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张姓名人堂(10)

张姓名人堂(10)

更新时间:2023-12-30

181、张邈 [] 东汉八厨(?~195)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陈留太守,汉末群雄之一,曾参与讨伐董卓。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号……[详细]
182、张锡銮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18431922)
  张锡銮(1843—1922),浙江省钱塘县人,幼时就在其父督导下习武,颇得家传。二十岁前即为监生。清同治初在湖北武昌从军,投效于广东嘉应州军务处。1875年,入奉天讨“马贼”有功,任通化知县、锦县知县、锦州凤凰厅同知。光绪二十年,负责训练新军,任新军前后三营统领兼鸭绿江团练、东边道兼中江税务监督并全营翼长。后因挥霍豪奢,被弹劾褫官、不久又恢复原职。中日甲午战争时,张锡銮在宽甸对日军作战有功,后历任……[详细]
183、张潮 []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他是大历(766—779)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详细]
184、张必禄 [] “励勇巴图鲁”、太子太保云南提督(17771850)
  张必禄(1777—1850),字培斋,号寿轩,四川万源中坪乡大中坪村(道光二年,即1822年前,属于巴州太平乡)人。清嘉庆元年(1796),以乡勇入巴州营随川北镇总兵朱射斗剿白莲教徐天德、王三槐两部。嘉庆二年(1797)二月,攻克东乡县(今宣汉)。四月,攻克金峨寺,捣毁白莲教徒营寨。随即,率部进攻王家寨,连续攻克茨姑梁等白莲教防御隘口,擒获斩杀众多白莲教教徒。因杀敌有功,授六品顶戴。随后,破白莲教……[详细]
185、张钟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1995)
  • 张钟俊
  张钟俊(1915.9~1995.12),出生于浙江嘉善。自动控制学家。1980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张仲俊出生于浙江嘉善一个普通教员家庭。10岁时就读于嘉善第一小学。11岁他离开家乡赴嘉兴第二中学读初中,1928年转到杭州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以后又到上海南洋中学读高中。幼年时代,张钟俊思维敏捷,兴趣广泛,他辗转多所学校,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矛。1930年9月,……[详细]
186、张垍 []
  张垍 ,河南洛阳人。唐朝人,事见新一二五本传,张说次子,妻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全唐诗》存其诗一首。以主婿,玄宗特深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尝赐珍玩,不可胜数。时兄张均亦供奉翰林院,常以所赐示均,均戏谓垍曰:“此妇翁与女婿,非天子赐学士也。”天宝中,玄宗尝幸垍内宅,谓垍曰:“希烈累辞机务,朕择其代者,孰可?”垍错愕未对,帝即曰:“无逾吾爱婿矣。”垍降阶陈谢。杨国忠闻而恶之,及希烈罢相,举……[详细]
187、张伯玉 [] (10031068)
  张伯玉(1003~约1068年),字公达,建安(今建瓯县)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以后又登书判拔萃科。庆历元年(1041年),出任吴郡从事兼郡学教授;接着以秘书丞为太谷令。他爱民勤政,广兴水利。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节,荐于朝廷任职。皇祐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当时陈执中为相,伯玉说:“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陈执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仁……[详细]
188、张易之 [] (?~705)
  张易之(?-公元705年),别名张五郎,白皙貌美,是武则天的男宠,官任控鹤监,封爵恒国公。武则天执政时,太平公主推荐他的弟弟张昌宗,得到侍奉武则天的机遇。兄弟两人都得到宠爱,出入宫廷,修饰打扮,衣着华丽,极力整治得逗入怜爱。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率领羽林军迎接皇太子李显进宫,到迎仙院处死了张易之、张昌宗。人物生平成为男宠张易之尚在少年时代就靠祖辈的功勋当官,连续升为尚乘奉御。到了……[详细]
189、张友正 []
  张友正,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字义祖,宰相张士逊次子。张友正一、[唐]作草书自云得汉人心法。其用笔过为锋长而力弱,殆不可持,故使笔常动摇,势若宛转。其书别构一体,自得成就。虽神明潜发不逮古人,然自然处正自过人。《广川书跋》二、[宋]字义祖,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居小阁学书,积三十年不辍,遂以书名。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宋史本传》为北宋著名书法家。精书法,草书尤工,宋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详细]
190、张镇孙 [] (12351278)
  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粤溪,祖籍广州番禺龙导尾乡(今属海珠区二龙街)。后迁居南海县通泰里(今广州市人民南路通泰里状元坊)。镇孙自少勤奋,博学强记,有神童之称。15岁参加童子试,名冠诸生,后屡试不第。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刻苦攻读群书、关心国事,35岁时参加乡试中举。后赴临安会试,在殿试中一篇《廷对策》针对时弊,慷慨陈词,深得皇帝喜爱,御批一甲第一名,成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辛未……[详细]
