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张铭轩(1659~1718年),讳嗣溥,字天如。华埠镇玉川(今下界首村)人。清代两浙著名学者。清康熙十四年,耿精忠叛军过玉川,年仅十五岁的张铭轩负母避入常山原谷,由于烈日熏蒸,其母卧地呕血,口渴思泉水,嗣溥提瓢往返于山径之中,取水为母解渴,不幸母病猝死,贼兵追至,避难者皆惊走,唯铭轩独守母尸号泣。贼兵感其孝,舍之去。张铭轩遂负母尸归家安葬。 张铭轩幼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十三岁游庠,丙……[详细]
|
张澜(1872~1955),字表方,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张观沟人。自幼随父文倬耕读。1895年中秀才,补禀生。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攻经史。次年,因品学兼优,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学习。留学期间,张澜受维新思想影响,倡议慈禧还政光绪,被清政府驻日公使派人押送回国。1904年,任顺庆府中学堂学监。次年,张澜赴成都任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训导长。1906年回南充,创办民立高初两等小学、南充县立……[详细]
|
张元幹(1091~1161)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又称芦川老隐、芦川老人,本县嵩口乡月洲村人。张元幹为张睦九世孙。张睦生三子庑、膺、赓。庑居侯官(今福州),膺、赓迁月洲乡。元幹是张膺第八世后裔。祖父张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进士,官至朝奉郎,歙州通判。父张安道(族谱为几道),进士出身,曾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为官。张元干早年丧母,十四五岁随父在任,每逢宾客酬唱,必专心倾听,有时随口……[详细]
|
张起岩(1285—1354年),字梦臣,祖籍章丘,移家禹城,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在40年仕宦生涯中,他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对元朝中期政治贡献很大,他的史学、文学造诣极高,有多种著作传世。张起岩生于累代仕宦之家。其高祖曾官至元帅右监军权知济南府,曾祖张福为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权府事,祖父张铎为东昌录事判官,父张范官至四川儒学副提举。张起岩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详细]
|
张建封(735年—800年),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寓居兖州。唐代中期著名大将,于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 。少喜文章,慷慨尚武,能文能武,常以武功自许。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张建封的父亲就是勇杀叛将李廷伟的张玠。张建封自幼受父亲影响,胸怀大志,关心时事,又喜欢读书,能作不错的文章。杜甫晚年有赠张建封的诗,称他是“故人之子”,说明在杜甫……[详细]
|
张四维(1526—1585年)字子维,号凤磐,汉族,蒲州风陵乡人(今属芮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隆庆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高拱器重,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拢人心。次年,以父丧离职,卒谥文毅。著有《条栗集》等。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详细]
|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详细]
|
张温(?-191年11月5日),字伯慎。东汉末年南阳穰县人。官至司隶校尉、太尉,封互乡侯。曾经为董卓、孙坚、陶谦等人的上司,奉命讨伐韩遂、边章、北宫伯玉的叛乱。董卓掌权后,以和袁术勾结的罪名杀害张温。京中为官张温曾受曹操祖父曹腾所提拔。中平元年(184年),张温当时为大司农,受封为司空。同年张温举荐讨虏校尉盖勋为京兆尹。奉召讨贼中平二年(185年),为车骑将军、假节,与副将执金吾袁滂讨伐胡人北宫伯……[详细]
|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详细]
|
张宪(?-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从微相随,以列校奋身,官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宋孝宗即位后,张宪冤狱得以昭雪,被追复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追赠宁远军承宣使。早年从军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张宪已经在岳飞军中崭露头角。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奉命到江南西路讨伐叛将李成 ,留下张宪在徽州保护军队家属。……[详细]
|
张永德,字抱一,五代并州阳曲人。生于后唐天成三年 (928年),卒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其家族饶财豪富,世代行武。其父张颖,曾为后晋石敬瑭麾下武将,官至安州防御使,与当时的石氏侍卫使,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过从甚密。所以,在张永德年轻时便被郭威知晓和赏识。郭威赏识张永德并不是因其武功,而是因其德行。因为永德年幼时生母病逝,后来父亲续弦再娶,永德奉侍继母如生母,以贤孝而闻名于故里,深得乡民赞许。……[详细]
|
张辅(1375年-1449年),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成祖时大将张玉之子,明代重臣。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信安伯、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率军南征安南,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阯,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予世袭诰券。自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三次平定交趾叛乱,并出任交趾总兵官。永乐十四年(1416年)被召还。张辅先后四至交阯,史称其“凡……[详细]
|
张丽华(559年-589年),张贵妃,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原为陈叔宝良娣龚氏的侍女,后被其宠幸生子,陈叔宝登基后被封为贵妃,生二子陈深和陈庄。张丽华很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善于观察陈叔宝的脸色。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也被斩杀。人物生平入宫得幸张丽华出身于兵家,因家中贫困,她的父亲、兄长都以织席为业。光大二年(568年),时年十岁的张丽华被选入宫,充当皇太子陈叔宝的良……[详细]
|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管教化的司徒知道张纲品学兼优,是个人才,便征召他但任朝廷御史。东汉顺帝刘保,是由宦官司扶持当上皇帝的,因此,外戚与宦官权势很大,互相勾接,专横跋……[详细]
|
张灵甫(1903~1947)原名钟灵,亦作宗灵、钟麟,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1岁入小学,1921年进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与同学赴河南,进国民军第二军军官训练团。不久南下广东,持于右任介绍信函,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3月黄埔军校正式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张被编入步科第二团第二连。同年10月结业后到刘峙第二师的第一团第二营任见习官,旋任排长,随军北伐,……[详细]
|
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详细]
|
张奂(104—181年),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字然明,东汉大将。 其父张惇,任汉阳郡太守。张奂少时从太尉朱垄学习《欧阳尚书》。他嫌牟长所著的《尚书章句》(又名《牟氏章句》)废话太多,就把原书四十五万余字删节成九万字,表现了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后来在大将军梁冀幕府任职时,他把删节本《章句》献给桓帝,被调到东观(皇家图书馆)工作,后因病辞职。又举贤良,对策获得第一名,被任为议郎。 ……[详细]
|
张维屏(1778~1857),字子树,号南山,晚年又号老渔,广东番禺人。父亲张炳文,曾任四会县学训导,因而家学渊源,熏陶有素,幼即能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时年十三,应县试。同里方姓者,家有园池一区,值白莲盛放,招集名士赏莲赋诗,张维屏时所作诗最好,方氏便以女许配给他。但尚未成婚,该女病逝,他写诗哀悼,词哀艳动人,为时人所传诵。嘉庆九年(1804),参加广东乡试,中举人。及至京会试,落第,……[详细]
|
张择端(Zhang Zeduan,1085年 --- 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艺术大师。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人物生平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详细]
|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 ,墓志铭称其为南阳西鄂人 ,隋朝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后多次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威振东夏,被认为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张须陀为瓦岗军所败,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岁。其所部士兵得知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