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叶彩金(1917—1968) 女,演员。浙江嵊县黄洋人。1929年入女子越剧科班新新凤舞台,学花旦。1932年,进入以赵瑞花、魏素云为台柱的瑞云舞台,任二肩旦,努力学习赵瑞花的演技,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宁波初露头角。她嗓音清亮,唱腔和谐悦耳,柔中见刚,念白清晰;戏路宽广,不论青衣悲旦,文武花旦,-泼辣,演来皆得心应手,洒脱自如。1934年年底,她随带转入瑞云舞台学戏的竺水招,离甬到沈家门,组织……[详细]
|
筱白玉麟, 原名周彩花。女,二级演员。浙江嵊县人,1917年7月出生。中-员。绸厂工人出身。1936年从艺,拜越剧男班名演员白玉梅为师,工小生。满师后搭班演出,任主要演员,演出于杭州、嘉兴、上海等地。解放后,领衔上海华新越剧团。50年代初期,多次率团赴南通演出。1955年随团落户南通,任南通市越剧团团长兼主要演员。在1956年南通市戏曲汇演中,扮演《春香传》中李梦龙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参加……[详细]
|
李艳芳,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人,1917年12月出生。1929年入黄泽新新凤舞台科班学戏,习小生。半年以后随班在浙东一带城乡演出。1933年10月进上海叙乐茶楼演出,合作者有屠杏花、王杏花、金香凤等。1937年在温州演出时开始与姚水娟搭档合作,是年进入杭州大世界演出。1938年1月转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大中华等戏院。同年8月姚水娟离去,继与赵瑞花搭档至1940年4月。嗣后数月,先后……[详细]
|
毛佩卿 (1919—1988) 原名毛秀娟。女,演员。浙江嵊县东乡灵鹅村人。13岁进“大华舞台”科班学艺。不久,女子“的笃班”遭取缔,班主就将“大华”挂牌为小徽班。1933年大华舞台解散,到宁波参加素凤舞台,参演的第一部戏是《红鬃烈马》,她饰薛平贵。演出中她有意识地将绍剧的唱腔融入越剧唱腔中,观众感到耳目一新。1934年在镇海上演《龙潭寺》,主角竺素娥突然倒嗓,她临时顶演竟一炮打响,从此崭露头角……[详细]
|
任伯棠 (1919—1968)女,演员。浙江嵊县人, 1933年进湖头文明舞台科班学戏三年,工老生,与章丹桂、许瑞春等为师姐妹,在浙江流动演出。1937年5月,随竺素娥、孙妙凤为首的素凤舞台到上海老闸大戏院演出,任二肩老生。抗战开始后避难回乡。1938年2月再次到沪,由素凤舞台与四季春班联合演出于上海小剧场、老闸大戏院和大来剧场,与竺秦娥、袁雪芬等同台演出。1938年7月至1939年6月,参加姚……[详细]
|
赵瑞花(1912—1982) 女,演员、教师。浙江省嵊县孔村人(祖籍赵宅村)。因家贫,于1923年进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学艺,拜金荣水为师,工花旦。因身材矮小,特穿着定制的半高跟靴,踮起脚尖苦学苦练基本功,打下扎实功底。1924年1月,随科班去上海演出,后随该班改名的“女子的笃班第一舞台”在浙江演出5年多。1932年与魏素云(小生)领衔组成“瑞云舞台”,在宁波演至1938年。1935年,聘请著名编……[详细]
|
张荣标, 男,艺名两朵花,男班旦角名伶。1913年出生在浙江嵊县廿八都村。11岁进瞻山小学就读三年,因家贫辍学。为生计,欲去学戏,但遭族长反对。因当“戏子”,要破张姓人无“戏子”的族规,就要被革姓除名。但张荣标与父母宁犯族规,也要进班习艺。1927年,男班名丑喻传海由沪返乡,在廿八都村招生办男班,张荣标拜在他门下,工旦。因遭族长蔑视,很不服气,立志学成,进步之快,科班为魁。在启蒙戏《仁义缘》中派……[详细]
|
伊兵(1916—1968) 男,戏剧理论家、戏曲作家。原名周纪纲,又名周丹虹,浙江省嵊县人。肄业于杭州安定中学,自幼爱好文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剧团,从事救亡活动,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去浙南红军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受训,后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服务团副团长。皖南事变脱险后,进入四明山根据地。1943年,任浙东行政公署社教队指导员,吸收越剧艺人与新文艺工作者合作,尝试越剧男女……[详细]
|
姚月明 (1917—1943)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晋溪人,小名荷花。1930年进后山村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工老生。与竺素娥、姚水娟、王玉歧等同科。学艺时天赋不高,学“云手”迟迟不会,学耍棍棍常落地,屡受师傅竺基焕、赵洪奎责骂。但笨鸟先飞,多练多记,出科后成为闻名浙沪的文武老生。1932年6月,以科班头牌领街的身份到上海,演出于永乐茶园。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先后搭班赵瑞花、小白玉梅、马樟花……[详细]
|
