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21、钱鼎 (18841911)
  钱鼎(1884~1911)字定三,派名光斗,白河县厚子河口人,幼年在乡就读私塾,继读陕西陆军小学,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学堂,在校加入“同盟会”并与党自新等人组织“同胞社”,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寒假返里,在县内高庄、茅坪等地演说革命,秘密组织反清“爱国会”。宣统二年(1910)任陕西新军一标一营队官,在其宣传、开导下,各营队哥老会成员接受了同盟会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同年……[详细]
22、黄忠炳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671911)
  黄忠炳,男,汉族,1867年出生于福建连江,与同乡人黄克安、曾守辉、黄瑞声在其乡透堡之棋盘堂组织过光复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等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失败被捕,次日英勇就义,后由潘达微收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时年44岁,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出生年月:1867年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8日因家贫弃学务农,农闲时则上山采药,培养了坚韧耐劳的性格。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与黄克安、曾守辉、黄瑞……[详细]
23、刘静庵 (18751911)
  刘静庵(1875~1911),名敬安、大雄,字贞一,号静庵,潜江(今园林办事处梅嘴村)人。他早年投笔从戎,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后创办“日知会”革命组织,并任总干事,开展一系列反清救国行动,将湖北革命推向0。后因叛徒出卖入狱,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于辛亥革命首义前夕病死狱中。被赞誉为“辛亥革命第一铁汉”“武昌革命唯一先哲”“革命完人”“活着的耶稣”,董必武称之为“心中的英雄,革命的启蒙师”。投……[详细]
24、赵尔丰 (18451911)
  赵尔丰(1845年-1911年),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汉军正蓝旗人。以山西知县累保道员,权永宁道,调建昌,旋充川滇边务大臣,改驻藏大臣。宣统三年,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让政权于大汉四川军政府,仍据总督署企图-,遂为都督尹昌衡所杀。赵尔丰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0是《清史稿》的编纂者赵尔巽。早年经历其父是道光进士,其兄弟尔震、尔巽、尔萃均考取进士,唯赵尔丰屡试不第,……[详细]
25、杨文会 (18361911)
   杨文会(1836~1911),字仁山,自号仁山居士。安徽石埭(今属安徽太平)人。清末佛学者。10岁受读,14岁能属文,不喜科举之业,与友人结社赋诗为乐,且放任不羁,喜爱骑射武术。太平天国起义后,他曾举办团练,参与镇压农-动,后入张 、周天爵等人幕府。太平天国失败后,他又入曾国藩幕府,饬办谷米局事务,又总办江宁工程界之事和经理汉口盐局。同治三年(1864年),因父亡归原籍守丧,偶读《大乘起信……[详细]
26、潘祥初 (18511911)
  (1851—1911)潘祥初,梅县南口寺前村(今南口镇侨乡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随乡人飘洋过海到爪哇巴城(今印尼雅加达)谋生。起初到一间商店务工,平日省吃俭用,几年后,积下了一笔钱,便自设商店经营。由于他为人忠诚可靠,恪守信用,多谋善贾,商业务日益发展。先后在南洋各埠和港、澳地方开设商店,经营出入口庄、百货、炮竹等的商号不下数十间。20世纪初,他鉴于香港已成为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货物集散地,……[详细]
27、劳培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661911)
  劳培先生(1866-1911)祖籍开平沙塘镇。新加坡华侨,黄花岗72烈士之一。出生年月:1886年牺牲日期:1911年4月27日原名泮光,字肇明。开平市沙塘镇联光兴贤村人,一八八五年生。父亲劳英煜,劳培兄弟三人,长兄钜光,培归中,弟燮光。劳培自小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髫龄入学,聪颖而有大志,常有振兴民族及华夷的辩论,深得家长及老师的赞许。主要经历劳培虽出身贫寒,却知书识礼,自小很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详细]
28、林尹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871911)
  林尹民(1887-1911),字靖庵,福建闽侯人,黄花碧血党人“三林”(即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他们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之一,民国才女林徽因堂叔。生而丧母,长大倜傥有大志。喜挥霍,素善饮。尝学少林拳,能尽其技。好畋猎,尝入山手格猛兽。少读《三国志》慕张恒武之为人,其气概可想见矣。伯父宦浙,招往读书,与林文同校,殊相得。课试每冠其曹,伯父深器重之。迨林文东渡,君悒悒……[详细]
29、吴禄贞 (18801911)
  • 吴禄贞
  吴禄贞(1880-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字绥卿,湖北云梦人。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随后入湖北武备学堂,肄业。与孙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1898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后来被人们称为“士官三杰”。他看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战败中国之后飞速发展,大为震惊,痛感非改革政治、倾覆清室,不能转弱为强。决……[详细]
30、赵声 (18811911)
  赵声(1881—1911),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雄愁子,化名宋王孙、葛念慈,大港镇人。幼极聪明,仗义执言,习文练武,8岁能文,9岁应试。14岁时有乡人无辜被污吏拘捕,其母泣请声父营救;而声已入狱砸枷,救出乡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江南水师学堂。在校日渐倾向反清,深得同学拥护。学生苦于封建管束,举声与校方交涉,因言论激烈-退学。一次偶代陆师学堂某生作文,被该校监督俞明……[详细]
31、王斐章 (?~1911)
