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41、王久昌 (18571911)
   王久昌(1857--1911),洵阳县白岩河石佛寺人。清末加入青、洪帮,为洵阳青、洪帮首领,人称“江湖大爷”。石佛寺主持柯和贵亡故后,王久昌清理庙产,将稞48石留归本寺,尚余10石开办学校。宣统二年(1910)九月初,洵阳知县吴念章欲提石佛寺稞石入县高等小学堂,王久昌及庙中道士郭庆云以保护庙产为由,邀集四路江湖,办起团练。石佛寺周围100余里内青洪帮徒弟,云起响应,齐集石佛寺,修碉安寨,自造武器……[详细]
142、李文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901911)
  李文甫,字炽,号夷丘,东莞兰乡李屋村人(今属博罗)。从小就喜欢读书,后受进步思想影响,时列强侵华,清廷腐败,李文甫乃与莫纪彭、林直勉、黄侠毅等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小组,到各地宣传革命,提出“内争国权,外御强敌”。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花岗之役,李率敢死队跟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转战飞来庙、北较场等地,在战斗中不幸足部中弹被俘。翌日,被押赴刑场,壮烈殉国,年仅22岁。父亲李德在石龙西禄元……[详细]
143、徐进炤 (18771911)
   徐进炤,字德熙,花县三华村人。男,出生于1877年,“世务农,少年失怙,母毕氏。兄弟四人,长兄进坤,番花同盟分会之正会长。兄弟任侠敢死,为会中所推重。烈士性刚直,酷嗜酒,饮必数升,兴至,虽斗酒不及乱也。家贫不能常得酒,曾入酒肆为佣,不半月,则肆主摒不用之矣。甲辰五月潦水涨,烈士家居闷极,忽腾身入水,阅数小时不起。家人疑其死也,环哭于庭。烈士忽携酒与鱼,疾趋归。笑谓家人曰:‘何哭之甚也!余岂轻死若……[详细]
144、吴旸谷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8841911)
  吴旸谷(1884-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原名春阳。安徽合肥人。1901年创办强国会,提倡民权。 1904年赴沪创设青年学社,得知清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潜居上海,密谋联俄,遂与万福华狙击之,不中,万被捕入狱,青年学社遭查封。1905年东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安徽支部主盟人。1906年返安徽合肥,创办模范小学和速成师范学校,以此为活动基地,宣传革命,发展同盟会会员。同年春至南京,联络柏文蔚、倪……[详细]
145、张学龄 (18891911)
  张学龄 (1889—1911年),兴宁永和大成乡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张少年聪敏,志趣不凡。年稍长,从师习经史,博览群书,文笔纵横。时清末政治腐败,风气萎靡。他目击伤心,暗下决心,以改革为己任。一日,他感慨叹道:“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乎!”其时,族人张则通在梅县松口创办体育会,设分会于永和大成小学,以学习兵操、鼓吹革命为目的。学龄也在该校读书,不久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详细]
146、李恩绶 (18351911)
  李恩绶(1835~1911),字丹叔,号亚白,晚号讷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镇江人。地方史学者。清末附贡生。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诗文精解独到,不喜欢时文,因此科举不利。以教馆、作幕和卖文自给。他为清末镇江文坛的领袖人物,作品先后刊行的有《读骚阁赋存》、《讷庵骈体文存》、《缝月轩词》、《冬心草堂诗选》等。光绪初参加修纂《丹徒县志》。修成后,他继续搜集地方掌故,编纂成《丹徒县志摭余》1……[详细]
147、龙鸣剑 (18781911)
  龙鸣剑(1878-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字雪嵋,一字骨珊,四川荣县人。1906年入成都师范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08年到云南宣传革命。不久回川当选咨议局议员,创办四圣祠法政专科学堂,成为同盟会密秘机关。联络川西哥老会领袖秦载赓。张达三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以参加“保路运动”为掩护,密秘联络会党,准备武装起义。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封闭铁路,开枪打死-群众数十……[详细]
148、欧榘甲 (18701911)
  欧榘甲(1870—1911),字云高、云樵,别号云台、伊庵、伊厂、太平洋客、无涯生、海天。归善县(今惠阳)淡水人。康有为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先后任《知识报》、《时务报》笔政,撰文宣扬变法。冬,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教习。戊戍政变失败后,在日本协助梁启超编《清议报》,撰《中国历代革命说略》,鼓吹革命。光绪廿九年(1903),与唐琼昌等创办致公党机关机《大同日报》,欧任总。著《新广东》,主张广……[详细]
149、师图尔 (18591911)
  师图尔(1859-1911),字书林,美国马里兰州人,生于1859年。在新布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88年,汇文书院创设时,他与其夫人到南京传教。1890年,在芜湖创办弋矾山医院。1896年调汇文任医科总教习,后接任汇文书院院长。师图尔翻译译著甚多,如《圣经研究》、《美以美会教会例文》、《贫血病于组织学形态学及血液化学之特别关系》、《解剖学名词表》、《医科学生之习练法》,并……[详细]
150、白喜