钱秀玲 (1919—2001) 女,演员。浙江嵊县长乐镇人。1930年进嵊县崇仁戒德寺“高升舞台”拜喻传海为师,与筱丹桂、贾灵凤等同科习艺,工老生。她聪明伶俐,接受能力强,学艺进步很快。在启蒙戏《仁义缘》中饰老家人韩义,虽是个配角,但受人注目,把一个忠实的老仆人对小主人韩文才的“忠心”、“爱心”刻划得有血有肉。在科班里另一拿手戏是《碧玉簪》,擢升饰演主要老生李廷甫,把吏部尚书的威严和为人之父的……[详细]
|
裘大官 , 女,演员。浙江嵊县崇仁人,1919年8月出生。1930年进高升舞台学艺,班主裘光贤。先学老生,后学大面。同班有筱丹桂、张湘卿、贾灵凤、筱灵凤、商芳臣、周宝奎、操秀莲、钱秀玲、马亦琴等24人。学习和演出剧目有《仁义缘》、《三官堂》、《双金花》、《同恶报》、《双龙会》、《百花台》、《碧玉簪》、《玉蜻蜓》等。4年出师,随班在嵊县、绍兴、杭州、宁波等城乡演出。1937年进上海,由张春帆买班带领……[详细]
|
竺纪扬, 男,司鼓兼作曲。浙江嵊县后山村人,1919年11月15日出生。15岁时学拉胡琴。16岁时在科班拜鼓师俞小毛为师,学习司鼓,随班演出2年半。1938年初,随本村的名演员姚水娟赴上海,先后在越升舞台、丹桂剧团、雪声剧团、芳华剧团、玉兰剧团任司鼓、主胡。1947年8月,越剧十姐妹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山河恋》,周宝财任主胡,他任司鼓。1947年秋,上海市越剧界乐队人员为向老板张春帆等要求增……[详细]
|
邢胜奎(1911—1980) 男,导演。原名邢汝忠,浙江嵊县太平乡人。出身戏剧世家,父邢洪培系木偶艺人兼坐唱班教师。12岁随父搭“丹桂舞台”(木偶班)学艺,配唱徽戏。离木偶班后于1927年至1933年,先后搭三新大连升、文武紫云等徽班唱老生。1934年因倒嗓改入女子越剧班,先后在天华舞台、日月高升、中央舞台等班任基本功训练师傅。1939年始,加入越民舞台任排戏师傅8年余,开始了导演生涯。越民舞台……[详细]
|
施根妹 (1912—1978) 女,演员。浙江嵊县施家岙村人。因家境贫寒,为求生活出路,于1923年春父母送她进本村的第一副女班,拜在金荣水门下,与施银花同科习艺,工老生。学有《双珠凤》、《双金花》、《四香缘》、《玉连环》等戏,都饰演主要老生。未出师门便演于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是女子越剧第一位老生“台柱”。她因过早结婚,于1930年暂离舞台。1931年应叶彩金之邀,参加新新舞台改……[详细]
|
屠杏花(1913—1989) 女,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嵊县江东村人。1923年,进入在嵊县施家岙举办的第一副女子绍兴文戏科班习小生,学会了《双珠凤》、《四香缘》等几出戏。1924年1月,随班首次到沪,在升平歌舞台演出了《后双金花》、《四香缘》、《龙凤锁》、《双珠凤》、《玉连环》等剧目。后在嵊县、东阳、绍兴、杭州、嘉兴一带演出。1927年2月,再次与施银花、王湘芝到沪演出于神仙世界游乐……[详细]
|
裘云飞, 笔名金风子。男,舞美设计,浙江嵊县崇仁人,1915年11月出生。1949年10月参加省军管会文艺处越剧队,后编入省文工团、浙江越剧团任舞美设计。退休前后曾任浙江昆剧团舞美设计、浙江越剧院电视部美工。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舞台美术学会顾问。40多年来设计过越剧及昆剧等百余个演出剧目,越剧有:《梁祝》、《白蛇传》、《西厢记》(1959年由香港华文影片公司拍成彩色戏曲……[详细]
|
许菊香 (1916—1995)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人。童年曾到上海吴淞第二永安纱厂做工。1931年1月,进嵊县后山镇白佛堂天蟾凤舞台科班学戏,师从生元(人称生元老生),工老生。1932年6月,随姚月明、范月楼、竺灵芝领衔的女班到上海,首演于永乐茶园。1935年1月至1937年12月,改演头肩小生,随班演出于温州、宁波、杭州、金华、上海等地。而后数年又改演老生,分别与邢竹琴、陈苗仙、张桂凤、姚水……[详细]
|
竺素娥 (1916—1989) 女,演员。又名全芬,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30年3月,进入女子科班群英舞台,与姚水娟、范月楼、姚月明等同科学戏,教师有小歌班男演员竺焕全、姚毛头等,武功教师为绍剧名丑竺基焕(绰号“羊脚骨”)。科班既教越剧,又授京剧和绍剧。初习正旦,又工武生。一出《投军别窑》,使她崭露头角,成为其改演小生的转折点。1932年3月满师后,先与姚水娟一起参加刘香贤……[详细]
|
贾灵凤 (1917—1956) 女,演员。原名裘彩凤,浙江省嵊县崇仁镇人。1930年进本镇戒德寺高升舞台科班学艺。本工小丑,由于聪颖好学,又兼及其他行当。此后10余年,均随高升舞台戏班演出于嵊县、新昌、宁波、绍兴、杭州、嘉兴、湖州等地,1938年4月随班进上海。1942年高升舞台解散,乃加入师姐妹筱丹桂领衔之丹桂剧团,为二牌台柱。1947年进玉兰剧团,直至解放后。1952年,转入云华越剧团。19……[详细]
|
邢湘麟, 女,一级演员。浙江嵊县太平乡人,1917年10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30年进嵊县沃基霓裳仙云科班学戏三年,工老生。1933年出科后,在杭州等地演出。1938年8月在上海更新舞台参加四班联合义演。之后,先后与赵瑞花、李艳芳、姚月明、竺素娥、邢竹琴、尹桂芳等名角合作,演出于老闸、通商、天香、南洋等戏院。1940年9月,加入姚水娟领衔的越华剧团为头肩老生,演出于皇后戏院。此后,一直……[详细]
|