人,出生于江苏扬州。被誉为中国合作事业创始人、中国合作运动导师。16岁考取天津北洋大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毕业后,在天津海关道任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同为香山县人,受唐垂青,被选派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教育界名流-等人在上海发起抵制美货,组织留美学生响应。其同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被委任为欧洲……[详细]
112、冯爱媛 (19051927)
   冯爱媛(1905~1927) 女,东路镇美德村人。出生一个私塾先生家庭,从小得到较好教育。1924年考进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在杨善集、王文明等革命宣传影响下,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革命活动,走上街头,发表演说,高唱革命歌曲,宣传教育群众。1926年3月,六师成立了共产党、共青团支部,她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琼崖妇女解放协会成立,她当选为协会委员(一说副主席)。不久,被派到琼东县开展革命活动……[详细]
113、李永梧 (19031927)
  李永梧(1903-1927),字实秋,新繁新农乡蓟家村人。幼年就读于新繁小学,秉性端庄,勤奋好学,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省立成都第一师范学校。随着新文化运动传播到成都,李永梧经邑人刘弄潮介绍,学习《新青年》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反帝反封建的文章,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决心为国为民奋斗。  1920年夏,李永梧加入马克思主义读书会,认真学习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恽代英翻译的《阶级斗争》……[详细]
114、刘策奇 (18951927)
  刘策奇(1895~1927),又名小珍,笔名啸真,象州南街人,象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和青年运动、农-动的先导者。1917年毕业于柳州中学,后考入南宁国语讲习班。1924年起,在象县第一小学任教。期间,刘策奇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北洋军阀政府-求荣的现实,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生、工人举行反帝反封的-,激发了他拯救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为组织“五·九”国耻纪念活动,他写下童谣《填恨海》,1925年“五……[详细]
115、苏鸿基 (18981927)
   苏鸿基(1898.9~1927.10),字桂联、子固。潭下镇苏家村人。 鸿基青少年时在桂林桂山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被选为桂林学生联合会桂山中学干事,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桂林“新中国学社”。1924年至1925年在梧州、桂林从事报纸工作。 1926年上半年在广西宣传员养成所学习,并在该所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15日他在《革命周刊》第七期发表《三·八敬告桂林妇女解放协会和……[详细]
116、徐文思 商务七烈士(19011927)
  徐文思(1901~1927年),沈巷乡李家埭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8岁时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部当学徒。为人诚实敦厚,工作踏实,学徒期满后就成为技术熟练的师傅。民国10年(1921年)商务印书馆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秘密工会,徐文思发动石印部徒工参加,还带领大家参加国术队练拳强身,国术队员后来成为上海工人纠察队的骨干。14年秋冬,商务印书馆工人为成立工会,争取提高……[详细]
117、张挹兰 (18931927)
  • 张挹兰
  张挹兰(1892——1927),女,湖南醴陵洲坪乡(今属株洲县)人。1919年秋,抱着教育救国的热望只身前往北京求学。1920年秋,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预科,并与湖南同乡、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结为好友。1921年夏,应聘到南洋苏门答腊首府棉兰当华侨教师。1922年夏,返回北京,先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和北京大学教育系。在此期间,常听李大钊讲课,并在他的教育和指导下,逐步改变了教育救国的思想……[详细]
118、陈道周 (18991927)
  陈道周(1899~1927),又名陈杜,花山镇仙阁村陈庄人,革命烈士。陈道周出身农民家庭,幼年丧父,靠母亲租种地主田地维持家庭生活。因家境贫寒,十多岁便到南海县五眼桥一中药店当杂工,但不堪忍受店主欺凌压迫,后辞工回家。民国12年(1923),陈道周由侯桂平介绍,到中共广东支部在广州举办的广东宣传员养成所学习,接受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结识了共产党员谭植棠、谭平山等。同年……[详细]
119、刘伯强 (19011927)
  刘伯强(1901~1927),又名建元,花山镇两龙村人,革命烈士。刘父佩贤,继承祖业在两龙圩经商,专营酒米榨油业。刘伯强8岁就学于沥贝村塾,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立一中(即广雅中学),23岁毕业。“五·四”运动爆发后,刘伯强以留省学生的身份,回县向群众宣传爱国思想,并参加组织学生、店员、商人进行-、-、罢市斗争。刘伯强在省立一中读书时,阅读了一批进步书籍,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他毕业后回县,在两龙……[详细]
120、郭伯和 (18901927)
  郭伯和(1890~1927年) 郭伯和,又名象豫,化名伯谦,四川南溪人。民国11年(1922年)郭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研读马列著作。与同学刘华等共同发起组织“平民世界学社”。不久,郭伯和被推选为上海大学学生会主席。民国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2月,上海日商纱厂工人-,郭和杨之华等上海大学学生,在邓中夏带领下前往声援。同年五卅运动中,郭全力投入,挺身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