   白喜(?—1911),字乐天,今市郊区印台乡南关人。 白喜在给人当雇工时曾说:“欲图大事,非联络四方之士不可。”为此,他利用到县衙当差的机会,广交朋友,暗中联络会党刀客等反清力量,组织洪汉军。 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二十二日,省城西安的同盟会会员在新军一营管带张凤翙带领下举行起义,获得成功。这时,素怀大志的白喜见时机已到,便以刀客身份,亲自到富平县……[详细]
151、江继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江继复,广东花县平山村人。“未出世而父见背,事母至孝。母死,泣血-者数日。世业农,精于射击。愤清廷专 制,由徐维扬介绍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役,争任先锋。维扬怜其老,却之。烈士笑日:‘吾年虽老,当少黄忠十余岁,岂遂无用哉!’乃提枪射击,发必命中,由是人皆翕服。”(见邹鲁著《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三·二九”之役,杀敌众多。攻击督署,焚烧敌巢时,奋勇当先,后与徐满凌等转战至德宣路口与敌搏斗,巷战在……[详细]
152、王云清 (18591911)
  王云清(1859~1911)原名奉三,号月樵。海南省儋县松林乡兰山村人。排行第三。世代务农。家境贫穷,自幼勤奋攻读,成绩超群。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顺天榜举人,在县城(今海南省儋县中和镇)任教2年。十五年中进士,为海南清代最后一名进士,被派往湖北任知县。不久辞官归乡,主讲丽泽书院和东坡书院,发扬苏轼居儋敷扬教化的传统,传授东坡诗文,阐理透辟,启导精深,诸生悦服,文明之风蔚起。时儋县已百余年未……[详细]
153、李鼎臣 (18301911)
  李鼎臣(1830~1911年),字梅生,以字行,同安县人。弱冠入县学,进秀才后即不屑科举之学,移居厦门草埔尾,设私塾招收学生授课,以维生计。他在教学之余,精研数学和音韵学,尤其是对音韵学的钻研,孜孜不倦。他阅读大量的古代韵书、地方韵书,吸收了传统音韵学和方言韵书的成果,吸收满文注音和外文拼音的方法,提出汉字改革的主张,创造拼音字母36字,称为“新字”,让妇人孺子便于读书识字,学习文化。他的“新字”……[详细]
154、李干公 (18811911)
  李干公(1881~1911.12),字勉斋,河南省商水县人。李家为当地望族。20岁任清军常备军稽查。不久离军,加入仁义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其兄李锦公自日本回到省城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该书社名义上聘请教育名家,编纂东西要籍,其有海内已出各书,亦选厥精华,代为销售,实为同盟会之秘密集议地。李干公任招待,在此接待联络同盟会员及进步人士。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后,河南革命党人谋求响应,李干公……[详细]
155、游宝德 (18511911)
  游宝德(1851~1911年),霞浦县-(今松城镇万贤街)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生于书香之家。少时性机灵,好谐谑。宝德长大后,家境中落,遂以剪纸花谋生。其剪枝出群拔萃。叠纸四重,仅寸来长,再三折,他“不描稿其上”,仅凭一把虎爪剪,就能随心所欲地剪出人物、花果、草木、禽虫等多种艺术品。他下剪娴熟而快捷,但见剪锋弯弯曲曲地游弋于寸纸间,“须臾而花样成,不混不断”,花纹清晰。他还擅于利用剪下的边角……[详细]
156、王同祥 (18771911)
  王同祥(1877-1911),字吉人,墟沟人,他醉心于清末维新运动,天天忙着举办地方公益。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和地方士绅于东街第藏庵(即现在的墟沟小学)内,办了一所经正小学,不久即告停顿。紧接着又于是年冬在墟沟南城头自家的宅院里自费办起了崇正小学,天天督促工匠打课桌,修教室,废寝忘食。这两所小学,即读教科书也读四书五经,介于新学与旧学之间。当时土匪猖獗,他又编练团练(一种地方武装),筹款购0……[详细]
157、李鸿绪 (18831911)
  李鸿绪(1883~1911.12),又名心敬,字怒之,河南省巩县人。8岁入私塾读书,听先生讲,默不一语,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后因家贫受父命赴省城开封经商。平时常看游侠等书,爱与学界交往。目睹朝政腐败,常愤愤不平。经同乡王天杰介绍加入革命军,密谋起义。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革命军决死队队长。他奉命出城与驻军联络,约定举火为号,发动起义。因内奸告发,密谋已泄,起义时间已到,不见火号。……[详细]
158、周华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周华,幼孤,后从其兄周天祥经商龙州,旋入安南(今越南),加入同盟会。1907年防城起义时,负责军需工作。后在新加坡参与办《中兴日报》。“民铎剧社”成立后,积极投身社务,并周游南洋各地,在侨民中宣传革命。1911年得知孙中山、黄兴等人策动广州起义的消息后,遂与南洋同志先后返抵香港。4月27日,参加进攻督署的战斗,在焚攻督署时,力战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159、柯冠时 (18761911)
  柯冠时(1876—1911),字仲达,黄岩县城(今黄岩区)横街人。南洋陆师学堂毕业,任校教官及江苏武备学堂、陕西讲武学堂教官。辛亥革命前夕,任陕西陆军第1师营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冠时任陕西革命军西路招讨使,连克咸阳、醴泉、凤翔、岐山、宝鸡、汉中等10多座县城。清将升允率2个师阻挡柯部,革命军陕西都督坚守潼关,抵抗河南清兵,无力分兵救援,柯部被围困在陇城与凤翔之间。11月4日……[详细]
160、徐振泉 (18871911)
  徐振泉(1887~1911.12),字静亭,河南省沁阳白马沟村(今博爱县)人。为独子,读书聪颖绝伦。14岁县立高小毕业,考入师范学校。因父母双亡,家贫而辍学。先后寄居舅父、伯父家中。平时关心国家大事,立下壮志,欲外出图建大业。族人赞其志,筹积资金为其壮行。来到省城开封后,与仁义会成员来往密切,交游日广。后参加革命活动,密谋起义。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张钟端委任他为起义军敢死队队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