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张兴,张九龄之第九世孙,世居沙水敬宗巷。父张彻,唐进士,官范阳府监察御史,以忠义赠给事中。张兴治家有方,孝义传家,财兴丁旺,七世同居。宝历元年(825年),唐敬宗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旌其门曰:“孝义门”。后为避敬宗讳,改敬宗巷为珠玑巷。于是,珠玑巷孝义之风闻于遐迩,中原南迁仕宦氏族来此驻足聚居者日众,成为南迁氏族发祥之地。唐末,张兴曾孙张廷范为岭南道常平司掌平籴事,携侄张喾官于冈州(今新会)。……[详细]
|
张戊(西汉初),生卒年欠详,秦末汉初番禺人。旧志称戊先是率越骑反暴秦,后随高祖刘邦征战,授越骑将军,协同樊哙、灌婴、周勃、华无害诸将以平定三秦,收取关中有功,未受封,病卒。戊子买,善骑射,尤精音律。惠帝时大中大夫,曾侍帝于宫苑泛舟,吟越讴助兴,亦借此针砭时弊。吕后执政,丞相审食其以张戊功比华无害未及封赏进言,因追封戊为南宫侯,子买袭爵。汉武帝建元(公元前140~135年)初,买获罪夺爵。东汉灵帝光……[详细]
|
张又新 [唐](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谓之“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者连他在内仅有17人!历左右补阙、广陵从事。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详细]
|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刘备答应他对刘璋以礼相待并安抚刘璋部下,张裔回到成都,开城欢迎刘备,刘备任他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在赴郡上任途中,被益州人雍闿押送给……[详细]
|
张震东(1907~1984),原名张福全。六安县独山镇人。家庭贫寒,童年随母亲乞讨,后给地主放牛。民国14 年(1925 年),投身革命,参加农民协会。民国17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1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其作战勇敢,陆续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民国19 年秋,红军第二十八军为打通与外界联系,决定将攻打大马店的战斗任务交给张震东营。大马店驻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1 个团,他不畏强敌,在……[详细]
|
张贵,字待举,号“曲肱”,宣州城西人,北宋庆历壬午年(1042)进士。科举时,殿试之后,皇帝传旨召见新考中的进士,依次唱名传呼,为“胪唱”。张贵生性恃才傲物,自恃清高,狂放不羁,“胪唱”时不遵礼仪而失常态(唱其名时坐立不起),而被罢免。仅做过忠州司户参军、监、簿一类的小官。后来,张贵干脆弃官归隐,放浪于江湖,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以文会友,诗名显于当朝。张贵以《论语》中“曲肱而枕之”中“曲肱”二字为……[详细]
|
张九宗,生卒年不详,遂宁人。自幼聪颖好学,文思过人。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刺史乔琳建立学宫,九宗入学读书,成绩优异,深得乔琳赏识。贞元十一年(795)九宗中进士。出任戎州(今四川宜宾)刺史,注意民风,着重教化,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后历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等地)、华州(今陕西华县)、普州(今四川安岳)、遂州(今四川遂宁)、邛州(今四川邛崃)等五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后持节封侯,归典乡郡。在任遂州刺史……[详细]
|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生平简介张栻(1133~1180.8)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 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详细]
|
张荫桓(1837~1900 年),字皓峦,号樵野。祖先从广东新会小范里迁居佛山镇低街张家巷(今佛山市莲花路沙塘坊)。张荫桓清道光十七年(1837 年)出生于佛山。家富,少有才能,好结交,家财挥霍尽, 遭族人白眼, 忿而赴省, 后得友资助。清同治元年(1862 年),他随舅父李宗岱到了济南, 筹钱捐得山东省东抚县知县之职。同治三年(1864 年)招入幕府,掌管书记事务。因善文辞,有智谋,通晓时务,先……[详细]
|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今廉州中学)。由于他聪颖好学……[详细]
|
张华(232—300),字茂先,方城(今固安县)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牧羊为生。同郡卢钦与其接触后甚为器重。同乡刘放以张华为奇才,将女儿许配为妻。张华学业优良,博览群书,图纬方技之书莫不一一详览。未出名时著《鹪鹩赋》,陈留阮籍见后赞叹说:“王佐之才也!”由此名声大振。郡守鲜于嗣举荐其为太常博士。卢钦向晋文帝推荐,授佐著作郎,升迁为长史兼中书郎。晋武帝时官拜黄门侍御,封关内侯,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详细]
|