  王斐章(? ~1911年)壮族,新州镇人。出生书香门第,从小爱读诗书,勤奋好学,20出头考上秀才。憎恨清廷腐败无能,结交穷苦百姓。宣统元年(1909年),王斐章在贵州册亨县板坝屯,与同盟会工作人员卢焘相遇,接受同盟会的革命思想,与卢商定回西隆暗中组织力量,同去贵州起事。王斐章从板坝回来后,召集亲密朋友李亚腊等商议,以组织哥老会为号召,从事革命活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组织日益扩大,王斐章自称大哥。手……[详细]
32、黄焕中 (18321911)
  黄焕中(1832—1911),号其章,思州人,娴熟诗文,精于韬略,为清代广西较有名气的壮族诗人。焕中童年发奋攻书, 以强记博闻闻名乡里。 青年时诗名已震思明,受聘在思齐书院任教。他家境清贫,同情贫苦农民的疾苦,他一生写下许多反映农民苦难遭遇的诗篇。如长诗《苦农行》描写一家佃农:“勤耕数亩田,衣食常不足。”“一家共八口,充肠仅蔬菽 。”“田主恶如狼,利喙催租谷,未容一陈情,拉去耕牛犊。”“大儿远征军……[详细]
33、刘六符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871911)
  刘六符(1887-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人,原名刘峰,字肩宇,兄弟六人居末,故又名六符。祖德威,举人;父栻,贡生。六符生于书香门第,幼入乡塾,1902年入闽县学堂,旋又考入福建法政学堂。勤学不辍,警悟过人,以报国为己任,寄慨诗文,署名“热啸”,盖取热血蕴于衷,而啸以泄也,时人以屈子拟之。符目睹清廷腐败,外邦侵凌,丧权辱国,有感时局危迫,非热血无以自存,遂决心……[详细]
34、李晚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731911)
  李晚(1873—1911年),字晚君,号晚发。出生于贫苦农家。8岁入私塾读书,赋性聪慧刚直。12岁辍学,在家从事耕种。22岁与高要县白诸一区氏女子结婚,婚后未满一载,便到香港以缝纫为业。在香港,李晚在一批爱国志士的薰陶下,产生民主革命思想。当他获悉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时,旋即赴吉隆坡,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并加入中国青年会。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晚同几名民主革命党人一起,回……[详细]
35、刘复基 (18841911)
  刘复基(1884—1911)武昌起义参议长,辛亥革命烈士。湖南省常德府武陵县(今常德市武陵区)人,188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在本地入塾学,进高小,到师范学堂就读。1904年,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遭受-和追捕,东渡日本避难。1905年11月,由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初回国,在上海介绍蒋翊武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回长沙创办“中外各报代派所”,运销《民报》,……[详细]
36、李德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681911)
  李德山,男,1868年出,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广州参加由黄兴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而英勇就义,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1894年在广东少林寺习武出师,后到广西桂平教拳为生。1897年偕同父母、弟德威迁到罗城县龙岸定居。1898年在龙岸以教拳习武为名组织“0会”,同游勇头领陆亚发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参加陆亚发在柳州发动的反清起义……[详细]
37、罗乃琳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801911)
  罗乃琳(1880-1911),字万霖,福建省连江县潘渡乡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寡言笑,自幼读书而不参加科举,不慕荣利,好读史,常论中国科学不发达,误于汉宋诸儒。清末州县设自治会,有人想挽他入会,以士各有志笑而却之。1906年,加入光复会。1911年4月27日(阴历为辛亥年三月廿九日),和其他革命党人在黄兴的率领下,勇猛攻入两广督署。巷战中,罗乃琳不幸中弹阵亡,时年31岁。后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详细]
38、卓秋元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821911)
  卓秋元(1882—1911),男,汉族,1882年生于福建连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1911年参加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后英勇牺牲,时年29岁,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长龙乡岚下行政村院后自然村人。父亲卓有川,生5个孩子,秋元为第四个,在族亲中排行第六,又名依六。父母是地道的贫穷农民,但很注重培养孩子。秋元幼入私塾,自小养成亦 读亦耕,勤奋节俭的好习惯。认真读书,肯动脑筋,喜欢《水……[详细]
39、林西惠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8851911)
  林西惠(1885-1911),汉族,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朱山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为年纪最轻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西惠烈士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性憨直剽悍。喜耍拳弄棍。20岁时入长门练营当兵。他精湛拳术被称为国术教师。行伍时,对满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极为愤慨,已有参加革命的思想基础。退伍后,与“独眼龙枪”魏金龙一起游猎,并结成莫逆之交,同魏互相交流拳术枪法。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与金龙一同加入透堡……[详细]
40、彭楚藩 (18841911)
  彭楚藩(1884——1911),原名潭藩、家栋,字青云,世居鄂城东门,后迁华容凉亭村。楚藩童年就读于私塾,致力经史,稍长便能以诗文抒发大志。20岁在家乡附近的广福寺教私塾时,阅读过《猛回头》、《革命军》等书刊,接受了进步思想。1906年夏,湖北新军炮兵标统万廷献回本籍招兵,楚藩遂决意投笔从戎。入伍后,结识了张难先、刘静庵等民主志士,不久,加入革命组织“日知会”,被破坏后,刘静庵下狱,楚藩涉嫌被逐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