191、张至发 [] 明朝首辅(15731642)
  张至发(1573-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明朝大臣。崇祯四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自世宗朝许赞后,外僚入阁,自至发始。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崇祯八年(1635年)升为刑部右侍郎。崇祯十五年(1642)病死。历知玉田、遵化。行取,授礼部主事,改御史。时齐、楚、浙三党方炽,至发,齐党也,上疏陈内降之弊。张至发,淄川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因言:「陛下恶结党,而秉揆者先不能……[详细]
192、张读 [] (1066~?)
  张读,字圣行。宋治平三年(1066),生于晋江-,后移居安溪县永安里埔□乡(现城厢员宅村)。童年入泮,后进太学。绍圣四年(1097)32岁,以太学上舍生参加考试,登进士第,为安溪建县后的第一个进士。张读初任福州教授,后调任河南颍昌府法曹参军,深得知府范纯礼的赏识与器重,声誉日隆。不久,选调入朝编修《国朝会典》。他记挂着家中年逾90的老父,为便于养亲,申请调动,遂改任泉州通判。未几,调诸王府任直讲。……[详细]
193、张镇芳 (18631933)
  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项城阎楼人,乃袁世凯兄嫂之弟。清光绪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等职。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调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朱启钤等同被列为“七凶”。袁死后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被捕。1918年获释,在天津任盐业银行董事、董事长。清末时期张镇芳,字馨庵,号芝圃,河南项城阎楼村人……[详细]
194、张致远 [] (10901147)
  张致远(1090—1147),字子猷,南剑州沙县人。宣和三年,中进士第。宰相范宗尹荐其才,召对,擢为枢密院计议官。建寇范汝为已降,犹怀反侧,而招安官谢向、陆棠受贼赂,阴与之通。致远谒告归,知其情,还白执政,请锄其根枿,于是捕响、棠及制置司属官施宜生付狱。诏参知政事孟庾为福州宣抚使讨贼,韩世忠副之,辟致远为随军机宜文字。贼平,除两浙转运判官,改广东转运判官。招抚剧盗曾兖等,贼众悉降。绍兴四年,以监察……[详细]
195、张嗣修 []
  张嗣修是万历朝首辅张居正的二公子,他的哥哥张敬修与弟弟张懋修同为万历八年(1580)进士,而且张懋修为一甲第一名状元。万历二年(1574),张嗣修会试落第,身为首辅的张居正十分不满,此科遂不选庶吉士。为了让儿子顺利进入仕途,张居正欲网络天下名士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和颇负学名的沈懋学为其儿子的老师,但汤显祖婉言谢绝了,沈懋学后来与张嗣修一起参加科考,而且中了第一名状元。据说,此科读卷官本拟宋希尧为第一,……[详细]
196、张惠 [] (12221284)
  张惠(1222-1284),字廷杰,新都新繁人。张惠家世渊源深厚,经历也颇为曲折坎坷。张惠的先祖,是新津人张商英。张商英何许人也?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宋英宗治平2年(1065)考中进士,出任通川县(今达州市达川区)主簿,后出任南川县(治所在今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知县。后来,张商英历任监察御史、尚书右丞、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尚书右仆射(宰相)等。张商英不仅是政治家,……[详细]
197、张郁 [] (14681521)
  张郁(1468—1521) 字从周,号柏坡,柏坡村人(柏坡村1961年划归黄龙县三岔乡)。善写作,14岁补为廪生。但累举不第,援例为国子生。张郁平日交往的多是有名望的人,每次聚会必谈理论文。他以广博的学识受到人们的器重。弘治十七年(1504)被授予南城兵马副指挥(旧志载:由岁贡授副指挥)。对讼件公文,处理有序,官署肃然。后改授中城,随后又任湖广岳州府通判,十数月,岳州政通人和。不久改任江西临江府知……[详细]
198、张懋修 [] 明朝状元
  当时首辅张居正之子张敬修、张懋修,次辅张四维子张嘉征俱中式。廷试,张居正、张四维因为儿子的缘故请求回避,神宗不允。还有意将张懋修拔置一甲第一名,状元。结果本科鼎甲三人皆是兄弟同登进士:张懋修兄张敬修;萧良有弟萧良誉;王廷撰弟王廷谕,一时众说纷纭。又因为张居正的另一儿子张嗣修为万历五年榜眼,所以金榜发布后,便有无名氏揭帖张于朝门,称:“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张居正)坚不去,六郎(……[详细]
199、张师德 []
  张师德为北宋第二位状元张去华之子,在父亲夺魁50年后,张师德又金榜题名第一,为世人艳羡。张师德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耀州,迁为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校理,判三司都欠凭由司。曾上疏请求赦免因贫苦无力还债之人,获准。一次,张师德上殿奏事,真宗以时事问之,师德回答得十分详备,真宗喜道:“朕在藩邸时即知卿父名,今又知卿才。”以后每次派人出使,真宗就说:“张师德可用”,而契丹、高丽使者来朝,又大多让张师德接……[详细]
200、张中行 未名四老(19092006)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