张鼎丞(1898.12—1981.12),福建永定人,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领导闽西革0据地,并领导了闽西南的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成立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1938年8月下旬,张鼎丞抵达二支队司令部。司令部长驻宣城金宝圩地区。“法办”大骡子11月的一天(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已移至宣城狸头桥地区),张鼎丞正在查看地图。“报告-,大骡子刚才又咬伤一个小孩!”(这匹骡子以前咬伤过本……[详细]
|
张弦,原名张国平,字世全,1910年6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鄂城县(现鄂州市)华容区铁张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因家里贫穷靠借债供他读了几年私塾。他在学生时代曾受到过大革命的影响。18岁时,他开始在乡村教私塾。他教学认真,为人正直,热心为地方公益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弦投身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秋,他曾到阳新县第四区(龙港)和鄂城县金牛区(现属大冶县),在国民党区公所当过不到两个月的小职员。阳新……[详细]
|
张献诚,陕州平陆人,幽州节度使、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张守珪之子也。天宝末,陷逆贼安禄山,受伪官;连陷史思明,为思明守汴州,统逆兵数万。宝应元年冬(762年),东都平,史朝义逃归汴州,献诚不纳,举州及所统兵归国,诏拜汴州刺史,充汴州节度使。逾年来朝,代宗宠赐甚厚。三迁检校工部尚书,兼梁州刺史,充山南西道观察使(治梁州,今陕西汉中)。广德二年十月,擒南山贼帅高玉以献。永泰二年正月,献名马二、丝绢杂货共十万……[详细]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张端绪。1910年1月9日生于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1925年在达县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四川、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同年12月赴江苏如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14军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冬起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详细]
|
张问达(?~1625年),字德允,明代官吏,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由知县征授刑科给事中。当时青海部长火落赤屡犯甘肃、宁夏边境,连年用兵。张问达请朝廷免征全陕所欠赋税,得到神宗同意。后升为工科左给事中。他上疏陈述太监征矿税时对地方官员任意打杀,拆毁民房、挖掘坟墓等胡作非为情况,请朝廷撤回各地征收矿税之太监,罢征矿税,神宗不理。数年后,张问达主持山东典试,赴任途中,见到……[详细]
|
张臣(生卒年不详),明代名将。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行伍出身,初任队长,矫健精悍,勇敢善战。曾随千总刘朋守黄甫川。刘朋遇鞑靼贵族来犯,失马被围,张臣单身匹马驰救,射中来犯者首领,夺马将刘朋抢回,从此扬名边陲。不久,代刘朋任千总。屡战跨马梁、李家沟、高家堡等地,有战功,升宣府(今河北宣化)膳房堡守备。嘉靖四十五年(1566),蒙古贵族中最强大的俺答率千余骑犯宣府,环攻城堡,要活捉张臣。张臣召集部下……[详细]
|
张献恭,张守珪之弟张守瑜子。累以军功官至试太常卿,兼右羽林将军,代献诚为梁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大历十二年七月,献恭破吐蕃万余众于岷州。建中二年正月,加检校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三年正月,为太府卿、容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使。四年七月,与浑瑊、卢杞、司农卿段秀实与吐蕃尚结赞筑坛于京城之西会盟,如清水之仪。兴元元年六月,转检校吏部尚书,仍与一子正员官。卢杞移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论其……[详细]
|
张式(989-1050),字景则,宋代福建浦城人。宋天禧三年(1019)进士,为将乐县主簿。将乐县有所坑冶,矿工税课没有缴清,被拘押几百人。张式到任分别贫富调整税额,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经过调整,课税0完成。后调任祥符(今河南开封)尉。赵稹到并州(今山西太原)为将,招聘他为判官。历任许州(今河南许昌)、饶州(今江西波阳)判官,再升为知洺州(今河北永年东)、虔州(今江西赣州)。三司下檄文要虔州输市绢……[详细]
|
张勋是东汉末年军阀袁术麾下的重要将领,袁术称帝后的大将军。公元193年,袁术被曹操击败,来到淮南,杀死扬州刺史陈温,授命张勋为大将。公元194年,朝廷派马日磾来到淮南,传诏迁袁术为左将军,并任命依附袁术的孙策为怀义校尉。孙策年纪轻轻,却为袁术攻下了庐江。张勋从心底里佩服孙策。公元197年,袁术称帝,任命张勋为大将军,并联姻割据在徐州的军阀吕布,吕布不仅不答应,还杀死了使者。袁术便派张勋、桥蕤及不久……[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